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仗沒贏過,升官沒停過的夏侯惇為何如此受曹操厚待?

LIAIHONG


比如《三國演義》杜撰的“拔矢啖睛”,那是跟外人耍兇,如果換成曹操,讓夏侯惇反過來把眼球扔掉,把箭吃了都沒問題。曹操多疑,很沒安全感,但是他的臥室夏侯惇可以隨時自由“出入臥內,諸將莫得比也”,夏侯惇那種絕對不打折扣的忠心讓曹操沒有辦法不相信他,他的諡號為“忠”,和夏侯惇太匹配了。

忠心

戴笠表忠心的方式是,終身不入國民黨,就只效忠蔣介石。夏侯惇表忠心的方式是不做漢臣,只做魏官,和曹操同朝為官,好大面子,還是曹操爭取來的名額,夏侯惇不幹,什麼獻帝?漢什麼帝?漢獻什麼?論條論頭還是論斤?不去。在夏侯惇看來,漢獻帝的位子就該是曹操的,不過支持歸支持,他還是勸曹操先滅蜀吳再稱帝。

不貪

“性清儉,有餘財輒以分施,不足資之於官,不治產業。”這是對夏侯惇的評價。

曹操在現實生活中,包括很多細節也都體現出“性節儉”,“雅性節儉,不好華麗,後宮衣不錦繡,侍御履不二採,幃帳屏風,壞則補納······”他和夏侯惇的脾性相近,夏侯惇這樣的人,身無餘財,有錢也都分給別人了,不置產業,忠心耿耿,更談不上什麼野心了。

發小而且入夥早

曹操小時候數落夏侯惇就跟問候親孫子似的,夏侯惇也不敢說什麼(把侮辱他老師的人殺了),長大後曹操有權有勢稱霸一方了,夏侯惇就不聽話了?只能更聽話。曹操多疑,但是對夏侯惇,他用著放心,而且夏侯惇也是最早一批跟隨曹操出來混的人。

不但如此,當初曹操刺殺董卓未果,逃出生天後,振臂一呼招攏天下英雄的時候,夏侯惇和夏侯淵可都是帶著兵來的,可以說是曹操最早的班底,都是夏侯兄弟“義務奉獻”的,當時曹操還啥都不是呢,夏侯惇聽信兒就奔過來,太鐵瓷了。夏侯淵也曾經給曹操頂過罪,和曹操關係非常好。

說曹操曹操到,誰到了?夏侯惇到了,當初李郭之亂,王允等重臣被殺,有人就建議應該找曹操勤王救駕,使者還沒出發,夏侯惇就到了,人才濟濟是後來的事,最早“白手起家”跟著曹操闖天下的“老人”中就有夏侯惇。

真實案例:東北某動物園裡把狗和老虎養在一起,當初在一起的時候,狗已經成年,老虎還是個娃,長大以後那土狗老霸道了,稍不順心,見老虎就咬,老虎一般都是示弱,躺地仰身露肚皮,一副咬就咬吧,又不是沒咬過的滾刀肉表情,從小到大被咬習慣了,耳朵都被咬成鋸齒狀了。

人也如此,成龍小時候在戲班沒少捱打,即便現在成龍遇見洪金寶,崇敬以外還是有點害怕,其實有什麼可怕的,這都是小時候或多或少都受過點刺激,很難擺脫“心理陰影”。崇敬是因為洪金寶是大師兄,成龍被幾十個持刀黑社會圍,只有洪金寶敢衝過來打,那時候的香港黑社會,警察也管不了。

羅裡吧嗦的說了那麼多,就是想以現在的事例來說明以前的事情,無論歷史如何推進,也無論時代如何發展,人性這東西是不變的,用現在的事例來說明,便於更好的理解問題。

忠於使命以身作則

除了“拔矢啖睛”,夏侯惇還能“斷壽溉田”,不是說為了灌溉土地把自己的陽壽斷了,而是修建堤壩,攔截、有限阻斷太壽河蓄水。

夏侯惇忠心之外,還能忠事,曹操交代的任務,執行起來絕對不打折扣。曹操當年被圍毆的時候,適逢天災加蝗災,人禍就是連年的戰爭,民間糧絕,部隊也都沒得吃。各派系勢力果斷擁抱大自然,尤其袁紹和袁術這哥倆,袁紹部吃桑葚,雖然據說這東西補腎,但總比不過糧食,這是上樹。袁術部隊是下河撈魚吃蝦撿河蚌等等水生動物。

