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哲保身聽風起 暗渡陳倉話老莊

“大風起兮雲飛揚,威加海內兮歸故鄉,安得猛士兮守四方。”

這首《大風歌》顯示了勝利者的悲哀,預示著大漢初起即面臨人才凋敝的窘況。

這是因為劉邦當上皇帝以後,對“漢初三傑” 韓信、蕭何、張良的“飛鳥盡,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敵國破,謀臣亡。”無情處置的結果。

明哲保身聽風起                   暗渡陳倉話老莊

飛鳥盡,走狗烹

韓信、蕭何、張良最終的結局各自不同,是他們對老莊哲學領悟深淺所決定的。

道家看淡名利,主張不爭無為。如果這種“爭”和“有為”所付出的代價是自己巨大的犧牲,就沒有必要去“爭”、去“為”,聰明的人看到的是福禍相倚的風險,所以明哲保身。

張良是漢高祖劉邦的謀臣,西漢朝的開國元勳之一,劉邦稱他“運籌策於帷帳之中,決勝千里之外”,在建立大漢政權初期,正是漢高祖劉邦“威加海內兮歸故鄉”的盛銳時期,劉邦令張良自己選擇齊國三萬戶食邑,張良認為,自己一介布衣得封萬戶侯即可滿足,於是辭讓再三,在官位上也自請告退,不再幹預政事,狡兔三窟,最後功成身退,得以善終,其聲名留芳百世。

明哲保身聽風起                   暗渡陳倉話老莊

狡兔三窟,免於殺戮

而蕭何身為宰相,同是西漢朝開國功臣,同樣也是功成身顯,但他的成功是建立在聲名受損的基礎上,他是誅殺韓信的主謀之一,毀了“蕭何月下追韓信” 美譽,又曾為了保全自己禍害百姓,到了晚年還被下獄,並失去了高祖劉邦的信任。

韓信也是西漢開國功臣,性格放縱而不拘禮節,曾受胯下之辱而精神不倒,又有為劉邦“暗渡陳倉”之謀,他的“暗渡陳倉”與張良的“火燒棧道”珠聯璧合,打的楚霸王項羽“四面楚歌”、“霸王別姬”,而成為歷史上的一段膾炙人口的佳話。

劉邦拜韓信為大將軍,蕭何稱讚他為“國士無雙”。

韓信用兵多多益善,被後人奉為“兵仙”、“戰神”,作為統帥,他率軍出陳倉、定三秦、擒魏、破代、滅趙、降燕、伐齊,直至垓下全殲楚軍,無一敗績,天下莫敢與之相爭。

明哲保身聽風起                   暗渡陳倉話老莊

圖片引自網絡

但他卻是功成被殺的最大功臣,還被滅了三族。

劉邦感嘆“安得猛士兮守四方!”,而猛士又如何能功成身退呢?

張良見機而作,適可而止,及早抽身退步,被史學家司馬光稱讚他為“明哲保身”成功的典範。

“漢初三傑”的故事告訴今天的“猛士”,當自已有了一個官職、一個頭銜的時候,固然光宗耀祖,但同時也套上嚼勒,不可隨心而欲,應當適可而止,量力而為,該避讓就避讓,切莫貪得無厭。

當預見到可能出現危機的時候,立刻抽身退步,絕不對自己已經在手的名利有絲毫留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