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人鼠之间》的戏剧性矛盾冲突来自文学大师对人物形象塑造的强烈反差,你怎么看?

皇城根下听虫鸣


这个确实如此。

作者斯坦贝克笔下的角色由于智力、经济、社会环境等因素,常常表现的十分无助。孤独感是书中角色的共性。

《人鼠之间》大量使用了动物形象。在整部短篇小说中,斯坦贝克常常利用动物形象来强调心理疾病、种族主义、以及不可避免的悲惨结局这一主题。

主角方面,描写两个相互扶持的好朋友——一位是头脑精明、缺乏教育的乔治·弥尔顿,一位是轻度智障、身材魁梧的雷尼·斯默——穿越加州到索莱达,梦想着拥有一片自己的土地。

人物角色雷尼·斯默被用作法定弱智标准,如果犯人在审讯中发现比雷尼·斯默聪明,那么他就得负刑。反之则意味着他不明白自己做了什么。

尽管作品有很多负面的东西,但文学价值很高。斯卡赛特更称“在真正的文学中,生命的苦难被转化为艺术的美。”


明仔列夫


“人注定要流浪,在不算漫长的人生里,人要么在逃离,要么在做梦。当你成为大人的一瞬间,也就读懂了《人鼠之间》。”

《人鼠之间》是诺贝尔文学奖得主约翰斯坦贝克的代表作之一,豆瓣评分高达9.1分。本书被誉为真正的美国国民小说,美国中学10部必读经典之首(其它经典包括《麦田里的守望者》等),是全美图书馆联合会“21世纪最具挑战之书”之一。

主人公乔治和伦尼是两个流浪工人,他们是从小一起长大的好朋友。伦尼是个体型高大但心智却像小孩的人,而乔治是个体型小,但聪明机警的人。伦尼总是会在不经意间闯祸,时时需要乔治的提点,他对乔治言听计从,因此两人相依为伴,打工存钱,以期有一天能拥有属于自己的房子和田地。

本书的故事并不复杂,概况起来就是两个美国青年追求梦想,但最终梦想破碎的故事。

这么一个简单的故事却能够成为诺贝尔文学奖经典作品,它的魅力何在呢?

很多人仅从友谊可贵、梦想易碎来解读这本书,但这还不足以看到本书的全部魅力。其实,《人鼠之间》是一本戏剧小说,书中包括了很多戏剧性的元素。

因此,我今天从它“戏剧性的叙事风格、独特的人物塑造、复杂的现实意义“这三个角度来进行解读。在文章的第三部分,我会结合自己的读书心得以及当时的美国环境,谈谈这两个年轻人的梦想为何会破碎。

《人鼠之间》封面及内页

01、戏剧性的叙事风格:动作是戏剧的中心,剧本小说的叙事风格深化了小说的戏剧性

斯坦贝克在最初构思《人鼠之间》时,是打算写成戏剧的,后来又决定写成小说。尽管《人鼠之间》最终以小说的形式呈现给读者,但本书中还是带有不少明显的戏剧痕迹。

动作性、矛盾冲突、戏剧性的情境等戏剧要素都在本书中有所体现。今天,我就围绕语言动作和肢体动作,以伦尼错杀柯利太太后躲起来的片段为例,来解读本书的戏剧性叙事风格。

①语言动作:通过丰富而细腻的对白来呈现人物的内心世界

《人鼠之间》这本小说带有戏剧的痕迹,与其它小说相比,本书运用了大量的对白,通过丰富而细腻的对白来呈现人物的内心世界。

伦尼错手杀死柯利太太后,就逃到河边的矮树丛里。因为他之前跟乔治约定好,如果闯了祸,就逃出来躲在这里。在伦尼躲在矮树丛的这段时间里,他脑海里浮现出已故姑妈的身影。

乔治和姑妈进行了一段很长的对话。大意是姑妈责怪伦尼非但没有照顾好乔治,还总是给乔治惹祸。可乔治却总是对伦尼照顾有加,每次有吃的东西都会分给伦尼。听完姑妈的指责后,伦尼悲伤地呻吟,说自己其实很努力地想照顾好乔治,但自己做不到,还沮丧地表示自己会找个山洞躲起来,绝不再给乔治惹麻烦了。