曹操這裡糧食也非常緊張,這是生死攸關的問題,戰場上可以敵我互有勝負,人沒糧食那可就是必死無疑,甚至等不到餓死,就都當逃兵了,於是,曹操就派他最相信的“兄弟”夏侯惇著手狠抓糧食問題。

夏侯惇親自“下鄉”探訪民情,瞭解水利狀況;

親自鏟沙背土修整河道;

普及種植技術;

攔壩蓄水,水位高過引水渠後,農田得以灌溉(以前幾乎已經斷流);

軍屯,親自和軍兵一起下地種糧食。

豐收以後,有了糧食,曹操度過了“危險期”,當然會更加看重和重用這個發小。

曹操和夏侯惇還是“連襟”、“一肩挑”,曹操娶了姐姐,夏侯惇娶了妹妹。

夏侯惇、夏侯淵只是代表性人物,整個夏侯家族就是曹操的“本家”,曹操的私人“人才儲備庫”。

由上可以看出,夏侯惇受到重用,有發小的原因、連襟的原因、入夥資歷的原因,尤其最早加入曹操的時候,就相當於把人頭寄存在曹操處了,那時候曹操啥也不是呢,外加清廉的原因,還有就是忠於職守、忠心耿耿等等,這樣的人用著放心,使著順手,關係莫逆還不用擔心刺殺或者造反,最關鍵的還有感情很深,自然會受到重用了。


古今通史


一個人的重要性,往往體現在兩個方面。一個是有他以後,世界會怎麼樣;另一個是沒有他以後,世界會怎麼樣。

對於曹操來說,夏侯惇被重用很有深意,我們可以從中看出職場上的一種智慧!

01.最受信任的曹操死黨

《三國演義》裡,只要是幫曹操的人,很多都被刻意降低了檔次。

作為曹操死黨,羅貫中筆下的夏侯惇,比起正史上的夏侯惇,人格內涵要遜色很多。

事實上,夏侯惇對曹操所表現出的忠心,是其他人難以比擬的。和曹洪、曹仁、夏侯淵一樣,夏侯惇也是曹操起家時的死黨,是曹操一生最信任的幾個人之一。

在曹操剛剛起兵的時候,夏侯惇加入了他的部隊,成為曹操的偏將。討伐董卓時,曹操擔任奮武將軍,夏侯惇擔任軍司馬。

在征討陶謙時,曹操出征,讓夏侯惇留守濮陽老巢。家裡永遠都是留給最信任的人,這樣曹操才能安心遠戰,曹操讓夏侯惇留濮陽,說明了一切。

02.關鍵時候靠得住

事實上,從一件事情上可以知道曹操沒有看錯人。

興平元年,當張邈聯合呂布叛變曹操時,夏侯惇顯示出了他的忠勇。當時曹操的家屬陷落在鄄城,夏侯惇輕軍開赴前線和呂布死磕,把呂布戰退。

當時張邈、呂布的叛亂,讓曹操幾乎成為喪家之犬,是最後守家的荀彧、程昱、夏侯惇三人同心協力,發揮出中流砥柱的作用,才幫曹操佔住了東阿、範縣和鄄城。

《三國志》記載,夏侯惇接到荀彧請求支援的命令後,來救援鄄城大開殺戒:

惇至,其夜誅謀叛者數十人,眾乃定。

雖然夏侯惇的手段比較硬,但鎮壓了叛亂,曹操才能有家可歸。

03.三件事看出夏侯惇為人

在《三國演義》裡,夏侯惇是一個純爺們式的武將。但在《三國志》裡,他還很具有幾分俠氣。

正史記載,夏侯惇是漢高主名臣夏侯嬰之後,14歲時因為給自己的老師出頭殺了人,從此,他因為剛烈的性情揚名。

但夏侯惇並不只是勇夫,他還是一個勤於職守的官員。他擔任濟陰太守時,遇上大旱,蝗蟲四起。夏侯惇把河水利用起來做池塘,並親自擔土,帶領士兵種稻,很多百姓都由此受惠。

同時,他在部隊裡的夏侯惇依然在堅持學習,他每次上課都親自迎接老師。他愛護士兵,有了餘財時,夏侯惇往往都分給下屬,自己很少積攢錢財。

04.非同尋常的待遇

忠誠、有俠氣、勇武、不愛財,同時又能統軍殺敵,曹操父子面對這樣的夏侯惇,展現出了很大的敬意。

建安二十四年,也是曹操死前的一年,在摩陂軍營中的曹操,常常讓夏侯惇與和他同車而行,臥榻促膝。而這樣的待遇,其他將領從來不曾享受過。

夏侯惇作為曹操一生的夥伴,他們之間的戰友情、兄弟情割捨不斷。

曹操逝世後不久,曹丕登基,夏侯惇也成為了大將軍。但幾個月之後,夏侯惇也離開了世界。

古人說:“衣不如新,人不如故”,曹操最信任的夏侯惇,一生功勞顯赫。或許我們看不到他在官渡、赤壁的作為,但死戰呂布、張邈,為曹操守住根據地的功勞,也不是一般人能有的功勞。

