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再羡慕“别人家的孩子”了,因为你也不是“别人家的妈”

如果说中国孩子最大的“敌人”是谁?那一定是别人家的孩子。只要太阳照常升起,明天依旧继续,“别人家的孩子”就一定会闪耀在你的生命中,成为父母眼中你必须靠近的榜样。


别再羡慕“别人家的孩子”了,因为你也不是“别人家的妈”

相信大家对于这个回答都会默默点头,别人家的孩子在自己父母的眼中永远是最好的。王阿姨的孩子学习棒,刘叔叔的孩子特懂事,陈奶奶的孙子特勤快等等。。。总之在家长的嘴里,别人家的孩子就是比自己的强,恨不得就把自己的孩子给换了。

别再羡慕“别人家的孩子”了,因为你也不是“别人家的妈”

父母这种心态其实是可以理解的,话术上看过去像是一直在抬高别人,否定自己的孩子。但事实上,很多家长内心深处并不是真的对别人家的孩子爱不释手。说这种话的目的无非是想激励自己的孩子,让孩子变得和别人家一样好。

但是,我想问一下各位,这样的方法真的能起到作用吗?

很遗憾,从实际的情况来看,并没有用!

别再羡慕“别人家的孩子”了,因为你也不是“别人家的妈”

▼/01

我们经常会问父母一个问题,你觉得自己了解孩子吗?很多父母会说:当然了解啦,他是我生的我还不了解啊。。。但往往在接下来的亲子测试中,我们会发现事实并非如此。

通常父母们对于孩子的生活领域都有所了解,但是当问到他们的心理需求时却都一无所知。

很多父母认为用一些激将法可以激励到孩子。但事实告诉我们,这对他们来说压根没用。

你有没有想过,对于否定这个词,孩子可能更需要的是肯定和信任?当你屡次拿孩子和被人家的孩子去比,你以为就此孩子们会充满了斗志,然后好好的奋斗?错了!他们只会充满了叛逆,心中是抱怨和不屑。

很多家长,总是用高倍放大镜看别家孩子的优点,用显微镜看自家孩子的缺点,对自家孩子的优点视而不见。

这个现象,其实是一个大环境导致的。在东方社会的教育中,我们从小灌输的观念就是要谦虚、要礼貌等等。他们往往认为孩子不能多夸,要谦虚一点,要收敛一点,这样才不会骄傲。

对于别人家的孩子,我们会不留遗力地去夸赞,对于自家孩子哪怕只是一句简单的“不错”都难以启齿。

别再羡慕“别人家的孩子”了,因为你也不是“别人家的妈”

▼/02

每个孩子的背后都站着一对父母,你看到了别人家孩子的优点,但是你却永远不去注意别人家父母的努力。

前段时间公司举办了一个亲子活动,我们邀请了一些家长和小朋友参加。其中轮到一个7岁左右的小男孩上场时,主持人问他能不能用一句话形容你的爸爸妈妈?小男孩挠挠头,淡定的说道:“我的爸爸爱玩游戏,我的妈妈爱睡懒觉.....”没等话说完,现场观众一片大笑。

随后当主持人再问到你的爸爸妈妈有什么才艺时,小男孩的一句:“他们啥也不会。。。再次引爆全场笑点。

比赛开始后,这位小男孩拿着加油棒,吹着小喇叭,不停地喊着:“爸爸加油,妈妈加油。”从他的表情可以看出,他很渴望爸爸妈妈胜利。

第一轮比赛是转呼啦圈,看哪一组的爸爸妈妈坚持转得最久,就可以顺利进入下一轮。那个小男孩的爸爸妈妈排在了第二组,轮到他爸爸妈妈的时候,小男孩欢呼雀跃,大喊:加油加油。

因为小男孩别具一格的出场方式,所以大家对于这一组家庭都非常期待。当主持人宣布开始的时候,大家都齐刷刷看着他们。

哨声一响,他们扭动着身体,努力不让呼啦圈掉下来。很明显,男孩的父母确实不太擅长运动,再加上身材都偏胖,很快爸爸的呼啦圈就掉下来了,随即妈妈的也掉下来了,小男孩急忙大喊:加油,加油,还有机会。

比赛规定是每组队员有3次掉下来的机会,这对爸爸妈妈也马上捡起呼啦圈,进行第二次的尝试,但是还是没坚持一会儿,呼啦圈还是掉下来了。此时小男孩的爸爸妈妈已经气喘吁吁,满头汗水。

他们依旧坚持着第三次的尝试,但是明显有点力不从心了。结局就像大家想的这样,他们没能进入下一轮。

接下来,这个小男孩就很安静的和他的爸爸妈妈坐在观众椅子上,看着别人比赛,在看到有些家长转了2,3分钟的呼啦圈不掉的时候,小男孩似乎很羡慕,而他的爸爸妈妈似乎只能尴尬的掏出手机玩。

再后来,这位爸爸就带着小男孩离开了现场,妈妈也一起走了。

可以看出,当时这个小男孩的脸上写满了失望,悻悻地跟在爸爸屁股后面走着,尽管后来工作人员跑去送了纪念品给他们,但小男孩还是高兴不起来。


别再羡慕“别人家的孩子”了,因为你也不是“别人家的妈”

▼/03

曾有一组研究数据表明:孩子按照父母的要求做事情,只占其行为的20%;而按照父母的行为做事情,则占到其行为的80%。

也就是说,糟糕的父母行为是培养不出优秀的好孩子。

有些妈妈每天抱怨孩子玩手机,但自己的手机却是从来不离身;有些爸爸不准孩子玩电脑,但自己每天都痴迷的玩着游戏;有些家长教育孩子说谎是不对的,但自己的嘴里却少有实话。

所以当你羡慕别人家的孩子成绩好,跳舞好,英语好,吃饭不挑食,长得高,会说话,情商高的时候,得先问问自己有没有做到像别人家的父母那样严格要求自己,有没有达到成为孩子榜样的那个标准?

你是怎样的,孩子就是怎样的,如果你从来不看一本书孩子怎么爱上阅读?如果你手机每天都不离身怎么要求孩子不要玩手机?

一个时刻保持自我反省,不断鞭策自己进步的父母才能够真正赢得孩子的尊重和喜爱。


别再羡慕“别人家的孩子”了,因为你也不是“别人家的妈”

▼/04

每个人都是不完美的,你是这样的,孩子也同样是这样,你不能要求他具备全世界所有的优点,因为你也办不到。

所以下一次,再遇上有人赞赏你的孩子时,别再谦虚的回复哪里哪里,一般一般。你应该选择大大方方地给予他肯定!

对于孩子的成长,赞美之词绝不可吝啬。你会发现,有了你们赞美,他会更加强大。

.EN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