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锡进建议国家多向境外派专机接留学生回国,解燃眉之急,对吗?

爱牛牛的头头


我们先来了解一下胡锡进:现任《环球时报》总编辑,素以敢说而著称。

他的原话如下:老胡(胡锡进)在此建议,国家多向境外派接侨专机,解决大量留学生和他们家庭的燃眉之急。在这当中,所有登机者机票自理。他们回国后全部直接集中隔离,在隔离结束之前不与中国社会发生任何接触,比他们零散各自取道回国更加安全。


胡锡进的建议不无道理,但我对此举还有一些小小的困惑:

1、中国有几十万大学生在国外,全部接回来就意味着要投入巨大的人力、物力、财力。这无疑是给本就已经受到巨大经济损失的中国母亲雪上加霜。

何况,我国的医护人员刚刚经历了一场为期近两个月的恶战,这好不容易疫情得到有效控制,医护人员可以轮流休息,如果马上接回这几十万大学生,这意味着将会给本就身心疲惫的医护人员带来更多的负担。



2、我个人对海外学子无任何偏见,都是祖国母亲的孩子,虽然我们要考虑几十万海外留学生的利益,但我们更要考虑咱14亿人的利益,疫情面前,大局为重。

3、我觉得这几十万的海外留学生还是就地隔离为好,咱给各国华人留学生支援必要的防护物资,尽量减少外出。



以上就是我的观点,欢迎广大网友前来讨论。


终将长大


老胡真的挺糊涂!

老胡,叫胡锡进,《环球时报》总编辑,曾经当过《人民日报》记者。

老胡提出一个建议,让国家派专机把海外的留学生,统一接回国内,集中隔离,费用自理。

我很不赞成老胡的建议。我觉得老胡挺糊涂!完全是从感情出发,而不是从科学出发,不是从实际出发,更不是从大局出发!他的建议根本就行不通。

我们讲感情还需讲究实际。

是不错,留学生都是祖国的儿女,我们应该关心他们,帮助他们解决困难。从感情的角度看,应该给他们接回来,但是我们不能感情用事,老胡就有点感情用事,而不是从实际出发。老胡,你知道全国在世界各地的留学生有多少吗?有100多万元,派多少飞机能接的得完呀?再说,留学生是祖国的儿女,那么在外国打工的人员是不是祖国的儿女,据说打工人员更多,有上千万,能接得过来吗?所以,老胡的建议根本不实际,完全是感情用事。

讲感情,还要讲科学。

老胡的建议极不科学。新冠病毒,最怕聚集,老胡却建议把世界各国的留学生都聚集起来,统一接回国内,统一隔离。这一建议违背分散隔离的原则,很不科学。我国疫情,只所以得到了有效的控制,其中最重要的一条做法就是分散隔离,切断感染源。我们封城、封村、封道、封小区,让居民待在家里不要出门,执行的都是分散隔离的做法。老胡,却提出世界各地的留学生要集中隔离,是非常不科学的。

讲感情,还要考虑承受能力。

假如我们把100多万的留学生都接回来,放在哪里集中隔离。放在武汉方舱医院,也容纳不了这么多人呀?重新盖雷神山、火神山医院,又要消耗多大的人力物力呀!再说,上百万的留学生,要派多少人去管理呀?要派多少医护人员去检测呀?要多少人去搞他们的生活保障呀?老胡,你想过吗,我们有这么大的承受能力吗?

讲感情,还要考虑大局。

为了抗疫,全国人民付出了多少代价,作出了多大的牺牲,广大的医护人员付出了多少艰辛,总算控制住了疫情,总算复工复产了,总算要开学了。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如果把外国留学生都接回来,万一带来病毒,引起了新冠病毒第二次大爆发,全国人民可是有点折腾不起了。留学生的问题,必定是一个局部的问题,14亿人民的生命安全才是大局,2亿学生的开学问题才是大局。那个大,那个小,老胡你因该清楚吧!另外,老胡不可能没听说甘肃商业包机感染的事情吧,医学隔离达270多人,其中就有伊朗过来的留学生。因为这件事,对甘肃省的复学带来很大影响。

