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着4%-5%的理财不要,多数人为何偏偏中意2%-3%的定存?

成喜英


确实存在这种现象,但我认为题中至少有两处不准确: 其一,4%-5%的银行理财产品是指预期年化收益率,而非到期收益;其二,银行定期存款利率并不是只有2%-3%的利率。此外,银行定存是刚性兑付,而理财产品则是非保本型浮动收益。因此,大多数普通老百姓选择银行存款类产品就不难理解吧!



长期以来,我国居民储蓄率始终都是全球最高的国家之一,根据央行的最新数据显示,截止今年上半年末,我国住户存款余额77.66万亿元人民币,相当于人均储蓄存款5.5万元。而去年年底,我国银行理财产品总规模仅为20万亿元人民币左右。相比之下,孰优孰劣一目了然。

大家可能也都知道,去银行存款的群体主要还是中老年人居多,对于他们来说,理财产品了解不多也不太容易操作,关键还是对风险承受能力不强,更偏爱存款类产品也是出于安全性考虑。另外,他们除了存款以外,还愿意选择储蓄国债,也同样是出于安全因素考虑。


尽管市场上理财产品琳琅满目,越来越丰富多彩,但适合中老年人的靠谱投资品种其实并不多见。说到底,银行作为国内三大金融机构之一,对老百姓的影响力巨大,尤其是不熟悉互联网型理财产品的老年人。

且不说那些非保本型理财产品,就是支付宝等第三方金融平台上的定期理财产品,本身风险等级较低的情况下,还是有很多人不相信不敢选。

总之,任何一种理财产品的选择,首要的原则就是安全性,其次是流动性,最后才是收益性。除非是那些敢于冒风险的投资者,才可能会首先考虑高收益产品,因为他们普遍有一定的风险承受能力。客观地说,现在国内银行存款利率,有不少是可以超过5%以上的,而且在理财产品收益率普遍面临着较大下行压力的情况下,选择银行定存可锁定收益。


东震木


我不看评论怎么说,反正银行理财有风险。我去年在某商业银行理财,一年期50万元,眼看还有十几天到期了,银行理财经理打电话告诉说:这个项目赔钱了,就是说没有利息了,有可能还要损失一部分本金,最后还好,拿到了1千多元的利息。


老丁220023376


你好,很高兴回答这个问题。

人们之所以放着4%到5%的理财不去购买,而是选择银行定期存款 ,我想原因不外乎有以下几种:

一、对理财产品缺乏认识。很多人,特别是一些上了年纪的老人,对理财产品认识不足,在内心深处总认为理财产品风险很大。其实这是一种错误的认识。正规的银行的理财产品应该说还是比较靠谱的。虽说现在大部分的理财产品也是不保本,但风险基本上非常小。

二、看中了银行定期存款的稳定性。银行存款之所以区别于理财产品,就是银行存款是能够保证你的本金安全和利息的安全,但理财产品就不能百分之百的保证。虽然说大部分银行理财产品,还是比较稳妥,但也不排除某些投资失利的情况,导致本金和收益都无法保障。所以说很多看重稳稳妥的人还是选择银行定存。

三、小额的钱款用于定存和用于理财收益差别不大。以定期存款利率3%和理财收益5%为例:如果是100元,那只差两元;如果是1000元则差20元;如果是1万元,相差两百元。所以说,很多人感觉差别不大,就选择了银行定期存款。

以上就是我的回答,希望我的回答可以帮助到你。回答问题不易,也希望路过的小伙伴动动小手帮我点赞,我祝您笑口常开、心想事成、多多发财。想学习理财知识的朋友欢迎关注我,让我们一起学习、共同进步!谢谢!


小峰谈理财


我在刚做银行客户经理的时候,经常会遇到下面这种情况:向客户推荐定期存款,他嫌存款利率低,非要买理财;向客户推荐理财,他又嫌理财的风险高,非要存定期。这就是典型的不知道什么样的客户需要什么样的产品。

可是到后期我慢慢的就发现了一些规律,知道什么样的客户需要理财,什么样的客户需要定期存款。下面我就来简单分享一下,我做客户经理时的一些心得。通过我对客户的分析来讲述为什么有人不买高收益理财而买低利率存款。



一、看年龄

一般超过50岁以上的人都会选择定期存款。当然客户不会告诉你自己的具体年龄,你只能通过客户的外貌装束来判断。

年龄大的人一般都不太愿意折腾,在他们的世界观里,自己已经过了需要赚钱养家的年龄,现在只需要将自己的资产保值即可。这些人基本上劳动了大半辈子,对于他们而言,赚钱很辛苦,所以并不想拿自己的钱做一丁点儿冒险。

