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航空工業真實水平怎麼樣,在世界上處於什麼位置?

人間四月天iii


我國的航空工業總體來看,強於英法、弱於美俄,算是一個響噹噹的世界第三航空強國,但是對比美俄第一陣營,差距還是很明顯的,尤其是在大型飛行領域,尤其需要奮起直追。


我國擁有門類完整的航空工業體系,對比起英法這樣的第三梯隊航空國家,我國在民航、軍事航空領域的覆蓋面都要大的多,不僅僅可以製造幾乎全部門類的航空設備,還可以自主的獨立設計研發製造,這一點比英法這種離開國際合作就啥也造不出來的要強多了。舉個簡單的例子,英國雖然擁有羅羅這麼好的航空動力公司,但是離開了德國、意大利、西班牙,他也不能單獨研發製造颱風戰鬥機。


法國也是一樣,迄今為止英法兩個國家都沒有國產過先進的第三代預警機,都依靠從美國引進的E2來維持空中早期預警能力,而且英法兩個國家雖然都研發過大型飛機,但是都並非是依靠自己獨立完成,法國需要和德國合作才能研發空客客機,英國則是已經放棄了民用大飛機的研發製造。因此,兩個國家都缺乏全面系統的航空工業。


我國則不同。從民用航空的大型客機C919,到支線客機ARJ21,再到短途飛機運12。從大型運輸機運20,到中型運輸機運9。從重型直升機直8,到中型直升機直20,到輕型直升機直9,到武裝直升機直10和直19。從五代戰鬥機殲20到四代半戰鬥機殲16和殲11B以及殲10B/C,再到四代戰鬥機殲11A、殲10A。從水陸兩用大型飛機AG600,到全面覆蓋各個類型的導彈、火箭。


從直升機發動機渦軸6發展到渦軸9,從渦噴發動機發展到渦扇9、渦扇10、渦扇10A、渦扇10B、渦扇15、渦扇18、渦扇20,我國也擁有覆蓋全部機型的國產航空動力體系。當然,你可以指出上述飛機和動力有哪些差強人意的地方,但是你不能否認中國可以憑藉自己的力量獨立的製造出全套的航空裝備,我們什麼都能自己造,這比起來英法這些依靠著國際合作,都不敢嘗試研發大推力發動機和五代機的國家要強得多。


因此,我國堪稱是美俄之後的第三航空強國,這一點還是無可置疑的。


海事先鋒


其實這個問題很寬泛,如果說軍用航空工業處於國際上什麼水平,我只能說與西方先進國家差一點,如果是指民用航空工業的話,那對不起,咱們還差很多。

雖然軍用和民用航空工業兩者的技術有互利共同之處,但兩者的定位是截然不同的。就拿大家常說的航空發動機來舉例,民用航空發動機,往往強調燃油經濟性,對推力等要求並不高,而軍用航空發動機反之。不同的思想就會有不同的道路。例如,我國現在已經攻克了戰鬥機使用的矢量發動機,但再給民航客機使用的大涵道比發動機上,我們遠遠不如西方。

另外,衡量一個國家航空工業水平的除了技術,還有相關的管理制度。如果制度不行,即使你有最先進的技術,也毫無用武之地呀!以三哥為例,假設美國真給印度F-21(F-16)戰機的生產技術,請問,三哥能跟美國原裝貨那樣皮實耐用嗎?並不能,因為制度不行!雖然中國航空工業經過長時間發展,其制度早已把三哥甩在後面,但與世界一流強國相比,還差那麼一點!

我的一個哥們在某航空發動機任工程師,有一天,他們在檢測某款發動機高壓壓氣機前支點軸承時,突然發現高壓轉子轉動困難,用手根本轉不動。一開始品控人員把原因歸結渦輪軸沒有支點。為了證明該觀點,品控人員把中央傳動機構裝上,然後用手轉動傳動裝置,這下高壓轉子能轉動了。廠領導得知情況後,決定把故障部位拆開,發現故障原因是因為第九級的靜子葉片滑出榫槽達5毫米,卡在了高壓轉子葉片的尾端。最慘的是,為了“證明觀點”,多次轉動高壓轉子,導致轉子上的107枚葉片全部被劃傷報廢,直接損失400萬人民幣。

結合這兩方面來看,中國航空工業相對於西方一流強國來說,還是落後的,但從這幾年的發展速度來看,咱們國家的航空工業進步非常明顯,所以請大家多給他們一點時間。我相信,咱們終究會成為心目中的“它”


