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孩子吃苦,是对他最高级的保护”你认同这句话吗,为什么?

时光潋滟滴墨盛放1


我认同这个观点。

首先我们应该明白什么叫吃苦,吃苦对孩子的人格形成有哪些影响?他会让孩子性格坚韧,不畏困难,也会更加珍爱幸福。所以古人有“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新时期我们的孩子太多的疼爱,太多的呵护,让我们的孩子没了独立自强,没了感恩珍爱。一切都认为理所当然,更不懂得“粒粒皆辛苦”。

所以这里我们要说吃苦,多做家务,多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多去感受生活中的不易。这样才能让他们懂得幸福的来之不易。才可让他们坚韧心胸格局更加开阔。才可以成为一个面对困难不怨天尤人的小战士。所以小时的吃苦是对他最高级的保护。

当然这里的吃苦不是如过去无教育,穿衣吃饭都苦难的吃苦。而是新时代下不在做温室花朵的吃苦!


游伴儿雷哥


本着对孩子认真负责的态度,这句话的准确解释应该分两个层面解读:


一、正向挫折对孩子有利:

让孩子吃苦,如果是让孩子在必经的经历中,经受磨练,也就是说给到孩子的苦是水到渠成,那么这样的苦将会对孩子的成长起到相当大的推动作用!


所谓正向的挫折,就好像孩子在刚刚学会走路之际,当孩子颤颤巍巍的举着双手,慢慢的挪动脚步向你走来,这是孩子在尝试迈出人生的第一步,也是他能顺利行走的第一步,这个时候孩子一定是会经历内心的挣扎、纠结甚至是恐惧,那这样的苦就值得放手让孩子自己去体验体会,因为只有放手,孩子才能通过自我的努力克服障碍,获得更高层次的成长!


不光是学走路,在孩子成长的过程在,他注定会经历很多挫折,但是这些挫折又是他今后能够把握人生必备的,比如:

1、从幼儿园进入小学:

孩子要开始学会生活上的自理,要开始逐步建构起积极学习的能力,要开始学会尝试跟不同的人打交道;

2、从小学进入初中:

孩子要开始经历竞争中的挫败,要能学会在挫败当中重新崛起;

3、面对高考:

要有胜不骄败不馁的心态,要有咬定青山不放松的尽头与学习态度!


等等所有这些苦都是孩子必须自己去经历的正向挫折,所有这些挫折,一旦孩子经历了,且成功克服了,那么未来孩子的发展定会一帆风顺!

二、过度挫折对孩子的成长不利:

过度的、人为设置的、超出了孩子年龄阶段和承受范围的挫折对孩子的发展极为不利!


这些年媒体上接连曝光的未成年人伤害或自残案件,无一不是在给我们提出警醒:

仅仅是2018年3到4月份,报道的学生自杀案例就有十几例之多:

2018年3月19日,芦溪县某中学高三学生跳楼身亡;2018年3月28日,湖北省某中学16岁学生跳楼身亡;2018年3月29日,山西某学校初二学生坠楼身亡;2018年3月31日,常州某中学16岁学生跳楼身亡;2018年4月2日,山东某小学13岁学生跳楼身亡2018年4月3日,江油市一名高三学生跳楼2018年4月12日,定州某中学高一学生发生学生坠楼2018年4月19日,溧阳市某初中一名14岁男生跳楼身亡2018年4月26日,南京市某小学五年级学生跳楼身亡2018年4月25日,吉林长春第103中学两名女学生坠楼身亡。

归纳中小学生自杀的主要原因,大致可以分为:家庭矛盾(72例,33%)、学业压力(55例,26%)、师生矛盾(35例,16%)、心理问题(21例,10%)、情感纠纷(11例,5%)、校园欺凌(9例,4%),其他问题(12例,6%)。


这里面我们可以看到,家庭、学校、学业、心理方面的压力占到了其中绝大部分的比例,也就是说我们的孩子压力过大,有些超负荷了!看看现在的孩子还有哪个没有上过辅导班,有多少中小学生能在晚上九点前上床睡觉,又有多少孩子周末假期能够自主决定,自由选择和支配自己的时间呢?太少太少了,多数的孩子每天都是生活在重重压力之下,喘不过气来!


这些所谓的挫折,都是家长、老师、社会人为给孩子创造出来的,很多是超出了孩子心理承受范围的,也许有人会说为什么别人不自杀,偏偏是他自杀呢?这就好比因为道路安全设施不健全,某人遭遇车祸我们说他倒霉是一个道理,真的是他倒霉吗,不是,根源在于交通设施不健全;同样是那个孩子自身有问题吗?不是,是我们的教育大环境有问题,这值得所有人反思!