夏侯惇的例子,很像我們平時看到的那些不顯山露水人,但卻往往很關鍵的人。他們在職場上獲得老闆最大信任,因此,也獲得更多的機會!


歷史迷猴神通


夏侯惇,曹操集團的大將,受到了曹操的重用,甚至可以說是厚愛,畢竟,夏侯惇有一個不大不小的短處,作為武將他經常戰敗,但是卻不影響他一路晉升,這究竟是為啥呢?

“盲夏侯”很猛

夏侯惇廣為人知的事蹟非“吞睛”莫屬,興平元年(194年),曹操攻打陶謙,夏侯惇守濮陽,卻被呂布詐降計給算計,居然被活捉為人質,藉此向曹軍勒索軍事資源,不過夏侯惇的部下韓浩不吃這一套,他下令軍隊,準備開始攻城,至於夏侯惇的死活,根本不必在意。

呂布本來就是想趁機得到一些好處,沒想到遇到了硬骨頭,不想接這一場仗的呂布認了慫,送還了夏侯惇。

最終呂布戰敗逃亡,夏侯惇作為追擊呂布的其中一支軍隊,身先士卒,發誓要報仇雪恨,一雪前恥。夏侯惇勇則勇矣,卻不夠小心,在追擊的路上遭到伏擊,被呂布軍一箭射中了眼睛,夏侯惇眼睛中箭後,一把將帶著眼睛的箭矢拔了出來,說了句“父精母血,怎能棄之”,隨後居然將眼睛給吃掉了,這一幕嚇壞了呂布的人,四處逃竄。

從這裡我們可以看出,夏侯惇可能不是戰爭天才,但是絕對是一位猛將,正常人被射了眼睛,不嚇了個半死就算好漢,夏侯惇則面不改色,仍能顧全古人的意志,勇猛程度讓人欽佩。

夏侯惇經過“吃眼睛”這件事兒,他勇猛的名聲傳播甚廣,還得到了一個外號——盲夏侯。不過,你最好不要叫他“盲夏侯”,畢竟這個外號不是很光彩,夏侯惇也並不喜歡別人這樣叫他。

“時夏侯淵與惇俱為將軍,軍中號惇為盲夏侯。惇惡之,照鏡恚怒,輒撲鏡於地。”

(注:夏侯惇吞睛並非史實,《三國演義》杜撰,只能從側面說明一下夏侯惇勇猛)

曹操與夏侯惇關係不一般

夏侯惇受到曹操的厚愛,這與二人的關係也分不開,他們除了“君臣”關係外,還有另一層關係,讓他們走得很近。

夏侯惇屬於曹操集團的元老成員,他跟著曹操的時間比較早,這方面在後來論資排輩很重要,由於曹操的重視,後來的人也都不敢怠慢夏侯惇,隨著時間的推移,夏侯惇在曹氏集團的地位自然比較穩固,人脈也比較廣,不過夏侯惇並不結黨營私,這一點很關鍵。

曹家與夏侯家一直保持著聯姻,兩家之間穩定的姻親關係,使得曹家與夏侯家的人大多都有親戚關係,有了這一層關係,曹操和夏侯惇的關係自然也非比尋常了。

夏侯惇是曹操一生少有的信任之人

夏侯惇的諡號“忠”,這是一個獲得了極大肯定的美諡,僅僅總這一點來看,夏侯惇此生獲得了曹操的認可,在曹氏集團混的非常成功,比關羽要強上很多。

“危身奉上曰忠。險不辭難。”

“忠”者,為了主上“上刀山,下油鍋”,從來不會因為考慮自己的得失安危而放棄主公。這一點結合夏侯惇的勇猛,確實是三國極為難得的品質。曹操也正是看中了夏侯惇的這一點,曹操回饋夏侯惇的“忠”,是是他的“信”,而曹操的信任,對於多疑的他來說,比任何都要寶貴。

