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为阿拉伯世界带头大哥的埃及为什么背叛组织,与以色列签订《戴维营协议》?

汉武帝在武汉


我是萨沙,我来回答。

原因很简单,萨达特总统不愿意仅仅为了宗教和民族的仇恨,不管自己老百姓的死活。

埃及本来是阿拉伯世界的老大。

几次中东战争中,埃及都是主要的作战力量。

然而大家不知道的事,埃及始终是一个贫穷落后的国家。

早在二战后埃及独立的时候,就非常贫穷,连基本的温饱问题尚且没有解决。

相比躲在二线的伊拉克、沙特、阿联酋甚至卡塔尔、利比亚等石油大国,埃及经济是很差的。

如果阿拉伯人能够一次或者二次战争就消灭以色列,埃及经济差一点也没什么。

但事实恰恰相反。

在前四次中东战争中,埃及出兵最多,伤亡也非常巨大,耗费了巨大的军费。

以埃及空军为例,多次被以色列基本摧毁,又再次重建。

单单空军花费的军费,就是天文数字。

仅仅1980年埃及向中国购买一批老式的歼6战斗机,就花费了3.6亿美元(当时币值)。

可以这么说,即便是一个富裕的国家,也难以承受持续长达30多年的多次大规模战争,更别说埃及。

更倒霉的是,四次中东战争埃及都没有占到便宜。距离首都开罗近在咫尺的西奈半岛也被以色列占领。这对埃及的军事、政治、经济和国内稳定都有严重的影响。

除了军事上的问题以外,还有上面说到的经济问题。

埃及由于常年战争,本来就薄弱的国内经济更是一塌糊涂。当时埃及有高达500万户家庭,每月生活费还不到30美金,挣扎在温饱线上,苦不堪言。

同时,社会经济很烂,就业难度非常大。只有4%的中学和大学毕业生可以在埃及找到工作,剩下的毕业生都将要面临失业或外出去国外打工(做苦力)的命运。

更重要的是,埃及的人口还呈现爆炸的态势,如果这样持续下去只会越来越差,最终崩溃。

其实,当时埃及国内已经很乱了。

1977年1月18日,埃及政府财政实在无以为继,被迫宣布提高约25种必需品的价格(取消补贴)。这一政策的公布点燃了民众的怒火,亚历山大、开罗等大城市先后爆发骚乱,最终导致全国性的大乱。埃及军警打死的民众,就高达数百人。

在这种情况下,埃及的宗教极端势力穆斯林兄弟会等组织,迅速壮大,成为燎原之势,获得相当多的民众支持。

萨达特亲手扶植的大学伊斯兰协会也公开反对政府的内外政策。

这样下去,极端势力很有可能夺权,推翻萨达特的世俗化政府。

当时阿拉伯联盟不允许任何成员国同以色列谈判,要求彻底将以色列消灭。

但那些中东阔佬自然可以这样,他们躲在二线且非常有钱,人民生活富裕,当然可以这么做。

而埃及这样拖下去,事实上已经不可能消灭以色列,连西奈半岛也无法收回。

更惨的是,始终处于准战争状态,国家经济根本不可能恢复,最终就是国家崩溃,人民活的人不像人。

这种情况下,埃及总统萨达特站在国家民族角度考虑,认为必须务实。

所以萨达特毅然和以色列谈判,最终达成和平协定。

埃及由此从以色列手中接收了西奈半岛,消除了和以色列随时可能开战的军事压力。

由此,埃及彻底实现和平,国内经济迅速发展,GDP每年平均以4.5%至6%增长。

人民开始安居乐业,国家实力也强大起来。

然而,萨达特自己则付出了生命的代价,被国外阿拉伯联盟和国内穆斯林兄弟会等极端派视为叛徒,将他刺杀。

萨沙认为萨达特做的是正确的。国际政治不是靠着喊口号和吹牛逼可以获胜的。

与其为了一个虚幻的消灭以色列死撑,不如冷静的先和平,然后发展自己的力量以超过以色列,再决战。所谓君子报仇十年不晚。

像巴勒斯塔哈马斯这样宁可让老百姓饿着肚子做人体炸弹,也不愿意和以色列停战和平,就属于脑子进水了。


萨沙


第三次中东战争,埃及威风扫地,荣誉尽失。从此一蹶不振,还被迫与以色列单独构和。

1967年6月,带头大哥埃及率领叙利亚约旦,突然发起旨在抹掉以色列的第三次中东战争,结果遭到惨败。以色列以伤亡5400人的代价,杀死杀伤6万阿拉伯联军,还顺势占领了埃及的西奈半岛、叙利亚戈兰高地、约旦河西岸的耶路撒冷旧城。



以色列占领西奈半岛后,花巨资和部署重兵,构建了巴列夫防线,不仅显示决不会交出,还随时可切断埃及经济命脉苏伊士运河。

埃及束手无策,在美国斡旋下,被迫背叛阿拉伯反犹阵线,在1978年9月单独与以色列构和,签署了《戴维营协议》,以停止反犹、与以色列建交为代价,在三年间索回了西奈半岛。

从今天看,埃及签署《戴维营协议》是明智务实之举。

当时以色列愿意交出6.1万平方公里的西奈半岛,是基于立足未稳,旨在分化瓦解阿拉伯反犹阵营。按以色列今天的实力和霸道,如同它攫取叙利亚戈兰高地一样,它绝不会交出西奈半岛。现在有说法,以色列对当初交出3倍于以色列国土面积的西奈半岛耿耿于怀,肠子都悔青了。

埃及放弃当阿拉伯世界带头大哥也是明智务实之举

阿拉伯世界一盘散沙,谁也当不了带头大哥。别看土耳其、沙特、伊朗信誓旦旦想出头,撇开美国的干预控制不说,他们内部谁也不会服谁。埃及首先放弃,轻视契约、联盟、盟国之类过时的东西,专注维护自身国家利益,没什么可指责!也符合当今的国际利己主义现实。而且特朗普也正在这样干!


