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蓮花倒閉後的思考:沒有技術的國產品牌如何生存?

曾經在我國市場上活躍著許多品牌,雖然很少能夠生存到現在,但都見證了曾經我國汽車市場一片生機、不斷新生的一段時期。比如陸風汽車逐漸邊緣化、華普汽車杳無音信、雙環汽車徹底消失等等,都是值得唏噓的汽車界舊聞。

青年蓮花倒閉後的思考:沒有技術的國產品牌如何生存?

相比於固定的格局,能夠不斷生長出造車新勢力,的的確確是一件利國利民的事。不過那時候的新生車企所生產的汽車,只能說是滿足人們從無到有的過渡需要,大多沒有積累的設計經驗、雄厚的資金儲備、技術基本來自國外,抄襲居多,也不乏一些車企宣傳自己擁有唬人的外國血統。

玩火的青年汽車,一次不堪的試水

要說一種 但從品牌名上就能給人濃濃的舶來品味道的車企,青年蓮花汽車得算一個。起初的青年汽車創始人——企業家龐青年一手創辦。在2004年的時候,青年汽車通過與貴航集團(對,就是貴州雲雀的母公司)合作,進而取得了轎車生產資質。在當時,青年汽車的經歷有點類似於當年的吉利豪情,在民營汽車產業中,這不僅是龐青年在造車上的一次試水,更是眾多民營車企的一次“造車初體驗”。

青年蓮花倒閉後的思考:沒有技術的國產品牌如何生存?

在新世紀之初,國內很多車企都喜歡搞“掛靠”以及“外國內核,中國商標”的這種做法。在青年汽車的發家史中,最有優勢的業務當然還得算是商用車。而它最出名的產品就是青年引進的德國尼奧普蘭客車,一度成國內豪華客車市場的主要選擇,相信不少人都乘坐過這輛極具異域氣質(眼睛多)的豪華大巴。

青年蓮花倒閉後的思考:沒有技術的國產品牌如何生存?

同時,為了擴大乘用市場,青年汽車又與英國蓮花汽車科技工程公司合作,成立了青年蓮花聯合研發中心。雖然在前段時間,青年蓮花與英國蓮花有過一段時間的商標糾紛,並且以英國蓮花改名“路特斯”告終,但如果深究的話,青年蓮花汽車的的確確有“英國蓮花”這一外國血統。因為英國蓮花汽車科技工程是一家技術公司,並且的確與正統的蓮花汽車(現譯路特斯)是一家人,曾經同屬於馬來西亞寶騰公司旗下。所以青年蓮花實際上是青年集團與寶騰合作,由蓮花工程提供技術支持的造物。

青年蓮花倒閉後的思考:沒有技術的國產品牌如何生存?

由於這一層關係,在宣傳上青年蓮花就直接聲明有英國蓮花汽車的血統,部分門店直接掛上了LOTUS標誌,後來LOTUS進入國內只能改名“路特斯”。雖然路特斯對外表明瞭與青年蓮花相互獨立,並且除了為青年蓮花調教過底盤外兩者並無其它關係,但民間一度將兩者認為是曖昧的關係,路特斯也失去了“蓮花”這一本名了,另一位命運類似的便是福特那位MUSTANG了。

青年蓮花倒閉後的思考:沒有技術的國產品牌如何生存?

因此,最直接的結果便是廣大吃瓜群眾將青年蓮花和LOTUS劃等號,而青年蓮花也確實將性能、操控等原本屬於LOTUS的標籤挪用了。不過這麼多年過去,青年蓮花的產品也並沒有爆火,甚至逐漸淡出了“運動型家用車”的舞臺,似乎只有早期投放的L3成績還不錯。

青年蓮花倒閉後的思考:沒有技術的國產品牌如何生存?

那麼這篇文章就來回顧那些青年蓮花的坎坷歷史。首先便是青年蓮花汽車創立之後,藉助國內家用車市場起步的東風,瞅準市場更為廣闊的家用車行業,合作研發生產出的第一款車型——蓮花L3。官方將其定義為具有強調運動性能的緊湊型A級車,國內10萬元價格區間內操控性能最為出色的國產家轎。

沒有實力的青年蓮花,玩再多都是虛的

拋開蓮花L3那些虛無縹緲的廣告詞,直接看參數或許更有意義。首先是官方對該車引以為傲的操控性能,三廂版和兩廂版都搭載了campro1.6L自然吸氣發動機,最大馬力僅為112匹(82kW),最大扭矩也不過149牛·米,零百加速時間為10.5秒,綜合油耗為7.7L/百公里。

青年蓮花倒閉後的思考:沒有技術的國產品牌如何生存?

