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的战争红线(二)

文|郭昆山

北约扩容


苏联解体和华沙条约解体后,俄罗斯与北约进行了对话,于1997年签署《北约-俄罗斯关系法》,并于2002年成立了北约俄罗斯理事会。此后,北约与俄罗斯的关系陷入僵局,这主要是由于北约干预科索沃和后来承认科索沃;美国决定与伊拉克开战;北约向东欧扩张;布什政府于2002年退出《反弹道导弹条约》,随后在波兰和捷克共和国部署了弹道导弹防御系统。

俄罗斯的战争红线(二)


俄罗斯战略思想已经将北约定义为俄罗斯的危险,并且俄罗斯在2010年和2014年的国家安全战略中明确了这一点,在2015年的《国家安全战略》则强调“俄罗斯联邦无法接受北约日益增长的军事活动以及其军事基础设施向俄罗斯边界的发展。”俄罗斯尤其对北约的进一步发展极其反对,这被认为是对俄罗斯势力范围的侵占。俄罗斯寻求在其领土与北约领土之间保持一个缓冲区,并且保持在经济,政治和文化上的势力范围都很重要。


北约扩容强化了俄罗斯传统上对敌对势力寻求遏制和削弱俄罗斯的恐惧。此外,俄罗斯声称,在苏联解体后不久,当时的美国国务卿贝克与苏联领导人米哈伊尔·戈尔巴乔夫之间进行的会谈中,西方误导了俄罗斯,让俄罗斯相信北约不会东扩。2015年12月,在北约邀请黑山成为成员之后,克里姆林宫的官方声明指出,北约的东扩只能“导致俄罗斯作出反应”,称俄罗斯需要平衡北约在其西部的更强大的存在。俄罗斯领导人进一步警告说,北约扩容是不可接受的。例如,芬兰和瑞典如果想改变其官方不结盟立场,就会受到明显的报复威胁,普京在2017年6月宣布,加入北约的瑞典将被视为“对俄罗斯的另一种威胁”。


北约正式邀请俄罗斯周边的一个国家加入,或者俄罗斯警告称要进行报复的国家可以被视为一条红线。


破坏战略稳定


俄罗斯继承了苏联的核武库,并认为它是国家安全的优先任务。与美国保持战略稳定,这意味着它寻求平衡美国和俄罗斯的核能力和无核能力,因此没有哪个国家认为它可以先发动攻击并承受可接受的损害水平。因此,俄罗斯明确了可能改变这种平衡会对俄罗斯造成灾难性破坏并威胁其二次核反击能力的任何常规武器,比如,“战略核力量,导弹攻击预警系统,太空监视系统,核武器存储设施,核电工程,核能,化学武器“。莫斯科认为,这些军事威胁是最严重的威胁类型。弹道导弹防御系统是2010年和2014年国防安全战略中确定威胁战略稳定的一种武器系统。俄罗斯已公开威胁报复北约各成员国,如果这些成员国在其领土上部署预警雷达或弹道导弹拦截器。普京还强调远程精确武器对俄罗斯构成明显威胁。远程精确武器在2014年军事学说中被提及,并与美国“全球打击”概念相提并论,俄罗斯认为这可能针对其指挥和控制节点打击并威胁其核能力。最后,俄罗斯还对美国开发的超音速武器和其他技术进步感到担忧,这些发展可能会对俄罗斯系统造成严重损害并威胁俄罗斯的第二次打击能力。

俄罗斯的战争红线(二)


保留俄罗斯政治领导体制是俄罗斯领导层的另一个主要利益。


对俄罗斯政权的威胁可能是军事威胁–与俄罗斯敌对的大国可能使用的斩首战略来消灭俄罗斯的领导人并留下权力真空;或者是通过民众的抗议运动和其他国内发展可能超越执政党的政治力量威胁当前政权。


