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正继位后,众皇子下场凄惨,为何只有废太子得以善终?

美到惊动人民


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我们首先应该明确的是,雍正继位之后,只是对少数几个作为政敌原皇子进行了清理。实际上,众皇子还是得以善终的。

一、雍正继位后,康熙诸子的下场

康熙共有三十五子:大阿哥允禔因魇镇太子,被关禁闭。雍正即位后,没有放他出来,也没有恢复他的身份。直至雍正十二年去世,雍正还按固山贝子之礼给其安葬。允褆不念兄弟之情,陷害弟弟,如此下场,也是事出有因,雍正待他也算不错。

太子允礽两次被废之后,康熙朝一直未恢复他的太子之位。雍正即位后,封他的儿子为郡王,并将他迁到了郑家庄休养,二年病逝。

三阿哥允祉因学富五车,深得康熙皇帝喜爱,也曾被学界认为是储君的人选。雍正登基之后,先是受贿被降级,后因与其子弘晟谋夺皇位,被削爵,幽禁于景山永安亭,十年去世。

五阿哥允祺康熙年间被封为亲王,雍正五年,因犯事,被贬为世子,十年去世。

七阿哥允祐,因安分守己,雍正元年封亲王,得到雍正的奖赏,八年去世。

八阿哥允祀,做阿哥是便不为康熙所喜,雍正即位后,封他为亲王,四年,因图谋篡位,被削爵,圈禁高墙,改名阿其那,当年去世。

九阿哥允禟最初便没有收到 雍正的恩遇,而是将他弄到了西宁戍边,后因参与谋反,被关至保定幽禁,四年八月去世。

十阿哥允䄉同样因参与谋反,被幽禁至京城。乾隆年间,恢复其爵位,六年去世。

十二阿哥允裪,雍正年间,封为郡王,期间因办过错事被降级,但后又恢复了郡王的身份。

十三阿哥允祥,雍正的难兄难弟,自是对他十分重视,雍正八年去世之后,还为他的兄弟穿了一个月的素服,其情可嘉。

十四阿哥允禵,雍正最有力竞争者,同样因谋夺篡位,被雍正关在了马兰峪,看守皇陵。乾隆年间被释放。

十五阿哥允禑,雍正年间被封为郡王,九年去世。

十七阿哥允礼,同样是雍正的得力助手,封为亲王,管理户部,并最终为辅政大臣。

二十阿哥允祎,二十一阿哥允禧,二十二阿哥允祜,等小阿哥们,雍正朝时均被封为贝勒。

二、雍正对诸兄弟的态度

通过以上对于雍正诸兄弟下场的整理,我们可以了解到,雍正帝对诸兄弟的态度是有所区别的,主要包括以下几种情况:

但凡恪尽职守,安分守己之人,皆可得以善终,如二十、二十一、二十二这些小兄弟,他们虽然也曾因犯过错误受到惩罚,但很快便官复原位,而且受到了雍正的恩遇。

部分为朝廷出力, 兢兢业业的兄弟,还会凭借着与雍正的兄弟的亲缘关系,不仅能在朝中获得重要的权利和地位,还可以受到雍正特殊的对待。如十三阿哥允祥,十七阿哥允礼,这些都是雍正的心腹兄弟,也是朝中的核心人物。

而对于意图谋反的兄弟,甚至是在未登基之前,便是他争夺皇位的有力竞争者,这部分人或因某种借口被惩治,或因意图谋反被惩治。雍正又因忌惮众人之口,也或许因为他本来念及兄弟情分,甚至是因为意图彰显自己念及兄弟情分等,所以才将这些谋反的弟兄夺爵,圈禁起来,而并未将他们直接处死。

至于废太子允礽已经成为了一颗废棋,不单无用,弃之更是会惹上杀兄的骂名,所以才会将他安置在郑家庄,虽无幽禁之名,实际上也是一种令他远离朝堂的策略罢了,所以表面看起来待遇不错,根本上与谋反的诸位兄弟并无实质性区别。

综观以上可以了解到,雍正给世人所留下的“弑兄杀弟”的印象,更多的是从民间流传出来的,雍正并非不念兄弟之情的暴君,而是在寻求利益过程中,对自己的权力的一种保护和对自身的一种自卫。


史海烂柯人


鉴于大众的清史观主要来自于电视剧或是文学作品,而影视文学的作者又多数不太懂历史,他们很大程度上接受的是传统历史观。也就是说,他们如果写《康熙大帝》,则康熙大帝一定是伟光正的,反对康熙的人,一定是鄙陋、愚蠢、邪恶。同理也在雍正这边,作为文学作品主人公的雍正,虽然杀人如麻,但照样伟光正,光环一点都不逊色。而雍正的对立面那些人,不管三七二十一,统统都是坏蛋、废物、窝囊废。

正是因为这个缘故,便有了上述问题:众皇子下场凄惨,为何只有废太子得以善终?

