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年前陪著你長大,如今前十名收入6個億

娛樂圈最近都是小打小鬧,huan妞覺得沒有什麼可寫的必要。

今天換個話題,跳出娛樂圈,聊聊別的。

今天跟大家聊聊伴隨80後、90後甚至00後們一同成長的網絡小說的故事,也是如今影視行業重要的IP來源。


01


時間撥回22年前的1998年3月。

那一年,在中國的互聯網上一個名叫“文學城”的網站悄然出世。


可能屏幕前的你們大多不知道它。

這是中國第一個專門刊登網絡文學的網站。


雖然誕生的悄無聲息,但初出茅廬的一個月裡,瀏覽人次就已經達到了100萬。

有意思的是,在那個互聯網還沒有普及的年代,中國網民總人口,也只不過117.5萬而已。

同年4月,網絡文學的圈子裡有一個人默默的上線了自己的作品:

痞子蔡的小說《第一次的親密接觸》開始了連載。


20年前陪著你長大,如今前十名收入6個億

一經問世,就像原子彈爆炸一般,迅速在網絡上爆紅。

五個月後,臺灣地區率先出版了紙質圖書,狂賣60萬冊。


自那之後,《第一次的親密接觸》被封為“網絡小說的開山之作”。

在財富效應的影響下,中國數以萬計的青年,開始在網絡上肆意揮灑自己的創作才華。

那批人裡,最先讓人記住名字的有寧財神,俞白眉和安妮寶貝。

命運詭譎,他們人生在此短暫交匯後,駛出了完全不同的三條線。

至此,網絡小說這一概念,正式走入大眾視野。

那時誰也不會想到,在未來20年時間裡,網絡小說會創造一場轟動全球的風暴,所到之處,寸草不生。

它如同啟示錄般,為80後、90後這整整兩代人,帶來一個全新的閱讀時代。

更讓人意想不到的是,當年青年們的無心之舉,到了今天,網絡小說卻已經成為了影視劇改編的巨大寶庫。

《甄嬛傳》《鬼吹燈》《琅琊榜》《花千骨》……



越來越多的網絡小說,被改編成經典影視劇,從幕後走向了前臺。

20年前陪著你長大,如今前十名收入6個億


隨著網絡小說變成大IP的熱潮,網絡小說作家的版權費,一路逆天增長。

短短十年歲月,暴漲100倍。

2016年,天下霸唱還未出版的新書《摸金玦》,以4000萬的天價最終成交。


2018年12月,胡潤髮布的《年度原創文學IP價值榜》中,網絡小說《將夜》,力壓《鬼吹燈》等著名IP,登頂榜首。

這部小說的作者,正是貓膩。

你可能會問貓膩是誰?

他的另一部小說你肯定有所耳聞,早已經被改編成電視劇,並且成為2019年唯一一部現象級電視劇—《慶餘年》。


20年前陪著你長大,如今前十名收入6個億


網絡小說用這短短的20年,不僅完成了資本市場上的華麗轉身,也改變了大眾對它的刻板印象。


02


有人說過一句話,huan妞我自己也很贊同:

沒看過網絡小說的中學時代,是不完整的。

每一位80、90後,幾乎都有一本網絡小說的啟蒙。


2007年的時候,我上初中。

那個年代和現在有著很大的不同,沒有手機,沒有平板,更不要說什麼移動互聯網了。

我和朋友們為數不多的休閒時光,都奉獻給了書報攤。

20年前陪著你長大,如今前十名收入6個億


《壞蛋是怎樣煉成的》是我看的第一部網絡小說。

算是一部黑道小說,作家六道。

在那個年代,一本網絡小說,往往是班級的公共財產。

每個人都擁有使用權,而非所有權。

而那個從報攤老闆租或買來書的人,就成了班級的大恩人。

當然了,恩人到底買來的是哪本書,也取決於大家是否有“共同愛好”。

因為資源有限,受眾太多的緣故。

一本小說,經常會被撕成多個章節部分,被大家三五傳遞著。

放學後會經常聽見有人喊:

XXX,記得明天把那章給帶回來!


但無論它們多麼有“群眾基礎”,最終都會回到老師手裡,成為禁書。

至於那個被老師沒收書的學生,自然也就成了老師眼裡的惡人。

當然,看網絡小說是不分男女的,女生同樣趨之若鶩。

於是:

《麻雀要革命》,最終成為了所有女生的校園聖經。

《泡沫之夏》,給了很多女孩子愛情啟蒙和幻想。

《會有天使替我去愛你》,賺足了無數女生的淚水。

..........

........


那個時候,一本雜誌甚至也可以在班級裡傳遞整整一個月以上。

《最小說》、《愛格》、《花火》,並稱校園三大殺手。

郭敬明,明曉溪等人,順理成章地成為了很多人的精神導師。

20年前陪著你長大,如今前十名收入6個億


初三的時候,班裡轉學過來一個男生,家裡是開書店的。

他很快就被全班譽為“最可愛的人”。

“可愛”到什麼程度呢?

在男生中,他被奉為救世主。

在女生中,他擁有了優先配偶權。


在網絡小說的世界裡,每個人,都構建了自己學生時代的平行時空。

可即便網絡小說在學生之間流傳甚廣,老師們更偏愛的是《鋼鐵是怎樣煉成的》、《簡愛》、《基督山伯爵》......