迷彩派軍事


這方面非鄙人所長。

我是從全球衛星導航系統和航天發射的水平來看。

導航系統:美國,俄羅斯,中國,歐洲各佔其一

航天發射:中國是繼美俄之後第三個發射載人航天飛船的國家。

從航天發射基地來說,中國有西昌,酒泉兩個列入世界十大基地。

所以,我感覺中國應該是落後於美國。與俄羅斯能爭個第二吧。

個人淺見,供參考。

以上。



國學學徒


世界上很多國家都建立了不同水平的航空工業。衡量航空工業水平的有幾個標誌性產品——大型民航客機、航空發動機、先進戰鬥機、直升機和各種導彈。

這些產品的技術水平可以分成兩個等級:設計研發能力和生產製造能力。

大型客機現在有四家西方公司研製生產:美國波音、歐洲空客、巴西航空工業公司、加拿大龐巴迪。

俄羅斯的大型飛機主要是伊柳辛和圖波列夫設計局。可以生產200座以上客機。目前還在生產的是與C919同級的圖204系列,伊爾庫克MC21。300座的大型寬體客機伊爾96維持低速生產。

烏克蘭的安東諾夫主要是大型運輸機,客機不超過100座位。

中國商飛正在研製的C919載客150人以上。中國的西安飛機公司研製生產運20。

日本三菱生產的MRJ噴氣客機載客90人。

中國的目標是世界第三。

航空發動機有西方三家公司:羅爾斯·羅伊斯,通用電氣和普拉特·惠特尼。

俄羅斯的土星(留裡卡)主要是軍用發動機,克里莫夫主要是直升機發動機,索羅維耶夫主要是大型發動機,

烏克蘭的進步(伊輔琴柯)是大推力軍/民用發動機。

國際上有幾家合作發動機生產廠家。通用電氣和普惠的發動機聯盟EA,普惠和德日的國際航空發動機IAE,法國和俄羅斯土星合作的噴氣動力PiwerJet,英德意西合作颱風戰鬥機的生產配套發動機EJ200的公司。

日本石川島播磨生產中小推力發動機。

美英法俄和烏克蘭具備飛機和發動機的研發能力,直升機也具備飛機和發動機的能力,配套齊全。

中國和日本還有欠缺,巴西和加拿大欠缺的更多。

在戰鬥機領域,西方略有不足。原因是戰鬥機主要依靠政府採購,而不是市場決定。在這種規則下,依賴議會的公共決策的遠不如獨斷專行的政府。而且西方的公共財政受到很多限制,國防經費嚴重不足,限制了採購數量。現在的武器系統研發費用越來越高,單獨一個國家難以負擔。

上世紀50年代英國第一代噴氣式戰鬥機有十幾個型號,60年代只有2,3個。70年代只能和其他國家合作開發。

第三代戰鬥機有美蘇法歐和瑞典,後繼的有中日印和臺灣的經國號。

以色列的獅不屬於第三代戰鬥機,因為不是渦扇發動機。

韓國的FA-50勉強可以劃為第三代戰鬥機,教練攻擊機也可以發展成為戰鬥機,比如F-5。

而戰鬥機用的發動機研製國家,有美俄法歐洲和中國。中國離完全自主研製軍用渦扇發動機還有幾步之遙。。

可以生產戰鬥機的國家有十個以上。

導彈分為固體火箭發動機和液體火箭發動機。研製大型遠程導彈的除了五個安理會常任理事國,還有印度、朝鮮。

伊朗、以色列、巴基斯坦裝備有近程彈道導彈。

戰術導彈中巡航導彈和空對空導彈的技術要求比較高。美俄法中印和以色列巴基斯坦有有實際部署。

非紅外式空空導彈一般是慣導加主動雷達制導的中遠程導彈。比較有名的有麻雀,不死鳥,AIM120,米卡,流星,意大利阿斯派的。中國霹靂12。

綜合考慮,美英俄法第一。中日印第二集團。


一葉楓流


本人主要對中美俄三國航空發動機比較:美國F22發動機壽命是一萬三千小時,其品質世界第一。俄羅斯是四千小時,不及歐洲和日本排第四,品質一般有待提升。我國目前現役或引進俄最新型號才一千小時,不包括正在研究中的峨眉15型號,無法擠入世界水平,甚至連中等都比不上,必須加強努力,早日實現突破!


豪嵐人


不是最高的,可也不是最差的。處於中等,還需要努力改進的吧


關耳俠俠



靈魂披薩


純屬軍事機密,不評為好,評了也白評。只能是局外人故計是什麼罷了,不到戰時的關鍵時刻其真實水平不會真實暴露,冷戰期都是兵不厭詐,虛虛實實不過而已。


得亮1


我認為在航空工業這塊是聯合國五常中墊底的。


老何157501439


軍機產品世界第二,民機產品世界第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