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能來分析如今某些小縣城生活成本直逼大都市,甚至超越的現象?

四塊五的煙


不是如今,而是隻要解決了住的問題,一直以來都是大城市的生活成本比小縣城低。

大城市之所以能成為大城市,就是因為它交通方便,人口眾多,市場繁榮,產業發達。

相對縣城而言,大城市外來商品運輸成本和倉儲成本低,自己能產出的商品種類也多,政府對市場的管控較嚴,甚至還有政府補貼來維持生存必需品的低價。娛樂方面也是,大城市競爭激烈,消費群體較大,規模上去了,成本也就可以做到很低了,所以大城市的生活成本低是必然的。

在縣城生活,要做到成本比大城市低也不是不可以,但是需要你大幅降低生活標準,吃穿用都得是本地的應季產出。而且得祈禱生產過程不出什麼意外,比如下一場雨來個牲畜傳染病什麼的,相應菜價就瘋漲,這種事小地方是不會管的,但是大城市會有政府幹預價格漲幅。最後就是,一旦你要用到外來商品,那麼大城市優勢立馬就顯現出來了。

手機打字,好多問題沒法展開講,反正基本就是這麼個道理。


憑億近人馬老師


確實如此,近年來一些縣城生活消費越來越高。我老家是魯西南的一個小縣城,我自身經歷的一件事:有時回老家,四五個朋友一起聚一聚。在飯店吃一頓飯,不算酒水,消費大概在三百元左右。我現在天津,有時和這邊的幾個朋友找一家差不多的飯店,消費還比老家低一些。在老家飯店裡一瓶啤酒(青島.雪花.哈啤)8-10元,在天津一般只需要6元。還有就是回老家,買件衣服看上眼的都要200+。五六百,甚至上千的也很常見。而工資水平大概在3000元左右。由此可見,在小縣城的生活成本越來越高,生活成本高是有多方面原因的。我感覺一般體現於這幾點:


1.競爭力小

在一些大城市,各種行業都做得比較多,競爭也比較激烈。就拿吃的來說,肯德基和麥當勞等快餐。大城市幾乎隔不多遠就有一家。我們縣城裡,只有一家肯德基,一家麥當勞。就最簡單的一份雞腿堡來說,價格甚至高於大城市。

2.商品渠道

大家都知道每個省都會有某個商品的總代理。省裡到市裡,市裡再到縣裡。再加上提貨量低於大城市,進貨價格也會稍高一些,為了提高利潤,商家也會提高商品的售價。

3.商品運輸成本高

現在大城市都建立了比較完備的物流系統。各個大城市一般都配備有物流園和物流集散基地。這極大地縮小了運輸成本,提高了運輸效率。縣城一般都比較偏遠,運輸成本也高,生活消費也隨之增加。

4.生活購買需求量小

大城市人口多,人流量大。現在消費群體基本上是以年輕人為主,現在很多年輕人因為求學、工作等原因去了外地。嘿嘿,我也是在外地,現在天津。加之本來縣城人口也少,各種商品銷售量遠遠低於大城市,貨物流動少。從而加大了總體成本,導致物價的上漲。

5.房價上漲

為什麼要說這個問題,因為各行業之間都是有關聯的。我記得看過這樣一個視頻,大致意思是:賣水果的想吃肉,水果漲價了;賣菜的想吃水果,菜漲價了;賣肉的想吃菜,肉漲價了。大概在前年吧,也就是2017年。我們老家縣城的房價在每平米4000元左右。由於工作、兒女結婚等原因,很多老家鄉鎮的鄉親都去縣城買房了。現在房價每平米大概是5000-6000元左右。房價也間接推動了消費水平,增加了生活成本。


老常


我們縣的生活可能是全省最高的,人口特別多,大概有一百伍陸拾萬人口,可以說是全中國的人口大縣,並沒有多少工業,是產糧區。就拿縣城區的豬牛羊肉來說吧,我所到過的周邊地區,豬肉比省城的貴三元左右,比周邊的市貴五元左右,甚至比縣級鎮也貴很多,牛羊肉差價小一點,不知道是什麼原因造成的。怎麼有這樣的情況出現,所以有的人,(特別是過年過節)都從周邊購買。