总而言之,爱要有度,严要有度,压力更要适度,适当的压力会激起孩子的上进心与进取心,对孩子的成长是好事,但是如果不考虑孩子彼此间的差异,一味的施加压力,不顾及孩子内心里所思所想,那么超出了孩子承受范围的压力,必将成为压倒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葛老师教育新智汇


“让孩子吃苦,是对他最高级的保护”你认同这句话吗,为什么?

不知道别人是怎么理解这句话的,首先我是很认可这句话的,因为让孩子学会吃苦,更多的情况下会给孩子带来很多的益处。

1.让孩子吃苦,可以磨练他们的毅力,他们的意志力相比较其他孩子而言,就会变的特别的坚韧,不至于说以后再遇到一些困难或者是不幸的时候,就会心生怯意,反而会积极和勇敢的去面对。

2.让孩子吃苦,可以培养他们独立自主的能力,经常生活在“蜜罐”里面的孩子,长时间以来,就会养成一种依赖心理,动手的能力就会特别的差,但是让孩子学会吃苦,他们就会慢慢的改变这些不良的生活习惯。

3.让孩子吃苦,可以让他们明白生活的艰辛和不容易,这样他们在长大成人以后,就会懂得感恩和珍惜眼前的生活,而这些优良的品德恰恰是现在很多人所缺少的一种东西。

因此,不管从哪方面来讲,让孩子学会吃苦,都是很有必要的,也是值得提倡的做法,而且让孩子吃苦,他的益处也是显而易见的,但是在这个过程中,一定要讲究方式和方法,否则的话,就用可能会得到“适得其反”的一种结果。

所以说:“让孩子吃苦,是对他最高级的保护”?”我觉得这句话说的是很有道理的,也是我们很多做父母的都应该谨记的一条法则,在条件和时机成熟的情况下,不妨努力把自己的孩子培养成为一个会吃苦的孩子,这对他们的将来或者是以后,都是非常有好处的。


小微情感世界


有一定的道理,但是也不能总是这样做,毕竟人生有苦也有甜


北诗mio


这话是可取的。现在的孩子从出生就在父母家人的保护下无忧无虑的成长,温室里的花朵经不起风吹雨打,以后怎么走上社会,怎么在社会上混的游刃有余呢?让孩子承担适当的压力面对正常的挫折都是合理的有好处的。


格桑花怜取眼前人


吃苦是一个很笼统的概念。

所谓吃苦,对于孩子来说,不溺爱他,不纵容他,不娇惯他,就是让他吃苦了。其实这所谓的吃苦就是良好习惯的培养。让孩子做他不愿做但必须要做,甚至必须要做好的事情,避免孩子在安逸和享受中沉沦。使孩子在坚持中锻炼意志,在不情愿中增强韧性,在过程中有所感悟,进而在不知不觉中提升认知。

而这一切就是能力,是孩子必须具备的生存能力。

因此,这种能力的培养是家长对孩子最实际的爱,也是家长给予孩子的最高级的保护。


清心之粥


适当的吃苦是可以锻炼孩子的生活能力和自力更生的能力。多了则无益。


爱搞事的友朋er


适当的吃苦是好事。小时候,老人们跟我们说:“小亏不吃吃大亏,小苦不吃吃大苦。”

就是说,孩子在小时候,吃一点苦、遭遇一些困难,是好事。

如果我们怕孩子吃苦,而承担孩子的责任,虽然免掉了孩子的哭闹和纠缠,却剥夺了孩子培养良好品格和发展自我能力的机会,这就是很大的危害了。

我们总在说现在的孩子不懂事,可是却不知道是因为我们保护得太好了,不让他们懂事。要想让孩子从小明事理能为他人着想体谅父母,就应该从小让孩子吃点苦,让他们识得人间疾苦,懂得珍惜懂得体谅。

现在的孩子大都很聪明,但他们大部分最后都没能获得意料中的成功,原因就在于他们缺乏意志力,缺乏坚持到底的精神,简而言之,就是缺乏了坚毅精神。

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为什么坚毅精神能发挥如此巨大的作用?

儿童和少年时期是人生的基础阶段,父母有意识地创造一些条件,对孩子开展吃苦教育,非常重要,也有必要。


豆子豆芽


有好的生活条件没有必要让孩子去吃所谓的苦,在孩子成长过程中,我们家长要学会引导和教育孩子懂得感恩、接受生活中的喜怒哀乐,要让孩子有勇气面对挫折。


小苹果理理


认同,

让孩子吃苦可以锻炼孩子遇到难事的承受能力,

可以不过早的放弃,也是对孩子一种思想习惯的培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