谌人


爆发四次中东战争,埃及是死磕以色列的绝对主力,它戴着虚幻的阿拉伯领袖的桂冠,失去的却是国民生命、真金白银、国际威望。

第一次中东战争埃及国王法鲁克出战,第二次、第三次中东战争埃及总统纳赛尔出战,第四次中东战争埃及总统萨达特出战……埃及打仗几十年,伤亡70多万埃及人,损失资产达400亿美元,可隔壁的以色列还是活得好好。

萨达特是1位明智的总统,打完第四次中东战争,他就看出战争不是解决问题的根本手段。面对着经济乏力、债台高筑的国内,萨达特冒着阿拉伯世界之大不韪,向以色列人伸出橄榄枝。

萨达特的举动,既是惊人的破冰,也是冒着巨大的风险……

“为了让埃及士兵一个也不在战争中死伤,我准备走向天涯海角,到以色列议会去,到犹太会堂去,到犹太人的老家去,谈我们的和平愿望。”1977年11月9日,萨达特在埃及人民议会上讲道,会场所有人都惊呆了,鹰派分子更是投来仇恨的眼光。

会议消息一经透露,整个埃及一片哗然,这么多年被打成渣,作为阿拉伯领头羊就这样求和?美国大使还专门跑来求证,萨达特明确传达肯定信息,很快以色列方面做出积极回应。

1977年11月19日,萨达特乘坐的波音客机降落在以色列的卢德机场,他受到以色列人的热烈欢迎。

这次主动的出访,对化解埃及、以色列的敌意起到积极作用,顺利打开两国的和谈局面。不过,阿拉伯世纪对埃及的“背叛”是极度的愤怒,就在萨达特访问以色列的当天,沙特国王哈立德·本·阿卜杜勒·阿齐兹在清真寺改变祷词……

“真主啊,让他的飞机在抵达耶路撒冷之前坠落,以免大家因他而蒙受耻辱!”哈立德·本·阿卜杜勒·阿齐兹的祷词,充分反映出阿拉伯人对萨达特的愤怒之情,他们的民族自尊心受到重大伤害。

萨达特宁可被骂,也要让埃及走出战争,他让美国人充当协调方,执意要和以色列签订和平协议。

1978年9月,埃及、以色列代表在美国签署《戴维营协议》,意味着埃及放弃与以色列为敌。随后,埃以建立正常外交关系,西奈半岛回归埃及,以色列的西边安全得到保障。

埃以的和平,让阿拉伯国家的领导人彻底咆哮起来,比如现任叙利亚总统阿萨德的父亲——老阿萨德,公然宣称萨达特是“阿拉伯民族事业的叛徒”;利比亚的卡扎菲更是在与埃及的边境集结重兵,声称要“杀死萨达特”。

领头羊居然逃跑,惩罚来的异常猛烈,阿拉伯阵营的17个阿拉伯国家先后宣布与埃及断绝关系。不仅如此,他们还将埃及开除出阿拉伯组织,并对埃及实行政治、经济上的制裁。

最终,萨达特因为与以色列的和好,而遭到枪杀。1981年10月6日,萨达特正在参加阅兵仪式,突然一辆拖着榴弹炮的牵引车在检阅台前停下,6名士兵全副武装的士兵跳下车,朝着检阅台上的萨达特疯狂射击。

深受重伤的萨达特,不久就死去,他为和平献出宝贵的生命。回顾整段历史,埃及之所以放弃当阿拉伯带头大哥,原因在于国家要发展、人民要幸福,战争不可能带来结果,只有和谈才能实现。至于萨达特,生前和解以色列,受死化解阿拉伯,对埃及来说就是“贵人”一枚。


子屠龙


国与国之间,没有永久的敌人,只有永久的利益。《戴维营协议》协议的签定就是一个典型的例证。作为阿拉伯龙头老大的埃及领导人放异了阿拉伯民族的共同利益与担当,在美国人的调解下签定了《戴维营协议》说明了以色列在美国的强大的后盾下,阿拉伯民族的妥协与分裂。有了这个协议,就有了《埃以和平协议》,就有了埃及收复西奈半岛与苏伊士运河主权。而以色列就得到了阿拉伯老大的承认,这样就失去一块土地,换取了阿拉伯的分裂,对自己在阿拉伯世界中少了一个劲敌,其它国家就无所畏惧了。


关注时事达人


“茅坑里的石头,又臭又硬”啊?埃及政治领袖的选择是明智的,这才不愧为大国领导人。


照影吹笙


阿拉伯国家原来不把以色列看到眼里,口号就是消灭以色列,经过几次中东战争,不仅没有消灭以色列,反而让以色列占了很多阿拉伯士地,包括埃及的西奈半岛,埃及五千多辆坦克被击碎二千多辆,再打下去败的更惨,埃及总统也是无奈,才和以色列签订了和平协议,以色列归还了埃及领土。应该也是圆滿的结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