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一夫多妻,女性是如何相处的?

黎珑


首先要更正一下的是我国古代其实也是实行一夫一妻制,礼法上是不允许多妻的,就算贵为皇帝也只能有一个正妻那就是皇后,其他后宫嫔妃的地位就是妾的身份。



我国古代一夫一妻多妾制的规定

蔡邕《独断》:“天子一取十二女,象十二月,三夫人九嫔。诸侯一取九女,象九州岛,一妻八妾。卿大夫一妻二妾。士一妻一妾。”

周朝时的一夫一妻多妾制,只不过是贵族们的特权,平民百姓基本上都是无妾的。因为规定只能是“士”以上才能纳妾,而“庶民一夫一妻”,只能守着一个女人过日子。

从上面的规定我们还可以看出,即使是在周朝,诸侯级别的可以纳8个妾,卿大夫只能纳妾2个,而士级别就只能是一个了,天子的妃子也是妾。这些一夫一妻多妾只是特例,并不是民间的嫁娶制度。

唐朝的法律典籍《唐律疏议》里规定,一个男子只能正大光明的娶一个妻子,娶第二个妻子时必须是第一个妻子病故之后。不能同时娶两个妻子,可以有小妾但不能举行仪式。倘若正室(妻子)因故去世,小妾是不可以被扶正成为妻子的,正室还需要另明媒正娶。


妾在古代是合法的,但在家中权利和地位非常卑微

  • 首先,妾不能参加家族的祭祀活动。古代妾的亲属根本就没有被列入丈夫家的姻亲之内,妾所生的子女为庶出,还必须任正室妻子为“嫡母”,而亲身的母亲只能是“庶母”。我们在一些电视剧上会看到妾会叫自己的孩子为少爷、小姐,而她的子女则称其为“姨娘”。这就是古代妾地位低下的表现,不但如此,妾在男方家族中是不能参加所有的祭祀活动的。
  • 其次,妾能当作商品成为交换品或者双方的赌注筹码。古代妾的身份虽然比奴婢稍微高一点,但其地位卑微还是无法改变的。她们有时候还成为交换品被人随意交换自己想要的东西。历史记载曹操的二儿子曹彰就是用一名美貌的侍妾换取了一匹好马。而成为筹码的也不少,可见古代的妾只不过是玩物或者生育工具。

古代妻妾是如何相处的呢?

司马光的《家范》记载:“女正位乎内,男正位乎外,男女正,天地之大义也。”

古代等级森严,在家里正妻的地位是最高的,其次才到妾,到通房丫头,最后才到奴婢。大家族的正室妻子拥有对女眷的绝对管理权,妻和妾就好像是上下级关系一般,妾对妻是必须要尊敬和服从的。因此在如此严格的等级制度面前,深根蒂固的观念让妻和妾的关系也不至于有太大的摩擦和斗争。

古代妻妾成群的都是大户人家,他们的大宅子会分为很多不同的庭院。按照不同的地位,妻和妾将被安排在不同的庭院里居住。平时大家也不会有太多的来往,只是在一些重要的场合,大家才会聚在一起。毕竟尊卑有序,嫡庶有别,古代的一妻多妾还是能相处融洽的。


结语: 古代一夫一妻多妾制下的女人们,其实正妻和妾的地位相差很大的,妾只是正妻治理下的一群可怜人而已,如果妾有孩子后受到夫家重视还好,至少在生活方面还是有保障的,但是如果无所出,年老色衰之后,妾的下场一般不太美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