夏侯惇在曹氏集團的待遇絕對是S級,行可與曹操同車。最尊榮的特權,要數夏侯惇可以不經通傳出入曹操寢室,這一待遇足可見曹操對夏侯惇的信任,至於升官發財,自然就不在話下了。

夏侯惇有實力

夏侯惇的戰鬥力或許不是極高,但是他也並非一無是處。例如,在夏侯惇任陳留,濟陰兩地的太守時,遇到了大旱災年,夏侯惇果斷的阻斷了太壽河水,親自背土築堤,以太壽河水灌溉農田,解決了當地的乾旱問題,避免了老百姓生靈塗炭,傳為佳話。這樣的事情絕對不是偶然,而是夏侯惇高度精準的算計和大膽的決策,正是因為這樣的實力,夏侯惇才能受曹操厚愛之時,沒有人非議。

在夏侯惇死後,配享太祖(曹操)廟庭,他一生的榮譽貫徹了生前死後,除了曹操的厚愛,也得到了當時的諸多武將文臣的認可。對於這些,他的那些所謂的“失敗”,都沒有造成巨大的局勢失利,只能說“勝敗乃士兵家常事”而已。


野史日記


夏侯惇是曹魏陣營中除去曹操獨一無二身份最高的人,原因很簡單,曹操起兵能夠成功全賴夏侯,夏侯與曹操是親戚,二人甚至有過命的關係,並且在曹操最難的時候,是夏侯幫助他重新起家的,招募軍隊時難免遇到刺頭,這些都是夏侯惇一人扛下來的,況且曹魏能夠實現一統誰敢說夏侯惇沒有功勞呢?

1、夏侯為曹操損失了一隻眼睛

夏侯惇的作戰能力可能會被質疑,其最重要的一個原因還是在一次戰爭中夏侯損失了一隻眼睛,成為了三國武將中的傷殘人士,因此不被看好,但曹操卻將這件事情銘記在心裡。


可能大家都認為曹操是無情無義之人,但在我看來單單對夏侯這件事情上,曹操絕對算的上一位有情有義的漢子,夏侯眼睛受傷後,曹操為了不讓夏侯繼續征戰選擇性的讓他擔任一些軍務,這些軍務都是有實權而不用上戰場的。


但夏侯不願意,他認為大丈夫在世一定要建功立業,曹操從來沒有因為夏侯惇失利後責罰他,甚至去降他的官職,因為曹操知道沒有夏侯惇就沒有後來的曹魏集團,夏侯惇可以說是曹魏的締造者之一。

2、夏侯惇是曹魏的大股東

我這樣評價夏侯絕非貶低他的能力,一個人不一定要在軍事方面做出貢獻,才能被稱之為大將,夏侯惇是屬於在農業建設方面的人才,將他放在戰場上的確有損他的優勢,因此後期他在農業建設方面的確突出了他的能力。


繼而來說夏侯惇為何是曹魏的大股東,開始時便說過夏侯惇幫助曹操招兵買馬時,便已經立下了汗馬功勞,據《三國志》記載:


太祖兵少,乃與夏侯惇等詣揚州募兵,刺史陳溫、丹楊太守周昕與兵四千餘人。還到龍亢,士卒多叛。〈魏書曰:兵謀叛,夜燒太祖帳,太祖手劍殺數十人,餘皆披靡,乃得出營;其不叛者五百餘人。〉至銍、建平,復收兵得千餘人,進屯河內。


因此可以看出夏侯的軍事能力並不是不強,而是遇到的對手太強,何況讓一個獨眼將軍上場的確不太安全。況且趙雲等武將排名三國第二,何人能擋?何況夏侯惇呢?

3、曹操真的厚待夏侯惇嗎?

從《三國志·魏書·夏侯惇傳》中的一句話就能看出曹操對夏侯的重視程度:“特見親重,出入臥內,諸將莫得比也”。


曹操何等多疑居然能夠容忍一個人隨意出入其臥室,尤其是曹操好夢中殺人,對於這件事情的真偽我們無從得知,但一個雄主,或有人稱其為奸雄,但他的確為天下一統而去真的努力了。

綜上所述:明確一點夏侯的確是被曹操重用了,不光光是夏侯惇而是整個夏侯氏,雖然夏侯惇武藝不能算三國期間前幾的名將,但他也上榜三國二十四名將,這份榮譽整個三國不過二十四人,因此不能片面的評價夏侯,正視他的真正能力,對此大家是怎麼看的呢?


關注我學習更多的歷史知識!


