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萧条要来了!企业应当如何生存?

大萧条要来了!企业应当如何生存?

过去10天,必将是计入史册的十天。

1987年10月19日,纽约股票市场爆发了史上最大的一次崩盘事件。

之后,美国金融管理当局推出熔断机制来限制最大跌幅,熔断机制问世后,一共就发生过五次熔断,其中四次都发生在过去十天。

在3月9日股市熔断时,年近九旬的股神巴菲特说:我活了八十九岁,只见过一次美股熔断。

大萧条要来了!企业应当如何生存?

到了3月18日,每个人都可以自豪地说:巴菲特见过五次熔断,我见过四次熔断,我跟股神的差距只有20%。

与此同时,美股出现了前所未见的过山车行情,在截至18日收盘的8个交易日内,标普500指数的每日涨跌幅度均超过4%,已经刷新了1929年11月大萧条期间创造的、连续6日涨跌幅超过4%的前纪录。

10天四次熔断,到底意味着什么?

巴菲特说他活了八十九岁也没见过这种暴跌。我好奇地查了一下巴老爷子的生辰,老人家生于1930年8月30日。

也就是说,他没见过始于1929年10月24日的那轮史诗级暴跌。正是这轮暴跌,开启了举世闻名的大萧条。

在全球经济联系紧密的今天,就算中美完全处于敌对位置,美国的不幸也不全是中国的幸运。

从战略角度看,美国长期阴跌对中国是最有利的形势,跌得太快反而会造成中国许多问题。

大的方面暂且不提,疫情对衰落中的美国狠踩了一脚油门,使其变成了短期暴跌,使得正处于转型困境中的中国广大企业面临严峻考验。

不可否认的是,中国作为唯一一个控制住疫情的主要大国,相当于二战期间美国和苏联的合体。武汉格勒保卫战已经结束,中国本土的全面抗战接近尾声,未来的任务就是严防境外输入以及协助其他国家抗疫。

如果全球疫情长期化(比如持续两年以上),中国也将会如同当年美国那样,吸引全球人才、资金和技术的聚集的同时,向全球输出各种工业物资,广交战略伙伴,这是利好的一面。

今明两年,对于国内的众多企业也将是一场生死大考。迈不过去这个坎,未来也就无从谈起。每一个企业都要重新思考企业战略,明确未来企业发展方向和发展方式,才能赢得未来。甚至每一个个体也要思考个人战略,提升个人价值,选择更有前途的赛道,避免成为破产企业、没落行业的“殉葬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