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畫鑑賞的自我實踐——風格及時代判斷

【風格及時代判斷】

每個時代的書畫都有其特有的氣息,知者一望便知宋元明清,八九不離十。看一幅畫,首先要“望氣”,看這幅畫散發的氣息。從整體來看,這幅《昭君出塞圖》所展開的空間感很大。前景山坡山嶺,後景一江水波綿延出遙遠的山巒,畫作所延伸的空間有囊括天地之感。這是宋代山水氣質的。明清繪畫雖然也有淡墨遠峰、山河平遠的佈局設置,但總缺少恢弘感。

古畫鑑賞的自我實踐——風格及時代判斷

再看畫面組成元素和畫法特徵。一條線式的山坡,一塊石頭一兩株樹木的裝點組合,樹木枝葉的畫法……我們比較歷代繪畫,上述元素在宋代表現的最為集中,時代特徵較為明顯。

古畫鑑賞的自我實踐——風格及時代判斷

古畫鑑賞的自我實踐——風格及時代判斷

古畫鑑賞的自我實踐——風格及時代判斷

李唐·晉文公復國圖(局部)

古畫鑑賞的自我實踐——風格及時代判斷

李嵩·明皇鬥雞圖(局部)

特別是山石的畫法,較粗線條勾勒、類似李唐的皴擦,形成濃濃的宋代山水氣息。

古畫鑑賞的自我實踐——風格及時代判斷

再看人物。這個場景總讓我有種彷彿《清明上河圖》之感。

古畫鑑賞的自我實踐——風格及時代判斷

綜合上述從整體到細節的分析,我們可以判定這是一幅帶有明顯宋代繪畫特徵的書畫作品,如果把時間再做進一步的定位,我認為這是具有南北宋交替時期的特徵的繪畫作品。是具有宋代繪畫特徵,不是說就是宋代的畫作,具體是不是宋代畫作,我們接著往下鑑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