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厚甜:让实践根植在历史的脉络上

人的提升包括你的专业技术层面的提升,和你的精神层面的提升,这个都要靠我们在学习过程中不断丰富你的过程来实现,你的过程越简单,你得到提升的可能性就越小,你的过程越丰富、越曲折、反差越大,那么你得到的提升的可能性就越大,你的人生就越有意义,越有滋味。

所以我觉得在这个过程中,你已经获得了别人不能获得的东西,你这个层面的收获高于很多层面的收获。你说我们最后把字写成什么样子算书法家?你所有学的形都要扔掉的,所有的形都是训练过程的磨刀石,对你没有终极意义。你说我最后写像了《礼器碑》,是悲剧还是喜剧?你最后画成了黄宾虹,是悲剧还是喜剧啊?

反过来说,我们所有的训练都是在拓展你的人,做过的你在更深的一个层面上去感受感悟,没有做过的又为你推开了一扇窗。以前简单层面的学习跟我们这种学术关联的、逻辑递进的这样一种科学训练体系实现的东西都是不一样的。

洪厚甜:让实践根植在历史的脉络上

我们人都是要走的,但这个过程你要让它变得特别有意义、特别的丰富,让你不枉人生一场,我觉得你们真正把每一次来学习用笔记的形式记录下来,是不是特别有意义?你们不要小看了手中这支笔,这支笔可以拿来刷浆糊,我们拿着它最后实现了什么?最深层次的做为人的精神享受。

因为这支笔,最后要实现它的书写价值,要实现对人的终极表达、表现,那么它对人的要求就特别高,所以真正要做好书法远远不是你们跑几百公里到我这儿听我几堂课,比这个还要多很多很多,你才能把书法做好。为什么我们一支笔搞定所有书体?一个技术体系贯通中国书法几千年?

我们五年级现在在楷书这个层面上,你们回头看一看我当初说楷书的技术是最复杂的,你们体会到没有?是不是最复杂的一个体系?这个时候你才觉得,如果当初不写隶书不写篆书,你现在做这个楷书有意义吗?我姑且不说现在你们写到了什么样子,但是当你们站到展览上去看到别人写的那种楷书的时候,你会满足吗?它还能够感动你吗?感动不了了,它一个小土堆就说是高山,你站在高山上的时候你觉得它还是高山吗?

洪厚甜:让实践根植在历史的脉络上

当你知道这一辈子评价高山、定位高山的条件是什么的时候,你还会觉得它是高山吗?所以我经常说的,只有一个标准观照中国书法,就是用中国书法史的标准一眼看过去,该忽略的你一定要忽略才有意义。你对中国书法当今现状和历史任何一个时期的判断不一样,你对自己的要求就不一样,不管你们在我这里继续学还是不在我这里学了,总之你在我这里五年已经够你一辈子,这辈子你就按照这个思路一个点一个点再做一遍,以前我们三个月的你半年做,从《峄山刻石》开始每个帖做半年,如果三十个帖你就要做十五年,这样做下来将会成就一个怎样的你?

如果我给你说这五年出来你就是大书法家,那我就是卖打药的,就好像广告里说的一碗面就可以治好糖尿病,他就可以得诺尔贝奖了,医院都可以关门了。如果我说你跟我五年保证是中国书法的大师,那就好像你从前门进来洗个脸化个妆走出去就是中国第一美人,你信不信嘛?

我这就是客观,第一天到我这里我就实实在在的跟你们说了,我要让你们知道书法最终是怎么回事的时候你不后悔你这个选择。为什么有些地方的书法老是走不出来?就是真正经历这种科学训练的人太少,很多门面上的人都是业余状态,你说他们不努力吗?他们努力的把自己搞成业余,就这么简单,因为他那个道路就是通向业余的,不是一个专业的状态,所以我这里一直强调专业。


洪厚甜:让实践根植在历史的脉络上

专业品位、专业意识、专业方向,我们这样的学习才有意义,学术的构架、学术的选择、学术的实践都决定了你最后的学术层次,总之大家坚定不移的按照我们这个做,充满信心和志向,内心敞亮,每天都非常愉快。你们现在不要像我写的那么潇洒,我是积累了几十年。任何东西不是一天两天形成的,我们是反复琢磨、反复推敲、反复学习,再反复总结才走到今天。

所以不是让大家到我这里来种试验田的,而是让大家来享受这样一个成果,进入到我们的体系中来。通过这个体系的训练,整体的改变大家的状态,提升大家的品质,所以大家一定要始终坚持,随时你都要想着我在具体教学过程中的要求。任何时候记住我的临帖三要素都没错,任何时候按照我这个去做都没错。

首先是局部,没有局部你所有的都免谈,细节决定成败,局部、分析、重复,我们这个总结的多科学。以前我跟大家说了,解决六个问题,培养两个能力,随时都不要忘记,从技术到空间,从空间到细节,我总结的这么彻底你再过五十年来看还是这样,真正是揭示了书法学习最本质的点。用最简洁的办法让你明白最深刻的道理,知道你自己是缘何进步的,不熟悉字帖你就不要说,抓紧时间熟悉字帖和细节,才是你获得进步的坚实基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