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分钟看懂《高情商谈判》,点亮人生必会的情商技能

友情提醒:阅读前如能阅读《谈判力》最佳

生而为人,情绪是本能,而在谈判中通过了解各方的核心需求,找到最大限度满足双方需求的方案,并实现最优结果,就需要在艰难的谈判中直面情绪,处理各种关系和问题,而这些无一不需要高情商在背后作为支撑,罗杰*费希尔和丹尼尔*夏皮罗《高情商谈判》则为解决这些问题提供了一些思路。


10分钟看懂《高情商谈判》,点亮人生必会的情商技能


1、赏识和表达赏识


10分钟看懂《高情商谈判》,点亮人生必会的情商技能


关于赏识和表达赏识,文中实质上提出了三个方面,赏识别人,被别人赏识和自我赏识,这三个方面互相交织、互为支撑。

理解对方的意思和简单表示“是的,我明白”对于谈判来说是远远不够的,而是要表达赏识。表达赏识并不是屈服于对方观点,而是在肯定对方的基础上缓解对立冲突,打开多方共赢的局面。要达到这一点,最简单的就是完善自己的通用问题清单,以便更为深入的了解对方观点,当然最好是开放式提问,引导对方说出他们真正关注的焦点。

当表达赏识后,己方的观点不被赏识,可能会导致整个谈判不平衡,那么如何让对方也赏识自己呢?文中提出了三个解决方案:让对方了解你的观点、让对方在你的想法、感觉以及行为当中找到可取之处以及让对方听到你的声音。

当然,我们永远无法控制别人的的行为,很多人甚至会将赏识当作手段,如果不同意他们的无理要求就拒绝理解,因此在争取赏识的基础是自我赏识,对自己建立起信心,让光芒从内心生发出来。

文中关于这三方面的阐述,本觉得无可厚非,然而看到最后看到“将赏识当作手段”的时候,才觉得非常切合,所谓高情商的人,处理一件件利益纠葛的事情的时候,对像我们这样在中国社会的人情语境中成长起来的一代来说,最需要的或许不是如何理解赏识别人,更不是想尽办法获得赏识,因为这些几乎伴随着我们所有的成长,社会对我们的要求不外乎如此,我们真正最需要的是赏识自己,是要让自己内心的声音被听见。我们可以赏识别人的可取之处,理解特定环境特殊背景下与自己不和的三观,但是这并不意味着我们不需要坚守内心,因为不坚守内心就会被那些“将赏识当作手段”的人狠狠的利用和榨取。

2、归属感


10分钟看懂《高情商谈判》,点亮人生必会的情商技能


文中有一个例子很有意思,就是掰手腕,规则设定是在一定时间内使对方手背碰触桌面得1分,几乎所有人都拼尽全力掰对方手腕,力求获得胜利,而唯独有一组,精诚合作在手肘来回摆动中不断得分,反而成了最后的赢家。文中说这是归属感的力量,是从对抗走向共赢的鲜明例子,将对手视为敌手往往两败俱伤。

理论上貌似如此,可事实上只有在面对更大的共同敌方,譬如规则,譬如灾难一类的时候,谈判桌上的双方才能转移焦点,产生这样的归属感。这就是谈判中矛盾的一方,如果都能合作共赢,何必谈判,如果需要谈判,那么必定是在某些利益切割方面出现相持不下的局面,那么这就不难理解,在这种理论下,开辟新的利益增长点,用更遥远的利益分配来取得当下的妥协就成为了所谓高情商谈判,就好像美国内部矛盾一严重就总想向外扩张,打个战玩玩。

当然了,我们并不能就此否认建立归属感的重要性,毕竟人不是只计较利弊得失的机器,那些身份的认同、情感的共鸣以及短暂一生里为数不多的冲动依旧是人类宝贵的一面。

3、自主权


10分钟看懂《高情商谈判》,点亮人生必会的情商技能


关于自主权,文中提出了两个核心观点,即扩张自主权和避免侵害对方的自主权。

这一点讨论其实在当今中国的现实社会语境里尤为重要,一方面是顺从、从众的心理会让我们不自觉失去自己的自主权,比如在提出解决问题时的沉默,对投票决策的排斥和对调查问卷的天然抗拒等等。很多时候,我们习惯了沉默,觉得自己人微言轻,独善其身就好,因此很多决策如同天上掉下来一般,无法理解也无法接受,但其实在这样最坏的结果来临之前,如果我们能积极的争取在决策前建言献策,是不是就有充分挖掘双方共赢的可能?

另一方面是在个人决策和集体决策的时候往往容易忽视隐形的利益相关者,尤其是沉默的大多数,因此边界感和拿捏分寸就尤为重要,尊重利益相关者核心诉求的自主权,才真正做出顺应人心的决策。

4、角色


10分钟看懂《高情商谈判》,点亮人生必会的情商技能


文中关于角色讨论也颇有意思,都说“不是东风压倒西风,就是西风压倒东风。”这几乎生动的阐述了一场谈判中谈判双方所扮演的角色,但如果跳开这个框架看,如果不扮演东风西风,能不能从其他角度来进行突破呢?比如,可不可以当对方扮演东风时,自己可以扮演一只“凭风好借力,送我上青云”的风筝呢?

角色一说一直都是社会学讨论人和人关系的一个重要议题,而在错综复杂的关系中恰如其分地转换自己的角色,实现谈判的共赢,书上写得简单,但是做起来实属不易,只是心存一念,总应该试试,长远来看,总是会有些收益吧。

5、最后的话


10分钟看懂《高情商谈判》,点亮人生必会的情商技能


谈判不止发生在国与国、公司与公司之间,从更广泛的角度来看,它也发生在日常生活里,因此面对情绪就应该是每个人的必修课,但是是否高情商呢,大约就是见仁见智的区别了。

这时忽然想起很多年前入学的时候,被前辈教训,“有些人看起来没情商,只是不想浪费情商在你这样的人身上。”

做人,竟然要配得上别人使用情商的标准,何其不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