所以,我们在对待留学生回国避疫的问题,既要从感情的层面上考虑,都是自己的孩子,对他们要关心要照顾,要尽力帮助他们解决困难,但是也要理性思考,科学施策。我认为还是应该用我们防疫的经验去处理留学生回国避疫的问题。

最好、最有效、最安全的办法,就是待在家里不出门,非要出门要戴好口罩。

留学生要留在当地防疫。国内可以为留学生提供一些防疫物资,各国大使馆以及学生会可以帮助协调解决一些困难。这样做对对留学生本身的安全有好处,也体现了祖国对海外学子的关心和关爱,同时也减轻了国内防疫工作的压力。

老胡的建议太感情用事,缺乏理性思考、科学思考,缺乏操作性,缺乏大局观念,我个人是不赞成的。


闫老师教作文


抛开胡锡进的身份不谈,个人谈谈对这个建议的看法。前几日有英国小留学生的家长签字申请包机将1.5万名小留学生接回,也听到了两种声音,但似乎反对的声音要多一些,缘由主要有三点:1、如此大规模包机接回难度太高;2、除了这部分小留学生,其他留学生和华人华侨又怎么办。3、接回来后如何安置?当然也有部分观点认为,未成年人送出国留学究竟是为何?

对于胡锡进的建议,同样面临上述三个问题,我想说愿望是好的,关键是如何来实现。

首先,国外留学生群体人数庞大。据教育部统计数据:从1978年到2018年底,各类出国留学人员累计达585.71万人。其中153.39万人正在国外进行相关阶段的学习和研究;432.32万人已完成学业,365.14万人在完成学业后选择回国发展。而2018年当年出国留学人员总数为66.21万人,按照这个规模计算,国外的留学生人数至少有150万人。对比一个数据,我国的县城人口数一般在20—50万人,也就是说如果全部接回来,至少需要三个中等以上的完全搬空县域来安排回国的留学生。

其次,留学生在国外也不是聚集在一起。他们也分散在世界各地,即便是同一国家也是分散在各个地方,飞机恐怕也只能到达人员相对密集的地方,其他地方的留学生又怎么办?让他们冒着风险往同一个地方赶?这中间的风险就不说了,加入中间有一个人出现了状况,同机的人会承受怎样的风险?

第三,接回这么大规模的留学生群体需要多大的运输力?大型飞机一般运输350-400人,就算只接回其中100万人,至少也需要2500架大型空客。

第四,接回来之后如何安置隔离?这么大规模的人员安置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还要完全阻断他们与国内人员的接触,难道要兴建或者搬空三个县城来隔离?

第五,留学生回来后,他们也要考虑自己对未来的影响。张文宏教授建议:“不管回不回,你要考虑两个问题,第一疫情要多长时间?回来是不是决定再也不回去了?如果疫情要延缓半年呢?你读书工作都不要了?第二如果不回来待在那里怎么办?”

第六,不得不考虑国内的防控压力。国内目前刚刚稍稍稳定,但是这两天境外输入病例在不断增长,又有个别关联感染病例的出现,这不是一个好的信号,李兰娟甚至担心,我国疫情依然严峻,国外输入或致我国第二次大的疫情,相信这是所有人都不愿看到的。

一百多万留学生中,也有不少留学生做好了暂时不回国的打算,毕竟辗转各地长途奔波反而更危险,有了国内的经验,他们会更懂得居家隔离;对于在当地确有困难的留学生,建议及时联系大使馆寻求帮助,国内也会通过各种渠道进行援助;确有需要回国的,通过包机或商航自费回来并提前申报,配合隔离。


象牙塔里讲故事


胡锡进老师一向针砭时弊,敢讲真话,脖子实在是佩服!

