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的第一位書法家臨摹的是哪位書法家的作品呢?

雲遊24735908485


歷史上第一位書法家臨摹的是哪位書法家的作品?

在回答問題之前,首先感謝題主提出有趣又很有益的問題。其次糾正一下題主的提問標題。既然是歷史上第一位書法家,他學書臨摹的對象只能是老師或前人的作品,但再不能稱為書法家。

思路理順了,那麼正確的標題也就出來了:

歷史上第一位書法家學書臨摹的作品是那個人的(作品)?

言歸正傳。前面我說過,這個問題提的很有趣,原因在那兒?就在是歷史上第一位書法家。

大家知道嗎?反正我不知道。直至現在,大學書法系、書法學院的書史教材裡也沒有明確的界定。要弄清這個問題,咱們只能試著從書史的長河中尋蹤探源。

翻開書史,有明確記載的第一個人物是倉頡。《春秋緯.元命苞》書中這麼說:(他)“生而能書,及受河圖錄字,於是窮天地之變,仰觀奎星圓曲之勢,俯察龜文鳥羽,山川指掌而創文字,天為雨粟,鬼為夜哭,龍乃潛藏”。從中說明,倉頡的偉大壯舉是造字,他之後,中國才有了源源相繼的文字。按照“書法史從殷商時代開始起步”(《中國書法簡史》王鏞主編)的界定,倉頡只是上古造字之神,肯定不是歷史上第一位書法家。

書史中出現明確記載的第二位人物,是秦朝的李斯(同時還有趙高和胡毋敬,因二人較之李為劣,其書跡已消失無存,故免)。

大家知道,李斯是秦始皇的丞相,他不僅是文韜武略的政治家,政績輝煌,尤以小篆《嶧山碑》、《泰山刻石》而千古留名。而且還有文字書理文章存世,漢朝許慎在《說文解字》裡這樣介紹:“秦始皇帝初兼併天下,丞相李斯乃奏之,罷其不與秦文字合者。斯作《倉頡篇》…”。及至到了漢朝,培養蒙童學生的書館,還把《倉頡篇》當做學生識字和書寫的教教材。而他的《嶧山刻石》等書作,也成為後世歷朝歷代學書的經典作品。所以,由王鏞主編的《中國書法簡史》給了李斯他們很高評價:“就文字演進發展而言,小篆體是古文字的終結”。可見,秦李斯做為中國書法史上第一位書法家是當之無愧的。


但追蹤他學書的師承關係,很遺憾,書史沒有丁點的記載。難道李斯學書沒有老師嗎?肯定有,但史書中沒有答案,雖然遺憾,這就是歷史的真實!

但不探究竟不罷休的好奇心,還是驅使我,想把歷史上第一個有明確師承關係的書法家找出來,於是我又翻開了漢朝書史。

在漢朝繽紛多彩、互映生輝的書史星河中,我從眾多的書法家陣容中,找到一位德高望重而且有師承關係的大人物,他就是成就書法史上第一篇書法專論《草書勢》的作者崔瑗。

由王世徵主編的《中國書法理論綱要》,是這樣介紹他的:“崔瑗,字子玉,官至濟北相,通天官曆數、京房《易氏》,諸儒宗之。工書,尤善章草,師承杜度,世人並稱崔杜”。從這一段話中,我發現了一個有趣的現象,評價把崔瑗的名氏排在了老師杜度的前面。此書後面的話更重要:“東漢崔瑗的《草書勢》,是目前所能見到的時代最早的一篇書法專論,作為中國書法理論史卷的開卷之作,從它的出現到它闡述的內容,都有著重大的意義和價值”。(建議友友們有興趣時,可讀讀《草書勢》)。


