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天和後天對孩子的成長有什麼影響?

木錘哥


對於一個人來說,先天和後天,哪個影響更大呢?

討論這個問題,我們必須先弄清楚什麼是先天,什麼是後天。

當我們說先天時,意指那些在我們出生之前,我們不可控制的因素。比如自己身上的遺傳物質,以及我們作為胎兒時所面臨的母體內環境。

當我們說後天時,意指那些我們出生之後,對我們造成影響的因素,比如父母對我們的教育,學校對我們的教育,社會文化對我們的影響。

不過,這個區分其實沒有太大的意義。先天因素中,母親依然可以通過在懷孕時改變母體環境來影響到作為胎兒的我們。這是可以改變的。而後天因素中,父母的經濟實力,教育程度。父母對我們的早期教育,卻都是我們不可掌控的。你出生地的社會文化,也不是你能改變的。

但姑且這麼劃分著吧,先天因素和後天因素,究竟誰對我們的影響更大呢?有人說是先天因素。那讓我們來虛構一個可能發生的案例。一個天資聰穎的小孩,智商高達150,還有一個天賦一般的小孩,智商95,略低於平均值。40年後,這兩個小孩,誰的成就會更大

如果先天因素影響更大,那我們可以推測,那個天才小孩的成就會更大。可惜,在我們虛構的這個案例中,那個智商95的小孩要更有成就。因為那個天才小孩在5歲的時候,因為後天因素,被車撞死了。而那個40歲的男人,一輩子辛勤勞動,已經有了自己的美滿家庭。

這個例子也許可能太極端。但我們依然能在現實中觀察到許多類似的情況。比如某一個小孩本來應該長到180cm,但因為營養不夠,只長到160cm。某個小孩本來應該非常聰明,但因為成長髮育時營養不夠,父母也不懂教育,所以長大後也沒什麼成就。

我們還可以看到狼孩的例子。一個小孩如果脫離了人類社會,那顯然不會有任何意義上的成就。那我們能說,後天因素對我們影響更大嗎?非也。先天因素的一大影響,就是通過對後天環境的選擇,間接發揮作用。我們可以設想兩個非常現實的家庭。一對教授夫婦養育了一個小孩,這個小孩有非常優質的基因,教授夫婦也給他提供了優質的早期教育。這個小孩也考上了一所優秀的學校,接受著更好的後天環境。而一對農民夫婦,他們的孩子天賦一般,他們所能提供的早期教育也一般,小孩也只能讀一般的學校。這樣的小孩,又怎麼和教授的小孩相比呢?

僅僅是先天因素在時間上的在先性,就已經對我們造成了巨大的影響。或許,我們對自己最大的影響,就是沒有自殺罷了。有的人認為,自己能掌控自己的命運,自己可以努力奮鬥,不斷學習,來改變自己。殊不知,自己的努力意願,學習能力,很大部分也被先天因素所決定了。

其實,上文的關於自己能掌握命運的結論也許太誇張了。一個人的自殺傾向其實也是很大程度上受到遺傳因素的影響。

心理學界,有著名的雙生子研究,樣本量非常大。有人看了研究報告,發現分開撫養的雙胞胎,在智商、性格、長相、身高、身體素質等特徵上有極高的相關。在受教育程度、收入、社會地位、婚姻等特性上也極為相似。顯然,遺傳對我們有如此巨大的影響。那我們的後天努力還有什麼意義呢?就讓我們得過且過,活完這碌碌無為的一生吧。

有人看了研究報告,發現分開撫養的雙胞胎,在智商、性格、長相、身高、身體素質等特徵上有極高的相關。在受教育程度、收入、社會地位、婚姻等特性上也極為相似。顯然,遺傳對我們有如此巨大的影響。這真是太有趣了。

讓我們好好努力,去發揮遺傳給予我們的最大影響吧。


蝸牛舅舅


性格的形成和發展反映著人的整個生活歷程. 一.性格形成的生物學條件. 遺傳是性格形成的生物學基礎,是性格形成和發展的生物學前提.

只有具備了這種前提,性格才可能形成.