但是增机接留学生回国这件事,我仔细的品读了胡老师的那篇文章,有一种错觉,感觉他的这次言论出的略有些草率,似乎是因为朋友的焦灼情绪感染到了他,当然也有可能是我的思想高度还不够,或者所处的人群不一样,总之感觉出此言有所欠考虑。

我之所以这么说,主要是有以下几个理由,可能胡老师也看不到,各位条友来看一下,脖子是不说的也有点儿道理。☞

现阶段留学生回国,路途中存在交叉感染病毒的风险。

因前段时间钻石公主号的事件,船上出现了大面积交叉感染,导致现在游轮大部分都停运了。将留学生运回国,主要的交通工具就是飞机。

拿英国来说,从英国飞回来,如果不在台湾转机的话,直接降落呼和浩特白云机场,至少要二十几个小时的时间,这给了病毒传染充分时间。

1.飞机机场密封性非常好,空气流动差,如有病毒一定弥漫于机舱的空气之中。

2.时间过长做不到不吃不喝不上卫生间!一旦摘口罩,风险极大。一旦上厕所,皮肤也有可能接触到病毒,将病毒携带。

3.口罩不是百分百的隔断病毒的传播。即便留学生都戴着n95穿着防护服,仍然至少有5%的感染几率。

新型冠状病毒的传染性大家都是有目共睹的,以上三点我认为都是极有可能的,所以,现阶段接回来未必上策。

胡老师可能没有统计有多少欧美留学生,短时间派专机接回来怎么隔离安置?

我们还是要拿数据说话的:单单英国一个国家留学生的数量大约有22万之多,在美国有31万的留学生……

近三年以内,包括小留学生在内,每年我国都会有60万以上的留学生去103个国家留学,2017年60.84万人,2018年66.21万人,2019年69.3万人。因为都在国外求学,毕业才可能回来,这样算下来,保守估计现在国外的留学生应该在二百万以上。

200万人相当于我们的一个小型地级市人口,我所在的四线地级城市人口只有53万,可想200万人有多么庞大的一个数字。

那么把这些人短时间内接回来,请问胡老师从哪里进行隔离和安置?

在国外同样可以做到将留学生区域隔离,做到及时救治。

留学生同为华夏同胞,决不能坐视不管。

我认为与其冒着在回国途中被感染的风险,冒着境外输入型病例导致国内疫情反扑的风险,不如让留学生在国外就地隔离,可以飞机运送防护用品,生活物资,对于确诊感染的人也可以接回来医治。

可以与各国协商建立留学生的隔离保护区,由留学生自费生活费,国家空运最基本的生活物资。专家进行远程指导如何保护,让他们安全的在国外度过疫情。

结束语

我认为留学生回国不应该在短期内安排专机大量接送,应该按照我们对于回国人员隔离检测和疫情防控的能力来安排分批次回国,其他未回国的人员可以进行先在国外隔离,国家可以给他们运送一些防护用品,生活物资供他们自费购买。

这样应该是比较两全的办法吧。大家怎么看?


大试界


老胡的原话是这么说的:

一些海外留学生陷入困境并急切希望回国,而派专机接他们回来,对他们个人和对中国社会都是风险最小的方式。这场大疫终必将留给他们终身难忘的记忆,参与塑造他们对人生和国家的认识。不让他们有被抛弃感,今天的中国应该做到这一点。

老胡的建议是从两个角度来考虑这件事情的:

一是风险性。包机让这些留学生集体回来,然后集中隔离,无论从那个角度来说,风险都是最小的。

二是让留学生感受到祖国对他们的呵护,让他们产生对国家的重新认识,从而更加热爱这个国家。

可以说,老胡的这个建议非常温暖。但是问题并这么简单的。

首先,这不是某一个国家有了问题,而是全球的一个疫情。所以留学生的范围就很广。而且社会发展到如今,留学生这个概念包含很多。比如,最近滞留在英国的1.5万的小留学生。海外留学生的群体规模庞大,有数百万之众,这要需要多少架次的飞机?

我们可以简单的算一笔账:就是英国的这些小学生,一架飞机可以接300人,把这些小学生接回来,就需要50架次以上飞机。即使费用不考虑费用,回来的问题也比较多,比如隔离,比如一旦感染,医护人员的配置。

当然,海外的留学生团体几百万,这些负担,国家是不是能承受的起?

其次,还有就是除了留学生,咱中国还有海外的华人华侨,这也是一个大团体。还有海外的中资机构,这些人要不要撤回来?

还有就是安全问题如何解决?留学生回国没问题,问题是有些留学生不守规矩,一旦造成疫情重新扩散,我们之前付出巨大代价换来的成果,必然会毁于一旦。


烟花三月09


胡锡进建议国家多向境外派专机接留学生回国,机票留学生自理,回来后自己隔离,避免与内地人民接触,为什么此建议一出反对声不断,只能说欠考虑。

1,现在国外疫情如此严重,留学生数量之多,回来的留学生如果造成疫情二次爆发,怎么办?