歷史紅塵


再回答這個問題之前我們先來粗略介紹一下夏侯惇,夏侯惇(?-220年),字元讓,沛國譙(今安徽亳州)人。漢末年三國時期曹魏名將,西漢開國元勳夏侯嬰的後代。少年時以勇氣聞名於鄉里。曹操起兵,夏侯惇是其最早的將領之一。與呂布軍交戰時,曾一度被擒為人質,又被流矢射瞎左眼。多次為曹操鎮守後方,曾率軍民阻斷太壽河水,築陂塘灌溉農田,使百姓受益,功勳卓著。歷任折衝校尉、濟陰太守、建武將軍,官至大將軍,封高安鄉侯,追諡忠侯。青龍元年(233年),得以配享太祖(曹操)廟庭。

夏侯惇一生雖多在軍旅,但仍不忘治學。他常親自迎師,虛心求教。他為人儉樸,所得賞賜全部分給將士。一生不置產業,至死家無餘財。按《史記·諡法解》雲:“危身奉上曰忠。險不辭難。”所以,“忠”實為大譽之諡,僅次於司馬師的“忠武”。


最後一句話忠就是可以完美的詮釋曹操為什麼這麼喜愛夏侯惇。比如《三國演義》杜撰的“拔矢啖睛”,那是跟外人耍兇,如果換成曹操,讓夏侯惇反過來把眼球扔掉,把箭吃了都沒問題。曹操多疑,很沒安全感,但是他的臥室夏侯惇可以隨時自由“出入臥內,諸將莫得比也”,夏侯惇那種絕對不打折扣的忠心讓曹操沒有辦法不相信他,他的諡號為“忠”,和夏侯惇太匹配了。大家都知道,曹操這個人,作為足智多謀、老奸巨猾的代表,他的疑心是非常重的,天下想要曹操命的人非常多,所以,常常看見左右侍衛什麼異常的,他往往就起了殺心,也正是因為這些,他才坐上了最高的位置。論忠心,夏侯惇很早就跟操操一起混了,是屬於最早很曹操的一批,早年跟著曹操出生入死,東征西戰,什麼世面沒有經歷過。早些年,打呂布和董卓時,在危難之際,夏侯惇還救過曹操一命,而且夏侯惇還是曹操的親族。


還有一點就是血統關係,曹操本來姓夏侯,因為歷史因素,曹操的先人被過繼給了宦官曹騰,從而讓曹操生來有了曹姓。曹操雖然姓曹,但並不代表著,和夏侯家族的血緣關係會因為倫理上的過繼而消失。而對於打天下、治理天下這樣的大事,依靠外來的人才固然重要,但是出於安全考慮,自己家族內部的優秀人才也要予以重要。 而夏侯惇在夏侯家族內,也算得上人才,因此從這點來說,曹操有必要重用夏侯惇。類似情況,還有夏侯淵等人,也都因為血統關係受到曹操的重用。

縱觀夏侯惇一生,他雖然經常打敗仗,但從地位和官職上來看,夏侯惇是名副其實的曹魏第一武將,官拜前將軍。《三國志夏侯惇傳》注引《魏書》曰:“時諸將皆受魏官號,惇獨漢官,乃上疏自陳不當不臣之禮。太祖曰:‘吾聞太上師臣,其次友臣。夫臣者,貴德之人也,區區之魏,而臣足以屈君乎?’惇固請,乃拜為前將軍。”在曹操起兵之後,同和曹氏在沛國的夏侯惇、夏侯淵便舉家族之力,前來投奔,這份關係也是一般人都比不了的。


而且夏侯惇本人雖然打仗不行,但是辦事能力還是十分靠譜的。曹操安排他做後勤工作,他也確實讓打仗的人沒有後顧之憂,把這些事情都安排十分妥當。當時打仗碰上大旱,老百姓的田地都快枯死了,夏侯惇就帶領軍隊親自去挖水庫,後來水庫建成,百姓的收成有了,老百姓都十分感謝他,所以雖然他打仗不行,曹操也還是十分器重他,因為他治理後方很有能力。 而且夏侯惇這個人十分懂規矩,他絕不越權半步,對曹操覺得的忠心。一個懂得進退的人,肯定比一個滿滿都是野心的人更值得信任,因此夏侯惇非常受曹操的器重。而且雖然夏侯惇打仗沒贏過,但是他並沒有辦過錯事,並且為曹操的後勤工作做的十分到位,曹操之後成就也少不了夏侯惇的支持。


大老二爺


三國時期,曹操、劉備、孫權身邊都聚攏著很多人才,這些人才有的是謀士,有的是將軍,總之各自都有各自的歸屬和定位。但是我們今天所說的夏侯淳,文不能出謀劃策,武不能領兵打仗,可以說是毫無用處。

反之曹操卻對他十分厚待,在有權利之後,一直在不停地給夏侯淳升官,這到底是因為什麼?