在军事威胁方面,俄罗斯担心,美国可能会对操纵俄罗斯进行大规模罢工,以使其政治领导层更迭,或摧毁其大部分核武库,从而使俄罗斯无法进行有效的报复。俄罗斯的2014年国防安全战略将“阻碍俄罗斯联邦国家和军事指挥与控制系统的运行”视为对俄罗斯联邦的“主要军事威胁”。因此,部署被视为潜在威胁俄罗斯的领导和政权生存的武器系统,是俄罗斯的红线。


关于政治威胁,俄罗斯领导人将外部势力对俄罗斯内政的干预视为对政权稳定的威胁,这是俄罗斯的另一条红线。的确,莫斯科对美国和西方更迭政权的行为持严重批评的态度,特别是在中东。俄罗斯反对2003年的伊拉克战争,2011年的利比亚战争,以及美国从2012年开始寻求让叙利亚总统巴沙尔·阿萨德下台的做法。莫斯科认为格鲁吉亚玫瑰革命(2003),乌克兰颜色革命(2014)造成了极不稳定的局势,并担心这种事会在莫斯科重演。《 2015年俄罗斯国家安全战略》明确提到此类革命对俄罗斯构成威胁。


俄罗斯长期关注的问题之一是失去影响力


兰德公司在2012年的一份报告中指出:“莫斯科一直在向邻国寻求合法的势力范围保证,即有关国家拥有有限的主权,他们不会加入西方国家阵营,并试图获得西方国家的认可。”这里的“西方”不仅指北约,还包括欧洲联盟(EU)等其他机构。

俄罗斯的战争红线(二)


莫斯科正试图组建自己的欧亚经济联盟。在这种情况下,俄罗斯的势力范围主要由邻近的前苏联国家组成,这些国家的人民对俄罗斯具有不同程度的忠诚度和种族纽带。俄罗斯一直试图保持对自己近邻的控制的一种方式,或者就是当时的俄罗斯总统德米特里·梅德韦杰夫(DmitryMedvedev)描述的那样,其“特权区”是通过其“同胞政策”采取的,该政策采用了多种手段(金融,社会和文化方面的利益),以支持在苏联解体后在俄罗斯边界之外发现自己的俄罗斯族裔。在格鲁吉亚和乌克兰,俄罗斯对邻国采取西方取向的不安情绪尤为明显。在后一种情况下,2013-2014年的乌克兰颜色革命促使俄罗斯吞并了克里米亚,并引发了乌克兰东部的暴力冲突。保护或控制俄罗斯少数民族或讲俄语的少数群体的这一政策也超出了俄罗斯的直接边界。2008年8月,梅德韦杰夫阐述了俄罗斯外交政策的五项主要原则,其中一项原则指出:“保护我国公民的生命和尊严,无论他们身在何处,对我们国家来说都是毫无疑问的优先事项。”这里的俄罗斯公民划定了一个比俄罗斯周边国家更大的势力范围;例如,爱沙尼亚和拉脱维亚等35个国家拥有大量的俄罗斯民族。波罗的海国家一直对俄罗斯操纵这些少数群体并提倡亲俄罗斯的观点以及将爱沙尼亚和拉脱维亚说成是压迫性或法西斯主义持谨慎态度。


更为复杂的是,目前尚不清楚俄罗斯在这一领域的红线是什么。俄罗斯对国外的俄罗斯族的受到何种程度的虐待会促使俄罗斯做出反应?对于俄罗斯认为无法接受的影响,将造成什么大的损失?这种不确定性实际上有助于强化俄罗斯的立场。爱沙尼亚,拉脱维亚和处于类似情况的俄罗斯族人口众多的国家只能猜测俄罗斯可以使用什么借口,以及哪些东西可以引发俄罗斯以其俄罗斯族的名义进行武力干预。同样,几乎没有迹象表明乌克兰的颜色革命一定会促使俄罗斯方面采取军事行动,但是事实上,俄罗斯确实干预了。


总体而言,俄罗斯认为这是决定性地将一个国家脱离其势力范围的行动,可能被视为莫斯科的红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