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安市三八紅旗手”竇賢如:23載“益”路前行,“益”無反顧

“六安市三八紅旗手”竇賢如:23載“益”路前行,“益”無反顧

竇賢如,安徽金寨人,現任金寨縣眾善公益協會會長,安徽省婦聯十三屆執委,曾獲中國少年兒童藝術基金會“感動中國•慈善楷模”人物、中國社會福利基金會“中國公益愛心大使獎”等多項榮譽。

她懷揣夢想,

搭建公益平臺,致力扶貧助困。

“六安市三八紅旗手”竇賢如:23載“益”路前行,“益”無反顧

1996年3月,身為金寨縣梅山造紙廠質檢員的竇賢如下崗了。8月,她湊了一點資金,開了一個服裝店,一間門面一個人,有了自己的事業,也走上了公益路。

“六安市三八紅旗手”竇賢如:23載“益”路前行,“益”無反顧

12月的一天傍晚,一位老奶奶走到店門前:“大姑娘,你這廢紙殼還要嗎?”當時,正下著雪,冰天雪地裡,老人只穿一件破舊的夾襖。“老人家,您怎麼穿這麼少啊,您的家人和兒女呢?”竇賢如想拉老人進店暖和暖和。拾荒老人眼淚撲簌簌往下掉:“不要問,我只想撿你們不要的廢品,我能養活自己,我身上髒,不進店。”竇賢如慌忙拿了一件新棉襖給老人穿上,老人不願意。“等您以後有錢了再給我,這麼冷的天,先穿上,感冒了就不能撿垃圾了。”竇賢如勸說。

可惜,竇賢如的服裝店最終倒閉了,但她毫不氣餒,通過下崗優惠政策辦理10萬元無息貸款,又開了家飯店。

“六安市三八紅旗手”竇賢如:23載“益”路前行,“益”無反顧

2016年7月,金寨遭受特大洪澇災害,很多公安幹警和武警官兵晝夜奮戰在抗洪搶險一線,竇賢如拒絕了店裡所有的訂餐,連續七天加班加點,為城區所有參與抗洪搶險人員提供免費盒飯。這次活動,很多人被她的善心善行感動,自發建一個公益活動QQ群,社會各界愛心人士聚集到了一起。2016年11月,金寨縣眾善公益協會依法註冊成立,竇賢如當選為第一屆協會會長。協會自成立以來,高舉“扶老、助殘、救孤、濟困”的公益旗幟,愛心足跡踏遍了縣內外21個偏遠山村。協會從無到有,從鬆散到規範管理,從薄弱到強大,現在已是500多人的和諧團隊。截至2019年底,協會共募集善款善物537.62萬元,實施週末陪伴助孤、公益情暖萬家、圓夢大學、夕陽扶老、賑災濟困、公益助力扶貧等10多類公益救助項目,救助困難群眾達1萬多人次。

“六安市三八紅旗手”竇賢如:23載“益”路前行,“益”無反顧

她心懷大愛,幫助困難群體,演繹“母愛傳奇”

2016年的山洪讓很多孩子成為孤兒,為此,金寨縣開創救助學齡孤兒模式,將全縣的學齡孤兒集中到金寨縣仙花實驗學校學習生活。這些孩子不愁吃穿用學,但他們缺少愛。於是,竇賢如發起了“關愛孤兒,週末陪伴”志願服務活動,組織志願者週末前往仙花學校,陪伴孩子學習、遊戲、聊天,用情感陪護彌補他們的親情缺失。她自己也結對幫助了一名特困兒童,傾注愛和溫情,安徽衛視公共頻道以《金寨:深山裡的小花兒》為題進行了專題報道。三年來,竇賢如帶領志願者們組織活動近百次,參與志願者300餘人,為孤兒籌集各類資助近10萬元,幫助服務兒童38人。2019年11月份,該項目被評為“安徽省十佳學雷鋒志願服務典型”。

竇賢如同樣關心誤入歧途青年的成長成才,主動收養三名迷途青年為義子,發揚他們的閃光點,為他們安置工作、食宿生活,組織他們學文化、學技術……教養過程艱辛曲折,最終這些刑釋解教的青年迷途知返,自食其力,有的當了經理,有的入了黨,有的組建了幸福家庭。該事蹟被改成詩歌《初心》,配上沙畫,在2017年六安市“青春扶貧1+2”活動儀式上朗誦和演繹,場上觀眾為之動容,淚如雨下。“一個母親收養一個孤兒叫做善良,一個母親收養多個失足青年,應當叫大愛” ,六安市委常委、組織部長張日升說。

“六安市三八紅旗手”竇賢如:23載“益”路前行,“益”無反顧

她肩抗使命,衝鋒抗疫一線,展現巾幗力量

  • 2020年春節,一場突如其來的致命病毒打亂了正常的生活節奏和社會秩序,牽動著億萬中國人的心。

竇賢如帶領志願者馳往一線捐贈物資

面對疫情,她挺身而出。1月26日,竇賢如將個人購買的1000只口罩分發給城區協會會員和社區值班人員,開始著手防疫資金募捐活動。2月1日,第一批防護物資到貨時,她在群裡讓大家安心居家、做好防疫,自己卻冒著危險去轉貨、卸貨。對上,她積極統計、瞭解金寨縣人民醫院等重點區域物資缺乏情況;對外,她協調全國各地公益協會和商會,預購防護物資;對下,她親力親為,第一時間將籌集到的物資送往一線醫護人員、執勤警察、值守人員手中。湯家匯鎮是疫情重災區,竇賢如卻帶著志願者4次深入湯家匯鎮捐贈防護物資。2月26日,所有防護物資終於捐贈完畢,一直奔波的她如釋重負地說,我好想睡覺……

疫情發生以來,竇賢如四處帶領協會會員累計募集16.5萬元善款、價值23.16萬元防疫物資。從1月26日送口罩開始,至2月26日最後一批物資發放完畢,30個日日夜夜,竇賢如沒有停止過工作,一直戰鬥在抗疫一線,在國家和人民需要的時刻,帶領眾善協會婦委會成員不顧個人安危,挺身而出,展現出最美巾幗志願者的擔當和大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