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關政治,你覺得歷史是唯心的還是唯物的?

關心婷


歷史是人民群眾創造的,它是唯物主義的,因為每一個歷史發展階段,都是受到當時的生產力水平和生產關係決定的,因為氏族部落中地位不等,導致氏族成員間獲得食物的權利不一樣,進而產生了貧富差距,隨著貧富差距擴大,氏族部落進一步分化成不同階級,從而產生了奴隸階級和奴隸主階級,人類進入奴隸制社會。隨著生產力水平提高,奴隸階級不滿奴隸主階級的統治,奮起反抗,推翻了奴隸社會,奴隸地位得到一定提高,但土地等重要的生產資料仍然掌握在少數王侯將領手中,這些王侯將領將土地分配給奴隸耕種,定期收取租賦,這又形成了新的社會階層——地主階級和農民階級,他們之間形成了一種新生產關係——封建土地所有制關係。清朝末年,封建統治的腐朽以及外國列強的侵略,廣大人民群眾生活困苦不堪,現行的封建土地所有制嚴重阻礙了中國社會發展,中國由此進入到了近代革命時期,人民通過流血革命推翻了封建地主階級,通過一系列土地改革,農民翻身做了土地的主人,從而建立了新時期下人民民主專政的社會主義國家。以上看出,人民群眾永遠都是歷史的創造者,歷史並不以革命領導者意志為轉移,雖然革命領導者對歷史進程作用不容忽視,但往往不可能永久性改變歷史的車輪方向,因此從整個歷史發展角度而言,歷史是唯物的。


吳良飛律師


清醒的頭腦學歷史:

“史”為曾經的客觀存在,當然“唯物”。解釋歷史問題的權利屬於每個人,這不是強制認可的,是要你掌握的。

本人曾經的歷史特長生,小學歷史一題得兩個5分,中學任歷史課代表,發書立讀,半天忘食讀完,上課聽講,不復習。習慣:你記憶。《航天•追刺骨》


弧菱渠立交橋


如果無關政治,我覺得歷史是唯物的。

為什麼要這樣認為,曾經有一句話,叫做歷史唯物主義辯政法。但如果拋開政治,光談歷史是不現實↖的,因為政治可以左右歷史,比如某個歷史都是在當時的歷史環下,所產生的人或事物,當時的歷史又是在當時的政治影響下所產生的。例如武則天,她是中國第一代最成功,立位最久的女皇,這個就是歷史的真實寫照。

唯物論,是反映事物的抽象,它具有科學依據,只是人們不容易看到。比如初中幾何是平面圖形,人們憑直觀就能看到,而高中的幾何,它是立體形,有遮擋部分,這就要我們通過這個物體去想象。

而唯心是沒有科學依據的,它是人們心靈的一種幻想,不切實際,有些是根本不可能存在的,唯物與唯心區分開了,所以我們就知道歷史應是唯物的。


龍翔五


我認為唯心史觀和唯物史觀是並行不悖的兩個科學觀點。儘管,主流的學術觀點認為,唯心史觀只有在歐洲工業大革命以前是正確的,等到馬克思的唯物史觀出現以後,它就失去了指導性,而且被認為是一種錯誤的歷史觀。但是,我支持唯心史觀,更多的道理我講不出來,我尊重自己的眼睛,尊重歷史事實。

唯物史觀和唯心史觀的根本區別在哪裡?在於,是英雄還是人民創造了歷史?關於這一點,我們用不著翻看世界歷史 ,看中國的歷史就會明白,歷史 ,是英雄創造的。哪一個朝代的更迭,不都是因為出現了一個頂天立地的英雄人物麼?他們引領著歷史潮流,決定著歷史的走向。把鏡頭拉近一些我們會看到,是孫中山率先向帝制發難,第一個敲響了封建統治的喪鐘,如果沒有孫中山,真的說不好,中國的封建統治 ,還有多少人敢於挑戰。後來,毛澤東率領中國人民,終結了長達三千年的封建統治,創建了新中國。他老人家說,人民,只有人民,才是歷史發展的真正動力。可是,每一箇中國人都知道,如果沒有毛澤東一柱擎天的作用,何談新中國?

就說當前的抗擊疫情,如果沒有鍾南山、李蘭娟這樣一人身系天下安危的英雄的出現,老百姓能有什麼措施和辦法啊?

