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下的衡水中學刷屏:今天,世界依然在狠狠獎勵那些自律的孩子

疫情下的衡水中學再度刷屏,屏幕背後投射出來的依然是那兩個字:自律。


5點40,起床晨讀;


6節網課,涵蓋語數英物理化;


8套練習題,每科目2套;


還不包括自習和考試,在家作息幾乎和在學校一樣。


疫情下的衡水中學刷屏:今天,世界依然在狠狠獎勵那些自律的孩子


這是衡水高三學生普遍的備戰日常。


甚至還有人疫期一天學習16個小時;有人練字,練出了印刷體……


武漢封城已經超過50天,全國封校也將近一個月。


這段時間以來, 我們看到了太多“網課”背後的眾生象,有苦、有樂、有愁、也有感動。


可疫情下衡水中學的這幫孩子,自始至終令人深感敬意。


疫情於他們而言,只不過是轉移了學習地,其他一切如常。


沒有人逼,全憑自覺;沒有抱怨,只爭朝夕。


突然想起一句廣為流傳的戲謔話:


“不怕同學是學霸,就怕學霸過長假。”


遙遙無期的長假,惰性最容易無邊滋長。


然而,在你放縱的時候,自律的人卻始終埋頭努力。


一個向前跑,一個往後退,彼此差距越來越大。


衡水中學一直被稱為高考界裡的神話,是衡水的孩子特別聰明嗎?


似乎不全然是,但毋庸置疑,他們足夠努力,足夠自律!


一個人,若把惰性對抗成了習慣,也便離成功不遠了。


無數事實證明:


不論過去還是現在,世界狠狠獎勵的,永遠都是那些自律的孩子!


疫情下的衡水中學刷屏:今天,世界依然在狠狠獎勵那些自律的孩子

機會,只為自律的人開道


知乎上有一個熱議的話題:


高考會延期嗎?會不會因為疫情而變得題目簡單?


有一個經歷過非典高考的網友,講述了那段難忘的經歷,令人深思。


03年,非典來襲,學校通知緊急停課。


捧著幾摞卷子,所有學生回家自學。


那時候,網絡還不發達,沒有網課。


有人放鬆了學習,有人依然在自律中按部就班努力。


樓主回憶,當年班主任的一席話,如今依然錚錚在耳旁:


不要因為高考趕上非典,就作為自己成績不好的藉口。


步入社會後,別人會問的只會是你畢業於哪個大學,卻不會有人聽你解釋是因為非典沒有考好……


所以你們還是要拼命學拼命考……


其實那時的人和現在的我們一樣,都在忐忑中猜想:


高考會不會延期?後來通知下來:高考如期舉行。


疫情下的衡水中學刷屏:今天,世界依然在狠狠獎勵那些自律的孩子


那年的高考似乎也很不尋常,考前經歷非典,臨到考試時又傳出試卷外洩。


高考卷臨時被換成了備用卷,難度堪稱歷屆高考中的“宇宙級別”。


很多人因此改變了人生的軌跡,很多人沒有進入心儀的大學。


也有很多人,因為非典選擇了醫學專業,如今奮鬥在新冠疫情的前線。


一場疫情,猶如給所有人的出行按下了暫停鍵。


可人生沒有暫停鍵,一時的放縱,拉開的或是一生差距。


成功都是留給有準備的人,機會只為自律的人開道。


疫情下的衡水中學刷屏:今天,世界依然在狠狠獎勵那些自律的孩子


超級演說家第二季的冠軍劉媛媛曾說:


每次放假我都特別高興,不是因為可以輕鬆和玩耍了。


而是,終於可以擁有一大段偷偷努力的時間了。


成就一個學霸,給他一個長假期就夠了。


而毀掉一個孩子,只需要讓他放縱地度過長假。


今天的一步之差,也許就會成為明天的天壤之別。


疫情下的衡水中學刷屏:今天,世界依然在狠狠獎勵那些自律的孩子

優秀的背後,都是苦行僧般的自律


清華大學校史館曾經推出過一個別出心裁的展覽,叫做“清華大學優良學風檔案史料展”。


展品都是清華畢業生和在校生的筆記、作業和計劃。


其中有一個本科生的筆記,一經曝光,瞬間衝上熱搜,那密密麻麻的日程計劃,令人歎為觀止。


工整的字跡下,每個格子裡記錄的都是滿滿的學習任務。


疫情下的衡水中學刷屏:今天,世界依然在狠狠獎勵那些自律的孩子


凌晨1點睡下,清晨6點起床,40分鐘的洗漱加早餐,然後開始一天的學習。


上午兩節課,下午四節課,除了午休,幾乎一心撲在學習上。


連晚上9點到凌晨1點全都安排得滿滿當當。


這還不夠,除了完成每天固定的課程。


還有每週兩次的講座充電,社會工作、體育鍛煉,什麼都不落下。


有人驚呼:學霸果然是學霸,終於知道差距在哪了。


看得到的是計劃表,看不到的卻是汗水和勤勞,以及那份深入骨髓的自律和行動力。


赫胥黎曾說:


誰對時間越吝嗇,時間對誰越慷慨。


要時間不辜負你,首先你要不辜負時間。


很多時候,不是優秀才自律,而是自律了,才會變得優秀。


很多時候,其實你與學霸,只隔了一個 “自律”!


疫情下的衡水中學刷屏:今天,世界依然在狠狠獎勵那些自律的孩子

唯有自律,才能創造奇蹟


西奧多·羅斯福有一句經典名言:


有一種品質,可以使一個人在碌碌無為的平庸之輩中脫穎而出。


這個品質不是天資,不是教育,也不是智商,而是自律。


自律,令人提升;自律,也會逆轉人生。


疫情下的衡水中學刷屏:今天,世界依然在狠狠獎勵那些自律的孩子


還記得《風雨哈佛路》裡那個貧民窟的女孩莉絲嗎?


生活一開場就將她推入泥潭。


酗酒吸毒的父母,精神分裂症的母親,千瘡百孔的家庭帶給她最多的是慌亂流浪的歲月。


母親去世兩個月後,莉絲終於對自己的人生有了清醒的認識:


她要讀書,改變命運,爬出泥潭般的生存環境。


莉絲用真誠感動了高中錄取老師,她爭取到了讀書的機會,從此開始了漫漫的求學路。


為了趕上這麼多年落下的學習進度,2年學完4年高中課程成為莉絲的學習目標。


而兌現方式,就是拼命努力。


一邊打工一邊學習,刷碗的間隙還不忘看貼在牆上的練習。


身無居所,一趟單程70分鐘的地鐵成為莉絲的家,也是她的自習室。


一個晚上來回4趟,天亮了,也便能夠早一點到校……


疫情下的衡水中學刷屏:今天,世界依然在狠狠獎勵那些自律的孩子


在這樣艱苦的學習條件下,一個人但凡鬆懈一點點意志,就無法堅持。


但莉絲做到了,她靠著強大的自律力,最終以每門課程平均95分的好成績提前畢業。


並且,她努力申請到了紐約時報的全額獎學金,邁著自信的腳步走進了哈佛的學堂。


影片中,還有一個角色與莉絲形成鮮明對比,她是莉絲的朋友克瑞斯。


她們擁有相似的家庭背景,卻有截然不同的人生,只因克瑞斯拒絕上學。


18歲那天,克瑞斯被從收容所趕了出去,她的生活依然深陷泥潭。


自律贏得了成績,自律更贏得了成功人生。


事實上,影片來自真實事件改編,片中的女主原型是一個叫莉絲·默裡的女孩。


她後來被評為“美國當代傑出年輕女性”,受到總統克林頓接見。


美國脫口秀女王奧普拉特為她頒發過“無所畏懼獎”。


莉絲的逆襲猶如《哈佛圖書館二十條訓言》裡其中一條說的那樣:


誰也不能隨隨便便地成功,它來自徹底的自我管理和毅力。


真正的自律,不僅是在面對生活時的自控,更是一個人骨子裡永不言敗的精神自律。


也許過程會比較痛苦,可當你穿過佈滿荊棘的路就會發現,你活成別人眼中的“奇蹟”!


疫情下的衡水中學刷屏:今天,世界依然在狠狠獎勵那些自律的孩子


很多成功人士在總結自己過去的時候都愛說:


“其實,我並不是一個天資聰穎的人,只不過堅持做了一件事。”


是的,我們都是普通人。


其實,再大的事業都是從堅持一件小事開始。


不要再抱怨為什麼別人可以成功,自己卻不行?


並不是你不如人,而是在別人默默努力的時候,你卻選擇了半路放棄。


好比那幅著名的漫畫,一樣的工具,一樣的起點,成功挖到鑽石的那個人,只因為他堅持不放棄。


疫情下的衡水中學刷屏:今天,世界依然在狠狠獎勵那些自律的孩子


有人說,這個世界可怕的是:比你優秀的人,比你更勤奮更自律。


還有人說,這個世界最可怕的是:


那些優秀而勤奮的人,還總覺得對自己下手“不夠狠”。


人生沒有捷徑,唯靠自己前行。


在要放棄的時候,請再咬牙堅持一下,也許你就能觸手成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