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后,缺人?裁员?

年后复工,珠三角企业面临年前订单生产能力不足的同时,下调2020年经济发展预期,勒紧裤腰带准备过冬。

疫情后,缺人?裁员?

2004年,我到河南洛阳为当地公司招聘员工,并派遣到广东培训3-6个月。面试时,大部分家长提出了一个:培训后是否一定回洛阳,否则就不去了。

2019年,我外甥大学实习就业,发了几个意向企业征询我的意见。沿海企业直接就被我否了,建议在内地企业就业。一是离家近,方便照顾家庭;二是沿海地区生存成本高,作为一般学校的毕业生,我不认为他能获得更多幸福感;三是内地企业蓬勃发展,未来发展空间未必比沿海地区差。

同时,内地企业抢人大战如火如荼的展开。湖北荆州部分地区对留乡务工人员给与直接经济奖励,即解决了道路封闭无法外出人员的就业问题,也解决了当地企业的用工需求,为内地企业吸纳人才打了一个强助攻。

从各地发布的招工信息看,内地企业普通员工工资从3000-5000元/月。对比沿海企业,已经基本持平。

疫情后,缺人?裁员?

姨妹原来在东莞从事文职工作,薪资5500元/月,单休。这次疫情认真审视了一下附近的工作机会,找到一份同样的工作机会,试用期薪资5000元/月,双休。

从2008年开始,用工荒一直困扰珠三角企业。虽然服装、鞋业、家具等行业逐步向越南、内地进行转移。但随着消费电子的兴起,珠三角形成新的产业链,占据了国内手机制造的半壁江山。小家电行业迅猛发展,这个行业及周边配套设施对人力的需求也在不断上升,导致珠三角用工需求一直处于饥渴状态。

疫情后,缺人?裁员?

国家提出西部大开发后,内地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各地企业项目纷纷开工建设、投产。持续增长的内地用工市场和最低工资的上调,滞留了外出务工的脚步。形成内地与沿海经济带争抢员工的局面。

以前珠三角企业用工以湖南、江西、湖北、四川、广西为主,发展到现在广西一枝独秀。随着广西招商引资力度不断增加,未来广西的劳务输出也将逐步下降。

疫情后,缺人?裁员?

广西贺州华润电厂百万千瓦机组,周边工业园项目已启动并部分投入使用。

从年龄结构上看,江西、湖南、湖北务工输出主要以中年为主,大部分是2000年左右外出务工人员,再之前的务工人员受年龄影响,已逐步退出珠三角。

推动珠三角经济发展的第一代已开始退出历史舞台,第二代现在成为珠三角发展的主力,第三代被滞留在家门口。

2020年初,一场疫情延长了这个春节,让我们有更多的时间亲近家庭,反思我们的生活。

疫情后,缺人?裁员?

受家庭影响,主力务工人员也逐步开始回归生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