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栽竹不断线 环境改善在攻坚,“竹绿矿区”建造肥城“后花园”

挖坑、扶苗、覆土、浇水、整理竹畦……3月22日上午,记者在湖屯镇东穆河村看到,党员干部正忙着栽植竹林,一排排新栽植的翠竹迎风摇曳、绿意盎然。

三年栽竹不断线 环境改善在攻坚,“竹绿矿区”建造肥城“后花园”

东穆河村所在的肥城市因煤而兴,煤矿开采区形成塌陷地,随着经济结构不断优化,塌陷地治理也迫在眉睫。

肥城市委书记常绪扩对记者说:“聚焦环境改善,我们践行‘两山’理论,算好经济账、生态账、长远账,深入实施‘竹绿矿区’行动,充分利用竹子四季常绿、根系发达、固土能力强的特点,加快北部矿区塌陷地生态修复,把塌陷区变成‘河清湖秀、竹林摇曳’的肥城后花园。”

在肥城,像这样的“竹绿矿区”行动三年不“断线”,已成为该市环境改善攻坚的重要内容。截至2019年底,全市在采煤塌陷地上栽植竹林14700余亩;今年内,竹林面积将达到3万亩。

肥城市把采煤塌陷地纳入北部城区规划,列入新旧动能转换先行区范围。自2018年,通过“生态修复+新旧动能转换+城市空间修复整合”的综合治理模式,该市开始实施“竹绿矿区”行动计划,誓将北部矿区打造成林水共生、绿色生态示范区。

为让“竹绿矿区”见真功出实效,肥城“先规划、后指导、再发展”。2018年初就邀请国际竹藤中心专家会诊把脉、科学规划,一个以竹林小镇为点、以东西两大片区为面、以三大竹林干线为线,点线面交替的竹林景观布局应然而生。紧接着举办“北方竹子资源利用与竹产业发展”培训班,不同领域的9名权威专家专题授课、现场指导。

在竹苗竹种筛选上,栽植适应北方环境的品种,确保竹子成活率不低于85%、连片不少于5亩,达不到要求的进行补植。同时转变栽植模式,由分散零星的各村栽植或个人栽植,转到大户手中,并鼓励通过公开招标等方式,让有意愿的地方园林企业参与其中,使竹林栽植更加专业化,确保“专人栽、专人管、专人护、专人负责”。

眼下正是植树好时节,“桃乡增绿”行动在肥城开展得如火如荼。像往年一样,市大班子领导现场指导,督促相关镇街区落实栽植地块,加快栽植进度,并带头挥锹铲土,栽下挺拔的竹苗,带动竹林栽植工作有序进行。

市委举旗定向,镇街全面发力。湖屯镇严把选苗关、栽植关、养护关,累计栽植竹子130万余株,发展竹林面积3900亩;高新区到外地学习竹林培育先进经验,致力于走竹林产业三产融合发展之路。石横镇多部门配合、如期清障,保证按期栽植,和兴润园林公司签订工程合同,保证栽植面积统一、栽植密度高。

拉长竹林产业链也是“竹绿矿区”的应有之义。肥城市委副书记、市长殷锡瑞说:“随着竹林栽植规模巩固,我们要大力发展竹产业,培育发展竹文化生态旅游,助推北部城区新旧动能转换,形成经济增长新引擎。”

该市规划发展竹林旅游、竹纤维制造、竹饮制品、竹制日用品、竹笋加工、竹炭加工等竹产业,带动农民增收致富。“我们把竹林与东兴茶文化产业园、荷塘月色景区无缝衔接,形成人工培育的灌溉式、园林化竹林景观带,打响‘品茶、观荷、游竹海’生态游品牌。”老城街道党工委书记孙栋介绍说。

“纵深推进‘竹绿矿区’,同时开展全域植绿增绿,实现城区土地、宜林荒山、道路沿线‘三个绿色全覆盖’,以环境改善的攻坚,换取发展的全面振兴。”常绪扩说。(□大众日报客户端记者 姜言明 刘涛 通讯员 宋杰 李胜男 报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