  • 忠心

夏侯淳這個人雖然沒有多大的用處,但是這個人最重要的一點就是十分忠心。他忠心的方式就是永遠不做漢朝大臣,只做魏官。和曹操同朝做官,這是天大的面子,還是曹操幫他爭取來的名額,不過夏侯淳不幹,什麼漢獻帝?就是不去。在夏侯淳看來,漢獻帝的位置本來就應該是屬於曹操的。不過心裡這麼想會這麼想,在曹操稱帝之前,他還是勸說其新疆東吳和蜀漢滅掉再說。

  • 不貪

古代時要想把一個關長長久久的做下去,最重要的就是自己要有一清廉之心。在現實生活當中,曹操這個人是十分節儉的。他平時的時候穿著不要求華麗,只要求舒服簡潔就好。夏侯淳和曹操的性格正好很接近,所以曹操肯定會把他當做自己人。當然夏侯淳的不貪,也反映了他本人並沒有多麼大的野心。

  • 聽話

夏侯淳跟曹操是很要好的發小,小的時候曹操欺負他,他也不敢亂說什麼。曹操長大之後能夠稱霸一方,夏侯淳是聽話還是不聽話呢?答案當然是更聽話了。曹操本人生性多疑,但是對夏侯淳,他用著特別放心,而且夏侯淳算得上是跟曹操最早出來打天下的人。不但如此,當初曹操計劃殺掉董卓,最後失敗,在振臂一呼邀請天下英雄的時候,夏侯淳和夏侯淵可都是帶著兵來的。所以說夏侯淳是最早支持曹操的人。

  • 嚴格要求自己

夏侯淳除了忠心聽話之外,他還能忠事。只要是曹操交代下來的事情,他一定會不打折扣的努力的去做好。曹操當年被圍毆的時候,恰逢當時天災人禍連連,吃的喝的都特別少。因此當時的各路諸侯都抱在一起來想辦法,為了解決糧食問題,曹操就派夏侯淳前去做工作。最後夏侯淳完成的很好。

原因總結

夏侯淳是曹操的生死兄弟,兩個人從小到大有著過命的生死交情。而夏侯淳之所以能被曹操不停的升官,最主要的原因還是因為他忠心、聽話,曹操說什麼就是什麼。所以就算曹操知道夏侯淳沒有多大本事,卻還是在不斷的對他進行厚待。


品史知興


曹操在《三國演義》中被塑造成一代奸雄,但事實上他是一個了不起的政治家、軍事家(當然,還是一個文學家)。對於政治家的曹操來說,厚待夏侯惇必然是有緣由的。

我們先來說一個非主要原因:夏侯惇與曹操是親戚加從小的玩伴。

夏侯惇和曹操取了兩姐妹為妻。夏侯惇娶了妹妹,曹操娶了姐姐,兩人的關係算是“連襟”。夏侯惇與曹操也是發小,兩人小時一起讀書,一起玩耍,形同兄弟。當然,實際情況是,夏侯惇從小都是曹操的小跟班,對曹操是言聽計從。

連襟加發小的感情基礎,曹操自然要視之為心腹而大加任用了。

不過,這卻不是夏侯惇被重用的主要原因。畢竟,在古代三妻四妾以及女性地位低下的情況下,連襟關係在政治等利益面前是不會擺在第一位的。同樣,發小也不會。

那夏侯惇受曹操厚待的主要原因是什麼呢?靜篤覺得可以從忠心和能力兩方面來分析。

  • 第一,忠於曹操是夏侯惇最大的優點。

曹操被漢獻帝封為魏王時,他的手下都封了魏的官職,大家都很高興,但夏侯惇卻不高興了,為什麼呢?

