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的民族辨別是根據血統,還是依據語言?

嶺南人士葉生


一、1931年九.一八事件以後,在瀋陽的滿族人薩瑪爾吉一家人逃難北平(今北京),隨著日本侵略中國的腳步加快,薩瑪爾吉逃難到各地。抗戰勝利,薩瑪爾吉一家定居在北京。50年要辦理戶口,薩瑪爾吉改為漢姓“薩",民族改為漢族。他們一家在北京生活、學習、工作,說北京話的京片子,穿著和我們一樣,寫漢字。但是他們的族親都是滿族人住在東北各地,他們崇拜他們的祖先“愛新覺羅"。現在“薩"姓一家想改為滿族,然而政府不允許。



二、有一個李姓的雲南白族人,在90年代帶著他白族老婆(也姓李)投靠在上海的“上山下鄉"好朋友,一住就是幾十年,他們兩個孩子都出生在上海,兩個孩子都已大學畢業,講一口上海話,在上海工作。你如果問兩個孩子是什麼民族,他們說是“漢族",一口否定自己父輩是從雲南到上海的打工仔。這種認同感使人吃驚,正是“數典忘祖"了。

其實,中國最早的族群劃分應該是周武王的祖先“古公亶父",他在今天的陝西岐山(今周原)將中原地區各族分為“東夷、北狄、南蠻、西戎"。

到了漢代,將秦留下的七國庶民稱為“漢人",由於“三國時"和“五胡亂華"的殺戮,能夠逃到長江以南的漢人不多了。北魏的漢化,鮮卑人全部漢化成漢人。唐朝建立,又將匈奴、柔然、羌、氐、突厥,許多遊牧民族都漢化了。到了"安史之亂"和“黃巢造反",將中原地區漢化的人不是殺死就是吃掉,一小部分逃到南方,成為了客家人。到了“五代十國"沙陀人又一次開始吃人,軍隊不帶幹梁帶鹽巴,到處都是荒蕪人煙,看到人抓起來當飯吃。

眾所周知:契丹、北宋被金滅,党項、金國、南宋被蒙古所滅,滅亡這個國家的最大特點就是殺戮或同化。元朝建立,留在中原的“沙陀、党項、契丹、女真、回紇、突厥"等民族,被稱為漢人;元朝將中國的族群分為“蒙人、色目人、漢人(中原漢化的人)、南人。到了明朝建立,所有這些人都是漢人。1644年,滿清滅了明朝,要求漢人“剃髮易服"改成滿人。但是,漢字、漢文化、漢姓的強大,到了辛亥革命成功,滿清也漢化了。總體來說,民族和漢族一詞,來源於近代,在古代沒有這樣嚴格意義上的劃分。所以說,漢族不是血統上來劃分,而是更象在文化上的劃分!


張律明


民族的判斷標準有好幾個,只要滿足其中一個,某個民族就誕生了。

首先當然是血緣,比如新疆的俄羅斯族與我們漢族肯定不一樣啊,雖然在國籍上來說他們和我們都是中國人,都可以加入中國共產黨。

其次就是語言,這是劃分民族界限很重要的依據。藏族和漢族為什麼不同,首先就是語言啊,我們見面就是nihao!他們見面就是dzaxidele!維吾爾語就是yahximusis!泰族人說的是“刷你的卡”!英格蘭人就說好毒有毒!

信仰也是一個比較常用的標準,比如回族,說的語言很漢族完全一樣,長相差別也很小,但是他們信仰伊斯蘭,我們則信仰……信仰什麼呢?馬克思?信仰共產主義?(為了以後的仕途著想而舉手宣誓算不上信仰?)……佛教?(到寺廟燒香求保佑發橫財這個不算信仰吧?)……?反正不管怎麼說,回族的信仰和我們漢族就是不一樣。

聚居地也是一個很重要的考量。清末西北的回族跑到哈薩克斯坦去定居下來就成了東干族。又比如,也是清末,廣東人福建人跑到新加坡去住下來就成了華族。不過我有一個疑問,國內的其它少數民族,比如傣族哈薩克族,如果也入籍新加坡是不是也劃歸華族?





