衢州的一座宋墓,发现诡异银盒,盒内文物破解了“摩睺罗”的秘密


1974年11月26日,浙江省衢州市柯城区王家公社瓜园大队农民老吴,在自家后院的菜地里挖土时,偶然发现了一座古代墓葬。大字不识一个的老吴觉得自己要发财了,他赶忙胡乱挖了一通,并将所有器物全部搬回家中。

到了半夜时分,老吴偷偷拿出宝贝自己观赏,虽然自己没有太多的文化,可是他思来想去之后,觉得这样挖出古墓中的宝贝,然后占为己有,有些不妥,老吴经过思想斗争,第二天,他就打电话,将此事告知给文物部门。

衢州的一座宋墓,发现诡异银盒,盒内文物破解了“摩睺罗”的秘密

文物部门的考古专家在听说事情的原委后,便匆匆赶到老吴家的菜地,他们想对毁坏的墓室进行保护性发掘。墓葬为双穴砖室墓,从墓志铭来看,墓主人应该是南宋时期官员史绳祖与其继配杨氏。


文物专家将老吴家中所有的文物全被搬回了文物研究所。接下来,展开了研究,发现史绳祖夫妻合葬墓中随葬品数量不多,其中包括瓷器6件、玉器7件、金银器11件、铜器6件等等。通过考古专家们的鉴定,认为出土文物数量虽少,却能够称得上是“件件精品”,甚至有不少文物还可以达到“国家一级文物”的标准。

衢州的一座宋墓,发现诡异银盒,盒内文物破解了“摩睺罗”的秘密

在史绳祖墓出土的“国家一级文物”中,有一个银盒子显得非同寻常。这件银盒子为银丝所制,盒身为圆形,内层完全由银片打制,上下还有子母口相连,暗合中国传统思想中的阴阳相合的文化。


在银盒内部,装有一只纯金的孩童雕塑,被称为“金娃娃”。金娃娃整体呈匍匐状,头部略微上仰且目视前方,双唇微微闭合露出不易察觉的微笑。娃娃的右手前伸,持着一个圆环,左手之中握有一莲枝,并将莲叶负在后背之上,其整体造型之精美,不禁令人啧啧称奇。

从现代观念角度来看,工艺品能够制造出各种造型实属平常,并不值得大惊小怪。可是您也许不知道,其实在宋代时期,以娃娃为造型的工艺品,都要有统一的“模特”,并非以想象随意为之。

衢州的一座宋墓,发现诡异银盒,盒内文物破解了“摩睺罗”的秘密

考古专家认为,金娃娃的形象,很可能来源于“摩睺罗”。“摩睺罗”又被称为“磨喝乐”,是梵语的译音,出自西域佛教文化。“摩睺罗”在印度佛教中是一位“忿怒金刚”,象征着毁灭与重生。还有一种说法则认为,“摩睺罗”是天龙八部之一的“摩睺罗伽”,他是一位蟒首人身的神,其性格暴躁却法力无边。


“摩睺罗”既然是一位金刚,它在中土究竟是如何演化成孩童形象的呢?诸多史学家从未给出过确切的结论,但是有一点能够肯定,“摩睺罗”形象在民间确实很受欢迎。

衢州的一座宋墓,发现诡异银盒,盒内文物破解了“摩睺罗”的秘密

宋人陈元靓曾在著作《岁时广记》中记载:“磨喝乐南人目为巧儿。今行在(都城)中瓦子后市街众安桥,卖磨喝乐最为旺盛。惟苏州极巧,为天下第一。进人内庭者,以金银为之”。由此我们也能看出,“摩睺罗”的形象已经深入人心,并且已经进入到了宫廷之中的贵族圈。


此时有读者就会提出一个问题,民间与宫廷如何会对一个娃娃形象感兴趣?它究竟有着怎样的寓意?在我国古代,历来讲究孝文化,所谓“不孝有三,无后为大”,延续后代香火被视作孝文化的重中之重。古代妇女们以“摩睺罗”为玩偶把玩,其实也正是为了满足自己求子的心理,祈求日后能为丈夫生一个大胖小子。

史绳祖作为南宋官僚,能够将金制的“摩睺罗”放进墓中陪葬,说明他本人有着殷切的求子心态,甚至连死后也对此事念念不忘。也正是因为如此,考古专家们也推断,史绳祖一生应该并无子嗣,也可能是有女无子,否则不可能会将一件金娃娃给自己陪葬。

衢州的一座宋墓,发现诡异银盒,盒内文物破解了“摩睺罗”的秘密

古代传承下来的孝文化中确实存在着许多精髓,它能引导人在精神层面上得到升华。可是孝文化同时也夹杂一些“重男轻女”思想的糟粕,这是完全不可取的,而史绳祖墓中出土的金娃娃,正是这一思想的最直接证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