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孩子吃苦,是对他最高级的保护”你认同这句话吗,为什么?

时光潋滟滴墨盛放1


很赞同这个观点。

对孩子适当的,有目的的引导,让他们去吃一点苦,尝试一下生活的艰辛和不易,会对他们的思想产生一定的影像,关键在于正确的引导,不要让孩子产生逆反心理。

俗话说“穷人家的孩子早当家”,其实说的就是,穷人家的孩子从小吃过很多苦,逐渐锻炼,养成了坚韧、努力、拼搏的良好心态,懂得了更多的人生感悟。

现在生活条件好了,很多家长舍不得孩子吃苦,但是如果有一天,孩子遇到了压力、打击,无法承受时,他可能会极端。如果有意识的从小引导孩子吃一点苦,可以培养孩子的抗压能力。



福海珠輪HL


“让孩子吃苦,是对他最高级的保护”你认同这句话吗,为什么?

不知道别人是怎么理解这句话的,首先我是很认可这句话的,因为让孩子学会吃苦,更多的情况下会给孩子带来很多的益处。

1.让孩子吃苦,可以磨练他们的毅力,他们的意志力相比较其他孩子而言,就会变的特别的坚韧,不至于说以后再遇到一些困难或者是不幸的时候,就会心生怯意,反而会积极和勇敢的去面对。

2.让孩子吃苦,可以培养他们独立自主的能力,经常生活在“蜜罐”里面的孩子,长时间以来,就会养成一种依赖心理,动手的能力就会特别的差,但是让孩子学会吃苦,他们就会慢慢的改变这些不良的生活习惯。

3.让孩子吃苦,可以让他们明白生活的艰辛和不容易,这样他们在长大成人以后,就会懂得感恩和珍惜眼前的生活,而这些优良的品德恰恰是现在很多人所缺少的一种东西。

因此,不管从哪方面来讲,让孩子学会吃苦,都是很有必要的,也是值得提倡的做法,而且让孩子吃苦,他的益处也是显而易见的,但是在这个过程中,一定要讲究方式和方法,否则的话,就用可能会得到“适得其反”的一种结果。

所以说:“让孩子吃苦,是对他最高级的保护”?”我觉得这句话说的是很有道理的,也是我们很多做父母的都应该谨记的一条法则,在条件和时机成熟的情况下,不妨努力把自己的孩子培养成为一个会吃苦的孩子,这对他们的将来或者是以后,都是非常有好处的。


小微情感世界


本着对孩子认真负责的态度,这句话的准确解释应该分两个层面解读:


一、正向挫折对孩子有利:

让孩子吃苦,如果是让孩子在必经的经历中,经受磨练,也就是说给到孩子的苦是水到渠成,那么这样的苦将会对孩子的成长起到相当大的推动作用!


所谓正向的挫折,就好像孩子在刚刚学会走路之际,当孩子颤颤巍巍的举着双手,慢慢的挪动脚步向你走来,这是孩子在尝试迈出人生的第一步,也是他能顺利行走的第一步,这个时候孩子一定是会经历内心的挣扎、纠结甚至是恐惧,那这样的苦就值得放手让孩子自己去体验体会,因为只有放手,孩子才能通过自我的努力克服障碍,获得更高层次的成长!


不光是学走路,在孩子成长的过程在,他注定会经历很多挫折,但是这些挫折又是他今后能够把握人生必备的,比如:

1、从幼儿园进入小学:

孩子要开始学会生活上的自理,要开始逐步建构起积极学习的能力,要开始学会尝试跟不同的人打交道;

2、从小学进入初中:

孩子要开始经历竞争中的挫败,要能学会在挫败当中重新崛起;

3、面对高考:

要有胜不骄败不馁的心态,要有咬定青山不放松的尽头与学习态度!


等等所有这些苦都是孩子必须自己去经历的正向挫折,所有这些挫折,一旦孩子经历了,且成功克服了,那么未来孩子的发展定会一帆风顺!

二、过度挫折对孩子的成长不利:

过度的、人为设置的、超出了孩子年龄阶段和承受范围的挫折对孩子的发展极为不利!