從數據上來看這樣的動力在同級車中談不上有很大優勢,屬於正常動力範圍。不過值得注意的是早期2009款L3車型均為兩箱掀背版,10款則為三廂版車型,兩廂車型的運動操控感眾所周知,當時L3兩廂掀背也的確是瞅準了福克斯、馬自達3等老牌重操控的家轎。

青年蓮花倒閉後的思考:沒有技術的國產品牌如何生存?

其實青年蓮花汽車並沒有什麼技術研發能力,一直以來都是依賴寶騰方面的研發技術,L3就是寶騰旗下GEN-2換標而來。採用前置前驅佈局,造型、動力系統和平臺均是寶騰方面的技術,甚至後來青年汽車採取進口方式直接引入了L3的原型車取名為RCR,不過這輛車細究下來仍然是掛羊頭賣狗肉的行為。

青年蓮花倒閉後的思考:沒有技術的國產品牌如何生存?

青年蓮花汽車往後的日子是越來越不好過,但作為一家汽車公司,也沒有就此放棄,也知道只有不斷推出新車型才能不至於徹底涼透。在2010年時期火熱的SUV風,青年蓮花就對SUV車型T5進行了立項,但最終卻推出了一款轎車L5,錯失了良機。不過印象裡非常深刻的一幕,便是青年蓮花曾經弄了一條360°翻滾的賽道,以此著重宣傳L5的性能。

青年蓮花倒閉後的思考:沒有技術的國產品牌如何生存?

而另一件青年蓮花汽車鬧出的大新聞,相信汽車愛好者一定都聽說過,便是薩博收購鬧劇,當時青年汽車拉著龐大汽車,身後跟著北汽等一票自主車企信心十足,籌劃收購破產的薩博汽車。但由於各種原因拒絕了所有中資,耗費大量財力物力的青年汽車兩手空空,而早前的種種許諾都找上門了,而最終只有北汽購得了不多的平臺和發動機技術,並且推出了北汽腎寶,哦不,北汽紳寶系列。

青年蓮花倒閉後的思考:沒有技術的國產品牌如何生存?

經龐青年一手創辦的青年蓮花汽車,在2017年左右生命就進入末期了,不過從2013年開始就不斷傳出拖欠員工工資、爆出工廠停產停工,項目癱瘓的新聞,曾強調其英國“蓮花血統”的青年蓮花一度消失,直到近日東傑智能發出公告,稱其作為債權人之一收到杭州市蕭山區人民法院裁定受理浙江青年蓮花破產清算一案的通知。青年蓮花時隔多年再次出現在新聞上竟已是如此悲慘的境遇,經歷過風風雨雨的青年蓮花最終還是要走到破產清算這一步。

事實再一次證明,自主品牌要玩好還得擁有核心技術

在青年蓮花關張大吉後,關於青年汽車最後一次耳聞,還是去年在汽車界鬧得沸沸揚揚的“水轉氫技術”。大概是龐青年通過某種不切實際的“黑科技”,只給一臺重型貨車加入白開水,完事兒就能跑了……看到這一新聞的時候,筆者直呼:青年汽車這腦洞真大!水轉氫、氫然後又轉化成水,這簡直就是永動機啊!可惜,這樣的白日夢只存在於青年汽車的幻想之中。

青年蓮花倒閉後的思考:沒有技術的國產品牌如何生存?

很快,這個騙局也被揭穿,青年汽車也終於落入了萬劫不復的深淵之中。其實究其根本原因,還是青年汽車的格局問題。在早期,大家都是從逆向平臺起步發家,也都經歷了各種各樣的苦日子。但吉利、長城、長安等一批善於自主研發、善於經營的車企存活了下來。而青年蓮花這樣,曾經手握王炸的車企卻轟然倒塌。

青年蓮花倒閉後的思考:沒有技術的國產品牌如何生存?

如果在青年蓮花的發展歷程中,少一些爭奪商標的套路,多一些與英國蓮花、寶騰集團的真誠合作,學學吉利與沃爾沃、比亞迪與戴姆勒的合作,是否就能扭轉這樣的結局?一切未可知。當然,在眾多倒閉的自主品牌背後,也給了眾多尚在喘氣的車企一個啟示,那就是一個車企、一個品牌賴以生存的核心,始終都是握在自己手中的核心技術。沒有技術,一切都將是空談、是泡影……

結語:

其實在各領域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大背景之下,不僅僅是青年蓮花汽車,早前工信部、發改委等部門也曾對外明確表示,繼2013年和2015年後將逐步公佈殭屍車企名單。當時的數據局是大約近100家,許多不良資產一大堆、揹債上億的老牌汽車公司讓人感嘆不已,但優勝劣汰對於汽車產業的良性發展也確是一件好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