相反,年龄较小的人则没有这种顾虑,他们更愿意接受一些新鲜的事物,适当释放一些风险来获取更高的收益对他们而言,并不是一个很难接受的事情。

年龄大存定期,年龄小买理财基本可以蒙对80%以上的客户。

二、看收入

没有人会告诉你收入,但是你可以通过一些其他渠道来判定客户的收入。来自于农村的,穿着看起来像工薪阶层的,手上长满老茧的可以推荐定期存款。相反,来自于城市,衣着光鲜的,看起来像公司白领的,可以推荐理财。

通过这种维度,关键是来判定这个人对新鲜事物的接受程度,以及对于风险的承受能力。

农村的人一般接受程度较低,工薪阶层干体力活的人赚钱相对困难,往往不愿意承担太多风险。城市的人因为对银行产品了解较多,公司白领工资收入较高,愿意拿出小部分风险去获得更高的收益。

收入越低的人,越不愿意购买理财,收入越高的人,更愿意尝试理财。


三、看资金

理财资金五万元起,现在很多银行的理财已经降低了门槛,开始一万元起。基本上对于老百姓来说,理财和存款在门槛上已经没有了区别。

客户来银行存款,拿的钱可能不是他的所有资金,但对于大部分客户来说那是他的大部分资金。拥有的资金越多,抵抗风险的能力也就越高,从而也会提高自己的风险承受意愿。

拿着5万元以下的资金来银行的,可以推荐定期存款,拿20万以上来银行的,可以推荐理财。

资金越多越的人越愿意买理财,资金越少的人越愿意存定期。

总结:

通过年龄、收入、资金三个维度基本就可以判定这个人会买理财还是办理存款。风险承受能力高的人,愿意买理财风险承受能力低的人,愿意存定期。而风险承受能力的高低是由客户的见识、收入的高低、和资产的大小来决定的。


银行研究僧


定存利率确实不高,官方定的是2.75%,两年到五年都是。但是实际上,完全是不同的。

最高的已经超过4%了,和理财有一拼了。

如果利率差不多,那肯定定存保障比理财更高一些

《存款保险条例》自2015年5月1日起施行。存款保险实行限额偿付,最高偿付限额为人民币50万元。这一限额高于世界多数国家的保障水平,能为我国99.63%的存款人提供全额保护,可以说是很好的保障了。

与之相反的,理财由于资管新规的推出,保障大不如前!去年实施的资管新规对居民的最大影响就是打破理财产品刚性兑付,也就是说,理财产品今后不再“保本保息”。甚至货币基金都要打破刚性兑付了!

一个是推出存款保险,一个是打破刚性兑付,一进一退之间,对保守投资人而言,肯定选定存啊!

定存尤其对老年人很有吸引力,比如我爸,动不动就存定期,利率和理财差不多,而我呢,基本上就是理财,因为流动性会更好。

一个是追求安全性,一个是追求流动性,各有各的客户群体。


赵冰峰财经


在去年很多的高额回报的理财平台出事了,P2P一个接着一个跑路了,所以给人的印象就是理财的最好可能连本金都没有了。害怕啊。不是一个两个出事,而是大部分高回报的理财产品都出事了。

其实,这是一种误解。

有些银行正规的理财产品,4-5%收益的理财产品还是相对靠谱的。当然也有少数的银行理财产品出现了问题。但这只是极少数小银行。大型商业银行一般都不会有太大的问题。保本问题不大。不过,理财产品也是有风险提示的。那就是不保证这个收益一定会实现。基本上每个理财产品都会有这样的提示。这是银行的义务。事实上,到最后基本都能实现这样的收益。有可能会往上或是往下偏差一点,都偏差不会太大。

而银行定存,2-3%则是百分之百安全的。钱存在银行里面,虽然没有理财收益那么高,但存在银行里面就买一个放心。最少也还有3%左右的收益。而且上面也没有风险提示。这点是理财产品所不可比的。

因此,主要是现在的社会太复杂,大部分人亏怕了,出于谨慎的心理选择没有风险提示的定存,而不敢选择有风险提示的理财产品,这也是可以理解的。


股海重生2015


你不理财,财不理你,这是银行或者其它的理财顾问经常会给客户说的话。事实却是是这样,比如银行的理财产品多数有4%~5%的年化收益,但是定期存款只有2%~3%的收益。常理来说我们肯定会选择收益高的理财产品的,但是为什么多数人都会中意3%左右的定期存款呢?难道是他们不想赚更多吗?