这些年媒体上接连曝光的未成年人伤害或自残案件,无一不是在给我们提出警醒:

仅仅是2018年3到4月份,报道的学生自杀案例就有十几例之多:

2018年3月19日,芦溪县某中学高三学生跳楼身亡;2018年3月28日,湖北省某中学16岁学生跳楼身亡;2018年3月29日,山西某学校初二学生坠楼身亡;2018年3月31日,常州某中学16岁学生跳楼身亡;2018年4月2日,山东某小学13岁学生跳楼身亡2018年4月3日,江油市一名高三学生跳楼2018年4月12日,定州某中学高一学生发生学生坠楼2018年4月19日,溧阳市某初中一名14岁男生跳楼身亡2018年4月26日,南京市某小学五年级学生跳楼身亡2018年4月25日,吉林长春第103中学两名女学生坠楼身亡。

归纳中小学生自杀的主要原因,大致可以分为:家庭矛盾(72例,33%)、学业压力(55例,26%)、师生矛盾(35例,16%)、心理问题(21例,10%)、情感纠纷(11例,5%)、校园欺凌(9例,4%),其他问题(12例,6%)。


这里面我们可以看到,家庭、学校、学业、心理方面的压力占到了其中绝大部分的比例,也就是说我们的孩子压力过大,有些超负荷了!看看现在的孩子还有哪个没有上过辅导班,有多少中小学生能在晚上九点前上床睡觉,又有多少孩子周末假期能够自主决定,自由选择和支配自己的时间呢?太少太少了,多数的孩子每天都是生活在重重压力之下,喘不过气来!


这些所谓的挫折,都是家长、老师、社会人为给孩子创造出来的,很多是超出了孩子心理承受范围的,也许有人会说为什么别人不自杀,偏偏是他自杀呢?这就好比因为道路安全设施不健全,某人遭遇车祸我们说他倒霉是一个道理,真的是他倒霉吗,不是,根源在于交通设施不健全;同样是那个孩子自身有问题吗?不是,是我们的教育大环境有问题,这值得所有人反思!

总而言之,爱要有度,严要有度,压力更要适度,适当的压力会激起孩子的上进心与进取心,对孩子的成长是好事,但是如果不考虑孩子彼此间的差异,一味的施加压力,不顾及孩子内心里所思所想,那么超出了孩子承受范围的压力,必将成为压倒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葛老师教育新智汇


很高兴回答你的问题。我还是很认同这个说法。穷人的小孩早当家,这句话在绝大部分情况下都是成立的。我是乡下长大的孩子,我生活在广东潮汕家族,虽然可能有固有的潮汕男人大男人主义想法,可我家就是三个男孩我排最小。一直以来我家都是男孩当女孩使用,从初中开始我们家因为爸妈忙,所有人都是各自洗完澡就自己把自己的衣服洗了晾干,我们也会去帮爸妈放牛,采猪菜喂猪。而且我们三兄弟从小就在老妈的教导下学打扫卫生学做饭。父母也就初中毕业,90年代养3个男孩而且后来都供完我们上大学着实不易,记得我爸小学代课老师工资才300多。也就因为这样的境遇促使我们都养成了勤劳节俭,吃苦耐劳的好习惯,并且在生活以及后来上大学甚至工作后都有自己的独立人格与想法,遇到问题都自行解决不打扰父母。我大学以后第一份工作就自己跑业务第一次出省第一次出差坐火车住80块钱一晚的宾馆。我们应该感谢从小没在温室里长大,吃苦是在后来工作社会立足的根本。与其给钱满足所有的生活所需,还不如养成能独当一面艰苦奋斗的性格,对于孩子来说这才是最高级的保护,不受外界打击所影响。


粤C常住人口


首先要明确一个问题,什么叫吃苦?难道吃糠咽菜穿补丁衣服,吃不饱穿不暖么…… 我从小家境还好,七十年代生人,爸爸工作之便家里一直有轿车基本从小没坐过公交,小学学电脑小提琴,中学学钢琴,没穿过旧衣服旧鞋。我也不觉得长大以后我就是温室花朵经不起风雨,遇事也不比别人差啥,反而我觉得做事更自信思维角度更不同。所以我不觉得对我儿子需要去刻意吃什么苦,什么样的家庭就过什么样的日子。


淼1124545443


很抱歉,我不认同这句话。

说说我自己好了,其实都不用父母让我吃苦,当深处在农村家庭长大,看着父母种田辛苦,便已经能体会到了生活不易。

当年考县里的初中,我和小学同学,一行十几人去参加考试。那是县里最高的初中,县城参加考试的竟然有6000多人,录取1500人。

现在想想我们那个县,虽然穷,但确实是个教育大县啊!

考完之后大家就开心回家了,初进城,我们都是拼车,坐的是那种改装的电动三轮车,危险系数很高,但对我这种晕车的人来说,那种三轮车风呼呼吹,简直开心要命[捂脸]

后来就是等成绩啊,倒也没有特别期待,只想看看自己的在农村学习的实力。

没想到考了1100多名,考上了。一行还有一个男生,是村里的亲戚,也考上了,1400多名。

不知你是否可以想象,这对于农村人来说,非常光宗耀祖的,一大家人都很开心的。

我到现在都记得到家之后,大伯家就是我家邻居,平时好堵好大伯说:秀才回来啦,要上县里我们也资助啊!

