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在線學習與近視防控如何“兩不誤”

一場突如其來的疫情,令全國兒童青少年與“史上最長假期”不期而遇。如何在長時間、大規模的“宅家”行動中,既科學推進“停課不停學”,又保護兒童青少年視力健康,成為新挑戰。疫情期間,教育部門在抓好疫情防控工作的同時,創新思路,多措並舉,呵護學生眼睛,為實現疫情期間居家學習和近視防控“兩不誤”作出了應有貢獻。

  既要學有所獲又要健康成長

  近視是長期看近的結果,“停課不停學”在增加學生用眼時間的同時,也為學生近視率的發生增添了不確定性。

  為此,教育部連發數道“限制令”:教學中要注意青少年身心健康,把握好教學內容的適量和教學時長的適當;不得違反相關規定安排教師超前超限超綱在線教學,不得要求教師在正常休息時間進行授課;注重加強愛國主義教育、生命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鼓勵學生鍛鍊身體,開展課外閱讀。確保學生居家期間學有所獲、健康成長。

  與此同時,對各省(區、市)提出要求,積極推動教育信息化改革,擴大優質教育資源覆蓋面,根據不同學段學生實際情況和網上教學特點,堅持從實際出發指導各級各類學校通過在線網絡授課、答疑等形式組織開展教學,最大限度減少疫情對學生學習的影響。

  “‘停課不停學’,孩子們在線學習時間增加,為學生近視帶來了不確定性,不能為了‘停課不停學’付出孩子視力下降的代價。”教育部相關負責人接受採訪時表示。

  在積極抗疫的同時,各地紛紛行動起來加強近視防控:

  ——河北、河南等地倡導學生每天在家體育活動一小時,創新鍛鍊形式,保障體質健康,科學用眼,均衡膳食,控制和減少“小眼鏡”“小胖墩”發生率。

  ——上海市發佈《疫情期間“宅”在家,收好這份兒童青少年居家用眼衛生指南》,引導學生在家抗疫,科學用眼。

  ——雲南省印發《關於疫情防控期間學生居家體育鍛煉和近視防控指導工作的通知》,要求各地因地制宜製作室內體育鍛煉和近視防控視頻圖解等,降低近視發生率。

  ——北京市召開電視電話會議,要求各區各校把學生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放在第一位,做好學生疫情期間體育鍛煉動員、指導。

  ——遼寧省倡導中小學生居家做眼保健操和廣播體操,做到體重不上升、視力不下降。

  “健康護衛隊”護航學生健康

  《疫情之下,如何保護學生視力健康》《如何科學使用電子產品》《有了近視手術,還需要近視防控嗎》……日前,由武漢市教育局組織,武漢市和來自全國的12位體育衛生方面的專家,為廣大學子及家長開展了疫情期間學生視力健康和健康教育方面的講座和輔導。

  雖然身處疫情中心,但作為全國學生視力健康管理示範區,武漢市在網課開始的第一時間,就迅速組織武漢市青少年視力低下防制(預防控制)中心與市學生視力健康管理專家委員會等多學科專家,共同策劃制定疫情之下如何保護學生身心健康與視力健康工作方案。該市教育局還聯合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院、公共衛生學院等相關部門組建了“疫情期間,‘停課不停學’,保護學生視力與生命健康專家宣講團”,在疫情肆虐下,“逆行”呵護學生視力健康和生命安全。

  雖然不能見面,但武漢市教育局拓寬渠道,通過電視臺、官方網站、微博、微信公眾號等多種載體向全市百萬學生及家長傳播“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幫助兒童青少年樹立作為“自我健康管理”第一責任人的意識,傳授“疫情防控——自我視力健康管理”系列科普知識,從樹立健康理念、良好的視覺行為、改善視覺環境等多方面指導兒童青少年在疫情期間如何科學地開展愛眼護眼活動。