此后,伦尼的眼前还浮现了一只巨大的白兔,白兔指责伦尼爱闯祸、不配拥有梦想,还说乔治这次会丢下伦尼不管,一个人自由快活。听了白兔的话,伦尼又生气又害怕,所以他气急败坏地大喊大叫,说乔治不会丢下自己,然后大喊乔治的名字。

不管是姑妈还是白兔,其实都是伦尼自己在跟自己对话。作者通过争吵、辩解等大量的对白,来表现伦尼的内心世界。此时的伦尼很自责,他怪自己总给乔治惹麻烦;伦尼也很害怕,他怕乔治真的会丢下自己,不让自己养白兔(养白兔是伦尼的梦想,他喜欢可爱而柔软的东西)。

养白兔是伦尼的梦想之一

②肢体动作:连续而富有变化的肢体动作,彰显了人物内心的痛苦挣扎

小说结尾,乔治找到了躲起来的伦尼。乔治深知伦尼在错杀柯利太太后无法逃走,他也明白如果伦尼被柯利抓走,将会受到多么残忍的私刑。为了不让好友经受私刑的折磨,乔治选择亲手给伦尼一个痛快的了结。

但要亲手杀死自己朝夕相处的好友需要多大的勇气,需要经历多少痛苦挣扎!在这里,作者用了很多连续的动作来描写乔治,通过这些连续而富有变化的肢体动作,乔治内心的痛苦挣扎清晰地展现在我们面前。

书中描写到乔治摘下帽子,连声音都是颤抖的,他的手伸进口袋、掏出手枪、扳开保险,颤抖着举起枪,然后又把枪放下。乔治低下头看看那把枪,又转过头看看有没有人追来。随着柯利等人的叫喊声越来越近,乔治举起枪,稳稳地抓住,在手不抖的那一刹,扣下扳机。随后,乔治呆若木鸡地坐在地上,愣愣地看着自己的右手……

这一段描写在书中仅占了4页纸,但作者用到了这么多连续性的动作。通过这些动作,我们可以看到乔治在开枪前经过了多少心理建设和思想斗争。开枪后他又是多么悲伤和无奈。

书中插画:乔治用手枪杀死了伦尼

02、独特的人物塑造:伦尼又笨又爱闯祸,聪明谨慎的乔治为什么愿意一直与他为伴

人物、故事情节、环境是构成小说的三大要素。一般来说,小说是通过塑造经典的人物形象来呈现主题的。

《人鼠之间》这本书中,作者塑造了伦尼和乔治这两大主要人物,又通过这两个人物的组合搭配,来揭示当时美国经济萧条的社会环境下,底层人民的生活面貌,从而呈现小说主题。

①伦尼体型高大、力气惊人,心智却像个孩子,对乔治言听计从

伦尼在文中的角色就是一个脑袋不聪明、但干活卖力的形象。从他人的评价中就可以直观地看到伦尼的形象,农场一个工人史林姆这样形容伦尼:

“虽然不怎么聪明,不过我这辈子从来没见过干活像他那么带劲的人。他搬麦子快得吓死人。”

而乔治听了史林姆的话后得意地说:

“不需要动脑筋的事,只要吩咐伦尼一声,叫他做什么他就做什么。他自己不知道要做什么。可是只要吩咐一声,他一定做得好好的。”

从史林姆对伦尼的评价以及乔治的回答中,伦尼的形象特征就很明显地展示在我们眼前:高大、力气大、不聪明。

甚至,乔治还说如果他让伦尼从悬崖跳下去,乔治真的会跳下去。从乔治的话中我们还可以看到,伦尼对乔治的话言听计从。如果有事,只要乔治吩咐伦尼一声,他就会乖乖地去做。

②乔治聪明却又谨小慎微、口是心非

与其伦尼相反,乔治是个体格不高,却十分聪明机警的人。乔治和伦尼之所以会去新的农场打工,是因为伦尼在之前的农场闯了祸,所以乔治带着他逃了出来。在到达新的农场之前,乔治怕伦尼再闯祸,就早早地交代好伦尼要注意的事情。