黔人東子


很簡單,區分民族肯定是以血緣為標準的,文化,語言,聚集地都不能作為分辨民族的唯一標準。

雖然說有的名族是有自己獨立的語言的,比如維吾爾族,藏族。但是反過來並不成立,並不是說同樣的語言就是同一個名族。

比如,回族,他們並沒有一個特定的語言,一個回族人,有可能從小在寧夏長大,說寧夏話,也有可能說北京話,也有可能說廣東話。

那麼,能不能以地區來區分? 顯然也是不行的,滿族有可能是四川人,我有可能是東北人,也有可能是廣州人。

所有,到底是什麼決定一個是哪個名族的,不是很簡單的嗎? 你之所以戶口本上寫的是漢語,完全是因為你爸爸是漢族。 你之所以是滿族,是因為你爸爸,你爺爺都是滿族。

所以,很顯然,血統才是決定民族的唯一標準。


shawn25



一、民族VS血統

16世紀西方文藝復興後期,發明了nation(中文翻譯為民族)一詞。需要多說兩句的是,因為西方沒有傳統文化(甭拿希臘、羅馬說事,兩個都是已經死亡的文化,即便強行復興了也只能是殭屍,根本不可能復興。或許正因如此,叫文藝復興而不是文化復興),所謂的文藝復興事實上是大量借鑑中華文化。在文藝復興後期,否認、抹黑中華傳統文化,是西方文藝復興的一個有組織、有預謀的行為。nation(民族)就是誕生在這個背景之下。同時誕生的,還有總所周知的民主、自由、血緣(或者叫血統)。

什麼叫血統?簡言之,就是區別於別人的,特定人群的特定DNA。但是,DNA的檢測卻是20世紀才發明的科技。在16世紀無法鑑定DNA的情況下,血統如何界定?靠扯淡?

所以:民族、血統是西方有針對性的“發明創造”,非科學的、屬於扯淡的。


二、家、族、種群

眾所周知,中國這個國家是由家組成的。以繁衍的自然關係,特定的一些家組成了族,叫家族。生活在同一個地區的不同家族又組成了一個更加龐大的群裡叫種族。這種緊貼生產生活實際的概念,有著深厚的傳統文化的積澱和支撐。後世稱之為中華傳統文化。

【家】屋下有女才叫家。男女婚配是一個家的開始,子女的出現叫“繁衍生息”、叫“開枝散葉”。子女是如何確定的呢?或者說父子關係是如何確立的呢(古代女性地位卑微,甚至等同於貨物,歷史的侷限性導致文化傳統中很少以女性的角度論關係)?賜予姓氏、給予命名!姓氏是歸屬,命名是個體獨立。至於子女是親生的,還是過繼的、保養的,反而沒有區別。

【家族】兄弟之間,以上一輩論是“一奶同胞”當然親啊。以本輩論,卻各有各的家,是兩個完全意義上的獨立存在。顯然不屬於家的範疇。家族就很好的概括了這一點:同一個姓氏、卻又不是一家人。家族的這個論法,能一直保持下去嘛?根本不可能。親兄弟也有外出謀生、外地安家落業的,久而久之,很少來往甚至不來往的還有親情嘛?五服的概念就很好的解決了這個問題。包括自己在內,向上數五代的祖先是同一個人的,叫家族。“五服不通婚”也就是兄弟姐妹不能通婚---屬於亂倫的範疇。

【種群】家也好、家族也好,往往並不能完全擁有一片土地。不同的家族生活在同一塊土地上,反而是普遍現象。這些家族,雞犬之聲相聞,男女婚配組成新的家庭等等,久而久之,工作生活息息相關。【種群】的概念由此誕生。以春秋戰國時期的秦朝為例。贏氏(姓氏早已混合,這裡不在區分)是實力最強的一族、是王族,但比如百里奚家族、甘龍家族等等和贏氏家族幾百年患難與共,比家族實際上更親。種群,同樣是自然而言的結果。即便是21世紀的今天,男女婚配後,雙方父母互稱親家,是傳統文化的自然延續。一對獨生子女婚配,雙方父母的親家關係,跟同一個爺爺的叔伯兄弟相比,跟同一個祖爺爺的叔伯兄弟相比,誰更親一些?呵呵,完全沒有家、家族、種群關係的親家,反而更親!