因為他還在朝廷中任著職務,也就是漢朝的官,並且曹操也任著漢朝的官職。這樣一來,夏侯惇認為,他與曹操只是上下級的同僚,而不是主公與下屬的關係,所以請求曹操也要封他做魏的官。幾次向曹操上表請求,直到曹操答應才罷休。


夏侯惇對曹操的忠心,從曹操對他的態度也能看出來。我們知道曹操是一個多疑的人,老是害怕身邊有人要害他,但他對夏侯惇卻是一百個放心。夏侯惇經常和曹操同車出行,曹操的臥室只有夏侯惇不經通報就能隨意進入,而其他曹操的部下如夏侯淵等都不行。

  • 第二,夏侯惇因為早年眼睛負傷離開戰場,軍功不多,但他的能力卻是出眾的,為曹操的征戰做出了很大的貢獻。

夏侯惇因為被箭射傷眼睛後,不再在前線衝殺,而是為曹操鎮守後方,提供後勤支持。

三國時期,由於連年的戰禍,加之天災不斷,老百姓遊離失所,糧食生產短缺,各軍閥的糧食保障都成問題,但曹操的軍隊在夏侯惇的後勤保障下,並沒有因糧食缺少而影響到戰鬥力。

為了解決糧食問題,夏侯惇親自參與到農業耕種當中,帶領士兵們下地去種糧食(軍屯),著名的“斷壽溉田”就發生在夏侯惇的身上。

夏侯惇隨曹操征討呂布時,眼睛被箭射中。曹操就讓夏侯惇留守陳留、濟陰,封為高安鄉侯。為了抗旱,夏侯惇帶領將士修建堤壩,阻斷太壽河水,用於灌溉田地。在這期間,他身先士卒,親自上工地揹負土石。

時大旱,蝗蟲起,惇乃斷太壽水作陂,身自負土,率將士勸種稻,民賴其利。(《三國志 魏書》)

可以說,曹操早期與袁紹、袁術等爭地盤的過程中,夏侯惇的後期保障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因為同一時期,袁紹等軍閥的軍隊可是在餓著肚子打仗。


現在,我們綜合起來看,夏侯惇既能夠在戰場征戰,退居二線後又能為主上曹操分憂解難,又對主公忠心耿耿,再加上還是發小外加親戚,曹操自然是對他信任有加,加官晉爵的厚待了。

要是這樣的部下都不厚待,那誰還為曹操賣命呢?您說對吧?


摯守靜篤


因為曹操是夏侯惇的堂兄,所以你說呢?

首先曹操之父曹嵩,是東漢末期大宦官曹騰的養子,但他的本家卻是夏侯氏,宦官嘛,就是太監,無法生育。所以夏侯家就把曹操父親曹嵩過繼給了曹騰做養子,所以也就改做了曹姓。

《三國志》中記載曹嵩原本姓夏侯,是夏侯惇的叔父,後來曹嵩被曹騰收養以後,才改為“曹”姓。

又據《三國志·魏書·武帝紀》注引《曹瞞傳》及《世語》二書:“(曹)嵩,夏侯氏之子,夏侯敦之叔父。太祖(指曹操)於惇從父兄弟。

”從血緣關係來看,曹操其實就是夏侯氏的後代,他手下的頭號大將夏侯惇就是他的堂弟,另一員大將夏侯淵也是他的族弟。

《三國志·魏書·夏侯惇傳》中又說夏侯惇長期獨擋一面,“特見親重,出入臥內,諸將莫得比也”。說明夏侯惇極受曹操的信任,除了他自身的才幹勳業之外,與曹操的親族關係乃是他如此受寵的一個重要原因。

除了上述的血緣關係外,還有一個重要原因:

縱觀夏侯惇一生,他雖然經常打敗仗,但從地位和官職上來看,夏侯惇是名副其實的曹魏第一武將,官拜前將軍。《三國志夏侯惇傳》注引《魏書》曰:“時諸將皆受魏官號,惇獨漢官,乃上疏自陳不當不臣之禮。太祖曰:‘吾聞太上師臣,其次友臣。夫臣者,貴德之人也,區區之魏,而臣足以屈君乎?’惇固請,乃拜為前將軍。”在曹操起兵之後,同和曹氏在沛國的夏侯惇、夏侯淵便舉家族之力,前來投奔,這份關係也是一般人都比不了的。

這就叫親上加親吧,所以以曹操的人設寵信夏侯惇是完全合理的!


