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懂你的人,“殺”你最深

​大家好,我是星火君。


如今網上各種會員越來越多。什麼會員免廣告,專享服務,專屬內容,弄得星火君心裡癢癢的,當然,最吸引人的還是要屬會員專享折扣。


掐指一算,買的越多,折扣越多,減掉的錢都比會員費多。這會員,能不買嗎?


買,當然買!必須買!


然而,買了會員的你,真的撈到實惠了嗎?


這會員,要你有何用?

近日有網友爆料,天貓超市88VIP殺熟,使用非會員賬號及會員賬號查詢天貓超市中豆奶的價格,88VIP顯示的價格為73.3元,非88VIP顯示的價格為62.8元。結算頁面,88VIP需要支付5元運費,非88VIP反而能夠免運費。


作為資深會員的星火君聽聞此消息虎軀一震。

難道所謂會員專屬折扣,就是“貴”式服務?

最懂你的人,“殺”你最深

最懂你的人,“殺”你最深


先隆重的介紹下本次事件的主人公——88VIP

根據淘寶官方宣傳,開通88VIP,一年能節省1813元!

最懂你的人,“殺”你最深

星火君的截圖


會員費是多少呢?如果淘氣值滿1000,僅需88元,不滿1000,則要花費888元。


用88,換1813,就問你心不心動!

然而,淘氣值想上1000,絕非易事。除了補全各種身份信息之外,最重要的一點,就是要買買買,用消費換取積分。


也就是說,星火君這樣的,花88元成為88VIP的用戶,都是資深忠實的淘寶用戶。

最懂你的人,“殺”你最深

開通會員的用戶,都是衝著優惠去的。然而卻遭到了花錢買高價的別緻購物體驗。

最懂你的人,“殺”你最深


如此坦然地告訴客戶“88VIP本身價格就是高”,讓星火君腦子裡迴盪起《大腕》裡那句有名的臺詞“不求最好,但求最貴”。


也許是客服不專業,彆著急,看看天貓超市給出的官方解釋——

最懂你的人,“殺”你最深


“新人專享價”,道理上似乎說的通,然而真的是這樣嗎?

來看看網友們現身說法。

最懂你的人,“殺”你最深


顯然,即使不是新人,價格也是低於88VIP的。

花了88,反而要買到比普通用戶更貴的商品!這就是傳說中的“人傻錢多”吧?


精準殺熟,捨我其誰!

關於大數據殺熟,這已經不是個新鮮事了。

還記得幾年以前,網友“廖師傅廖師傅”就發現,他經常通過某網站訂某個特定酒店的房間,常年價格在380元-400元。偶然一次,他從前臺得知酒店淡季的價格在300元上下。他用朋友的賬號查詢也是300元,但用自己的賬號查,還是380元。


網友也紛紛曬出了自己被宰的經歷,一時間,機票、酒店、電影、電商、出行等多個平臺,幾乎沒有一個不被懷疑“殺熟”。

最懂你的人,“殺”你最深


國外一些網站也有過類似情況。

早在2000年,亞馬遜就曾嘗試利用大數據分析用戶的各項行為和使用設備,對商品進行差別定價。當然,這一行為很快的被那些細心的消費者發現,紛紛對亞馬遜口誅筆伐。亞馬遜只好向用戶退還差價以平息民怨。


亞馬遜的失敗並未引起其他企業的警覺,差別定價帶來的高額利潤讓越來越多的購物網站鋌而走險,並且花樣頻出,防不勝防。


網友不禁疑惑,大數據,不是說好服務於人的嗎,怎麼就成了收割韭菜的工具?


殺熟,是怎樣煉成的?

經濟學裡,針對消費者的“價格歧視”是在任何經濟交易中都普遍存在的。用一句通俗的話說就是,所有消費者的價格都是不平等的,但總有一部分消費者的價格要比其他人更昂貴一些。


但星火君不認為這是簡單的價格歧視。


互聯網公司通過大數據,可以知道每位消費者的消費習慣和消費能力,還有各位消費者對於價格的敏感程度。

對那些習慣在單一平臺消費,對價格又不怎麼敏感的人來說,最容易被坑。


換句話說,你以為與商家達成了穩定的革命友誼,對方只把你當個“人傻錢多”的冤大頭


“大數據殺熟”對互聯網公司的實際好處有多大?美國經濟學專家曾做過一個分析,使用個性化定價模型可以讓企業利潤增加12%!這才是“大數據殺熟”讓互聯網巨頭上癮的原因。


也有人為“大數據”喊冤。認為所謂“殺熟”不過是“賄新”的一種手段。


互聯網商業時代,流量、用戶是評價平臺的重要指標。怎麼獲得流量、活躍用戶?當然是通過各種營銷策略,給用戶發放各種優惠券、補貼、返現,將用戶拉到平臺上,提高活躍度。


獲得低價的用戶會開心麼?會成為平臺忠實的用戶麼?也許一開始會,但很快他就會明白,在這種機制下,他很快就享受不到優惠和折扣了,同一件商品他將付出比別人更高昂的價格。這可不是一個讓人舒服的消費體驗。為了更優惠的價格,他最後終會流向別的平臺,再次成為一個新用戶。


可以告平臺欺詐嗎?

對於“大數據殺熟”,《價格法》是明令禁止的。


《中華人民共和國價格法》第十四條第五款明確規定:“

經營者不得有下列不正當價格行為:(五)提供相同商品或者服務,對具有同等交易條件的其他經營者實行價格歧視”。違反該規定的,責令改正,沒收違法所得,並處違法所得5倍以下的罰款;沒有違法所得的,處10萬元以上100萬元以下的罰款;情節嚴重的,責令停業整頓,或者由工商行政管理機關吊銷營業執照。


人民日報曾發文表示,對同一時刻對同一產品的差別定價,尤其是將消費者矇在鼓裡隨意加價的情形,為了獲得灰色超額利潤,它損害了消費者權益,已經構成違背消費者知情權的價格欺詐,不為價格法所允許。

最懂你的人,“殺”你最深


然而普通消費者很難取得關於平臺進行價格歧視的證據,而蒐集證據的巨大成本也往往會使得絕大多數消費者望而卻步。


保護自己,拒絕成為待宰的羔羊

在大數據面前,保護自己的方法很簡單,也很原始——多多貨比三家,避免成為忠實的老客,用網頁代替手機app並且手動清理cookie不給大數據留下追蹤自己行為的機會……


所有的小心謹慎只有一個目的,讓自己在大數據面前成為價格敏感的用戶。


而所有的防範,都是以消耗時間和精力為代價的,如果平臺能多些良心,又何苦提心吊膽使用這些“消費返古”的招數?


也請商家做個人吧,不要讓“賄新”成為“殺熟”,不要辜負老客的信任。


END


最懂你的人,“殺”你最深

“大數據殺熟”你怎麼看?

最懂你的人,“殺”你最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