这里要说到县里的学费需要择校费,6000元!对我家来说,真的太贵了。

我爸妈说,你想去的话,我们就把屋后的树卖了。不要有压力,你自己决定。

我心情还挺激动,但是一行其他同学不去读,于是我给自己找个理由:反正也证明自己了,现在择校费太贵,等初二再去考吧。

因此,初一我没有到县里。

村里考上的弟弟去了,他是个很聪明的男生,数学很好,从小会算 几斤几两多少钱那种。

说说最后吧,我升初二又去考了,又考上了,于是去读书了。第一个月非常拼命地学习,晚上从来不去吃饭,只为了多做一份小测验试卷。

几年后,那位弟弟这高二时候,因为作弊退学了,太过可惜了。

而我确实吃苦,可如果家庭经济可以,一定有更好的成长资源。

现在很多家长做所谓的“挫折教育”,为了培养孩子的抗挫折能力,却忽略了刻意制造的挫折,是否会损害孩子的身心发展。

希望您可以找到合适的教育方式。

手机打字辛苦,觉得有感触,给个赞吧,欢迎讨论说说你吃过的苦。



余生安


这个问题我比较赞同。尤其是男孩子。就拿我儿子来说,在家里上学的时候,孩子不知道吃苦。因为心疼他,所以也就没让他吃什么苦。

后来他大学毕业,去了工厂。这个时候我就想,作为男孩子,如果我一直惯着他,那他就不会成长,于是,我就断了他的经济条件,让他自己养活自己。儿子到工作的第1个单位,非常苦。经常值夜班不说,也比较累,但是为了养活自己,他也挺过来了,我心里虽然心疼他,但是我不得不硬着心这样做。(其实我心里一直在关心他,如果儿子需要我的时候,我肯定还是要管。)

现在的儿子非常的懂事,虽然他是独生子,成了家,是一个非常有责任的男人。


jixiangankang


“让现在的孩子是否吃点苦头”是当今教师和家长都在热议的话题。结合我在一线教育教学的经历,我的认识是这样的:

一、现在的孩子普遍享受着幸福生活。

当前,随着国家的高速发展,居民家庭在物质层面上变得越来越好,孩子们在衣食住行读书等方面受的苦少了,幸福值相对父辈的童年不知好了多少倍。这是国家政策好,家长勤劳打拼的结果。“前人栽树,后人乘凉”。老一辈人都很羡慕现在的孩子。

二、物质条件变好了,也给孩子们带来了问题。

现在很大一部分孩子由于生活在父母的精心呵护下,“含在嘴里怕溶化,捧在掌心怕冷了”,在不知不觉中养成了娇生惯养的坏习惯。“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无忧生活,让一些小孩一生下来就“十指不染阳春水”,劳动意识淡薄,鄙视劳动,三观不正,心态轻浮娇贵,崇尚及时享乐,害怕受苦受累。许多孩子脱离现实,“五谷不分,四体不勤”,厌恶读书学习,迷恋网络游戏,托身于虚无空间。更有甚的,一些孩子因为家庭条件好,自以为是,目无法纪,危害社会,不知天高地厚。

三、让孩子们受点苦,接受挫折教育,未免不是一件好事。

“失败乃成功之母”。父母积极引导自己的孩子深入生活,让孩子们亲身尝试生活中的酸甜苦辣,感触挫折。这对他们增强意志力,塑造健康人格,匡正三观,学会做人做事,非常有益的。父母不可能陪伴孩子一辈子,孩子最终要成家立业,开创自己的独立生活。对待孩子的成长,家长釆取“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的策略,让孩子在“吃点苦”中长大,无疑是明智的。

四、孩子的抗挫教育要有科学性。

孩子们是父母的希望,任何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茁壮成长。所以,让孩子们“受点苦”,接受挫折教育,要趋利避害,要注意以下事项:

1、针对孩子身上存在的问题,制定科学合理的实施方案,强化方案解决问题的可操作性、有效性,不能瞎折腾。

2、悉心顾及孩子的生理心理特点,关注孩子“吃苦”中的动态状况,恰到好处地把控孩子“吃苦”的度,分步分期循序渐进地推行方案,避免揠苗助长的做法,伤害孩子。

3、做好及时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孩子心理上一旦出现状况,要耐心细心地疏导,让孩子们始终乐观面对“苦”生活,乐观面对挫折。

总之,我对这个问题的认识是这样的。大家是否认同,敬请留言回复,进行交流。


山村与读书


我觉得这种说法太过笼统,社会越来越复杂,人心也越来越凉薄,孩子可能受到的伤害有很多种,比如近几年颇受关注的校园暴力、网络暴力等。对孩子的保护也分很多种,简单的所谓吃苦,并不一定就能收到预期的效果。