1. 氣質特徵: 氣質特徵會影響家庭環境,特別是父母親的態度及其它成員和行為反應,這種環境必定會對兒童性格的形成產生影響.

2. 高級神經活動類型是性格具有更持久影響. 3. 個人的身高,體重,體型,外貌等生理因素都會對性格產生影響.這要看這些生理因素是否符合社會的要求,別人對這種生理特徵的評價是好的還是負的.

4. 個人的成熟早晚也會對性格形成影響. 早熟的人更容易遵循社會準則與規範, 好交際, 情緒安定等;而晚熟的人,不願遵守社會準則與規範,好一意孤行,只顧自己的情緒與感受言行.

二.家庭因素對性格的影響. 家庭是社會的細胞,是個體最早接觸的社會環境.家庭因素對性格產生重要影響.

這種因素種要有: 家庭收入狀況,家庭成員的職業, 家庭氣氛, 家中孩子的數量, 孩子在家中的作用與地位, 父母的教養方式, 家庭結構的完整性等. 家庭氣氛: 如果父母處境不順, 困難, 表情苦悶,言語憂抑, 容易使孩子形成沉默寡言的性格特徵,甚至玩世不恭,消極悲觀.要麼就比別的孩子要早熟,堅強.

父母的教養方式: 如果父母對孩子是採取寬容,理解, 民主,保護, 非干涉性, 合理的態度的話,兒童就容易形成領導風格,活潑好交際,態度友好,積極,情緒安定等性格特徵.

如果父母對孩子干涉,專制, 溺愛,支配,壓迫,獨裁等就會使兒童產生抑鬱,任性,適應力差,膽怯,執拗,情緒不安定等性格特徵.

日本 詫摩武俊 孩子在家庭中的地位與作用: 科瓦列夫.

在研究教養態度與兒童性格形成的關係中,應注意:

1) 母親的態度及雙親態度的一致性.

2) 親子關係,孩子對父母態度與行為方式的影響會使父母產生新的行為方式,從而為兒童的發展提供了新的環境.

3) 其它家庭因素. 三. 學校教育對性格的影響. 1. 課堂教學是教育的關鍵與中心環節,教師要使學生學會有明確目的,系統性地學習,克服困難,鍛鍊堅定的意志力. 其中,體育課不僅可以傳授給學生技能知識,而且還可以使學生的意志力與勇敢精神得到鍛鍊.

2. 校風,班風都會對性格形成影響.

3. 少先隊,共青團,以及學校的各項規章與準則都會對學生產生約束與規範作用.形成符合社會要求的性格.

4. 教師的言行會對學生產生影響.有威嚴的教師不僅使學生言聽計從,而且他身上優良的品質會被學生學去; 沒有威嚴的教師不僅學生不聽從,而且他身上的劣質也會影響學生.教師對學生的影響是潛移默化的.

四. 文化,社會因素在性格形成中的作用. 主要有社會制度,文化背景,經濟地位.

1. 文化背景: 不同文化背景下,人們的風俗習慣與經濟文化發展水平都不同,這些對兒童從出生就開始產生影響.

2. 社會制度對人們行為的目標產生影響.從而影響性格.資本主義國家的人以追求金錢為最大利益與人生目標.而社會主義國家的人民是以社會主義的發展為共同目標的.這些必然會影響性格中的一些東西.

3. 經濟地位: 在階級社會里,存在剝削與壓迫. 必然影響兩個階級人的性格. 總之,不同社會制度,文化背景,經濟地位下,不同民族,不同階級,不同時代會產生各自不同的典型性格. 影響一個人的性格的因素是多方面的. 一般來說,人到青春期性格特徵就已經穩定.成年後性格改變困難.但是如果在意志努力下,性格還是可以改變的.

五.影響性格形成的心理因素. 蘇聯心理學界的研究:

1. 列維托夫: 心理狀態轉化說. 即性格是心理狀態反覆出現並固定的結果.

2. 魯賓斯坦: 動機泛化機. 即性格是動機的泛化與定型化.

3. 態度的穩定與定型轉變為性格特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