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格里拉之雲上巴拉

巴拉格宗在穿越千年的時光裡,始終只有一個村莊——巴拉村,它座落於雲霧繚繞的峽谷山腰,大小不一的藏房錯落有致地灑落在這片土地上,每天,當暖暖的晨曦透過雪山的雲霾,大自然律動的音韻喚醒了遠山的瑰夢,炊煙嫋娜的村莊顯得格外的寧靜與安詳。


香格里拉之雲上巴拉

巴拉為藏語譯音,意為自巴塘而來的藏族村。相傳,很久以前,格薩爾王手下一位大將厭倦了常年不斷的戰爭生活。一日,夢見三位神女把他帶到一個神山林立的仙境般的峽谷,那裡沒有戰爭,沒有煩惱。第二天,他向佛教師講述了這個美好的夢,佛教師告訴他,這是雪山山神的旨意,要你去尋找和諧寧靜的家園。於是,大將帶領家人和手下走了九九八十一天,為尋找夢中樂土跑遍了康巴地區的山山水水。當他們翻過崩波崗格宗雪山時已是深夜,斷糧缺水、精疲力竭的人們一一昏倒在地,第二天醒來不禁驚喜萬分,眼前這個山峰環繞,隔離塵世,依山傍水的地方,正是他們要找的理想家園、夢中的格宗(白色堡壘)雪山。於是,他們在此定居了下來。由於大將一家是巴塘人,所以把這裡起名為巴拉村,村後面的雪山便被人們稱為巴拉格宗雪山。千百年來,他們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世世代代過著與世隔絕的“世外桃源”般的生活。

巴拉村原有居民60多戶,因多種原因,現有居民僅10餘戶,共90多人,全為藏族。由於巴拉的祖先來自康巴重鎮巴塘,所以巴拉村的藏語和周邊的藏語方言有所不同,更接近於現今巴塘地區的藏語,文字使用藏文。有朋自遠方來,村民們總以最高貴的禮儀,獻上青稞美酒、奶茶和潔白的哈達,載歌載舞,把你邀進雲上的村莊。

巴拉村的民房為純藏式的土牆碉房,一般為三層,建築風格別緻,底層做畜廄,二層當伙房、宿舍、倉庫,三樓為經堂、客房,房頂都插有象徵祈福的經幡。巴拉人世世代代在這裡居住,他們在這裡留下的每一道痕跡,回應著歷史的回聲,古老的土牆、滄桑的瑪尼堆、斑駁的古寺遺址、雄奇壯麗的神山、險峻奇絕的峽谷……訴說著一個個動人的傳說和故事。

巴拉村還有一個有趣的習俗——村民不養狗。相傳早在數百年以前,巴拉村主要以狩獵為主,戶戶養狗,即使村民們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仍然食不果腹,生活極為貧寒。村裡住著一戶三兄弟,一天三兄弟出門狩獵,穿越峽谷的時候,在谷底發現了一罈閃閃發亮的銀子,三兄弟在拜謝神山的恩賜後,老大和老二分別買了寺廟的僧侶名額,開始研習佛法,老大通過幾年不斷的努力學習,最終成為松贊林寺的堪布(主持),多年的佛學讓他找出巴拉村貧困的根源,村民們將太多的時間都花費在狩獵上,荒廢了農田,唯一能改變現狀的就是改變生存方式,將耕種田地作為主要的生存來源,同時也響應了佛法不殺生的教義。於是,某一天他回到巴拉村,召集所有的村民進行討論,村民們一直贊同,結下盟約,立下重誓,從那以後,家家戶戶不再狩獵,不準養狗。

巴拉村的燒香臺地,名“思康”(心願達成之意),村民們又稱“招安臺”,從巴拉不遠千里遷徙至此,為使周圍的神山吉祥,護佑巴拉,每逢節慶,村民們都會在此舉行隆重的煨桑祭祀儀式,叩拜祖先和神靈,風雨侵蝕的瑪尼石堆上,依稀可見斑駁的古藏文,據說它跟現代的寫法不一樣。從湛藍的天空高空俯身鳥瞰,八座神山就像盛開的八瓣蓮花,巴拉村安詳的端坐在正中央,年復一年,虔誠膜拜的桑煙通向神靈的世界。在村東頭的神山有一個山洞,據說就是藏傳佛教噶舉派(俗稱“白教” )的創始人米拉日巴大師在此修行過,米拉日巴是瑪爾巴祖師的嫡傳弟子,是西藏“實踐佛法”的代表人物。他是一個徹底的出世主義者。他從維護佛教的立場出發,反對和抨擊那些借佛教之名以圖富貴、貪鄙虛偽、欺世盜名的宗教上層人物。