我表妹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在她十岁那年,舅舅舅妈就送她去了省城的学校学舞蹈。从那时起她就要自己在省城住校,当时舅舅舅妈的想法也是这样: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表妹十岁离家,一直一个人在外面求学,因为学舞蹈嘛,寒暑回家的时间也有限。

当然她后来发展得确实也还不错,大学毕业后留校当了老师。但是她的性格就比较敏感、多疑,也比较内向,跟人交流方面也有些唯唯诺诺的,整个人很缺乏安全感的感觉。这些年跟我们这些表兄弟姐妹关系也不太亲近,联系很少。

但我们其他的表兄弟姐妹关系就比较亲近,大家都是在父母身边长大,小时候经常在一起玩,都很皮实,一见面就互怼。表妹跟我们见面就完全不一样,彼此都很客气。

当然了,也不能说这样完全不好。只是我觉得吃的那些所谓的苦,好像也没有太大的意义。

吃苦,往往能锻炼一个人的毅力和心理素质。但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不仅仅是身体的生长发育,还包括心理的生长发育、性格的生长发育。

因此,我觉得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的说法太过片面。


水月岚曦


在我看来,现在说起吃苦,不是食不果腹,不是上不起学,更不是风吹日晒的奔波。而是让孩子在面对困难和压力时,有勇气和能力完成一件又一件事。比如下面这四种苦,要懂得让孩子去承受。 学习之“苦”学习苦吗?从某种程度来说,披星戴月的读书,承受压力去考试,学习好像是很苦。然而不学习,很难找到一条更好的路。有个真实的故事,一个上初二的男孩,贪玩叛逆,不愿读书。有一天他对父母说:“我不想读书了!”父母特别震惊,但孩子却铁了心。无奈下,父母想了个办法,让孩子看看不读书,他能做什么。 在暑假的时候,父母将孩子交给了开饭店的朋友,让他去饭店帮帮忙,上上菜,洗洗碗,结果从未做过这些的孩子,完全懵了,第一天就不小心把水弄到客人身上,被人一顿骂。没干完三天,孩子受不了,他打电话给父母:“妈,我想回去读书。”看,与学习相比,生活的艰辛才是难以想象的。学习,虽然不是人生唯一的出路,但绝对是相对轻松的一条路。 劳动之“苦”生活中很多父母爱孩子,不舍得让孩子干一点儿脏活累活,觉得孩子只要好好读书,家务活可以基本不沾手。前两年,有个10岁的小姑娘在网络上火了。因为父母都是中医院的医生,每天很忙,下班又晚,小姑娘小小年纪就很懂事能干。她经常一个人放学回家,然后去菜市场买菜,回家做好饭,等着父母回来吃。 感动的妈妈在朋友圈晒起贴心的女儿,获得了很多人点赞。你想,从小就好吃懒做、不爱劳动的人,长大进入社会,能吃得了苦、努力奋斗的几率有多大呢?日本人教育孩子有句名言:“除了空气和阳光是大自然的赋予,其余的一切都要通过劳动才能获得。”劳动的苦,孩子迟早得吃。 自律之“苦”越自律的人,越容易接近成功;而放任自我的人,走向平庸的可能性也很大。人的本性都是趋于安乐,孩子也一样。无节制地看电视、玩手机、吃零食;赖床睡懒觉;吃很多好吃的零食;作业不写,先玩再说;在娱乐的事情上浪费大量时间......这些是多么快乐的事情。 相比较放纵欲望,克制总是显得有些痛苦。其实,真正的自律是不苦的。坚持早起、运动、读书,多学习、不玩手机,看起来这些都是束缚,却是在帮助孩子进行自我管理。而一个孩子从他律到自律,需要父母狠的心去设定一些规矩,让这些规则内化为孩子的行为习惯,最终形成自律。 批评之“苦”如今的父母,很多都舍不得管孩子,更舍不得批评孩子。我曾经遇到过一位妈妈,对孩子别说打,重话都不曾说过,孩子在家玩电脑游戏玩了一天,饭都不吃,她也只是低声说几句。我问她:“孩子做错事,也不批评吗?”她回答:“舍不得啊,看他委屈,我就心疼。”做父母,对孩子,宠溺很简单,对孩子任性说“不”才难。每个孩子在成长过程中,需要适宜地批评,让他知道哪里做错了,如何弥补犯下的错误,否则孩子只会越来越骄横,甚至打不得、骂不得、说不得。 即使批评让孩子心里难受,但这种心理承受能力的培养是必要的。“小亏不吃吃大亏,小苦不吃吃大苦。”不管父母多有本事,都很难拍着胸脯保证可以护孩子一世周全,不受任何苦难。既然不能,就一定要适当地让孩子吃一点苦,明白生活的不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