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床的另一边》:游戏的背后,是法式喜剧对婚姻救赎的现实思考

你永远也不可能真正了解一个人,除非你穿上他的鞋走来走去,站在他的角度考虑问题。



《床的另一边》:游戏的背后,是法式喜剧对婚姻救赎的现实思考


《床的另一边》改编自法国当代作家阿历克斯·吉霍德的同名小说,于2009年上映。该电影的片名以床为符号,用一个特殊且私有化的物品来体现婚姻,再加上让人充满想象的暧昧气息,因此这部电影从片名就吸引了很多已婚或者是对婚姻充满好奇的群体的目光,这也是这部电影的独特魅力所在。

电影《床的另一边》人物出现的不多,导演以一对中年夫妻和一个家庭法警展开剧情。影片讲述了一对中年夫妻虽然彼此热情还在,但是在各自带娃和工作中这份热情逐渐被消散,丈夫为了公司早出晚归,妻子除了孩子还要照顾与朋友合伙的珠宝生意,每日忙的焦头烂额。

当忙乱的一天终于结束,我等着我的英雄归来。这是影片开头女主阿丽亚娜的内心独白。看来男主外女主内是一个全球性的婚姻议题。而女主在电影开篇的生活简直就是对面观众席上女人们的生活写照。就像是我妈跟我的对话被编导采用了。

丈夫雨果忙完公司的事情,回家面对杂乱的房子,不由得对妻子抱怨:“你整天都在做什么,我每天累的跟狗一样,不能什么都由我来做。你就负责一件事,家里简单的装修……”还没有抱怨完,就遭到了妻子递过来的暴力拳头。看到这里,不止是女人,连男人们都开始叫好,电影的剧情就像是我跟老婆的日常生活对话细节被导演采用了。

二人冷静下来后,决定做出改变:妻子想出互换身份的游戏,时间一年。由此,一个普通夫妻间的问题被夫妻互换的游戏形式展开。故事以简单,游戏,幽默的喜剧形式来谈论婚姻中的非常现实的问题。导演将二人在婚姻中的互换游戏安排的明明白白,没有阴谋,没有心机。再加上艺术感极强的环境衬托下,人物内心原本的挣扎也停止在理性的一面。

这部电影的魅力绝不仅仅如此,如果单单从电影内容出发,未免显得过于表面,观众很难体会到这部影片的艺术魅力。因此,下面的部分我将从“电影类型、创作风格、主题呈现”三个层次来解读这部婚姻电影的艺术魅力:

电影类型:欢乐喜剧的外衣下,包裹着现实主义下的婚姻问题内核

创作风格:简单的剧情发展,色调的艳丽与轻松的内容相辅相成,呈现法式喜剧的生活化

主题呈现:独具特色的互换游戏,去除繁杂后,更彰显婚姻与现实的生活不易


《床的另一边》:游戏的背后,是法式喜剧对婚姻救赎的现实思考


01、电影类型:欢乐喜剧的外衣下,包裹着现实主义下的婚姻问题内核

从十九世纪30年代电影的准备期开始,电影根据所讲故事的不同而分为很多种类型,如,西部片,美国人拓荒开发西部为主要素材,酒吧,荒野,小镇;犯罪片,以枪战、打斗、汽车追逐等为重要形式的类型电影;喜剧片,通过夸张手法、诙谐台词、喜剧性格等引起戏谑的效果。而喜剧电影也被认为是最古老的电影类型,从电影诞生日便出现。

对于喜剧电影来说,幽默、夸张、欢快却又真实是它的核心。

欢乐喜剧:主要在于表现人生的美好、生命的自由、爱情的幸福、生活的享乐,它强调了人的价值,提倡个性解放。因而也被称为“最完美的喜剧性格”。

“欢乐喜剧”是一幕幽默性的正喜剧,它运用夸张的剧情,诙谐的台词,对社会现实进行理想的肯定,从而加强了影片的喜剧效果。


《床的另一边》:游戏的背后,是法式喜剧对婚姻救赎的现实思考


《床的另一边》中,欢乐喜剧表现得十分浓郁,虽然台词没有特别夸张,但是电影情节却是另辟蹊径:

夫妻十余年,彼此在各自的生活和工作中忙碌,妻子不能理解丈夫的忙碌,丈夫觉得妻子一天什么都做不好,这像极了我们生活中的任何一个家庭。需要改变,是所有中年夫妻的共识,但是真正行动的却很少,电影中夫妻做到互换,不只是身份连灵魂都有督导员监督必须转换,本身这个互换的形式就让大家不敢尝试却心动,这也是这部喜剧最大的亮点所在。

