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在<空天工程通識>成書之時 聚恩君380

寫在<空天工程通識>成書之時 聚恩君380

張聚恩/文

在抗擊新冠肺炎的艱難時光,收到北航萬志強教授傳來的好消息。他告訴我,我們共同主編的《空天工程通識》一書已由北航出版社印製完成,即將發行。此前,我喜得此書的封面照(如下),真棒,真讓人高興!

這本書的編寫,肇始於2017年夏天。其時,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啟動以“大類招生、大類培養、書院管理”為核心的供給側改革。這輪被稱為北航建校以來最大的人才培養模式改革,以學生為中心,致力於擴大學生自主選擇權;一年級不分專業,一年後學生根據意願進行專業選擇;為此,推行和加強通識教育,實行寬口徑、大平臺的專業設置與教學,強調通識與專業並重,提升跨學科、廣背景的學養與綜合素質。


北航的航空航天大類包含下屬10個學院的近30個專業/專業類,幾乎包含了北航所有的空天工科專業。在大類培養課程體系中,迫切需要補充建設空天工程方面的通識課程,以幫助大類培養的新生初步瞭解航空航天大類的工程背景,包括空天工程的概念、發展歷程、科學基礎、工程技術及能力素質要求等;使學生知曉並理解各專業在空天工程中所處的位置,以及各個專業解決問題的工程思維方式。這些是原有細分專業的課程體系中所缺乏的。


經由北航航空學院時任楊超院長的推薦,馮如書院常務副院長高靜老師與我相約見面。她向我介紹瞭如上情況,並詳解了馮如書院擬開辦馮如大講堂、以貫徹學校上述改革理念的具體設計,邀請我用系列專題講座的方式,為馮如書院以及其它有需求的學生,較為集中、系統地介紹一下空天工程的通用知識,引導他們正確認識專業與職業的關係,幫助他們在一年後理智選擇專業,開啟學習生活的新階段。


作為一名在航空戰線工作一輩子的老科技工作者,也作為一名老校友,面對這份信任和託付,自當義不容辭。在準備講座的交流與溝通中,我進一步理解了大類招生、大類培養重大改革的初衷與意義,從內心高度贊同,願意全力配合學校的教改,辦好講座。講座如期開辦後,經過兩個學期、不同受眾的兩輪講授,取得了不錯的效果,受到歡迎與好評。進而在學校的支持和馮如書院的具體組織下,於2018學年擴展為一門有學分的專業通識課;並在該年暑期,正式啟動配套教材的編寫,納入學校的新教材編寫計劃。


空天工程也稱航空航天工程,是迄今人類創造的所有工程類別中,對社會發展影響最為深刻、廣泛,同時又最具朝氣和挑戰性的門類之一。立志學習航空航天專業的學生,應儘早知曉工程概念,樹立工程思維,建構起合理的知識體系,既不甘平庸,又務實精進,為將來成為宏大空天工程隊伍中的合格一員,成為一名優秀的航空航天工程師做好準備。這就是開設此課程和編寫此教材的基本宗旨。

幸運的是,我和一批志同道合者,結成了一個非常好的團隊。團隊成員中,有航空學院飛行器設計專業的教授、博士生導師萬志強,他多年從事航空科學技術研究和學生培養工作,著有多部航空航天著作及科普讀物,專業造詣深,人又勤奮謙和;他不僅出任教材的聯合主編,還與我互為A/B角,共同承擔每一週期16學時的授課任務。他所發揮的重要作用,是無可或缺的,以致我從內心感慨,如果沒有他的加入,將難以完成這項艱鉅而光榮的任務。時任馮如書院常務副院長的高靜老師,是這門課程設置和這本教材編寫的主要組織者、發起者,沒有她的努力,就沒有此課、此書,而且她還直接參與了第六章的編寫,功不可沒。


團隊中還有:中國航空學會科普工作委員會委員、《航空知識》雜誌主編、中國科協授予的全國航空科普傳播首席專家王亞男,他博聞強記,擁有豐富資源,具有出色的寫作能力。《航空知識》雜誌新媒體部主任武瑾媛,她是航天器導航專業博士,從事航空航天科普教育多年,她的加入不僅加強了航天領域的知識背景,承擔了不少涉及航天內容的編寫審定工作,還具體組織了我們一輪又一輪的研討與交流活動。飛行器設計專業博士、北航航空學院教師、全國科技創新獎獲得者王耀坤,他對編寫此書意義與價值的認識十分到位,而他的專業積累、尤其是他從事創新飛行器與高端航模製作的實踐經驗,使他對空天工程有獨到的見解。還有梁偉濤老師,他和高靜老師都是直接而有力的組織者、推動者,他在從事學生管理和職業規劃教育工作中,深感工程教育的重要性,他把這些深刻認知帶到了我們的工作中,還撰寫了頗有難度的部分章節。


這樣一個團結敬業且專業互補的團隊,為高質量成書提供了保障。編寫團隊的每一位成員都深知這項工作的重大意義,對所承擔的任務十分重視,表現出很高的自覺性和工作熱情,在不影響本職工作的前提下,付出了艱辛的勞動,特別是犧牲寒暑假,傾心寫作。在一年多時間裡,編寫組十幾次召開研討會,對教材架構和內容反覆磋商,相互之間及時交流,並開展了多輪交叉修改,終於在2019年8月成書定稿。

本書的編寫得到了校內外眾多專家的關注與支持。唐長紅院士、吳偉仁院士、房建成院士熱情支持與鼓勵課程開設和教材編寫,併為此書寫了推薦序(既是推薦語,又是序言),北航學院常務副院長曹慶華教授、馮如書院院長楊超教授、無人機系統研究院王英勳院長等多次參與研討並給予寶貴的指導與支持。研究生陳國宏、劉耘臻為本書繪製了有關插圖,易楠、王曉喆、張嘯遲、李旭陽、王澤溪、顏琪、張珊珊、楊舒婷、肖涵、楊繼波、李琳瑤、李暢、黎珂宇、馬鑫等同學協助進行了本書的校對工作。


值此《空天工程通識》成書之時,我要向所有組織、參與編寫的老師同學和各位專家,向指導、支持這項工作的院士、領導和各方人士,一併致以誠摯的感謝!感謝北航出版社和責任編輯的辛勤付出!希望本書的出版,能為我國航空航天教育工作添磚加瓦!相信我國的空天教育事業定能越做越強,培養出更多優秀人才,為建設空天強國做出貢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