2,当初武汉疫情爆发的时候,也没人建议把武汉没感染的孩子都接到疫情轻的地方?

而是以全国90%的人为重,以国家为重,实施的武汉封城。

当初李兰娟院士的武汉封城建议,目前在国内取得了抗疫阶段性成果,说明是有效的,所以目前最重要的是严防输入性病例。

覆巢之下安有完卵?任何情况都是以国家为重,以国内90%的人民为重。

向武汉人民致敬,当初因为他们配合国家的封城,才有我们现在疫情控制情况,向一线医务人员致敬,有她们辛苦抗战一线,才有现在的疫情稳定。

国家流感中心主任舒跃龙说:对境外输入病例要严控,特别是这段时间估计有很多华人回国,要严控,要集中隔离。


遇见晓C


接回来反而不安全,这方面已经有很多人进行过详细的论述。

把数量庞大的留学生接回国,几百万需要多少飞机?需要多少地方安置?需要多少人员来管理?这些都是难以解决的问题。

每天入境人员就已经非常多了,有些已经造成了不可挽回的后果。

如果国家决定派出包机,我只想讨论其中的一个问题:

在飞机上感染了病毒怎么算?

一、体温检测不可靠

一直以来,全球的各种关卡处,几乎都是采用测量体温的方式,来进行初步筛查。众所周知,无症状感染者、潜伏期患者体温都是正常的。所以,测量体温只能筛查出已经出现发热症状的患者。

甚至还有些患者为了逃避隔离,自行服用退烧药来降体温。

二、核酸检测不能即时得到结果

派专机接留学生,原本就是一个费时费力的过程,需要联系多方人员,如果再增加一个核酸检测,估计一架飞机接一次孩子就需要两到三天时间,国家能派出多少飞机?能在短时间接回多少留学生?

三、如果不做核酸检测

如果仅仅依靠测量体温,飞机上出现了无症状感染者、潜伏期患者、服用过退烧药的患者,然后导致了飞机上其它学生被感染,谁来负这个责任?国家吗?还是同机上的第一位源头患者?还是航空公司?

谁都难以担负这个责任。

如果真的出现同机学生大量感染,原本一片好心,换来的是一个比“不接”还要坏的结果。也许留在国外,做好防护,根本就不会被感染。

四、如果有人携带病毒,即使下飞机就隔离,也有可能导致医务人员感染,如果因此出现医务人员伤亡,胡锡进同志能让医务人员复生吗?

很多人都是站在理性,民族,大爱的立场上来发表大论,来占领道德高地,难道国内的人不是中国人?难道医务人员不是中国人?难道全国上亿的学生不是中国人?全国人民按下暂停键,好不容易才稳定的局面,真的值得为了少数人去冒风险吗?


老王陪娃


老胡温情的想法看来是对,其实很值得商榷。今天你解了燃煤之急,那么明天就会让你全力应对也来不及。他不是医疗专家不是科学家,说出外行的话,人们还是会理解他的。专业的事情要专业的人来解决,来给出正确的答案。



一,李兰娟院士就说,外防输入必须得严格控制,严格检测,如果一有漏洞,有可能造成疫情的第二次大爆发,一旦这样,恐怕全力应对也来不及。

  • 鉴于病毒不断变异,不断进化,在世界各国蔓延,我们要用最安全最有效的保守的办法来加以控制。那就是,在家里少出门,少走动。
  • 现在主要是在全世界范围内战胜疫情,找出最科学的办法,科学是不能因怜悯温爱就做出偏颇的行动啊。
。何况现在全世界已经形成了人类命运共同体,都知道了病毒的严峻性,都会用科学的办法来应对。你只相信自己的温情能战胜病毒吗?难道你不相信全世界的智慧能战胜病毒吗?



二,让我们用事实来说话。用中国战役的事例来说吧。

  • 聚集性病例引来的后果是多么可怕。武汉女子监狱,这就是一个例子呀。
  • 家庭聚餐引来的例子,受到很多人的惊叹,后果也够严重的呀。
  • 日本的公主号游轮,遇到的聚集性感染,后果难道不严重吗?


