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國發現一石碑,顯示他們的國姓源自漢朝的一個馬伕,還是匈奴人

由於古代朝鮮半島和中國的淵源,以及曾是中國的臣屬國,漢文化對其影響太深。所以南韓和北韓的不少姓氏都源於中國。他們學習、使用漢字的歷史也非常悠久。儘管韓國在上世紀開始竭力消除漢文化的影響,卻不能完全捨棄漢字,比如一些官方的文書、法律文件等還得用中文。

韓國發現一石碑,顯示他們的國姓源自漢朝的一個馬伕,還是匈奴人

唐朝初期的朝鮮半島局勢


我們知道,韓國的第一大姓是金姓,也是其國姓之一。關於韓國金姓的由來,韓國並不承認和中國有什麼關係。然而,韓國發現的一件文物卻顯示,他們的金姓和中國大有關係。


1961年,有人在韓國慶州市一戶人家的洗衣池邊發現一個殘損的古代石碑。經鑑定,這是古代朝鮮半島新羅王朝文武王陵的墓碑,最早在1796年出土,後來不知流落何方,時隔一百多年又被找到了。


石碑的碑文損毀比較嚴重,不過還是有一些可以辨別的漢字,透露了重要的信息。碑名還算完整,全稱是“大唐樂浪郡王、開府儀同三司、上柱國新羅文武王陵之碑”。這位新羅文武王叫金法敏,我們稍後再說。


韓國發現一石碑,顯示他們的國姓源自漢朝的一個馬伕,還是匈奴人

新羅文武王陵之碑

新羅王國是唐朝一手扶持起來的。唐朝初期,朝鮮半島還處於“三國爭霸”階段,分別是新羅、百濟和高句(gōu)麗。其中新羅最弱,時常被高句麗和百濟侵擾、搶掠,大有不死不休之勢。而當時的日本也趁機揩油,屢次出兵幫助百濟欺負新羅。


唐朝永徽六年(655年),新羅王請求大唐帝國幫忙攻打百濟。唐高宗李治原本就要徵高麗,順勢聯合新羅攻打高麗和百濟。總章二年(669年),新羅在唐軍的幫助下統一了平壤以南的朝鮮地區,當時的新羅王就是武烈王金春秋之子金法敏。金法敏早年曾出使唐朝,被授予大府卿之職。


韓國發現一石碑,顯示他們的國姓源自漢朝的一個馬伕,還是匈奴人

唐高宗劇照


後來金法敏被大唐冊封為樂浪郡王、開府儀同三司、上柱國和新羅王。其實這種封號早在唐高祖李淵年間就開始贈予新羅王了。


再說韓國出土的新羅文武王陵碑,碑文裡還有這樣這樣一段話,“靈源自夐,繼昌基於火官之後,峻構方隆……載生英異,秺侯祭天之胤,傳七葉以……”


韓國發現一石碑,顯示他們的國姓源自漢朝的一個馬伕,還是匈奴人

碑文


這段話裡的重點是“秺(dù)侯祭天之胤”。也就是說,金法敏家族是秺侯的後人。而姓金的秺侯在古代只有一脈,西漢時期漢武帝的託孤大臣、匈奴王子金日磾(jīn mì dī)最早被封為秺侯。古代文獻顯示,秺地在山東成武縣一帶。


由此看來,新羅文武王是金日磾的後裔。這裡有必要說說金日磾這個牛人。


韓國發現一石碑,顯示他們的國姓源自漢朝的一個馬伕,還是匈奴人

新羅王像


公元前121年,十九歲的驃騎將軍霍去病兩次帶兵遠征匈奴,大獲全勝,俘虜了五個匈奴王。同年秋,匈奴渾邪王、休屠王帶著數萬部眾主動入關投降。休屠王的兩個兒子也在其中,有一個叫金日磾(jīn mì dī)。


金日磾起淪為官奴,在上林苑養馬。匈奴人沒有姓氏,他的姓是後來漢武帝賜予的。


有一次漢武帝帶著嬪妃去上林苑看馬,眾多馬倌裡,只有金日磾目不斜視,不偷看嬪妃。漢武帝對這個儀表堂堂的匈奴少年很感驚奇,當場給他升職為馬監。和孫悟空的弼馬溫差不多。不久,漢武帝又把金日磾調到身邊作了侍中(近臣),後來又讓他擔任駙馬都尉、光祿大夫,大加賞賜。


金日磾對漢王帝也極盡忠誠,跟隨漢武帝30多年,還在一次暗殺事件中救了漢武帝一命。漢武帝臨終前,任命霍光、金日磾等人為輔政大臣,金日磾的地位僅次於霍光。漢昭帝繼位後,按照漢武帝的遺命,把金日磾封為秺侯。


韓國發現一石碑,顯示他們的國姓源自漢朝的一個馬伕,還是匈奴人

配圖


金日磾死後,他的兒子金賞和金建分別繼承過秺侯,直到王莽年間,金日磾的後人為逃避禍亂流落四方,有一部分人逃到了山東文登,改姓為叢。據說安徽等地都有金日磾的後代。到明朝時,金氏子孫已經枝葉繁茂,遍佈江西、浙江、江蘇等地。韓國的新羅文武王陵碑表明,朝鮮半島的金姓也有相當一部分源於金日磾。


中國的金姓有好幾個源流。韓國也不止一個。朝鮮半島的金氏有兩大來源,一個是新羅的金閼智,另一個是古代朝鮮半島南部伽倻國王金首露。不過金閼智的資料很少,據說他出生在東漢時期。


新羅文武王陵碑出土後,韓國官方並不認同金日磾是他們的金姓始祖之一,但是有不少韓國學者同意這個結論。他們經過研究之後還認為,金日磾的後代之所以出現在朝鮮半島,是因為當初曾與王莽結親,擔心被劉秀治罪,才逃到了朝鮮。


參考文獻:《漢書》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