乔治告诉伦尼新的农场主提问的时候,伦尼一句话也不要说,因为他一说就会出错。乔治还提前给伦尼找到了藏身之处——如果伦尼闯了祸,就跑到藏身之处躲起来。

此外,从乔治细心地检查被褥、从工友史林姆对乔治的评价等方面,都可以看出乔治是个聪明、谨慎的人。

可乔治在对待伦尼时,却常常口是心非。

乔治心情不好时,就会对伦尼横加指责:如果没有你,我的日子可以过得逍遥快活,可现在却只能跟你耗在一起,给你收拾烂摊子。

但其实这并非乔治的心里话,他早已习惯了两人朝夕相处的日子,东奔西跑的日子里,有人陪着自己是件挺好的事儿。乔治和伦尼虽然性格迥异,形成鲜明对比,但他们一路结伴而行、互相照顾。

书中插画:乔治和伦尼赶路的背影

③人物组合搭配:聪明谨慎的乔治为什么需要一个反常规的人陪伴

从上面的分析中,我们知道伦尼心智像个孩子,虽然没有坏心眼,但有时会控制不住自己的言行,经常闯祸。而乔治真好相反,乔治是个聪明又谨小慎微的人。如果没有伦尼给自己添乱,乔治就不需要四处流浪。

诚然,伦尼需要有一个像乔治这样聪明谨慎的人给他指点。但乔治为什么会愿意一直与伦尼为伴呢?乍一看,乔治的生活中并不需要一个只会给自己添乱的人。其实,这并不仅仅因为乔治善良,而是因为乔治需要伦尼。作者在这里设置的人物组合搭配非常巧妙。从某种程度上说,乔治和伦尼是现实与梦想的隐喻。

乔治是个聪明谨慎的人,他自然知道在当时萧条的经济环境下要实现自己的梦想——拥有属于自己的房子和田地——并非易事。但他又不甘于像其他工人一样,拿了工资就去镇上霍霍完。他希望自己能实现梦想,尽管希望渺茫。

而伦尼傻乎乎的,他意识不到实现梦想是件多么艰难的事情,所以他对生活、对未来充满希望。他的存在让乔治更加坚定他们共同的理想。在伦尼身上,乔治能够汲取到朝理想努力的能量,而不是像其他工人那样沉沦与眼前的生活、向现实妥协。

在我看来,在某种程度上,人是靠理想信仰活着的。没有理想的人容易失去努力生活的勇气和动力,沦为生活的奴隶。伦尼是那个人乔治相信理想的人,也就是说,乔治需要借助伦尼,短暂地逃离现实生活,让自己沉浸在对美好未来的想象中。

乔治和伦尼梦想拥有自己的房子和农田

03、复杂的现实意义: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大萧条时期的美国,广大劳动者倍感孤独,美好生活可望而不可及

不可否认,一个人的命运是由个人的选择和行动组成的。每个人做什么选择、做出怎样的行动,决定了我们会成为什么样的人。但在某些特殊的时代,当时的社会环境、社会结构、社会风气、历史条件都会对个体的命运产生深刻而持久的影响。

很不幸,乔治和伦尼就生活与特殊的历史时期——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当时的美国经历了经济危机,社会萧条。那么这样的社会环境下,乔治和伦尼的命运走向是怎样的呢?

①`拥有单纯而美好的友谊,是每个孤独者的幸运

在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的美国贫富分化,整个社会充斥了金钱至上的氛围。工业化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让人与人之间的疏离感加强。乔治和伦尼初到农场的时候,史林姆这样对乔治说:

“很难得看到有人会这样在一起。真搞不懂这世界为什么会变成这样。好像天底下没人可以信任,你怕我,我怕你,你防我,我防你。”

乔治回答说:

“东奔西跑到处流浪,有个人可以陪在身边,感觉好多了。”

可见,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下,对于居无定所的流浪工人而言,拥有一份单纯美好的友谊难能可贵。而乔治和伦尼从小一起长大,乔治带着伦尼到处打工。在朝夕相处的岁月里,两人建立了深厚的友谊。

在小说最后,乔治亲手杀死了伦尼,其实也是出于他对伦尼的感情。

伦尼在杀死柯利太太后,便跑到河边的矮树丛里躲了起来,等乔治来找他。乔治虽然嘴巴上说着讨厌伦尼,告诉伦尼如果没有他,自己会过得更轻松自在。但在长久的陪伴中,他们两个已经习惯了互相陪伴、彼此依靠。为了不让伦尼落入柯利的手里被他们折磨至死。所以,乔治掏出了偷来的枪,强忍内心的痛苦,亲手朝着他亲爱的朋友开了一枪。