三,外行人说内行话,说错了可以原谅,但是,你是影响力巨大的公众人物呀。也需要补一补科学,客观,公正,大局观的课程。
  • 看到母亲垂泪请求帮助,刘大使非常温情的回答,正在商讨与英国增设商业航班,这是很理智的办法,尽量满足家长的要求。
  • 最好的办法还是分散各地隔离。祖国派往各国的医护人员会照顾到自己的同胞的。母亲们对孩子的爱心就像祖国对我们同胞的爱心一样,心里非常着急。但是越是这个时候,越要理智,镇定自若做出最好的选择。
  • 请大家原谅,用这个词没有对女性的不尊重。有时候妇人之仁,反而误了大事。可是胡先生不能有妇人之仁呀。看看祖国的表现,不断向重灾区派出医护人员,不断向他们支援核酸检测盒。
。我们必须有大局意识,现在我们的共同敌人是病毒,你少数家长,要求满足自己的愿望,战役不但不会胜利,而且病毒还会追着你攻击。



总结一下:我们要向科学要答案,向科学家要正确的思想和行动。温情战胜不了可怕的病毒。温情的行动反而会给我们战胜病毒的大局添乱。


教育处处春


留在国外又不见得一定会死,但接他们回来,就算隔离,就算费用自理,就算不会传染给民众,都有可能传染给医护人员,我们为什么要做这么无谓的事情呢?

这些留学生出国的时候,百分百不会因为以后立志回来建设国家而出去留学的,大多数都是口口声声说因国内教育落后,不适合他们发展,到外国去接受先进教育的,好了,现在大难当前,他们就回来占国家的便宜,我们为什么还要主动去接他们回来呢?就算回来,也让他们先花上一笔可观的机票,15万的高价机票才让他们回来。但主动接回来,这不可能。现在建设国家的都是什么人?都是愿意留在国内读书,毕业后进入工厂企业为国贡献的。

胡锡进是谁,竟然还建议派专机去接他们回来,我们正在加紧研究疫苗,加紧应对境外输入,你却让他们派专机去接这些人,增加我们的风险,这个人应该被严肃批评,想必留学生中有他自己的孩子吧。


中小学英语精修


胡锡进是谁?为什么他的这个建议会引发这么激烈的讨论?

胡锡进,资深媒体人,曾任人民日报主编,现任《环球时报》总编辑,人民网股份有限公司董事。



日前,他曾建议,国家派专机接留学生回国,这样不但可以解决留学生及其家长的燃眉之急,而且派专机定向接回,集中隔离,也能避免旅途交叉感染,有助于防控输入性感染。(所有的费用都由留学生家长来承担,这样也能够增加航空公司和酒店的生意)



很多事情没有对错,只有利弊。从胡锡进的建议来看,确实具备一定的合理性。但是他也忽略了很多其他方面的问题,比如:

①国外留学生数量庞大,仅英国而言就多达22万!这么多学生需要派多少航班飞机?而且目前很多飞国际线路配套的机组人员还在隔离观察中。

②一旦开了口子,英国的留学生接回来,其他国家的留学生要不要接回来?是否一视同仁?

③接回来的这么多人,如何安置?哪有这么多地方来安置如此庞大群体,要知道,医学隔离观察是要1人1间房间的,而且要配套的防疫,服务人员…况且,国内的抗疫工作者已经疲惫不堪。



④国内境外输入病例与日俱增,要知道,当前国内的抗疫成果,是十四亿人花了多大代价,付出了多大牺牲换回来的?如果境外输入病例失控,就会导致前功尽弃!损失又会有多大?

另外,张文宏教授曾建议在德国及海外的留学生,做到分餐制、戴口罩、勤洗手和减少社交活动,就可以基本上避免感染。



所以,留学生们与其回国,还不如目前坚守国外,做好隔离防护。另外,对于那些在外的小留学生们,家长可以飞过去,到国外进行照顾,这样既可以减轻国内压力,孩子也可以避免路途颠沛之苦。

大家觉得应该派专机去接么?欢迎留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