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子:置之死地而後生,項羽和韓信能生還,剩餘人卻只能送死

孫子:置之死地而後生,項羽和韓信能生還,剩餘人卻只能送死

在文祿慶長之役的期間,朝鮮將領申砬也用背水一戰用來對抗日軍,但最終還是失敗。剛開始,項羽派當陽君英布和蒲將軍兩位楚軍的猛將,帶領兩萬人馬渡過河,救援鉅鹿。英布和蒲將軍雖然彪悍,不過奈何寡不敵眾,戰鬥的時撿漏子是很難的事。

孫子:置之死地而後生,項羽和韓信能生還,剩餘人卻只能送死

即便如此,也說明了一個問題,即秦軍絕非不可戰勝。首先,我們要明白秦軍40萬說法出自何處?按《漢紀》作者苟悅記載:宋義與項羽等將領有五萬軍隊,抵抗秦軍三將軍。當項羽與王離大戰的時候,秦軍有四十萬精兵。可由於章邯軍隊已經一分為二,一部分軍隊築甬道負責運糧給王離,其他軍隊作為預備隊在棘原用來支援運糧的軍隊。

孫子:置之死地而後生,項羽和韓信能生還,剩餘人卻只能送死

所以章邯命令王離分兵去進攻劉邦。可《漢紀》基本上是現抄《史記·項羽本紀》。而史記原文並沒有留下秦軍軍隊數量的記載。同時諸侯軍阻擊王離軍,使得項羽軍可以安心的對抗章邯,並將其擊敗。項羽天生神力,我們知道有一句話是形容項羽的力氣的,這句話就是:力拔山兮氣蓋世。據說有一個人不相信項羽有如此大的力氣,就去為難項羽,讓他舉起千斤大鼎。

孫子:置之死地而後生,項羽和韓信能生還,剩餘人卻只能送死

再去談合作的事情,本來以為是一個不可能的事情,但是項羽輕鬆的完成了,可見其力氣之大。當時的白起世人稱之為"戰神"、"殺神"、"人屠"。伊闕之戰,白起率秦軍在伊闕同韓、魏、東周聯軍展開戰爭。長平之戰,白起率秦軍於趙國長平一帶同趙國軍隊發生戰爭。之後楚軍和諸侯軍圍攻王離。所以項羽的過河和破釜沉舟。

孫子:置之死地而後生,項羽和韓信能生還,剩餘人卻只能送死

是轉折點,但不是過河就贏了。之所以會產生項羽過河之後直接贏了的錯覺,是因為《項羽本紀》記載,過河之後,九戰擒王離。但按照《史記·秦楚之際月表》記載,擊敗秦軍和俘虜王離,雙方相差一個月。當時的韓信,是西漢開國功臣,也是歷史上最傑出的軍事家,與蕭何、張良並列為漢初三傑!

孫子:置之死地而後生,項羽和韓信能生還,剩餘人卻只能送死

韓信打贏的都是三流武將,彭城一戰遇到項羽,韓信就失敗了。向前拼死一搏,可能不但能活,甚至富貴加身的可能,加上楚軍原本就勇猛,不過秦軍已經氣衰力竭,因此在楚軍的一鼓作氣之下,鉅鹿城獲得重生,項羽因此也得以一戰封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