在那個特殊的環境裡,它們始終上不了檯面。

只能被同學們悄悄地保護著,躲在暗處,見不得光。


03


天道輪迴,走過黑暗就會迎來光明。

2010年左右,中國網絡小說進入了前所未有的發展巔峰期。

我不好說網絡小說迎來了黃金年代,但確實是有了很多新的氣象。

這前後的五年光景,誕生了大批量的優秀作品。

其中《斗羅大陸》的出現,捧紅了一個名叫唐家三少的作者。

20年前陪著你長大,如今前十名收入6個億


這部小說在起點中文網連載以來,獲得了驚人的過億點擊量。

而唐家三少這一更,就是連續86個月,竟然沒有一天斷更。

這一紀錄,後有沒有來者不知道,但肯定是前無古今了。

2012年,中國作家富豪榜第一次給網絡作家列出獨立榜單。

唐家三少以3300萬版稅,位列第一。

在此後的六年裡,任憑英雄輩出,唯獨唐家三少獨佔鰲頭,不曾跌落。

而前十名的網絡作家,他們加起來共創造了5.4億的版稅價值。

要知道在15年前,網絡小說是平均每1000字1.4分錢。

他們終於獲得了市場的認可。

那本藏在抽屜裡的書,終於可以露出試探的封面。

而中國網絡小說所獲得的尊重,如果只是以金錢來衡量則顯得有些輕蔑。

自網絡小說出現以來,關於它算不算文學作品的討論,一直爭論不休。

有人說:

“網絡小說是被商業戕害的產物,逐利的產物,毫無深度和內涵。”

不可否認,很多網絡小說質量確實劣質。

但文學,向來是一個大浪淘沙的過程,誰都不能以偏概全。


在20年的創作歷程中,多的是能經受住考驗的優秀作品。

論深度,《悟空傳》曾被評為一部自創格律的史詩。



論情節,《龍族》演繹出了幻想文學殿堂裡的瑰麗。

論創造,《鬼吹燈》開創了中國探險式小說的先河。

.............

.........

早在2010年,唐家三少就已經進入中國作家協會,並任主席團委員。

2012年,唐家三少入選《人民文學》評選的文學大家top20名單。

2017年,入選中宣部“四個一批”人才名單。

網絡小說,開始逐漸得到官方組織的肯定。

而在西方國家,網絡小說還發生著很多讓你意想不到的故事。


04


“我讀了半年中國網絡小說,成功地戒掉了毒癮”。

這句話不是什麼浮誇的表述,而是真切發生在美國小夥凱文-卡扎德身上的故事。

2014年,因為失戀,卡扎德整日窩在家裡,選擇毒品麻醉自己,逃離現世。

從小喜歡看漫畫的他,看到網上激烈地討論一個叫CD的東東。

“CD是什麼鬼東西?”

追問之下他才知道,原來CD是中國小說《盤龍》(Coiling Dragon)的英文縮寫。

《盤龍》講述了主人公林雷,因為從祖宅揀到一枚戒指,而後踏上了夢幻之旅的故事。

小說於2009年6月,連載完結。

2014年起,《盤龍》被美國網友“任我行”翻譯成英文,在網上連載。

隨後,小說風靡美國網絡。

通讀過《哈利波特》全系列,自詡閱歷豐富的卡扎德,並沒有把《盤龍》放在眼裡。

他只是隨意點開了小說鏈接,看了兩眼,結果......

沒有人能逃過真香定律。

卡扎德這一看,就是一整天不吃不喝,讀完了21部《盤龍》裡的前五部。

從那以後,卡扎德徹底被中國網絡小說迷住。

但由於大多數小說譯者,每週只能更新幾千字。

卡扎德是個急性子,於是自己找翻譯網站,自翻自看,樂此不疲。

最多的時候,他同時追更15部中國小說。

半年後,沉迷於追更的卡扎德,成功戒掉了可卡因。

20年前陪著你長大,如今前十名收入6個億


而像卡扎德這樣的老外群體,數量非常龐大。


2017年,一個專門翻譯中國網絡小說的網站“武俠世界”,日活用戶高達500萬。

綜合排名甚至超過了中國本土的“起點中文網”。


在看網絡小說方面,老外瘋狂程度比起中國來是有過之而無不及。

2018年,美國reddit論壇一份調查顯示,老外讀者評選的最受歡迎翻譯小說,前17名中有11本,都是中國網絡小說。


20年前陪著你長大,如今前十名收入6個億


他們對看過的中國網絡小說,從來不吝溢美之詞。

20年前陪著你長大,如今前十名收入6個億

20年前陪著你長大,如今前十名收入6個億

20年前陪著你長大,如今前十名收入6個億

老外們不僅愛看,還特別愛慷慨解囊。

根據調查,有一半的讀者,曾經贊助過翻譯中國網絡小說的譯者。

85%以上的讀者,都願意選擇付費閱讀。

他們每個人,平均為一部小說支付的費用,超過230元人民幣。

如今,中國人還在討論“李子柒算不算文化輸出”的時候,中國網絡小說早在5年前就開始了文化輸出道路。


它們從初期的禁書形象,到後來被官方和大眾接受,再到風靡海外。

那些藏在抽屜裡的書,時至今日,終於可以毫無顧忌在陽光下肆意伸展。

網絡寫手李尋歡曾說過:“網絡文學的父親是網絡,母親是文學。”

網絡只是它的載體,文學才是它的內核。

根本不用擔心垃圾網文,時間會將它們徹底的淘汰。

留下來的經典,在世界觀構建、想象力拓展等等方面,都遠遠超過了傳統文學所能達到的邊界。

它們和傳統文學一起,構成了中國文學的黃金時代。

而對於80、90後來說,這批網絡小說,是他們的情懷。

它承載著太多關於人和事的記憶,與一段每個人都抹不去的青蔥歲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