長安城不良人


夏侯惇的主要攻陷不是在前方,而是在後方。而夏侯惇深受倚重有這麼幾個方面的原因。

一、起兵之處,功勳卓著

公元192年,曹操進攻陶謙,而後方兗州被張邈和陳宮背叛。是夏侯惇、荀彧、程昱三人拼死守住了鄄城和阿城兩縣。

人在困難時得到的幫助最為珍貴。如果沒有此三縣,曹操就是孤家寡人了,因此對於曹操來說,這是彌足珍貴的。

而留守三人中,夏侯惇是主力,也全靠他穩住了部隊並進行了反攻,才保住曹操的這點根據地,等到曹操大軍回來。因此,這件事給曹操留下了深刻印象。曹操此時不過是兗州牧,而給夏侯惇的官職是奮威將軍,幾乎可以說是曹操手下武將第一了。

二、兵馬未動,糧草先行

古代很多著名戰役都敗在後方糧草物質供應不上,或者乾脆物資被截。官渡之戰便是因為成功劫奪曹操糧草而勝利。


因此曹操打仗有個習慣,對糧草物資特別重視。糧草未動,兵馬先行便是曹操說的。而每次打仗,夏侯惇負責的便是督運糧草,後方基地的穩固工作。

夏侯惇的性格也確實很適合這個工作,他生性穩重細緻,好學,善待士大夫,好學。

因此在曹操眼中,夏侯惇未必比前方刀槍中拼殺的將軍們功勞小,所以,夏侯惇的官職一直都很高。

三、曹氏宗親,皇親貴胄

不僅如此,曹操之父出自夏侯氏,這是眾所周知的,因此終曹魏一朝,夏侯氏幾乎是被看做宗室來對待的。曹魏八彪騎中,只有宗親入選,而夏侯惇、夏侯淵、夏侯尚三人入選也可以說明這件事。

在曹氏和夏侯氏的宗親之中,夏侯惇能力突出,有擔當,而且還特別終於曹操本人,這是曹操器重的原因。

曹操一生都是打著漢獻帝的幌子,因此,在曹魏陣營內部,存在著忠於曹操和忠於漢室兩種成分的人。而夏侯惇就是那個忠於曹操的人。曹操稱魏公之後,他特意上表,辭去漢朝的官職,出任魏國的官職。這對於曹操是莫大的忠誠。

有了這三項原因,曹操器重夏侯惇也就不足為怪了。

歡迎指正,我是子彧,期待你的關注!


一品鏟史官


在《三國演義》中,曹操這個人物性格十分的典型,曹操足智多謀,也非常擅長於謀略,但是曹操也有一些人性缺陷,比較明顯的就是多疑。曹操的多疑是一把雙刃劍,因為具有這樣的性格特點,讓曹操可以避免受到一些不必要的暗算或者是謀害,但是與此同時,也讓曹操在用人的時候畏首畏尾。雖然曹操大膽任用人才,但是通過他的一些舉動不難看出,他始終無法擺脫多疑這一性格弱點,在的手下眾多,可是能夠得到他信任的卻不多,而夏侯惇就是其中之一,他究竟有哪些過人之處呢?

夏侯惇的性格和曹操截然相反,他用忠心獲得信任

想要在曹操這樣的人手下做出一番事業,就要摸透曹操的個性,但實際上太瞭解曹操也並不是好事,因為他很多疑,如果發現有人對他了解的太多,他反而更加不信任。所以曹操所信任的人需要具備兩個性格特點,第一就是和他的個性截然相反,第二就是要對他忠心耿耿,而夏侯惇就具備這些因素。曹操平時擅長於謀略,而夏侯惇只知道一心為曹操盡忠,他指哪兒打哪兒,其他的他不會過多去考慮,更加不會摸索曹操的心思。夏侯惇的忠心不二讓曹操敢於用他,並給予他高度的信任,曹操也不用擔心把夏侯惇留在身邊會揣度自己的想法,給他平添煩惱。

夏侯惇和曹操關係親厚,一心為曹魏

其實夏侯惇和曹操的關係很親厚,在曹操還沒有發跡之前,夏侯惇就一直跟隨他左右,所以曹操對他的信任是超過一般人的。另外夏侯惇和曹操還是連襟,發小加上連襟的關係,讓他們成為了利益共同體,也因為多了這層關係,讓曹操更加信任夏侯惇。夏侯惇也一直為曹魏而努力,他經常向曹操舉薦人才,對曹魏的發展多有裨益。

夏侯惇凡事親力親為

即便得到了曹操的信任,夏侯惇依然保持著凡事親力親為的作風,這一點也是深得曹操賞識的地方。在爆發蝗災期間,夏侯惇親自帶著眾人大興水利,無論是種地還是灌溉田地,夏侯惇都和手下一起。所以夏侯惇在軍民心目中的聲望比較高,但是他不會沾沾自喜,一直保持低調的作風,這些都被曹操看在眼裡,所以他對夏侯惇沒有一絲一毫的懷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