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行星帶”將太陽系一分為二,它對地球上生命的形成意義重大

小行星帶是太陽系內介於火星和木星軌道之間的小行星密集區域,它將八大行星分為了兩個派系,成為了太陽系中的“分水嶺”。一邊是“陸地”行星,如地球和火星。而另一邊是“氣態”巨星,如木星和土星,它們的組成物質類型各不相同。來自美國和日本的研究人員揭示了“分水嶺”的可能起源,這條行星帶可能在太陽剛形成時就將太陽系分開了。

“小行星帶”將太陽系一分為二,它對地球上生命的形成意義重大

科學家認為,早期的太陽系被環狀結構劃分為兩個區域,圍繞著年輕的太陽形成的圓環。這個圓環可能對行星和小行星的演化,甚至對地球上的生命歷史都有重大影響。為何行星帶的兩邊會出現這種情況,最有可能的解釋是組成圓環的成分存在一定差異,與其充滿氣體和塵埃的固有結構有關。在這個太陽系早期所形成的圓環中有一片相對空曠的區域,將這種固有結構一分為二。現在仍然存在於太陽系中,即我們眾所周知的小行星帶。從行星帶向太陽移動,大多數行星和小行星往往攜帶相對較少的有機分子。然而,朝著木星的方向以及更遠的地方移動,就會出現一幅不同的景象:太陽系遙遠地區幾乎所有的東西都是由富含碳的物質構成的。

“小行星帶”將太陽系一分為二,它對地球上生命的形成意義重大

有科學家認為木星是造成這一現象的原因。他們認為這顆行星如此巨大,以至於它可能起到了重力屏障的作用,阻止了來自外太陽系的岩石和塵埃等物質向太陽旋轉。然而,有一些科學家通過用計算機模擬來探索木星在太陽系演化中的作用,發現了木星雖然很巨大,但它在形成的早期可能從來沒有大到足以完全阻止岩石物質向太陽方向流動。

“小行星帶”將太陽系一分為二,它對地球上生命的形成意義重大

通過對太空的觀測,科學家們注意到了一些遙遠恆星周圍的不尋常的現象:年輕的恆星系統經常被氣體和塵埃環包圍,在紅外線下,它們看起來有點像老虎的眼睛。如果幾十億年前我們太陽系中也存在類似的環,理論上可能是造成“分水嶺”產生的原因。這是因為這樣一個環會產生高低壓氣體和塵埃的交替帶。這樣的話可能會把太陽系最早的組成物質拉扯成為幾個不同的區域,其中一部分會形成木星和土星,另一部分形成地球和火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