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偷东西

第一次偷东西

阳春三月,莺歌燕语,正是江南油菜花盛开的季节。周末踏春在一个村口看到了久违的寺庙,一座白墙黑瓦的寺庙被一颗枝叶茂盛的高大樟树包围着,远远看去,就好像是停在樟树上的一只飞鸟。走进这座修建一新的寺庙,便让我想起了四十年多前第一次偷东西的情景。

那时我刚满八岁,我出于好奇跟随着村里三个小伙伴,到五里之外的镇上偷铁球。吃过中饭我们就出发了,走了不到一半的路程,就刮起了寒冷的北风,立刻天就下起了毛毛细雨。虽然每人就带着一顶斗笠,但是不久身上的衣服便淋湿了,正好看到前面路边有一座寺庙,我们便走进这个寺庙躲雨。寺庙又小又简陋,只有十几个平方,除了几条固定的长条木凳,地面上有一些细碎的稻草、柴禾以外其他什么也没有。看看雨一下子不会停,我们决定冒雨继续前行,走了一个小时终于到了目的地。

第一次偷东西

铁匠铺处在镇上的一间小房子里,铺里铁匠师徒两人正在打镰刀,旁边也有几个大人聊天,铁炉里冒着熊熊火焰,店铺门口的房屋底下堆着一堆铁球,屋檐水滴滴答答地滴在生锈的铁球上。我们在铁炉旁边一边烘衣服,一边盯着屋檐下的铁球。衣服烘干之后,我们便开始行动了,两个人站在铁匠铺门口挡住他们的视线,另外两人分别偷了两个铁球放在衣服内,之后我们就带着“胜利果实”迅速离开了铁匠铺。

第一次偷东西

回来的路上,风更大,雨更大了。大家身上只穿着单衣单裤,每人一手扶着头上的斗笠,一手拿着三公斤重的冰冷的铁球,艰难地行走在乡间小路上,烘干的衣服眨眼就淋湿了,大家都冻得瑟瑟发抖。年龄最大的提议到寺庙里生堆火把衣服烘干,匆匆赶到寺庙,找来一些较为干燥的柴禾,点着火柴杆生火。不知道是风大还是柴禾不够干燥,火柴盒里的火柴杆都点完了还是没有把火生起来,无奈只好酸溜溜地冒着寒风回家。

第一次偷东西

天已经昏暗下来,大家各自带着一个铁球回到家里,家人也开始吃晚饭了,当晚我免不了挨了父母的一顿责骂。第二天清晨门口竟积起了大雪,听隔壁的大伯说另外三个人都遭了父亲挨打,其中的一个衣服脱下之后,光着身子被父亲打了一顿,因为没有衣服更换,还是光着身子躲在被窝里。

现在想来,那些铁球本来就是废弃无用的,要是明讨估计铁匠也不会拒绝。但是父母却把此事当做偷东西来看待,“小时偷针大时偷金”,大凡孩子偷东西大人都会严惩不贷,经过这顿毒打哪个孩子以后还敢再偷人家的东西。

“惟有门前镜湖水,春风不改旧时波。”眨眼间四十多年过去了,当初的娃娃早已两鬓白发,大多数的父母也已经永远地离开我们了。唯有眼前的寺庙几十年来仍然被樟树环抱着,她就像一面历史的镜子,让我重现童年避雨生火的情形,回味很多酸甜苦辣的往事。

第一次偷东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