前半个问题,是为后半个问题服务的。众皇子为什么会下场凄惨,因为他们不识大体,居然敢跟伟光正的雍正爷争夺皇位。而废太子为什么得以善终,因为雍正爷宽大有仁,对这个遭遇不幸的哥哥怀有同情照顾的心意。

呵呵!这个,就是清史剧热爱者们的逻辑。而这个逻辑,实际上来自于影视文学圈。

但,事实究竟如何呢?

大大的不同!事实上,雍正对他哥,并不很光明。甚至雍正的儿子乾隆,对雍正他哥的后代,都很不光明。

首先,废太子胤礽虽然在后期的争夺中置身事外,但始终是雍正眼中威胁帝位的最大因素。尤其在康熙五十七年和康熙六十年,仍有大臣向康熙提议,要复立胤礽为皇太子。而在康熙六十一年,康熙帝病危之际,胤禛已被确认为嗣皇帝,要求他善待废太子。

康熙这么讲,雍正当然要做点样子出来,譬如随即册封胤礽之子弘晳为多罗理郡王,打发他去现在的北京昌平区居住。

然后,胤礽就莫名其妙生病了,且病得很多,雍正说,别看了,安排后事吧!

就在雍正二年十二月十四日,胤礽按照皇帝的安排,病逝于禁锢地紫禁城咸安宫,终年51岁。

随后,雍正帝便去祭奠,由此传出胤礽感激雍正对其施惠,并教导其子弘晳一定要忠于皇上的话语——这个大家都懂的。人已经死了,话怎么说,都由你定。

但即便如此,雍正的儿子乾隆,依旧没有放过二哥的后人,即弘晳。乾隆四年,便说弘晳:“心怀异志”,革除亲王爵位,囚禁在景山东果园。到乾隆七年九月,索性将他搞死——史载:弘晳卒死。

所以,你说废太子在雍正当皇帝之后很安乐,那只有一个原因:电视剧看多了。

要知道,历史剧只是剧而已,跟真正的历史,没啥关系。


司马路的历史会客厅


雍正为什么在继位之后,众皇子的下场都很凄惨,却只要被废的太子依旧过得很滋润呢?在康熙十三年,皇后生下皇上的第一个儿子,但是由于是难产,在生完孩子没有几个时辰之后,皇后就离世了。


康熙帝做出了一个所有大臣都为之震惊的事情就是立刚出生的儿子为皇太子,这个皇太子就是胤礽,因为胤礽的身世让康熙对他的宠爱甚至是溺爱只增不减,即便是有五十多名儿女,依旧最爱的还是胤礽,当时胤礽出天花,康熙不顾自己的生命安危陪伴在自己的儿子身边,贵为天子的康熙,已经完全做到了好父亲的角色。

可以说康熙对胤礽下的心血相当之多,苦心栽培结果胤礽三番两次让康熙失望,本来康熙对胤礽的宠爱和骄纵已经够多,胤礽还这样做,更是让康熙伤心。两立两废太子足以看出康熙对他的器重,但再器重不成器也没有办法。 皇太子的位子被废之后,康熙那几个野心勃勃的儿子自然是不会消停了,这就是著名的九子夺嫡了,最后胜出的就是四阿哥雍正了。



雍正在登上皇位之后,之所以没有把之前废掉的太子放在眼中是因为:皇太子已经被皇帝废掉多次,而且和其他的兄弟们比起来胤礽算是最没有威胁的,自然雍正不会把他放在眼中。 在康熙帝的遗言中再三强带不要动胤礽,毕竟是自己的第一个孩子,雍正就算是再怎么无情也会尊重自己的父亲,按照父亲的意愿对待自己的大哥,父亲的遗言大臣们也都是知道的,如果没能善待自己的大哥也会背上不好的名声,所以对一个没有威胁力的人也没什么好争的。

还有一个就是雍正在胤礽还是皇太子的时候两兄弟关系也都不错,还指望说如果胤礽当上皇帝也能让自己有所施展,现在成雍正的皇帝,两人还能说的过去,雍正不对废太子下手也是最后的一点情谊。


源起炎黄


康熙总35个儿子,顺利成年封上爵位的24个;其中,这24个有4个没活过10岁就去见列祖列宗了。大概如下:

大阿哥胤褆:

小时候受到康熙长期的宠爱,在平定噶尔丹的叛乱时立下大功,但相对四肢发达、头脑简单,为当皇居然不惜动用巫术,康熙废掉太子的时候,甚至还说要替父亲除掉这个儿子,康熙感到十分的寒心,后来被揭发之前的事情,直接就被下令囚禁一生。

二阿哥(太子)胤礽:两岁时候封为太子,在康熙继位47年后被废除了,后复立为太子,终究烂泥扶不上墙,不仅不吸取教诲反而与之前相比更加的过分,建立党派打击报复其他人,复立四年后再度被废,后被囚禁到死。

三子胤祉:书生学究,不热心皇储。因与太子交好,后来被雍正打压,雍正继位后,命胤祉守护父亲的景陵。并因擅长书法而受命书写康熙帝景陵的《神功圣德碑文》。雍正8年,论罪八款,削爵、拘禁于景山永安亭。雍正10年幽死,以郡王礼葬。

四子胤禛:继为后来雍正皇帝,康熙在位时,老四是典型的两面派,把自己打扮成闲人的模样,每天就是念念佛听听曲儿,而在暗中,却培养他自己的人才,非常顺利得到皇位。

五子胤祺:早年带兵,没有参与九子夺嫡之中,康熙年间被封为亲王。结局也不算很好,也是死在雍正年间的。

七子胤佑:康熙亲征葛尔丹时,胤佑领镶黄旗大营,康熙三十七年被封为贝勒,五十一年封为郡王,也没有参加储位竞争的皇子,雍正八年死。

八子胤禩:天资聪颖,善于社交,为人宽厚,人称贤王。大臣比较支持这位八贤王的。雍正自然非常痛恨他这位弟弟,雍正坐上皇位之后,先把他封为亲王,同时却给他的党派进行打击,削弱他的势力。四年之后雍正在朝廷的权力越来越稳固,于是开始找借口削弱他的爵位,最终被囚禁毒死在监狱里。

九子胤禟:标准的富翁,老八的支持者,后来被雍正给发配到边疆,在边疆的时候他想出来用密码和他儿子联系的方法,也算是开创了一个先河。最后也是被毒死在狱里。

十子胤娥:智商欠费,没有什么才华,标准败家子。康熙对这个比较笨的儿子还是有些喜欢的,被封为郡王,在康熙的时候被命令去守皇陵,这个人心大也就是有福气,最终活到了乾隆二年。

十二子胤祹:苏麻拉姑养大的,没参与夺嫡,康熙末年还是很受重用,雍正刚上台后给他封了个郡王,随后又予以打压,后来在乾隆时期上台,加封了亲王,这位皇子生性很是豁达,为人豪爽,活到了七十八岁,是康熙诸子中最长寿的一位皇子。

十三子胤祥:精通谋略和军事,曾因的废太子牵连被幽禁,后来他却得了一种叫做鹤膝风的病,这在当时是没有人能够治好的,也因为这个病,他去世得的比较早。

十四子胤禵:雍正一母同胞,八阿哥支持者。康熙命令他为大将军,平定叛乱。有谣言说他在军中的时候设法使用军队的经费,因此康熙不太喜欢他,后在雍正继位之后也被命令去守皇陵。最后的日子过得还算舒服,他也比较长寿,直到乾隆二十年才去世。

其余八个皇子。十五子胤偶、十六子胤禄、十七子胤礼、二十子胤袆、二十一子胤禧、二十二子胤估、二十三子胤祁、二十四子胤秘,都未曾参与储位斗争,也没有什么名望和大的政绩,都是游手好闲,碌碌无为的,其中十六子十七子的待遇还算不错,尤其是十七阿哥允礼,在胤祥死后,是雍正最宠的弟弟了。


ChineseY


从夺嫡角度来看,雍正和废太子同属于一个集团的,废太子胤礽是雍正的主子,虽然倒台了,但是太子集团的人有的投奔八爷党,有的还在暗地里支持雍正,直到雍正继位,再者废太子已经对他没啥威胁了,他要对废太子下手,那么太子党的人怎么看待雍正,与其这样,还不如做个顺水人情,以先皇名义继续囚禁废太子,自己还落个孝顺的美名!

从个人感情来说,废太子和雍正从小一起长大,感情自然不一般,废太子从小就立为太子,地位比一般皇子高出不少,各方面都能维护着老四和老十三,所以他们仨是康熙朝的铁三角,也是废太子的铁杆粉丝。他们仨和老八集团还不一样,老九只听老八的,甚至不惜把尊贵的老十耍的团团转,并且还有个大将军王老十四,也被老八坑的叫苦不迭,老八集团可谓是一把好牌,自己玩了个废;而同样出身高贵的老十三就不一样,废太子倒了,转而支持老四,这就是差距!

