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历这次疫情,2020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你会认为谁最有资格?

用户2422954661520424


按照惯例,先给全国人民一个吧,虽然绝大多数的人都是呆在家里吃喝玩乐,但即便躺家里睡觉也是奉献啊,在疫情面前,全国人民压抑了自己的娱乐,放弃了春节假期的美好出行和亲朋好友团聚,难道一年一聚的好时光就这么溜走了,也挺可惜的。

感动无时不在,每天我都会被海量的正能量信息覆盖,每天都能看到一些让人动容的事情,虽然不是什么惊天动地的事情,但越是平凡接地气的越是容易让人感动,疫情面前,每个人多多少少都失去了一些东西,就算是致敬每一位参与者吧。

要说2020年的十大感动人物,我认为有三个人物应该入选,分别是钟南山李兰娟院士,以及文亮医生。其它的就留给后来者吧,毕竟2020年才过去两个月,毕竟2020年的主题不止有疫情,还会有更多的大事要事发生,我希望在接下来的时间,会有更感动我们的人物出现,中国人民在经历了新年第一难的疫情面前,我想接下来还是让我们多一些幸福的事情吧。

我们不知道,如果没有钟南山和李兰娟院士的真诚和担当,我们在疫情上还会走多少弯路,两个老人,本是颐养天年之时,却不得不奔波在抗疫一线,这份感动自不多言,任何语言都是苍白无力的。而文亮医生,他带给我们感动的同时,更多的是思考。


元芳有看法


2020年感动中国十大人物:

1、钟南山:84岁高龄重披战袍,敢说敢当,逆行武汉,已成为全民偶像。

2、李兰娟:73岁高龄坚持战斗在武汉疫情第一线,誓言病毒不灭,绝不离开武汉。

3、李文亮:病毒初露,发言警示,被约谈仍不改初衷,被感染希望病愈后重返前线。痛惜斯人,未能再度出征,驾鹤西去,悲哉,痛哉!

4、张继先:发现疫情,坚持上报,为疫情防控赢得了时间。

5、王辰:武汉一床难求,病患无法尽收尽治,大胆提议建方舱医院。

6、韩红:不理娱乐圈所谓的潜规则,领衔募捐,令人击节称赞。

7、张定宇:身患渐冻症,从没离开火线,金银潭医院从此名扬天下。

8、江世娥:十堰市普通护士,大年初二上班,一个月无数次过家门而不入,一张她蹲在地方吃饭,丈夫和孩子在三米外看着的照片,令无数人泪目。

9、陈薇:军中少将,生化专家,亲临前线。

10、医护人员群体:这是新时代最可爱的人,疫情来袭时,他们冲在最前线。


当代师说


1、中国工程院院士——钟南山

​2、中国工程院院士——李兰娟

​3、中国工程院院士——王辰

​4、中国工程院院士——陈薇

​5、中国工程院院士——张伯礼

​6、武汉市中心医院眼科医生——李文亮

​7、解放军总医院卫勤部部长——张思兵

​8、中国内地藏族女歌唱家、全国政协委员、国家一级演员——韩红

9、所有一线抗疫医护人员!



爱观影的流星


我觉得有几个人可以入榜:

1、钟南山。国民偶像,当仁不让,绝对是第一个感动人的,84岁了,还在如此的拼,2003年非典,他是抗击非典的领军人物,战胜非典,他功不可没,如今,他二度战疫情,那么大年纪了,还如此奋战一线,绝对2020感动中国No1,毫无争议!