請注意:

1、中華文化中的這些傳統,是具備完整、完全的可操作性的。是活的文化、是真正的文化。

2、中華文化的家、家族、種群是依據人們繁衍生息、生產生活的自然關係形成的文化、傳統、概念。不包含政治性,更加綠色、更加自然。是西方政治概念創造的民族無法比擬的。


三、中華文明五千年

中華是公元前的春秋戰國後期,在秦始皇統一天下之後就創立的一個詞彙。

我們有悠久的、科學的、貼近工作生活的家、家族、種群文化。雖然近代中國因為落後捱打,失去了在世界範圍內的話語權,不得不用西方的標準來衡量自己(比如原始社會、封建社會、資本主義社會、社會主義社會的歷史分類標準),民族一詞也不得不用。但是,我們不能買櫝還珠,更不能數典忘祖。家、家族、種群才是更優秀的文化、更適合我們的文化。

中華,是五十六個兄弟姐妹是一家。不分彼此,甚至血脈相融。

我們,是五十六個兄弟姐妹,幾百年來、幾千年來,同舟共濟、患難與共的一個大家庭----中國人!


滄桑短笛


先說觀點吧,民族的辨別既不是根據血統,也不是依據語言。什麼是民族?世界上有很多理論,但是我們是有很清楚的說法的,2005年發佈的《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進一步加強民族工作加快少數民族和民族地區經濟社會發展的決定》的官方文件中,明確的說:

民族是在一定的歷史發展階段形成的穩定的人們共同體。一般來說,民族在歷史淵源、生產方式、語言、文化、風俗習慣以及心理認同等方面具有共同的特徵。

這段話裡,民族的要素至少包括了1歷史淵源2生產方式3語言4文化5風俗習慣6心理認同。六個要素裡,大部分的要素是可以兼容的,如不同的民族也可以有著相同或者相似的風俗習慣。語言當然也是一個兼容性的要素,所以不是核心指標,也就不是關鍵性的因素。說同一種語言的人群,不一定是同一個民族,同一個民族也不一定都說同樣的語言,這在歷史上和現實上都確實存在著的,比如眾所周知的回族,就沒有自己的專屬語言,都說漢語。六個要素裡面,只有歷史淵源這個要素是不可以兼容的。

六要素裡面排在第一位是的歷史淵源,這個歷史淵源不是血統論的,而是歷史認知論的。一個民族的祖先,不是DNA意義上的那種聯繫,而是歷史認知上的聯繫。比如炎黃子孫本來血統複雜,但只要大家相信《史記》寫的一脈相承的歷史是真的,那就行了。你對祖先的記憶和認同,不是DNA測出來的,不是親子鑑定,而是看歷史書看出來的。

那麼決定一個民族區別於另一個民族的關鍵要素是什麼呢?這個問題不太好直接展開討論,我們不如來換一個問題試試理解一下,請大家思想下面這個問題:

一個普通的現代漢族人如果回到古代,將如何讓秦皇、漢武、唐宗、宋祖認為我們還是漢人?我們的髮型、服飾也完全放棄了傳統的樣式,我們說的現代漢語語音已經和古代漢語的語音發聲巨大音變,我們的書面語言已經從文言文變成了白話文,我們對孔孟之道可謂一知半解或一無所知,但我們為什麼還是漢族?

顯然,我們今天已經跟古代的漢族無論是語言、服飾、風俗習慣還是文化心理都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但我們還是漢族,這一點沒有人懷疑。那麼怎麼理解一個民族在這些要素上的差異並不影響這個民族的認同呢?


實際上一個民族,有大量的外在表現的因素,拿漢族來說,如漢語漢字的語文運用,農耕生產生活方式以及建立在此基礎上的文化(儒、道、釋等傳統文化)和風俗習慣(髮型、服飾、婚喪風俗等等)。 但這些因素是有“歷史階段”的,每個時代都會發生變化,所以在今天這個時代,不穿漢服不等於你不是漢人。不懂儒家學說,更不影響你做一個漢人。


那麼怎麼樣才會使一個漢族變成“不是漢族”?