影片中,丈夫是最具有戏剧性的人物,同时也注定是最成功的幽默性人物,戏剧般的人生在电影结尾处回归原来的位置,也让大家笑中带泪的了解了中年夫妻应该如何互相理解。

有人说“喜剧的内核是悲剧”,我认为这是有失偏颇的,悲剧只能代表一部分。


《床的另一边》:游戏的背后,是法式喜剧对婚姻救赎的现实思考


在我看来,欢乐喜剧是站在大众的视角,用自嘲或者差异化的角度去制造现实反差,制造冲突的剧情或者是现实不可能实现的剧情,让观众在笑声中领悟生活的真谛。这种喜剧形式,让观众前一秒笑得人仰马翻,后一秒却沉默寡言,最后蹦出一句:哦,原来还可以这样!这就是幽默喜剧所带来的魅力。

02、创作风格:简单的剧情发展,色调的明亮与轻松的内容相辅相成,呈现法式喜剧的生活化

《床的另一边》之所以能得到观众的喜欢,除了西班牙梦中情人是主角自带流量外,还在于导演对于整体氛围和人物细节的把控。通过视觉与感觉的无缝对接,将电影的剧情节奏安排的恰到好处。为观众带来了欢乐的感官体验。

那么在这部影片中,导演是如何完美融合这两大元素的呢?

色调:以亮黄色和暖绿色相结合,明媚而温暖,再加上主角日常的小幽默,渲染了喜剧的氛围

《床的另一边》的开篇。为大家呈现了主角雨果的家。在一片绿色中,一排排整齐的红顶房子,亮黄与暖绿相结合的光影中,一片红色屋顶都衬托着这个法国家庭的温馨与 生活。明亮的色调让人身心愉悦。

而电影的剪辑,同样是大气的无缝对接,刺激着观众的视觉体验。与传统家庭喜剧不同,对于夫妻二人的家没有过多的镜头,但是法国小镇的整齐干净的街景,悠闲浪漫的海边,空中远景俯视的长镜头,让人闭上眼睛都能够放松身心。

整个电影剧情推动情节中,大量的可视化外景,黄色,绿色,蓝色交叉呈现,而电影故事也在明亮的镜头中有序的展开。

在我看来,导演的暖色调以及流畅的剪辑,是为了表达电影的喜剧风格以及还原最普通的法国家庭生活。夫妻没有不可调和的矛盾,只是想在平淡生活中重新找到最初的激情,导演用平淡的故事,营造出了温馨轻松的氛围,让观众从现实的压力中走出来,沉浸在电影带给我们的幻想之中。


《床的另一边》:游戏的背后,是法式喜剧对婚姻救赎的现实思考


细节描写:塑造了立体生动的人物形象,呈现剧情的丰富多样

一部电影想要让观众记住,除了最直接的色彩刺激以及流畅的镜头剪辑外,另外一大元素就是电影的人物细节。而在《床的另一边》中,最为让人笑中带泪的,莫过于男主角雨果的两次女性化的情节展现:

①、今天打八折,机会不容错过,路易斯没衣服可穿了,知道吗,我受够了,你不买东西你根本不知道,我厌倦了女孩的粉色,给她买了蓝色,但是不知道为什么蓝色就是比粉色贵,我放回去不要了,以后你负责买东西吧,我受够了你说我花钱大手大脚。

普通的日常对白,妻子快速的倾诉,丈夫不耐烦地回应,是不是你家经常有这样的对话。但是这里是男主已经适应了家庭妇男的生活,他在超市一群购物的女人中间,因为刷爆了妻子给的购物卡,而打电话向老婆支援。一段话说得滔滔不绝,意犹未尽,最后赢得满堂彩。当一个男人开始喋喋不休,唠里唠叨时,可以说世界已经不能阻止男人这种动物卖萌啦,尤其很闷的男人突然撒娇娘娘腔。闷骚这种风格,逗大家一乐,确实收获奇效。后面排队的女人们爆发了热烈的掌声,这是她们的心声,是大部分家庭主妇的不被丈夫理解的处境。我想看到这里,不只是电影镜头里面有掌声,荧幕外的观众也是笑着哭着鼓掌了吧。这不就是我与老公的日常吗?导演也知道了一个妻子当家的难处,他太懂我们女人了。