书中插画:乔治和伦尼在烤火

②社会大环境注定了普通工人的美梦易碎,美好的生活可望而不可及

三十年代的美国作家在文学创作上更关注社会问题,同情底层的劳动人民。本书作者斯坦贝克曾经说:“三十年代的美国文学第一次表现了从‘我’到‘我们’的转变。”

《人鼠之间》与1937年出版,本书中也体现了斯坦贝克对底层人民的同情。以小见大,乔治和伦尼其实正是当时美国底层人民艰难生活状况的一个缩影。

其实,从本书的书名就能窥见两个主人公的命运走向。书名《人鼠之间》来源与英国诗人罗伯特·彭斯的《致鼷鼠》,诗中有这样一句:“人也罢,鼠也罢,最如意的安排也不免常出意外。”

以我们现在的视角来看,乔治和伦尼的梦想其实不难实现。他们希望等有一天存够了钱,就买下一栋小房子,买几亩地、一头牛、几只猪,然后就可以靠农作物和牲口生活了。伦尼力大惊人,是干活的一把好手;乔治聪明机警,善于计划。所以,只要他们脚踏实地打工攒钱,梦想早晚都会实现。

然而生活却跟他们开了个大玩笑。伦尼失手杀死了柯利太太,畏罪出逃;乔治为了让伦尼免于残酷的私刑,亲手了结了伦尼。伦尼的去世打破了乔治对未来的美好想象,乔治因而不得不面对现实,沦为跟其他工人一样平庸的人。

不管是乔治、伦尼,或是其他工人,或许他们曾经都有过梦想。但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底层的劳动人民鲜少有人能够掌握自己的命运,就像一只可怜的小鼷鼠。


羊钛白


这篇文章,主要内容就是乔治和雷尼在去农场工作的路上发生的事。

巴士司机没把他们送到目的地,让他们提前下车了,他们只能穿过森林,走几里路去农场。

乔治是一个顾全大局的人,他照顾着雷尼,什么事都要操心,雷尼闯祸了,他要善后,要带着雷尼一起逃走,没放弃过雷尼。

雷尼是一个比较傻的人,什么都不记,总是忘东忘西,必须要靠乔治提醒。他的爱好竟然是玩老鼠,捏老鼠玩,直到把活的老鼠捏死,这真是奇怪恶俗的爱好。

他们的争执就是由雷尼捡到一只老鼠开始,老鼠被他捡到时已经死了,不过,他还是要玩,放在口袋里,一直捏一直捏。乔治早就发现了,他太了解雷尼了,所以,让雷尼交出来扔到了水里。

结果,雷尼趁着捡树枝的时候,把它捡了回来。乔治只好第二次把它扔了。

没有雷尼这个麻烦,乔治本可以过得很好,能赚些钱,不用到处跑,一个人逍遥自在。

他虽然有这些想法,生气的时候也说了出来,但是还是会带着雷尼,不抛弃雷尼。

这就是主要人物的复杂之处,文中清晰地表明了这一点,他是处在比较强势的位置,雷尼则处在弱势的位置。

这是作者塑造的人物形象之间的反差。

再一点,雷尼为什么喜欢捏老鼠,没有讲,他就是喜欢它。这一点可以更加突出雷尼又傻又笨,这可以让两个人物的形象反差更大。这一点也可以表明,雷尼离不开乔治。

可最后,雷尼竟然愿意自己一个人离开,让乔治摆脱他这个累赘。他这样想了,还多次强调,说明他是可以改造的。

乔治强调不会放弃他,他们憧憬着美好的未来,故事就这样结束了。

不需要更多的悲剧,要对未来充满希望。即便生活非常艰难。这应该是这篇文章要表达的主旨。


妫中梦



一笑一尘缘Z


没看过,对不起


D冬天不冷2018


我未读过人鼠之间这部作品,我知道有个五鼠闹东京,因为🈶️包公所以就不怕这些小魔怪!


老人新手新手



陶然斋


人之鼠性,鼠之拟人。人耶?鼠耶?有别乎?有同乎?同同异异也!


王198235931


我沒看——但是謝謝您的邀請!記得某位不著名的大師說過——文學作品不是講故事,而是塑造人物形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