香格里拉之雲上巴拉

從水莊村到巴拉不足二十公里的路程,過去的年代需要幾天幾夜的時間,懸崖峭壁上人工鑿出的“人馬天梯”,往往讓人望而生畏。聽老人講,過去的馬幫不敢獨自出門,除了山路險惡,經常會與大山裡出沒的豺狼虎豹遭遇,因此,如果帶上小孩,就要在孩子的腰間拴一根繩子,另一頭拴在馬脖子上,緊緊拽住馬尾慢慢行走,防止小孩不慎摔落懸崖。從山外馱來一袋百十斤的大米,一到山下,就要分成三等份,每一份再套上三個口袋,防止沿途上的刮裂和磨損。每逢夏天雨季,到了山腳往往遭遇河水暴漲,千辛萬苦下山,又要歷盡艱辛爬到村裡;有經驗的大人會說,如果馬幫馱運物資到了河對岸,最好馬上過河,你在燒火喝茶的功夫,突然暴漲的河水會把你隔離在對岸幾天幾夜……一年中的三個月裡,村民們才能吃上幾頓大米,平時主要以洋芋、蔓菁、青稞糌粑為主要食物,連初一、十五這樣隆重的節慶,全家人也只能靠吃齋度日,一直到九十年代初,人們還在以剁碎的蔓菁攪拌上蕎麥粉熬成粥打發清寒的日子,雖然七十年代這裡通了電,但火把、蠟燭和電池,還是不可或缺的必備照明工具。因此,多年來,很多來到這裡的教師,很難留住一顆心,過去曾有家人對不聽話的孩子說:“你如果不聽話,我就讓你去巴拉!”

站立在如今的香格里拉大峽谷入口,從“呀咱”谷底向上瞭望,只覺萬壑懸崖像天上的巨型隕石,隨著飄移旋轉的雲層搖搖欲墜,很多人會失去這種站立的膽魄和勇氣。這座筆直的懸崖自古以來就是巴拉村民進出山外世界的唯一通道,逼仄陡峭的旋梯烙滿了古老的馬蹄和村民的印痕,我想“自古華山一條道”來形容此時的心境,再也恰當不過了!十多年前,在開發巴拉格宗景區的時候,人們面對“呀咱天梯”時望而卻步,一次次無功而返!此時,一位致力於改變家鄉清貧日子的康巴漢子——斯那定珠,力排眾議,發下誓言:“我要把山路修建到巴拉村!”一言既出,一片譁然,村民們曾嘲笑他說:“你是個瘋子!”老年人鄭重其事地告訴他:“如果修通了路,你就是我們的活菩薩!”今天,一座十多公里長、來回於懸崖間四十多個彎的“雲梯”,像七色的虹霞架到了巴拉村,天涯咫尺,雲上的巴拉不再遙遠,不再沉默!這是一個驚人的奇蹟,是一個欲與天公試比高的奇蹟!如今,在巴拉村頭,還修建了停車場,竣工當天,正是中國航母成功試航的日子,人們從高處發現,停車場恰如微型航母的的造型,沉靜的遠山沸騰了,人們親暱地稱它為——“巴拉航母!”

有一位導遊欣慰地告訴我們,他是土生土長的巴拉人。現在村裡的年輕人都在景區就業,公路養護都由村民來做,過去田地少,靠天吃飯,如今土地租給了公司,種下的糧食和蔬菜,都讓遊客來採集,讓來到這裡的客人都來感受農家的生活,接下來還要修建原生態酒店山莊,這天上人間換了容顏,醉了心中的日月,換來遠山的幸福康寧!

正所謂:“而今從頭跨馬騎,唱盡思古發幽情”。

暮然回首,巴拉端坐在高高的雲朵之上,讓人浮想聯翩,喚醒了過客沉睡的記憶。

此時,懷著一顆透明的心,繞過水莊的白塔,一棵有著千年樹齡的菩提樹,與你不期而遇。它穿越千年時光,在巴拉格宗這片神奇的土地上,傍倚峭壁,櫛風沐雨一千多年,依舊鬱鬱蔥蔥,生機勃勃,彷彿在與歷史對話。據《金光明最勝王經》所載,菩提樹有守護神,謂之菩提神樹。上師說鳳凰乃是此樹的守護神。鳳凰是人世間幸福的使者,每五百年,它就要揹負著積累於人世間的所有不快和仇恨恩怨,投身於熊熊烈火中自焚,以生命和美麗的終結換取人世的祥和和幸福。因此此樹又名“鳳凰菩提”。

萬字佛前,惟妙惟肖的佛手印,訴說著浴火重生的涅槃與輪迴,釋迦牟尼、蓮花生大師俯視人間,這佛途的彼岸,芸芸眾生的期許與美好,把來往與塵世的心境都擦亮了。

寧願把一顆釋懷的心,慢慢沉澱在雲上的巴拉,久久不願老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