2、李兰娟。她也是70多岁了,跟钟老一样,非典时,浙江奋战,如今,全国奋战,带领团队研发疫苗,她和钟南山都是国家的栋梁,民族脊梁,在重大疫情面前,他们的担当和价值,凸现出来,国家有了他们的存在,才能战胜疫情,减少灾难。


3、韩红。这是明星里面,做慈善最低调的艺人,常年做慈善,这一次,在疫情面前,长期奋战,导致累倒,她是真正的做慈善,用心去做的艺人,即便有司马3忌之流故意诋毁,也没法改变她在网民们心中的印象,韩红,绝对是2020感动中国最具有竞争力的人选。

4、李文亮。最早发布疫情警示的医生,一个有良知的医生,可以,被感染去世。

5、张定宇。武汉金银潭医院院长,在他的领导下,医院救治了很多患者,自身患有渐冻症,妻子也被感染,仍然坚守岗位。

6、张继先。湖北中西医结合医院呼吸内科主任,最早上报疫情的医生。

7、广大医护人员(群体)。


8、社区干部。上一张图片,新疆伊犁新源县社区干部,看看他的全副武装(给出不了门的居民买菜),就知道,社区干部这一次在防疫过程中的作用了。

9、警察。


10、城市供应保障服务所有人员(公交车、出租车司机、保洁员、电力维护人员、超市工作人员、口罩防护服、84消毒液等生产加工企业人员)。


乌鲁木齐那些事儿


巾帼英雄李兰娟院士,74岁的年纪,天天忙着研究药物,病理,筛选药物,天天在重症监护室检测,指导,救人,每天只睡三四小时,看到她脸上防护镜的压痕,让人感动,心疼……国之大医,民之大爱!如此高龄依然坚持战斗在武汉疫情第一线,誓言病毒不灭,绝不离开武汉。



醉看红尘56102482


现在谁还能想起离我们远去的李文亮医生?他难道不能入选吗?同意李文亮医生入选的点赞,不多解释!





金瑞去哪儿


1钟南山院士,80多岁的老人,仍然坚守在战疫第一线,为国家做出了巨大贡献。2李兰娟院士,她是第一个向中央提出武汉封城的人。避免了武汉的疫情向外地大面积扩散的人,对国家做出了贡献。3李文亮医生,他是第一个对疫情警示吹哨的人。因公殉职,感动民众。





66662847755忠诚卫士


2020年感动中国十大人物

1钟南山

84岁的钟南山亲赴武汉做出抗击疫情的指导工作,作为一名工程院院士,他对病情做好了预判,做出病毒会人传人的决断,远在广州时也定期进行病例分析,几次拜访中都红了眼睛,为前线的医务人员忧心忧虑,

2 李兰娟

73岁的中国工程院院士李兰娟,巾帼不让须眉,与钟南山的组合更是被称为王炸组合,采访中面部被口罩压迫的痕迹清晰可见,她做出武汉必须封城这一决断性的决定,为湖北的疫情至少减去一半的确诊病人,她痛民之痛,奔波在一线,从不退缩。

3 李文亮

李文亮医生是最早对疫情发出警示作用的先驱者,虽然未能够及时阻止病情的发展,但他却积极抗击疫情,钟南山在面对镜头时也为李文亮留下了英雄的泪水,李文亮在治疗过程中积极面对,并且许下再上一线的承诺,虽然最终不幸离世,但他却为这个世界贡献了光与热

4 王辰

王辰的伟大之处在于提出了建立方舱医院,及时扭转武汉市病人无处收治的窘迫处境,成为了“床等人”逆袭英雄,他的举措最大程度的解决了病毒的进一步传播,将传染源扼杀在了摇篮里。

5 陈薇

农历大年初二,五十四岁的陈薇就已经带领医疗团队驻扎武汉。并且大大缩短核酸检测时间,加快确诊速度成为此次团队进行科研攻关的成果之一。此前,他在阻击非典,抗击埃博拉病毒中,都做出杰出贡献。

6 张伯礼

七十二岁的张伯礼院士,中医大家,他从大年初三就率领自己的中医医疗团队进驻武汉方仓医院进行中医辅助诊治,来到武汉后,一直战斗在最前线,因为多日劳累,张伯礼院士在湖北做了胆囊摘除手术,他风趣地说,肝胆相照,我把胆留在了湖北。

7 韩红

在这次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中,以韩红为代表的热心人士为早期湖北抗击疫情的物资匮乏起到了巨大的作用,她自己组织的韩红基金会付出了辛勤的劳动,并且为社会带来了极其大的正能量,起到了全民互帮互助的号召作用。

8 参与疫情的所有医护人员

每一位奋战在一线的医护人员都是英雄都是勇士,他们有着大无畏的精神,工作是责任,一线工作是信念,一方有难,八方支援,来自全国各地的医护人员在一瞬间全部聚集起来拧成一股绳,他们跨越了地域差异,在那一刻只为同一个目标,消灭疫情!