同舟共濟7391


很多人印象裡似乎有一個慣性思維,就是覺得大城市的生活成本比較高,其實根源在於房價,生活支出中,無論是買房還是租房,都佔據著收入的佔大比例。從消費層面來講,大城市的生活成本跟普通小城市差不多,甚至更低。

大城市擁有更多的機會,更加完善的機制和體系,生活,商超,教育,醫療環境更加完善,居民的便利指數更高,很多優質資源的進駐,也帶去更多的競爭壓力,對很多商家來說,為了搶佔市場會給消費者更加優惠的政策。比如一臺相同品牌型號的電視,大城市的銷售價格並不會比普通小城市的銷售價格高,甚至出於品牌競爭壓力,活動優惠力度會更大,同理一件同一品牌的衣服一樣,大多數都是全國統一動定價,並不會因為城市而設置區別價格,但是,大城市居民擁有更多的選擇權。

對於物價來講,水果也好,蔬菜也罷,它是一個全國浮動的機制,大眾貨品價格差距不大,更多的價格差異來源於地域差異,可能因為南方或者是北方交通運輸成本不同而價格不同,並不會因為城市大小而有較大差異。一般品牌定價都是全國統一定價,並不會區別對待,但是因為很多品牌可能不會下沉到三四線城市,居民的獲取成本更高。

一些精英人群,可能消費選擇奢侈品牌,生活支出較大,但這和大小城市無關,是消費階層和理念問題,只是大城市精英階層較多,乍看上去似乎大城市消費高,其實小城市精英階層消費一樣。對於大眾來講,差距不大,關鍵還是房產。對於普通的一個青年來講,大城市購入一套房子的成本,可能要幾百萬,小城市可能幾十萬足矣,大城市租房每月可能5千,小城市可能每月1k,房子成本佔據支出的大頭,交通,消費其實差距不大。

我是Roseview財經,更多問題敬請關注,歡迎一起交流討論,希望對您有幫助。



Roseview財經


舉個例子,在縣級市場如果批發一半掛車水產還是水果蔬菜,賣死賣臭都賣不完。至少在州市級批發市場才能批完,縣級到州市級批迴來又批發給鄉鎮市場,層層盈利,最後到消費者口中就形成高價!

大城市批發市場對鮮活農副產品的價並不穩定,一天有幾個價位。而小縣城特別是鄉鎮市場,它買豬肉的消費者極少會買魚,買魚的也極少會買雞作晚飯菜,固而越小的地方它越穩定。

我是做水產的,處在縣城,目前都從南寧進貨,問題是一次用輕卡拉三四噸一個星期都賣不完,來回近一千公里,如果只拉一噸貨,那每公斤要近兩元的運費,還不算損耗。但正常每天只能賣四五百公斤,如果用輕卡拉三四噸,運費是降了,可養死賣臭都賣不完。

州市級批發商每公斤賺2.5元,但它每天可以批完三四噸,每車貨除損耗也有一千多的純利,天天都在跑。鄉鎮上要來和我買,我一公斤也至少2元利,每個鄉鎮每天只能賣不超一百公斤,他們在鄉鎮上一公斤又至少3一4元利,就可以想像鄉鎮上最後吃到口的同一條魚是南寧的兩倍價格!

我常常有種體會,越落後的地方生活消費越高!


小心的變暖


老家小縣城工資也就是2000多點,一個個的抽菸不低於40一包,穿衣服肯定是個品牌,吃頓飯不少於500,還經常凌晨兩三點吃宵夜,也不知道是真有錢?還是……


逗死如來我是佛


溶液有個飽和度,如果超過這個飽和度溶液就不會再溶化了。城市的空間也是一樣的。


鞠帶梅


是因為外地的資金融入,哄抬本地物價,房價。導致本地消費提高。


看電影的老胡


我覺得這和房價有直接關係。像我現在生活的城市(三四線城市),房價基本穩定在9000元/平米,而工資卻在3000元左右。三倍的差距導致其他物資交易出現較高增長。


七七愛胡寫


國家引流政策,目前很多縣城都鼓勵回鄉創業,人多起來經濟自然就起來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