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在<空天工程通识>成书之时 聚恩君380

写在<空天工程通识>成书之时 聚恩君380

张聚恩/文

在抗击新冠肺炎的艰难时光,收到北航万志强教授传来的好消息。他告诉我,我们共同主编的《空天工程通识》一书已由北航出版社印制完成,即将发行。此前,我喜得此书的封面照(如下),真棒,真让人高兴!

这本书的编写,肇始于2017年夏天。其时,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启动以“大类招生、大类培养、书院管理”为核心的供给侧改革。这轮被称为北航建校以来最大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以学生为中心,致力于扩大学生自主选择权;一年级不分专业,一年后学生根据意愿进行专业选择;为此,推行和加强通识教育,实行宽口径、大平台的专业设置与教学,强调通识与专业并重,提升跨学科、广背景的学养与综合素质。


北航的航空航天大类包含下属10个学院的近30个专业/专业类,几乎包含了北航所有的空天工科专业。在大类培养课程体系中,迫切需要补充建设空天工程方面的通识课程,以帮助大类培养的新生初步了解航空航天大类的工程背景,包括空天工程的概念、发展历程、科学基础、工程技术及能力素质要求等;使学生知晓并理解各专业在空天工程中所处的位置,以及各个专业解决问题的工程思维方式。这些是原有细分专业的课程体系中所缺乏的。


经由北航航空学院时任杨超院长的推荐,冯如书院常务副院长高静老师与我相约见面。她向我介绍了如上情况,并详解了冯如书院拟开办冯如大讲堂、以贯彻学校上述改革理念的具体设计,邀请我用系列专题讲座的方式,为冯如书院以及其它有需求的学生,较为集中、系统地介绍一下空天工程的通用知识,引导他们正确认识专业与职业的关系,帮助他们在一年后理智选择专业,开启学习生活的新阶段。


作为一名在航空战线工作一辈子的老科技工作者,也作为一名老校友,面对这份信任和托付,自当义不容辞。在准备讲座的交流与沟通中,我进一步理解了大类招生、大类培养重大改革的初衷与意义,从内心高度赞同,愿意全力配合学校的教改,办好讲座。讲座如期开办后,经过两个学期、不同受众的两轮讲授,取得了不错的效果,受到欢迎与好评。进而在学校的支持和冯如书院的具体组织下,于2018学年扩展为一门有学分的专业通识课;并在该年暑期,正式启动配套教材的编写,纳入学校的新教材编写计划。


空天工程也称航空航天工程,是迄今人类创造的所有工程类别中,对社会发展影响最为深刻、广泛,同时又最具朝气和挑战性的门类之一。立志学习航空航天专业的学生,应尽早知晓工程概念,树立工程思维,建构起合理的知识体系,既不甘平庸,又务实精进,为将来成为宏大空天工程队伍中的合格一员,成为一名优秀的航空航天工程师做好准备。这就是开设此课程和编写此教材的基本宗旨。

幸运的是,我和一批志同道合者,结成了一个非常好的团队。团队成员中,有航空学院飞行器设计专业的教授、博士生导师万志强,他多年从事航空科学技术研究和学生培养工作,著有多部航空航天著作及科普读物,专业造诣深,人又勤奋谦和;他不仅出任教材的联合主编,还与我互为A/B角,共同承担每一周期16学时的授课任务。他所发挥的重要作用,是无可或缺的,以致我从内心感慨,如果没有他的加入,将难以完成这项艰巨而光荣的任务。时任冯如书院常务副院长的高静老师,是这门课程设置和这本教材编写的主要组织者、发起者,没有她的努力,就没有此课、此书,而且她还直接参与了第六章的编写,功不可没。


团队中还有:中国航空学会科普工作委员会委员、《航空知识》杂志主编、中国科协授予的全国航空科普传播首席专家王亚男,他博闻强记,拥有丰富资源,具有出色的写作能力。《航空知识》杂志新媒体部主任武瑾媛,她是航天器导航专业博士,从事航空航天科普教育多年,她的加入不仅加强了航天领域的知识背景,承担了不少涉及航天内容的编写审定工作,还具体组织了我们一轮又一轮的研讨与交流活动。飞行器设计专业博士、北航航空学院教师、全国科技创新奖获得者王耀坤,他对编写此书意义与价值的认识十分到位,而他的专业积累、尤其是他从事创新飞行器与高端航模制作的实践经验,使他对空天工程有独到的见解。还有梁伟涛老师,他和高静老师都是直接而有力的组织者、推动者,他在从事学生管理和职业规划教育工作中,深感工程教育的重要性,他把这些深刻认知带到了我们的工作中,还撰写了颇有难度的部分章节。


这样一个团结敬业且专业互补的团队,为高质量成书提供了保障。编写团队的每一位成员都深知这项工作的重大意义,对所承担的任务十分重视,表现出很高的自觉性和工作热情,在不影响本职工作的前提下,付出了艰辛的劳动,特别是牺牲寒暑假,倾心写作。在一年多时间里,编写组十几次召开研讨会,对教材架构和内容反复磋商,相互之间及时交流,并开展了多轮交叉修改,终于在2019年8月成书定稿。

本书的编写得到了校内外众多专家的关注与支持。唐长红院士、吴伟仁院士、房建成院士热情支持与鼓励课程开设和教材编写,并为此书写了推荐序(既是推荐语,又是序言),北航学院常务副院长曹庆华教授、冯如书院院长杨超教授、无人机系统研究院王英勋院长等多次参与研讨并给予宝贵的指导与支持。研究生陈国宏、刘耘臻为本书绘制了有关插图,易楠、王晓喆、张啸迟、李旭阳、王泽溪、颜琪、张珊珊、杨舒婷、肖涵、杨继波、李琳瑶、李畅、黎珂宇、马鑫等同学协助进行了本书的校对工作。


值此《空天工程通识》成书之时,我要向所有组织、参与编写的老师同学和各位专家,向指导、支持这项工作的院士、领导和各方人士,一并致以诚挚的感谢!感谢北航出版社和责任编辑的辛勤付出!希望本书的出版,能为我国航空航天教育工作添砖加瓦!相信我国的空天教育事业定能越做越强,培养出更多优秀人才,为建设空天强国做出贡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