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古老的通風方式——開窗通風!

疫情期間

健康防護最主要的一條

就是開窗通風

開窗通風起到了啥作用呢?

我們先來了解

室內汙染物的來源

主要包括化學性汙染物(如二氧化碳、甲醛、燃燒產物等),物理性汙染物(如噪聲、家用電器產生的輻射),生物性汙染(如塵蟎、各種致病微生物)和放射性汙染(如建築材料中的放射性物質“氡”)。

通風是一種引入新鮮空氣

降低室內汙染物濃度

並且能調節室內溫度和溼度的有效手段

自然通風具有舒適、節能、便捷等優點

而開窗通風

作為一種古老的通風方式

對於保持室內空氣的清潔與新鮮非常重要


開窗通風好處多

首先

以CO2為例,正常的空氣中CO2含量為0.03%~0.04%,人體呼出的氣體和含碳物質的燃燒都會使CO2濃度增加。

  • 當CO2濃度達到0.15%時,人體就會出現不適感;
  • 濃度達到8%~10%,人體就會呼吸困難,全身無力,肌肉抽搐。

因此,長時間不通風會導致室內的氧氣不足,長期在這樣的環境裡,就會因缺氧引起頭暈頭痛、血壓升高,甚至引發其他疾病。


其次

空氣不流通的環境也適於許多細菌和病毒的生長繁殖,從而增加患呼吸道疾病的可能性。我國對於室內空氣汙染的國家標準中對細菌總數有明確規定,標準值規定為<或=2500cfu/m3(CFU是菌落形成單位,指的是單位體積中細菌、黴菌等微生物的群落總數,用以表示活菌的數量)。

有對學生宿舍的研究顯示,開窗10分鐘後室內空氣菌落總數較未開窗通風時下降36.0%,室內無人開窗通風2小時後室內空氣菌落總數下降74.3%。

由此可見,宿舍短時間通風后, 微生物含量均下降明顯,較長時間通風且無人時室內微生物含量最少。


第三

除此之外,開窗通風還能夠增加室內有益身體健康的空氣負氧離子。空氣負離子,是地球上維持生物健康的重要物質,它可以調節人中樞神經系統的興奮和抑制,改善大腦皮層的功能,促進造血功能和肺的換氣能力,提高人的免疫力,被譽為“空氣維生素”。

  • 而這種負離子在山林、海濱的空氣中的含量最高,每立方厘米中約有2500個
  • 農村原野中較高,每立方厘米中約有1000個
  • 城鎮較低,戶外約有
    600個,室內只有300個
  • 在冬季密閉的房間內,只有幾十個

開窗通風,能夠把對身體有益的負離子引到室內來,並送走對身體有害的過盛的正離子。


Get正確開窗方式

一種古老的通風方式——開窗通風!

每天2-3次開窗通風,每次30分鐘,能夠有效改善室內空氣質量。但同時也要注意通風方式,儘量選擇對流式通風。同時,對於低樓層居住人群,除自然通風外還可選擇強制送風或排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