崔瑗不僅書論文章開創了中國書法史上的先河,而且也是了不得的書法家。三國時韋誕評論他的字“書體甚濃(茂密),結字工巧”。而元代丘衍說的更詳細:“崔瑗《張平子碑》(張衡碑),字多用隸法,不合說文,卻可入印…”由此可知,崔瑗不僅章草寫的好,還創造了一種能鐫刻入印的書體。這也是崔瑗在書法上的一個創造。(現在我們能看到的就是他的一個草書刻貼)

那麼,崔瑗的學書老師是那位呢?是東漢的杜操。王鏞主編的《中國書法簡史》是這樣的:

杜操,字伯度,京兆杜陵(今西安東南)人。因避魏武帝曹操諱,魏晉人改稱杜度。杜操是御史大夫杜延年(漢初名臣)曾孫,東漢章帝時為齊相。以擅長草書著名。崔瑗、崔寔父子學其法,因此後人把他們並稱為“崔杜“。

這一段話不僅再次驗證“崔杜“書史排位的前後,有趣的是,還知道了杜操是崔瑗和兒子崔寔學書的同門老師。另外,做為老師的杜操,擅長的是草書(章草)而學生崔瑗貢獻最大的是能入印的隸書。

由此我們得到如下一個結論:

秦朝李斯做為中國書法史第一位書法家基本確定,但師承關係不明。

漢時崔瑗做為書法家雖排在李斯之後,卻是書史上第一個有學書老師的書法家。

對此,師友友們怎麼認為呢?歡迎在評論欄裡各抒已見,贈墨留香!

🌹🌹🌹🌹🌹🌹🌹🌹🌹

我是偏愛回答問題的文化領域作者晉風。願與大家在書法藝術、詩詞楹聯等方面同學習,多交流,共提高!


晉風


拎不清。



楊炳升66


歷史上的第一位書法家究竟是誰?有史料可考的應是西周晚期,周宣王的一個史官籀,人們稱他為史籀,史籀書寫的文字很漂亮,具備很高的審美藝術,因此後人把史籀創造的書寫風格叫作“籀文”,相當於今天的“顏體、趙體”等稱謂。可以說,史籀是中國書法史上第一個有名有姓的書法家。因為歷史久遠,大部分籀文作品均已散軼,唯一留存至今的是石鼓文,就是用籀文在十個石鼓上刻字,也是被發現的最早的石刻文字。“籀文”以前的字體是甲骨文和金文,他們之間是有傳承關係,具體史籀臨摹的是哪位書法家的作品已經不可考。


麟開祥趾


整部書法史,出了三個偉大人物。他們不是神就是仙,不是仙就是天授書法。

1,倉頡造字就不說了,老頭子只會造字,不會書法,所以肯定不是書法家。

2,王次仲,東漢書法家(一說秦書法家),東漢上谷郡沮陽縣(今河北省懷來縣大古城附近)人。少有異志,年及弱冠,變倉頡舊文為八分。

王次仲者,古之神仙也。所以王神仙應該是第一位書法家。他的書法沒人教他,本身就是神仙,自創的。

3,蔡邕(133年-192年),字伯喈。陳留郡圉縣(今河南杞縣南)人。東漢時期名臣,文學家、書法家,才女蔡文姬之父。

蔡邕為筆法傳授的鼻祖,而蔡邕的筆法則得之於神人。(你看又不是自己創的,天授的。)

“蔡邕授於神人,而傳之崔瑗及女文姬”,文姬傳於崔邈。

4,既然探討第一位書法家,那第一位女性書法家也得粉墨登場了,她就是衛夫人。

衛夫人是鍾繇的徒弟,鍾繇是蔡文姬的學生。而王羲之則是衛夫人的弟子。

其實歷史上哪有第一位書法家。青史留名的都是極少數,大部分都湮沒在歷史的長河裡了。比如王次仲,生平都不清楚,鬼知道他的書法向誰學的呢,只能假託是神仙了。

編後語:

這是一個沒有答案的提問,我也只能靠猜,權當一樂吧。不當之處敬請老師們批評指正。


青溪散人


關鍵是要弄清第一位書法家是誰,如果指第一個發明甲骨文或其它異類文字的人,或無證可查。如果說從創新與統一文字開始算數,那要從大秦開始,那第一位書法家當是李斯。以李斯當時做的文字功課貌似不是臨帖,而是創新發明與歸納整合。李斯的作品應該有,在網上可查閱,主要是碑文篆體。我說的這些是根據樓主的標題而推理的的一種猜想,或不足為信。


大洪山人1964


漢字在中國有著悠久的歷史,文字是一門自然科學。這要追溯到倉頡造字。一般來說,漢字的造字方法有象形、指事、會意、形聲。因為宇宙間的事物很多,不可能按每一事物的特徵都造一個象形字,很多抽象的概念根本畫不出來,而且即使畫得出,這種依樣畫葫蘆的造字法也太笨了。就是用象徵性的符號或在圖形上加上指示性符號來表示意義的造字法。用形聲法造字非常方便,與金木水火、鳥獸蟲魚有關的字以及嘆詞、擬聲詞,幾乎都是形聲字。這種假借現象,當初大多是因為沒有本字而暫借一個同音字替代,但後來一直沿用下來,久借不還,鵲巢鳩佔了。

因此造字的過程也是寫字的過程,倉頡第一造字家,更是第一位書法家了,倉頡臨寫誰的呢?倉頡按照造字形象、指事、會意、形聲科學地臨摹於自然界!這應該是無可爭議的吧!


禪心吳雲


提出這個問題的人,是一個不能靜下心來臨摹古人書法範本的人。書法要集眾家之長,為己所用到自鳴一家,就如同蜜蜂採花蜜。是吸收釀造過程,從最早的蝌蚪文,甲骨文,篆書,人們不斷地探索美和自然聯繫,傳說倉頡造字,觀天地萬物,風雨雷電。所以書法裡有萬物之美。臨摹古人範本,就是最好的老師。由繼承到創新。


用戶8280738289491


正確答案:臨摹他爹的字。

“書法”是逐漸形成的,沒有哪個人被稱為“歷史上的第一位書法家”。書法的歷史要追溯到現今能夠看的到的甲骨文,在甲骨文之前的文字和書寫方式,還無從考證。而書寫甲骨文的人具體到姓氏名誰,目前只有天知道。

人,有著追求美的天性,人們在書寫的過程中都是儘自己所能“把字寫好”,在“寫好”的過程中逐步發現並積累下如何用筆、運筆、起筆、收筆……的經驗,形成技能,並上升到“法”。這不是一個人能做到的,也不是一代人能做到的。

所以,根本就沒有“歷史上的第一位書法家”。


明天比今天老


邏輯就不對,首先得知道什麼是書法家,一般情況書法家都不是自己封的,而是在書寫過程中先被人發現他的字形,字體這些比較符合大眾審美,從而把這種文字的沒上升為一種標準,以此來作為評判書法家的標準,也就是說,書法的評判標準是從慢慢的選擇中行成的一種體系,所以應該是先有一種共識,再有標準,才有書法家,根據這個順序不難發現,第一個書法家汲取的是百家之長,且加上自己對文字的理解,對文字加入靈魂。


獨孤O劍客


首先題目本身就存在邏輯錯誤,第一位書家臨哪一位書家?第一位之前當然不算書家啊!

書法首先不是一下子出來的,從寫字慢慢到按照法度規矩書寫,慢慢再到追求書風,形質性情,一步步發展出來。而這其中偶有寫的精彩的人,再被時人或後人成為名家。想要找出第一個書法家,如同想要找出第一隻雞來一樣徒勞。書與人是相互成就的。

另外,從技法傳承上來看也是這樣,最早的像陶文,甲骨文這些,哪有什麼名家大師,哪有什麼書法意識,在我們今天來看,還是有樸拙童稚的書法意味可供借鑑。這是一個漸變到質變的過程無法斷然分開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