所以,我支持唯心史觀,它仍然是科學的、尊重歷史事實的觀點。



王振普486


"無關政治,″那麼從哲學的角度去劃分唯心和唯物,唯心主義認為歷史是意識的,是由人心所決定的,是由英雄和聖人創造書寫的,曾對孔子歌誦到:"天不生仲尼,萬古長如夜"。唯物主義認為歷史是物質的,是事物量變到質變的轉換過程,歷史的發展和變化,都是社會物質生活發生改變後,人們要求進步要求轉變社會狀況的搏弈,這時就有一個先進的思想,成為凝聚民心的燈塔。毛澤東是改變舊中國的一代偉人,他看清了這個民心,他的思想喚醒了億萬大眾,人心齊泰山移,眾志成城無所不勝。毛主席把改變歷史的秘訣告訴了我們,一一一"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創造世界歷史的真正動力。″


冰元


謝謝友友的提問,無關政治,我覺得歷史是唯心的,但是,我堅守唯物主義!

縱覽歷史的進程,那朝那代多是信奉唯心主義,都想把自己的江山相傳千萬年,但是,歷史不會因一個人多麼的偉大而寫,主要是物換星移,看天下輪迴。沒有人願意乖乖的交出自己的利益讓天下人共享,所以說,歷史是唯心論。

而如今的中國,卻真真正正的行施了唯物主義,但是,私下認為,唯心唯物兩者也有互換,這就是歷史。看全國我們是唯物的,看世界呢?我們也是在做唯心主義,疫情當前我們並不是盡所有的能力去幫助這個世界,而是有原則的盡到我們的責任,忘記自己就要捱打,全力以赴就被拖垮!這個顛不不破的真理又讓我們不得不遵守唯心主義。

所以,我以為唯心唯物總是在不停的互換才是王道,但是,我們要儘量拋棄唯心主義,堅持唯物主義。

我相信唯心主義?但是堅持唯物主義!

好了,喜歡我的發言,請關注我,我是熱愛生活的李哥北京收藏,歡迎友友們一起互動交流!


李哥北京收藏


我認為歷史是唯心的,因為歷史是人寫的,而寫歷史的人都是接受了帝王或統治者的使命來篆寫歷史,那麼他就受到帝王或統治者對歷史事件好惡的影響,寫出的歷史要附會帝王和統治者的心情,史實就會有偏差。

再者寫歷史的史官個人的道德修行及三觀高度也千差萬別,那麼各個史官筆下的歷史真實性就讓人存疑,對歷史大事的對錯判定也有不正確的地方。甚至帝王或統治者利用強權逼迫史官歪曲歷史的事件都可能發生。還有帝王或統治者以好處利誘史官,史官受誘惑篆改歷史都是有可能的。

史官個人的文化素質參差不齊,水平低下的史官寫出的歷史當然存在不準確、不真實的情況。

古代的史籍由於戰亂、火災等影響經常會镸失、焚燬,導致歷史記載中斷。後來再補寫斷代歷史就無依據可循,史官可能依民間記載或歷史傳說來書寫,這樣的史書真實性、可信度就大打折扣。

通過上述的種種事情分析、判斷,我當然認為歷史是唯心的。


劉257728326


應該樹立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的正確觀點,無關政治,歷史是唯物的。

首先,明確一下唯物主義與唯心主義的概念。唯物主義:世界的本質是物質的,物質決定意識。唯心主義:世界的本質是意識的,意識決定物質。

中華文明五千年,應該樹立歷史唯物主義的正確觀點。從五帝三皇,到歷朝歷代的接任者,從萬曆新政到戊戌變法,這些都是歷史的客觀存在,不管你是承認,還是不承認,這些都是歷史事實。只要你承認是事實,它就是唯物的。

我們用辯證的觀點,去看待歷史史實和歷史發展,就是歷史唯物主義。只有樹立正確的歷史唯物主義觀點,才能正確的去看待歷史發展!





