一個國家沒有製造業是不是會降低外匯,是不是就難換到外國產品?

老周重返


一個國家的外匯儲備量的多少,通常與本國的經濟發展水平密切相關。但是,並不是說沒有製造業的國家,外匯就變少了,這不是那麼回事。

一個國家外匯來源,通常有以下途徑:

  • 國際貿易
  • 旅遊收入
  • 勞務輸出
  • 提供服務
  • 貨幣互換
  • 發行外幣債券
  • 黃金

不同的國家,經濟結構也不同並且各有特色。在全球經濟一體化的格局下,國際間的經濟活動往來比較頻繁,因而各種類型的業務都會有,也就是我們常說的全球供應鏈體系。只要融入了全球供應鏈體系,就可根據本國實際情況,展開國際間的業務往來,比方說:出口農產品和礦產品,開放旅遊,提供教育培訓學習等服務,舉辦地區性(全球性)會展,輸出技術等等,都可以換來外匯收入。

當然,如果製造業發達的國家,出口產品會比較多,重工業、輕工業、電子產品都有,外匯收入來源會比較豐富。再加上其他種類的外匯收入,相對來講經濟結構多元化,對抵抗全球金融/經濟風險的彈性會較好些。



外匯不僅僅只有美元,其他國家的貨幣,相對於本國貨幣來講都可稱為外匯,只要能在全球可兌換流通。

既然外匯來源不只是製造業的產品出口,那麼,通過進出口貿易,也就不存在難換到外國產品。

💕謝謝閱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