9 疫情里每一位执勤者

除了一线医护人员的直接接触,我们还应该感谢疫情里每一个奋战在自己岗位的人,无论是警察,社区工作者,村干部,志愿者,正是他们一丝不苟的工作态度,让这场疫情才能控制的快狠准,为了大家他们舍弃小家,坚守岗位,承担起自己的使命。

10 每一位疫情中在家自我隔离的普通人

一声令下,停工停产停学,全国上下十几亿人全部规规矩矩居家隔离,这其中或许还有异乡的游子,他们承受着离乡的痛苦,还有隔离在亲友家的人,他们面临着断粮的压力,有停产的老板,他们面临赔本破产的压力,物资短缺是每一个居家隔离的普通人都会面临的事情,每天的担惊受怕,心里承受着压力,但仍然响应国家号召在家隔离,你们也是好样的!





木土说故事


2020感动中国十大人物:

1、李兰娟:

73岁的李兰娟院士那张布满防疫面具勒痕脸的照片,感动了无数国人,相比那些网红充满玻尿酸的脸,李院士才是中国最美丽的人。她率先提出武汉封城,有效地阻止了疫情的扩散。她的团队研制出了阿比朵尔、达芦那韦两种药物,可以有效抑制病毒,为国人治愈此病大增信心。

2、钟南山:

钟南山院士是中国抗击非典型肺炎的领军人物,在SARS猖獗的非常时期,钟南山始终在医疗最前线救死扶伤。如今在新冠状病毒的防控前线,我们再次看见84岁高龄钟老的身影。

3、李文亮:

做为最早向外界发出防护预警的人之一,他在武汉大学班级群里发布消息说“华南海鲜市场确诊了7例SARS”,提醒同学“让家人亲人注意防范”。他是一个对工作负责的、真实而敢于说出事情真相的人。

4、韩红:

她在接受采访时说:“教训是,我们不再把钱,好几百万给了某某某基金会。因为他们要从中获取很多的所谓的管理费。管理费也罢了。你要把我的货物,在第一时间给到灾区。你把我的货物存放在你的仓库里,在我看来你就是混蛋”。让大家信服、大家支持的韩红,就是因为敢做敢当,成为娱乐圈的一股清流。

5、王辰:

他是中国医学科科学院院长、中国工程院副院长及呼吸与危重症专家,更是武汉方舱医院的推动者,为很多重症病人带来希望。

6、陈薇将军:

大年初二,她带领团队进驻武汉。疫情就是军情,疫区就是战场。在陈薇院士的努力下,大大缩短核酸检测时间,加快确诊速度,是陈薇团队此次深入疫区进行科研攻关的成果之一。

7、江世娥:

做为一名普通护士,大年初二上班,江世娥护送一名急诊病人到县医院后,路过楼下,得到消息的老公带着儿子,提前拎着饭在路边等她,丈夫和儿子在三米外看着她蹲在地上吃饭地照片,令人动容。

8、甘如意:

做为一个医生,为重返一线战场,300多公里,4天3夜,经过了自行车、步行、顺风车、自行车等多种方式,终于和同事们汇合,从未想过退缩。

9、那些火神山和雷神山的建设者们,他们在春节放弃与家人的团圆,夜以继日地工作,心中有一个共同的目标,让更多的没有床位的患者们早日得以治疗。

10、所有在一线抗疫的医务工作者们。他们是中国这次疫情中最伟大的人。为了抗疫剪去秀发、为了抗疫为大家舍小家,装上防护服,很多还是孩子的医务工作者成为我们健康的守护神。