大樹天音


張三把李四殺死了,這是事件,肯定是唯物的,不可能是張三幻想著把李四殺死了,而李四同時也虛擬著認為自己死了,旁邊的人都出現了幻覺,以為是看了場電影。

然後呢,把這個事記錄下來,這就成為了歷史。

這個事,唯物在前面,肯定是唯物的。

但是,變成歷史流傳以後,下面發生的事就唯心了。

某朝某代,某皇帝忽然想起這個事,問史官,我聽說某朝曾有張三殺死李四,這是什麼情況。

史官的職責是中正執筆,必須實事求是,皇帝問了,他應該實話實說,但是,史官知道皇帝說話的背景,是想借此生事,做不好的事情,你張口實話實說等於助紂為虐,史官正好有良知,所以,他就可能打太極拳,說這個事是某史料記載的,但寫這個史料的人也寫過很多荒誕的東西,張三李四這個事,還需要研究。

皇帝當然不滿意,他知道史官的意思,就把史官扔一邊了,發動大臣說張三殺死李四是怎麼回事。

投機取巧的那些大臣一看機會來了,馬上就拿出所謂考據的本事,證明確有其事,甚至編造各種證據來證明。事實上,最早記錄張三李四事件的人,認為事情很簡單也很清楚,因此記錄也很簡單。當時的人也知道這個事,也就都沒說什麼,也沒留下什麼記錄。

但是,在皇帝的意志下,各種東西都出來了,汗牛充棟,一時難辨真偽,皇帝無所謂,愛真的假的,你們說有這個事就行,我認為這個事很說明問題,我們因此要幹幾件大事,然後他就幹了。

然後的歷史發展下去,還會有各種反覆……

總之,一千年過去了。

今天的學者,一打開歷史文獻,說我們要研究歷史,讀到張三李四,所有的有關記載都支離破碎,一千年了嘛,留下來的文獻很少,東一個,西一個。學者怎麼辦呢?只好拼圖,一塊塊拼,可是,這些用來拼圖的塊塊到底是真的假的呢?拼出來的圖有意義嗎?是歷史事實嗎?不知道。那麼,到底有沒有張三李四事件呢?不確定。

這樣,有沒有張三李四事件,有人說有,有人說沒有,這就全看後來人的判斷和取捨。大家爭論真相,但其實除了自己的主觀判斷,又無法論定真相。歷史在主觀選擇中成為唯心的東西,就是我願意以為的歷史。

這就是歷史的複雜性。所以,歷史本源被記錄以後,很難說,它是唯心還是唯物的,但,歷史研究就是要尋求真相,儘可能回到唯物的層面,包括尋求考古證據,包括新科技手段的應用,去趨向唯物。


真相很簡單


歷史唯物主義相信宇宙膨脹導致的宇宙大爆炸學說,它揭示物質世界的起源,我們理解的爆炸是一種毀滅,但它卻在爆炸後用漫長的過程和緩慢的速度成就了人類文明的興起。按照歷史唯心主義的觀點,人類的文明起源於上帝的創世紀,“上帝欲使其滅亡,必先使其瘋狂”。上帝興起了洪水,卻又以諾亞方舟拯救了人類。歷史唯物主義和歷史唯心主義的不管怎麼演化。源頭蘊含著世界源自毀滅和拯救的對立統一。

歷史唯物主義的奠基理論之一是達爾文的進化論,它揭示了弱肉強食的自然法則和歷史規律,人類的戰爭和文明競爭是殘酷和冷血的,按照這一原理,強大的惡人會長期統治世界。上帝卻以“愛是恆久忍耐,又有恩慈;愛是不嫉妒;愛是不自誇;愛是不狂妄,不做害羞的事,不求自己的益處,不輕易發怒,不計算他人的惡,不喜歡不義,只喜歡真理;凡事包容,凡事盼望,凡事忍耐;愛是永不止息” ,揭示了人類脫離愚昧和野蠻的力量源自於人心最柔軟的良知和愛。

人類的歷史進程裡中唯心主義往往是人類探索社會的思維觸角,而唯物主義是推動歷史進步的武器。在物質和意識的統一下,推動了人類歷史曲曲折折的發展。唯物的實踐和唯心的辯證不斷衝突交互,人類歷史呈現了波浪式前進螺旋式上升的運動形態。無論唯物主義和唯心主義認識都是從經驗開始,沿著外部環境的物質作用和內部環境的意識突破;事物的發展和抽象概念的演繹;科學的冷思維和人類審美的情感溫度;物質存在和創新物質的矛盾從低級認識到高級的思辨,人類永遠遵循從表象到本質的認識邏輯,卻常常苦惱認知到的永遠是表象。

未來人類在三維世界的物質觀,需要藉助強大的思維邏輯去認識一個自己從未看到的更多維度世界。當人類能看清意識的物質性的時候,也必定不會被物質的屬性束縛對物質的狹隘理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