②喜剧片。冷幽默元素的加入,如果稍加留意,你会对这几个“动作细节”留下深刻印象:

“你觉得怎么样?”“什么怎么样?”“我修了一下眉毛。”

男主穿着粉色短裤晾衣服,熨衣服的画面。

日常男女的婚姻生活,由于导演喜剧元素的加入,电影里的男女主角都在不同的境遇下做出相反角色的滑稽动作,侧面将主角们的心理变化清晰地呈现,表达了人物内心的前后改变。

女主做事越来越雷厉风行,执掌公司越来越顺手,做事风格比丈夫雨果还雷厉风行。男主越来越女性化,说话越来越唠叨,穿衣颜色更加粉嫩,洗衣做饭家务从最开始的手忙脚乱到后面得心应手。他们表现的方法就是男女在日常琐事上的冷幽默动作。

在我看来,导演在主角身上加入的的喜剧元素,不是单纯的引人发笑,而是影藏着更深层次的意义。同时我们从导演的冷幽默中懂得:夫妻两人的改变,有种在其位谋其事的感觉。也许这么成功的角色扮演只在电影中存在,在现实中大多是“江山易改本性难移”。不管好的坏的,要做出改变很难。可在电影中,不管怎么改变,怎么塑造男女在处理生活,工作的差异,唯一不变得是两人的爱情,以及对孩子的爱。不管身份怎么不同,两者组成家庭,相互关心,爱惜彼此,愿意为了家庭做出努力的心态。


《床的另一边》:游戏的背后,是法式喜剧对婚姻救赎的现实思考


03、主题呈现:独具特色的互换游戏,去除繁杂后,更彰显婚姻与现实的生活不易。结合现实,谈谈婚姻与生活的三点思考:

细品《床的另一边》,雨果夫妻的故事带给我们一些震撼与思考,也是一部能触动观影者内心的电影,并不是剧情的幽默,画面的绚丽,主角的帅气,而是表达的对中年夫妻婚姻生活的思考,因此电影传达给观影者的思考价值尤为重要。

那么,我们在面对婚姻生活中的一地鸡毛与互不理解时该如何改变呢?下面我将结合电影故事,从以下三个方面谈谈我对现实中的婚姻生活的看法:

  • 婚姻与生活的冲突矛盾,是现实的一大困境

在影片中,丈夫早出晚归忙事业,无法顾及家庭和孩子,使得他身心疲惫。妻子每天忙于孩子家务,顺带家里面的装修,每天像陀螺一样不停的转动,就等着夜晚她的英雄归来。但两人相处的宝贵时光也被生活琐碎占据。婚姻是美好的,生活是现实的。不只是雨果和他的妻子有这样的问题,有家庭的地方就有矛盾,不分国界,年龄,宗教,信仰。

七年之痒,真的名不虚传。

  • 对家庭的足够重视,才有戏剧性的改变

电影中一句不经意的话,也许是妻子精心设计的局。“有时候我真想和你调换下角色。”雨果话一出口,妻子想都没想就回答:“好啊!”我在想,这是不是女人蓄莫已久的想法。电影就是电影,说换就换,现实生活中,男女除了在家可以勉强互换角色外,在工作上能够吗?

在我看来,导演的互换游戏实际上是对家庭的重视,只有足够重视家庭,才愿意在家庭关系出现危机时做出改变。不然怎么那么多男女在家庭危机后选择的是逃离家庭,最后离婚收场呢?如果最开始他们足够的重视辛苦建立起来的家庭,最后才会有改变的决心。


《床的另一边》:游戏的背后,是法式喜剧对婚姻救赎的现实思考


  • 生活即是一部喜剧

有人说:“艺术高于生活”,但是我缺知道:“艺术也是源于生活”。无论对人物的美化或丑化,故事的真实化,其实都是现实生活的一种映射。

生活即是一部喜剧,这也是电影的主题,贴近的婚姻生活,戏剧化的互换,在互相改变过程中笑料百出又发人深省的故事也是我们人生的一部分。

总结一下:

亮黄和暖绿的画面贯穿《床的另一边》全片,观众感受到满屏的暖意同时,影片时时刻刻散发的中年爱情,家庭,社交的生活气息。从影片的暖心结局,也许你会发现它教会了我们某些东西。

也许我们都是“看客”,但当我们成为“当事人”时,你会发现这部影片给了你想要的解题方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