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儿课堂:边“走”边“读” 一路行吟

作者简介:朵妈,80后非典型辣妈,文学博士,妥妥的美女加才女。醉心于学术研究的同时,与女儿一同“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倡导亲子经典阅读与经典吟诵。​

育儿课堂:边“走”边“读” 一路行吟

​读万卷书 行万里路

孩子自制了张书签,上题“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我说:“好啊,咱们边读书边行路吧”

不到两年时间,我们的足迹遍布“敦煌莫高窟”“龙门石窟”“殷墟发现地”“仰韶文化遗址”“陶寺遗址”“渑池古秦赵会盟台”“函谷关”“大雁塔”“膴膴周原”“宝鸡石鼓阁”……出入京津冀、陕晋豫,最长的一次沿着“河西走廊”走了8天。

除了中国古代文明,还寻着来自意大利的召唤去津门邂逅了庞贝古城与文艺复兴三杰。

孩子自己说:

育儿课堂:边“走”边“读” 一路行吟

一直喜欢余秋雨的“文化苦旅”,旅行无论对于成人还是儿童,都不仅仅是一次身心的放松。

在旅行中,看天地大美,看山川雄奇,看江流宛转,不仅是眼中的风景,还有心中的哲思。纵是儿童,亦不能小觑.

育儿课堂:边“走”边“读” 一路行吟

她会在大海边潮起潮落捡拾贝壳的沙滩上问

为什么会有涨潮退潮?

她会在泛起小舟绿波荡漾的湖面问

“为什么会是‘春潮带雨’‘春江潮水’?为什么不是夏天?为什么‘野渡无人’,不是有人划船吗?”

育儿课堂:边“走”边“读” 一路行吟

有计划的出行 ,行走中的濡染

我喜欢有计划的出行,行走中的濡染。这种濡染,与书斋里的有别,但又彼此相关。

《墨子•所染》篇即有“染于苍则苍,染于黄则黄”,家长带到游乐场,孩子玩的就是游乐设施,带到博物馆他(她)看到的就是文物,触摸的就是历史

育儿课堂:边“走”边“读” 一路行吟

关于行走,孩子每次回来絮絮叨叨都有札记。行走中的反刍与激活俯拾皆是,随手撷一例:

暑假“河西走廊”一行,至张掖丹霞山,徒步爬坡时,路边有扩音设备在放音乐,我只听到有音乐,却只顾看地貌,没从脑子过是什么。

孩子兴奋地说“《河西走廊》的音乐!”《河西走廊》她出发时看了两集,前奏是有音乐,不过充其量两遍,在我还没消化进脑子的时候,她已经能反馈输出了。

回去后经检验的确是《河西走廊》的前奏音乐。

育儿课堂:边“走”边“读” 一路行吟

这是摄制组专门邀请国际音乐大师、曾在紫禁城演出的雅尼配的乐,也是一首既非中国本土音乐,却又有中国味道、中国灵魂,同时又能让世界其他国家都理解的音乐。

看来给孩子四岁半时进行的为期两年的音乐美育教育是有效果的。

古代六艺教育,“乐”是非常重要的一项。我在她幼儿园时除了音乐和舞蹈,任何班没报。经典启蒙不止是四书五经唐诗宋词,还包括经典音乐

育儿课堂:边“走”边“读” 一路行吟

濡染后的吟唱 ,浸润中的输出

说到“乐”的影响,再说一个桥段,从安阳回来后,我俩商量,打破游记体模式,用首歌来表达,模仿《经典咏流传》主题歌“走在古城朱雀的小街……”

于是,诞生了歌词体《安阳之旅》:

走在安阳殷虚的走廊

听见甲骨文的声响

那是妇好打过的战场

商史的跫音就在身旁

特别想见那妇好的鸮尊

梦想穿越那千年的时光

就算我没有伊周同一般的才华

传承礼乐

咱有的是希望

天命玄鸟 降而生商

宅殷土芒芒

古帝命武汤

正域彼四方

国之大事 在祀与戎

育儿课堂:边“走”边“读” 一路行吟

除了“穿越那千年的时光”“伊周”“传承礼乐”几字是我的建议外,都是她一句句哼出来的,副歌“天命玄鸟”直接引用的《诗经·商颂·玄鸟》原文。

对音乐的敏感和《笠翁对韵》的熏陶,让这种歌词体的游记瞬间变得很容易,还很有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