  “保護學生視力健康與生命安全是我們的責任,抗疫不能忘了防控。”武漢市教育局體衛藝處處長朱思標說,“我們在開展線上教學的同時,還舉辦了線上護眼愛眼知識競答比賽,活動深受大家的喜愛,每期都有近萬學生和家長參與,截至目前,系列健康教育科普宣傳的受眾超過百萬。”

  武漢市青少年視力低下防制(預防控制)中心充分發揮健康教育作用,組織視力健康管理教師編寫疫情防控系列科普軟文、拍攝公益微視頻、公益沙畫等多方式宣教資料;有關專家還編制了護眼順口溜,通過多種渠道向全市學生傳播宣傳,通過耳熟能詳的形式讓學生、家長牢記護眼知識,維護好孩子“心靈的窗戶”。

  疫情期間,該中心主任楊莉華不僅和全國各地的專家奔走演講,還積極撰稿、編寫順口溜等宣講視力健康重要性,經過抗疫洗禮,讓楊莉華對視力健康和生命教育有機結合有了更深刻體會:“從源頭控制,實施風險管理,定期監測,掌握孩子的屈光發育狀況與實施針對性的綜合干預,對孩子健康進行全過程、全生命週期的動態管控,才能持續維護好學生的視力健康和生命安全。”

  防控“國家隊”推“科普大餐”助力抗疫

  居家學習該如何保護眼睛?怎樣選擇上網課用的電子產品?網課之餘如何讓眼睛得到有效休息……由宣講團團長、溫州醫科大學附屬眼視光醫院院長瞿佳教授等組織編寫的新書《學習網課時如何科學護眼、防控近視》日前火速上線,該書以問題為導向,針對學生與家長最為關心的22個眼健康問題一一解答。

  疫情期間,教育部組建的全國綜合防控兒童青少年近視專家宣講團攜手有關方面推出各種視力健康“科普大餐”,為實現疫情期間居家學習和近視防控“兩不誤”作出了應有貢獻。

  宣講團副團長、山東中醫藥大學附屬眼科醫院畢宏生教授走進山東教育電視臺直播間,為中小學生講解疫情期間如何科學用眼、預防近視。

  宣講團副團長、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同仁醫院副院長、眼科主任魏文斌教授三次登上國務院應對新冠肺炎疫情聯防聯控工作機制新聞發佈會,強調讀書姿勢要保持“一尺一拳一寸”、最佳用眼習慣堅持“20—20—20”口訣等方法,深入淺出地講述中小學生如何在完成功課的同時保護視力。

  “寒假本身就是青少年近視高發期,受疫情影響,‘停課不停學’主要通過電子產品來實現,青少年近視的發生發展將面臨新的挑戰。”魏文斌表示,疫情期間,宣講團成員做了大量工作,圍繞中小學生居家期間如何愛眼護眼這一主題,藉助多種場合、多種載體、多種形式進行科普宣講。“之所以樂此不疲地嘗試各種新方式,是希望能為學生做一個正確引導,幫助更多人學會減緩各方面的危險因素。”

  “近視和疫情其實有異有同,都強調早期防控,關鍵在於大家是否重視。”瞿佳表示,隨著兒童青少年居家時間的延長,家長應主動了解並發現孩子是否有近視的傾向。“對此,宣講團也做了不少努力。如專門設計了適用於家庭的2.5米視力表,通過家長來督促孩子養成良好的用眼習慣;指導家長仔細觀察孩子的用眼習慣,當孩子出現眯眼看東西、喜歡揉眼睛等行為時,及早進行干預。”

  瞿佳認為,近視防控貫穿人的一生,怎麼抓、怎麼說都不為過。他表示,防控宣講工作是長期的、長效的,其中科普是非常重要的“利器”。“很多家長或孩子對於知識都是用到才學、碰到問題才去瞭解。我們希望通過科普的形式推廣健康知識,解惑答疑。當下,科普應更多借助新媒體、新技術等方式,為不同人群提供個性化指導。”

來源|中國教育報

作者|李小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