1,资金不够大。

很多人之所以不选择收益高的理财产品是因为资金不够大,银行确实有4%~5%的理财产品,但是是有门槛要求的。超过4%年化收益的理财产品门槛基本都在5万以上,而有5%年化收益的理财产品门槛估计要在10万以上甚至更多。现在的有大额存款的多数是老年人,年轻人都是一身债务哪有那么多钱去买理财呢!门槛高拒绝了多数想买银行理财的投资者。

2,方便度不够高。

有这么高收益的理财产品必然是有时间限制的,比如三个月,半年甚至一年。限制时间越长那么其方便程度就会越低,对比网络理财多数的年轻人自然会选择网络理财。网络理财随时可取,即便是活期存款也比银行的高的多,理财产品的年化收益也并不比银行查,而且时间也会相对比较短。对于年轻人来说,微信,支付宝的理财产品更有吸引力,所以就不会选择银行的理财产品了。

3,害怕。

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银行理财坑害了不少的老年储户。本来说好的是存款,但是不知道怎么回事就变成保险了。这样的事情我想大家都听说过甚至在我们的身边就发生过,为了获得那一点的高利息不少的老年人都被欺骗过。各大银行都有自己的保险公司,业务员为了冲业绩隐瞒事实欺骗了不少的储户。这就是为什么很多人不愿意买银行理财产品的原因,宁愿少赚一点也不要冒那种血本无归的风险。



投资观


世界上最难改变的就是一个人的思想,为什么有些人喜欢定期存款三年期利率为2.75%,而不去买银行4.2%的定期理财呢?关键还是思想,这部分人都是50-70岁之间,他们的思想就是存款最安全,理财都是假的,骗人的。因为他们那个年代根本没有理财这两个字,都是存款储蓄。都六七十岁的人了,你让他改变的思想,有多难呢?再说了,他们拿一本存折,就存定期,他根本不理会理财产品,都不懂什么叫货币基金,你和他解释他也不听。

任何产品都有一定的人群,所以我们就不要再去纠结那么多为什么了。总有一些人喜欢这种理财产品,那是一个时代的印证。就好比,现在很多老人就用老人机,你说智能手机不比老人机好用吗?关键老人不会用,也不必要用,就拿来打电话就可以了。

再者,银行喜欢你定期存款,因为定期存款,银行收益最大化,特别是一些老人,银行大堂经理就喜欢推荐定期存款,不推荐理财产品的。


雪之道理财


定期存款与理财有区别,不能说理财一定就好于银行定期存款,也不能说银行定期存款一定好于理财,这是一个各执所需、意见不同的两种产品。

银行定期存款的安全系数高,就算是银行破产、倒闭,还有着50万元以下的赔付储蓄保险。但是,理财没有。从风险性上讲,银行定期存款的风险性要低于理财,并且理财产品如果出现风险,并不会进行赔付。

因为风险不同,很多投资者中意2%-3%的银行定期存款,而不中意4%-5%的理财。当然,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认知不同。很多投资者的投资理财意识还停留在2000年以前,或者说是金融理财产品不丰富的时代,所以进而专注进行银行定期存款理财。这也是一部分原因。

但是,从现在理财产品以及等级划分来看,产品很是丰富,并且也十分快捷,有的产品动一动手机就能实现理财。并且,银行理财产品,银行也做出了风险等级的划分,通常标识为:低风险、中低风险、中等风险、中高风险与高风险。低风险、中低风险,虽然风险系数高于银行定期存款,但对本金的风险很低,甚至说没有什么风险。怎么讲?低风险、中低风险主要投资渠道为货币类投资,像银行储蓄、大额存单、保险理财、货币基金、国债、逆回购等,风险很低。

也有可能是因为对理财产品的认知不够,所以造成更多的投资者中意2%-3%的银行定期存款而不是4%-5%年化利率的理财。

金老师认为,单一选择较高年化收益率的理财或者选择银行定期存款,并不合理。银行定期存款的优点在于安全系数高,缺点则是年化利率低。而理财产品的优点在于年化利率高于银行定期存款,缺点则是存在一定程度的风险。所以,在这种情况下,将两者进行搭配,一部分资金进行银行定期存款,而另外一部分资金进行理财投资,这样既能够提高年化收益率,也能降低风险系数。


厚金说


很多老百姓都喜欢将闲钱存在银行吃利息,而不是选择买理财产品,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

一、理财产品是有风险的,而定存的收益是固定的:

根据2018年央行出台的资管新规规定,任何理财产品都不得承诺保本保息,也就是说,购买理财产品你就要承担相应的风险,可能收益很高,但也有可能会损失本金,而银行的定期存款虽然利率不高,但起码本金很安全,而且还有一定的利息收入,所以很多人都宁愿做定存也不买理财产品!

二、理财产品的名声不好,很多人都反感:

买过理财产品的人都知道,很多理财产品的风险还是比较大的,如果你长期持有某只理财产品,到头来换来的不仅没有高收益,而且本金还出现亏损,这种心理落差是很难受的,尤其是那些之前一直做定存的老年人来说,更是如此,再加上,理财产品有很多骗局,骗人的套路花样百出,所以,很多人都对理财产品没有好感,听说理财产品就直摇头!

另外,从风险偏好来说,购买理财产品的人一般都属于稳健型的投资风格,而如果要谈稳健的话,理财产品肯定没有定存稳健,所以,二者比较而言,追求稳健的投资者更偏向于做银行定存!

以上是我的个人观点,欢迎大家留言讨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