康熙皇子中,出身高贵的,也就老十和老十三,老十是真正的贵族之后,至于背后权利大不大,也没有描述,至少老八集团先把这位爷给坑了,假如老八能把老十和老十四拉拢好的话,或许还能和太子党争一下,只可惜,“八王爷”只有美名在外,内在却没有啥真本事,只会玩儿些小动作;看太子党的老十三的履历和出身就看出来了,外公是蒙古说一不二的一把手,自己还在军旅中影响很大,并且还被康熙称为“侠王”这么一个人物,确实是太子党的核心,也是雍正的核心!

在雍正在位期间,善终的有废太子,老十,老十三,老十四(比他亲哥活的久),老十七,果亲王等!


农民看笑话


康熙皇帝一生有很多子嗣,对于帝王来说子嗣是帝业的根基,这本是好事,但是康熙皇帝的这些儿子们却给他带来了很多烦恼和痛苦。康熙皇帝是一位大清的统治者,但同时也是一位父亲,后期看到自己的儿子们为了争夺皇位而不择手段,康熙自然不好过,而且参加皇位争夺的一共有九个皇子,他们在这场战争中不仅伤了兄弟之间的情谊,很多皇子也因此而丧命。奇怪的是,废太子本来威望很高,但是他后来却能够善终,没有被雍正除掉,那么这究竟是为什么呢?

废太子胤礽其实一直都是康熙皇帝心目中理想的继承人选,毕竟胤礽是长子嫡孙,而且从小就得到了康熙的偏爱,也对他倾注了很多心血,但是胤礽却因此而骄纵忘形,也急于登基,后来很多人看出了太子和康熙之间的嫌隙,就从中作梗,加上太子本身也不争气,所以导致太子被废掉。可是后来胤礽又被康熙立为太子,只不过这一次胤礽还是没有把握住机会,后来又被废掉,而这一次胤礽再也没有了翻身机会。

虽然当时的胤礽已经失势,但是毕竟他的身份还是长子嫡孙,所以只要有他在,其实就有登基的可能,那么雍正为什么没有想到这一点,反而将太子留下了,没有杀死他?原因之一就在于经过了两次废太子事件后,胤礽在朝中已经没有什么声望了,在第二次废太子后,胤礽的很多党羽都被除掉了,所以胤礽基本上没有任何机会登基,对于一个没有威胁的人,雍正自然不会在他身上浪费时间,所以雍正没有将胤礽除掉,只是限制他的自由,让他在宫中老实生活下去。

其次雍正和胤礽本来没有什么矛盾分歧,雍正早期其实还很喜欢和胤礽共处,因为雍正想着将来太子继位,自己和太子关系好,自然也可以捞到一些好处,所以没有任何仇恨掺杂在其中,雍正也不会对胤礽怎么样。

但是对于其他曾经和雍正作对的皇子们,雍正就没有心慈手软,他对这些皇子们进行了严厉的打击,很多皇子因此丧命。而反观胤礽,他虽然一生都没有自由,可是却不用花费精力在朝政以及政治争斗中,身边也有很多美女侍奉,所以胤礽一生一共有三十六个儿女,可见他在宫中的生活是十分悠然自得的。


历史小地主


清朝史事言史堂来答:

雍正即位以后,凡事与其争过皇位的确实下场都挺惨,算不得善终,但是也不是题主所说只有废太子胤礽得善终。


大阿哥胤褆:康熙年间即因为争夺储君,被康熙幽禁,此后终其一生也没有走出府邸,幽禁到死。

太子胤礽:康熙嫡子,中国在位历史最长的太子,也是最后一位储君。康熙五十一年太子二次被废,从此废太子一直被圈禁到雍正朝,直到他死的那一刻!



三阿哥胤祉:雍正即位以后,第一个被下手的就是这位三阿哥。先是以“胤祉与太子素亲睦”为由,命“胤祉守护景陵”,景陵即康熙陵墓!而后又被夺爵幽禁,死于雍正十年!

五阿哥胤祺:这个皇子呢虽然没有参与夺嫡,但是因为性格问题,与雍正可能不太合得来,被雍正所不容,与雍正年间死去。

七阿哥胤佑:没有参与过夺嫡之争, 康熙三十七年被封为贝勒,五十一年封为郡王。雍正八年死。

八阿哥允禩:大概是康熙儿子里面死的最惨的一个,也是和雍正争夺皇位最厉害的一个。雍正即位以后,先是高高举起然后又重重摔下!剥夺其亲自封的亲王爵位,并赐名为“阿其拉”。在满语里面,这个词通常是形容“猪”。此后余生,高墙深院,受尽折磨,直到被折磨死。成王败寇,帝王家也不过如此!





