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经济未来有哪些新的增长点?有没有符合未来发展趋势的新产业可以在吉林兴起发展?

魏赐民


吉林夹在黑龙江和辽宁之间,东部与朝鲜接壤,且在东北临海区域又被俄罗斯海参崴港口隔断,西面毗邻蒙古呼伦贝尓大草原。这种周边环境下的吉林省域还真的很难找到新的经济增长点!

吉林的土地面积18万平方公里与广东省差不多,人口数量却只有2700万,2018年的GDP总量为1.5万亿。人均GDP在55000元,而全国人均GDP在64500元,显然是拖了全国的后退。

整个东北三省在建国初占全国GDP的86%,而到了如今却是不到6%。作为东北三省之一的吉林也是经济增长率持续乏力。要是有好的发展途径估计早就开始实施,更何况在不断出台振兴东北老工业区的政策中也会脱颖而出。

笔者认为未来很难寻找可以促进吉林经济快速发展的道路,而且还会继续保持缓慢的经济发展状况。

主要表现在下面几个方面!

首先,从全球这些年的人口转移规律来看,一般逐步向北纬20~30度的区间转移。长春北纬43.88度,是属于严寒地区。也是全球人口流出最快的区域。而且东北三省的人口也是出现了流出现象,未来这种趋势还不会延续。

其次,在北部地区的核心在京津冀地区,人才、资金、交通、文化、金融、国际性都集中在京津冀区域。可吉林距离京津冀1000多公里,很难达到有效辐射。

其三,在整个东北三省内部,未来的国家中心城市一定会选在辽宁,而沈阳和大连更是这个区域的佼佼者,辽宁将会比吉林更有发展优势。另外的黑龙江,哈尔滨是西伯利亚及黑龙江地区最大的城市,在国际边境战略、旅游休闲产业发展等方面在东北三省也是独一无二。相比于三个省份吉林确是最弱的。



总之,吉林除了资源优势,还找不到其他具有竞争力的产业。尤其在科技产业、创新创业、高端服务业、研发产业、金融等高端产业更是没有特色。

唯一值得骄傲的就是一汽,也就是在工业产业中还是具有一些机会。可这么好的一个大型汽车产业落户在长春,却偏偏没有一个庞大的汽车零配件产业链的形成。就好比一个大金矿,可周边却是一批挨饿的人。相比于上海、广州的汽车产业周边都形成了很多的私营企业为主的汽车零部件市场。这也是我们值得深思的,即便把大型的产业基地搬到了吉林,也很难看到奇迹的出现!


鞅论财道


吉林省目前唯一可以选择的机会就是向东走出去与国际海洋接轨。也就是说利用当前国际政治有利的机会尽快打通珲春出海囗,在珲春联俄联朝建立经济特区和自由港,大力发展海洋经济,打造海洋物流服务产业,进一步降低省内产品的物流成本,才能提升产业竞争力。向内陆腹地沿东西线延吉、敦化、吉林等地发展出口加工区及物流集散中心,充分利用两种资源和两个市场,围绕传统产业,包括粮食,化学工业衍生产品,钢铁、水泥、塑料等建筑材料进行市场赋能,促进提升改造。国内成功经验已经为吉林省开创了先河,例如香港、深圳、广州沿线,造就了东莞、虎门,现已进入大湾区全域发展阶段;还有上海、苏州沿线,造就了昆山,现已进入长江经济带格局。

吉林省处于东北亚地区几何中心,承接国内产业转移在区位地缘和物流成本上不占优势,南有大连、沈阳,北有大庆、哈尔滨,只能要别人吃剩的。因此,向东发展,承接俄罗斯的石油能源资源,利用朝鲜廉价劳动力,吸引日本和韩国的技术及设计,以内贸外运方式行销全国各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