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再羨慕“別人家的孩子”了,因為你也不是“別人家的媽”

如果說中國孩子最大的“敵人”是誰?那一定是別人家的孩子。只要太陽照常升起,明天依舊繼續,“別人家的孩子”就一定會閃耀在你的生命中,成為父母眼中你必須靠近的榜樣。


別再羨慕“別人家的孩子”了,因為你也不是“別人家的媽”

相信大家對於這個回答都會默默點頭,別人家的孩子在自己父母的眼中永遠是最好的。王阿姨的孩子學習棒,劉叔叔的孩子特懂事,陳奶奶的孫子特勤快等等。。。總之在家長的嘴裡,別人家的孩子就是比自己的強,恨不得就把自己的孩子給換了。

別再羨慕“別人家的孩子”了,因為你也不是“別人家的媽”

父母這種心態其實是可以理解的,話術上看過去像是一直在抬高別人,否定自己的孩子。但事實上,很多家長內心深處並不是真的對別人家的孩子愛不釋手。說這種話的目的無非是想激勵自己的孩子,讓孩子變得和別人家一樣好。

但是,我想問一下各位,這樣的方法真的能起到作用嗎?

很遺憾,從實際的情況來看,並沒有用!

別再羨慕“別人家的孩子”了,因為你也不是“別人家的媽”

▼/01

我們經常會問父母一個問題,你覺得自己瞭解孩子嗎?很多父母會說:當然瞭解啦,他是我生的我還不瞭解啊。。。但往往在接下來的親子測試中,我們會發現事實並非如此。

通常父母們對於孩子的生活領域都有所瞭解,但是當問到他們的心理需求時卻都一無所知。

很多父母認為用一些激將法可以激勵到孩子。但事實告訴我們,這對他們來說壓根沒用。

你有沒有想過,對於否定這個詞,孩子可能更需要的是肯定和信任?當你屢次拿孩子和被人家的孩子去比,你以為就此孩子們會充滿了鬥志,然後好好的奮鬥?錯了!他們只會充滿了叛逆,心中是抱怨和不屑。

很多家長,總是用高倍放大鏡看別家孩子的優點,用顯微鏡看自家孩子的缺點,對自家孩子的優點視而不見。

這個現象,其實是一個大環境導致的。在東方社會的教育中,我們從小灌輸的觀念就是要謙虛、要禮貌等等。他們往往認為孩子不能多誇,要謙虛一點,要收斂一點,這樣才不會驕傲。

對於別人家的孩子,我們會不留遺力地去誇讚,對於自家孩子哪怕只是一句簡單的“不錯”都難以啟齒。

別再羨慕“別人家的孩子”了,因為你也不是“別人家的媽”

▼/02

每個孩子的背後都站著一對父母,你看到了別人家孩子的優點,但是你卻永遠不去注意別人家父母的努力。

前段時間公司舉辦了一個親子活動,我們邀請了一些家長和小朋友參加。其中輪到一個7歲左右的小男孩上場時,主持人問他能不能用一句話形容你的爸爸媽媽?小男孩撓撓頭,淡定的說道:“我的爸爸愛玩遊戲,我的媽媽愛睡懶覺.....”沒等話說完,現場觀眾一片大笑。

隨後當主持人再問到你的爸爸媽媽有什麼才藝時,小男孩的一句:“他們啥也不會。。。再次引爆全場笑點。

比賽開始後,這位小男孩拿著加油棒,吹著小喇叭,不停地喊著:“爸爸加油,媽媽加油。”從他的表情可以看出,他很渴望爸爸媽媽勝利。

第一輪比賽是轉呼啦圈,看哪一組的爸爸媽媽堅持轉得最久,就可以順利進入下一輪。那個小男孩的爸爸媽媽排在了第二組,輪到他爸爸媽媽的時候,小男孩歡呼雀躍,大喊:加油加油。

因為小男孩別具一格的出場方式,所以大家對於這一組家庭都非常期待。當主持人宣佈開始的時候,大家都齊刷刷看著他們。

哨聲一響,他們扭動著身體,努力不讓呼啦圈掉下來。很明顯,男孩的父母確實不太擅長運動,再加上身材都偏胖,很快爸爸的呼啦圈就掉下來了,隨即媽媽的也掉下來了,小男孩急忙大喊:加油,加油,還有機會。

比賽規定是每組隊員有3次掉下來的機會,這對爸爸媽媽也馬上撿起呼啦圈,進行第二次的嘗試,但是還是沒堅持一會兒,呼啦圈還是掉下來了。此時小男孩的爸爸媽媽已經氣喘吁吁,滿頭汗水。

他們依舊堅持著第三次的嘗試,但是明顯有點力不從心了。結局就像大家想的這樣,他們沒能進入下一輪。

接下來,這個小男孩就很安靜的和他的爸爸媽媽坐在觀眾椅子上,看著別人比賽,在看到有些家長轉了2,3分鐘的呼啦圈不掉的時候,小男孩似乎很羨慕,而他的爸爸媽媽似乎只能尷尬的掏出手機玩。

再後來,這位爸爸就帶著小男孩離開了現場,媽媽也一起走了。

可以看出,當時這個小男孩的臉上寫滿了失望,悻悻地跟在爸爸屁股後面走著,儘管後來工作人員跑去送了紀念品給他們,但小男孩還是高興不起來。


別再羨慕“別人家的孩子”了,因為你也不是“別人家的媽”

▼/03

曾有一組研究數據表明:孩子按照父母的要求做事情,只佔其行為的20%;而按照父母的行為做事情,則佔到其行為的80%。

也就是說,糟糕的父母行為是培養不出優秀的好孩子。

有些媽媽每天抱怨孩子玩手機,但自己的手機卻是從來不離身;有些爸爸不準孩子玩電腦,但自己每天都痴迷的玩著遊戲;有些家長教育孩子說謊是不對的,但自己的嘴裡卻少有實話。

所以當你羨慕別人家的孩子成績好,跳舞好,英語好,吃飯不挑食,長得高,會說話,情商高的時候,得先問問自己有沒有做到像別人家的父母那樣嚴格要求自己,有沒有達到成為孩子榜樣的那個標準?

你是怎樣的,孩子就是怎樣的,如果你從來不看一本書孩子怎麼愛上閱讀?如果你手機每天都不離身怎麼要求孩子不要玩手機?

一個時刻保持自我反省,不斷鞭策自己進步的父母才能夠真正贏得孩子的尊重和喜愛。


別再羨慕“別人家的孩子”了,因為你也不是“別人家的媽”

▼/04

每個人都是不完美的,你是這樣的,孩子也同樣是這樣,你不能要求他具備全世界所有的優點,因為你也辦不到。

所以下一次,再遇上有人讚賞你的孩子時,別再謙虛的回覆哪裡哪裡,一般一般。你應該選擇大大方方地給予他肯定!

對於孩子的成長,讚美之詞絕不可吝嗇。你會發現,有了你們讚美,他會更加強大。

.EN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