九阿哥胤禟:八阿哥死党,雍正岂能容苟活!革去黄带子、削宗籍,逮捕囚禁,并赐名为“塞思黑”。满语这个词通常是形容“狗”!后来雍正亲自拟定28条罪状给胤禟,并押付保定命直隶总督严加幽禁,备受折磨,据说是“腹疾卒于幽所”这么死的。至于腹痛是不是下毒后人未知了!

十阿哥胤誐:八阿哥死党。雍正元年就借故将其夺爵幽禁,直到乾隆二年才被放出来,不久即死。

十二阿哥胤祹:也是并未参与夺嫡,这位皇子虽然也有点不受待见,可是会低调做人。到乾隆年间复封履亲王,乾隆二十八年才寿终,活了足足78岁。

十三阿哥胤祥:雍正死党,光凭这四个字就知道结局很不错。死于雍正八年,雍正特下旨意:谥号“贤”,故称“怡贤亲王”,将“忠敬诚直勤慎廉明”冠于谥前,并配享太庙。将名字“允祥”改回为“胤祥”,不顾帝王避讳,这也在大清王朝独一份殊荣!

十四阿哥胤禵:传言康熙将皇位传于老十四,雍正矫诏登上皇位!虽然雍正与老十四是一奶同胞,但是即位以后对亲兄弟也并没有手下留情。先是不许胤禵进城吊丧,又命其在遵化看守皇父的景陵,再将其父子禁锢于景山寿皇殿左右。乾隆继位后,将其开释。死于乾隆二十二年。






十五阿哥胤禑:雍正四年命其守景陵。死于雍正9年,倒也没受迫害,只是不得信任罢了!

康熙大概想不到,老四即位以后,他的儿子们真正算得上善终的只有三位,其他不是被迫害至死就是失去了自由!也或许晚年的他想到了!





以上内容纯属手打,或有不当,欢迎下方评论指正。言史堂专注于清朝史事,有喜欢的朋友可以关注,评论,点赞,一起学习探讨。


历史中简堂言史君


清朝后期确定继承人时之所以把圣旨放到正大光明牌匾之后,而不选择直接公布的原因和当初的九子夺嫡有关。当年为了争夺皇位,康熙的孩子互相残杀,最后雍正胜出。而雍正登基后,他的兄弟大多下场悲惨,但是他为何会放过废太子?

一、根据史料记载,雍正皇帝这一举动不过是为了履行对康熙帝善待废太子的承诺,但这一点却不足以让人信服,因为康熙帝去世前还提出了善待皇长子的遗嘱,很显然雍正根本没有照做。

二、胤礽是前朝废太子,在雍正上位前就已经被软禁了好多年,早就没了势力,所以说他在政治上对雍正的威胁是极小的,再加上他悲惨的命运很受百姓同情,所以说,厚待他也可以为自己笼络不少人心,可以为自己在百姓面前正名。

三、要知道在夺位前期雍正与皇太子党走的很近,与胤礽的关系那更不用说了,只不过最后胤礽败落,他才另立门派罢了。


小舟侃侃侃


首先雍正之所以没怎么刁难废太子胤礽,首先是因为胤礽是九子夺嫡中,最先出局的一个,他的那些支持者也都被康熙处理掉了。因此与八爷党比起来,胤礽几乎没有什么威胁。没有了太子之位,没有了支持者,胤礽就是废人一个,因此雍正没必要与一个对自己没有威胁的人做对。

其次雍正和胤礽本来没有什么矛盾分歧,雍正早期其实还很喜欢和胤礽共处,因为雍正想着将来太子继位,好得到重用,施展自己的政治抱负。谁知道胤礽烂泥扶不上墙,最后轻而易举就被八爷党搞下去了,雍正只好自己单干。

最后就是康熙皇帝的遗言。康熙皇帝临死之前,曾经叮嘱他要善待废太子,胤礽虽然被废,但毕竟是自己唯一的嫡子。雍正没必要为了一个对自己没有威胁的人忤逆自己的父亲。再加上善待废太子也能给自己留一个好名声。

因此雍正登基之后,胤礽除了没有自由之外,不愁吃不愁穿,还有豪宅居住。每日有美女相伴。胤礽整日想着没事干,只好生孩子玩儿,一生有36个子女,可以说是得以善终了。


想喝点257


想找答案去看红楼梦,贾宝玉就是太子,他把袭人(龙衣)让给他了还有什么好打压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