方法很簡單嘛,改變你的歷史認知。你不再自認為是炎黃子孫,不再認同從三皇五帝到夏周商秦漢的歷史是你的歷史,到這時你的身份認同才發生了真正意義上的改變。所以歷史才是民族的核心要素。


只愛潘多拉


斯大林對劃分民族的定義:共同的語言、共同的地域、共同的經濟生活、共同的心理。

毛澤東的指示:“在政治上不要去區別哪個是民族,哪個是部族或部落。

民國公認的十個民族:漢族、回族、滿族、蒙古族、藏族、朝鮮族、苗族、維吾爾族、瑤族、彝族。

我國從1953年第一次人口普查到1964年,從自報的500多個民族,調查、鑑別、合併為53個民族,到1979年調整定為56個。


魏東雙


我個人依據血緣(應是血統一類)和飲食、性情個性,語言只是可有可無的。因為我不搞政治,所以不作政治考良,只觀心靈變幻。無論是環境怎樣變化,走到哪裡,傳了多少代,人腸胃的特徵、喜好不會變,其性情不會變,依然如初。觀心靈變幻,也就必然涉及文化現象。🙏其實,這是個複雜問題。1、在人們習慣的認可來說,以父系血緣為劃分標準,以語言為識別標準。所以,一說他是蒙古族,就自然聯想到他的祖先是蒙古族;正因為不考慮母系血緣,也無從考查母系血緣,而自然法則又肯定母系血緣,再加其他因素,所以這個人們習慣的以為然的標準實際不存在;只是一廂情願而已。正因為以語言為識別標準,所以對那些不會說本民族語言的人的判斷是,過幾代就認不出了。2、然而,如果有一個人,比如已經定居在漢族聚居區,後代已經不會本民族語言,本民族的人就認為已經是半個漢族,如果連飲食習慣也改變了便斷定他們和漢族一樣,如果性情待人接物也變了,那絕對是漢族。儘管此人,邊粘醬吃大蔥,邊喝奶茶啃奶酪,心裡認定自己是真正的蒙族,但久住蒙古族聚居區的蒙族人已經在其識別區裡,把他排除在外。對於仍居住在蒙古族聚居區的蒙族而言,那些世代只會漢語而仍認定自己是蒙族的人群,便已經不認可他是蒙族,人家用什麼民族標註自己已經沒有意義;儘管那人以仍用蒙古族填戶口為自己仍是蒙古族的榮光。顯然,這裡用的識別標準,對於仍保留本民族飲食起居語言的人而言是飲食習慣、待人接物中性情,語言表現。對於另一方而言是父系血緣。3.在歷史學考證中,顯然是以文化認同為標準的,不然所言“民族融合”就無從談起,所以是文化概念。4.在民族認可上,劃分民族的標準又是以在一個地盤的人群認同為標準的。所以,解放前,在呼市便出現奇怪現象,同是一個親父親生的兄弟幾個,有的是漢族,有的是蒙族或滿族。這當然同民族壓迫有關,但基礎還是文化認同,所以外蒙教科書雖把清朝對外蒙統治稱作殖民統治,但國旗上還是中國傳統文化元素。咱們國家的國旗黨旗,無論什麼旗還沒有這些元素呢。5、在登記中,當事人意思表達和登記機關的具體工作人員的認可。如果你要填什麼民族,人家填了,你也就成了那個民族。當然,人們內心認同會制約會審判。歷史上的民族融合都是用這種方式改變自己民族成分的。耶和那拉氏曾集體由蒙族改名稱為滿族,現在沒人懷疑她不是滿族。總之,在咱們國家,劃分民族標準並沒有象緬甸那樣複雜嚴格的標準,根本的還是文化認同,民族成分更具有古董的含義。所以一論民族服佈,人們也就很自然地聯想到那些不實用只美觀可展示的服裝,平時無論那個民族都不會穿它。所以,具體表現雖複雜,但可以看到本質的可名為理論的標準,就是文化認同,即不是血緣也不是語言。我持的標準已經超越了文化標準,這是同我關注點有所不同有關。


從北方從日出之地飛來


說到民族分辨,是很難的事,現主流是中華民族。從古至今,一個民族產生了,而另一個民族消失了,被融入到其他民族中去了。另一種現象也有,就是一個民族中又分裂出幾個民族,如蒙古族。藏族也有不同分支。元代以後,新生了很多民族,如維吾爾、東鄉、撒拉、回族、等等。有些同一信仰,但非一民族。單從血統不能區別是那個民族,只是一個籠統的概念。現今很多原其他民族由於信仰與文化與中原人結合,也隨大流,戶口薄上添上漢族。為什麼漢族那麼多人,原因就在這裡,單一純漢族是沒有那麼大繁衍能力的。此如,我先祖蒙古族,明中後期寫成漢族了。


手機用戶56899324441


根據血統與語言!


牛心劍心


我覺得是根據漢字。是漢字把中國各個民族聯繫在一起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