月亮姐姐Nancy


在这些日日夜夜里,广大奋战在一线的医护工作人员的壮举,无数国人的善念和善举,一次次传遍祖国大地,感动着中国,也感动着全世界。

新冠病毒吹哨人:李文亮

在疫情最初,李文亮医生是最早提醒大众注意感染和防控。他是名副其实的新冠病毒吹哨人。

疫情突如其来,让人猝不及防。病例初现,李文亮曾经在微信群提醒身边亲友提防。不成想,身为眼科医生的他也不幸中招。

疫情发生以来,李文亮医生一直坚守在防控疫情一线,全身心投入临床救治工作。他不畏艰险、恪尽职守、救死扶伤的精神,值得全体医务工作者学习。

春风入药不解愁,残雪方令病骨安。雅宅深居苦味长,缘来只换酒生寒。

武汉武昌医院院长刘智明因感染新冠肺炎,牺牲在抗疫前线,他的爱人蔡利萍,也是武汉市第三医院光谷院区ICU护士长,也一直奋战在抗疫前线。

刘院长的去世,我想说的太多,一时却不知从何说起。

只能说,民族精神的闪光总伴随着牺牲与离别,但正是这些痛,让我们这些晚辈懂得生命的厚重,砥砺前行。

刘院长是和平时期的英雄。缅怀刘院长,缅怀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中牺牲的医务人员。

金银潭院长:张定宇

武汉市金银潭医院党委副书记、院长张定宇,一名渐冻症患者。

疫情来袭,他却选择离开家人奔赴战场,在疫情最严重的时候,他30余天里,张定宇几乎每天凌晨2点才躺下,4点就得爬起来,处理各种突发事件。

院长张定宇,他阻挡不了自己的病情,却用尽全力去把危重患者拉回来,他的双腿已经开始萎缩,但他站立的地方是最坚实的阵地。

钟南山院士

“没有特殊的情况,不要去武汉。”说完这句话,84岁的院士便从广州出发赶往武汉。由于当天航班已买不到机票,他挤上了高铁餐车的一角。

钟老先生,作为工程院院士,呼吸病学专家,早已功成名就,却在耄耋之年放弃安享天伦,以风烛残年之躯临危受命,扶大厦之将倾,成为这个国家众多逆行者中的一员,给恐慌的群众吃了一颗定心丸。

我们自古以来,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这就是中国的脊梁。

最美骑行者-甘如意

甘如意,是武汉江夏区金口卫生院范湖分院的医生。

当2月4日一早她出现在医院大门口时,领导和同事们先是惊讶,后是心痛。

“当时膝盖都肿了,疼得不行。”甘如意笑说,“办法”总比问题多,经历了骑自行车、搭车、步行,但从没想过退缩。

一个小姑娘,300多公里,4天3夜,经过了自行车、步行、顺风车、自行车等多种方式,途径公安县、荆州市、潜江市、武汉市汉阳区,最后到达武汉市江夏区。

我认为她的这段历程,可以被誉为“一个人的长征”!向她致敬!

李文娟院士

她在位期间,浙江省在“非典”中创造“零严重后遗症、无医务人员感染、无二代病人”的记录。

在担任浙江医学院第一医院院长期间,郑树森院士低调亲切的作风给浙江人民留下了极好的印象。

2020年新冠开始,73岁的李院士就跟国家申请,主动带团队去了武汉,奋战到一线。

看到一位七十多岁的院士身先士卒冲锋在一线,感到由衷的感动和敬佩,这才是共和国的脊梁啊。

陈薇将军

武汉“新冠”疫情告急,陈薇少将带着自己的团队,火速援鄂,成了最美“逆行者”。

她是中国首席生化武器防御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军事医学科学院生物工程研究所所长、“抗击SARS、终结埃博拉”的女少将。

曾经阻击过非典、抗击过埃博拉病毒的中国工程院院士、军事科学院军事医学研究员陈薇,此刻带领团队,成为新型冠状病毒疫苗研制中的先锋队。

以上,就是我心中感动中国的十大人物。她们用自己的行为甚至生命,谱写着中国最美的歌。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他们都是中国的脊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