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澤:志願精神點亮新時代文明實踐之路

3月24日中午,38份“一葷一素一主食,一雜糧一湯品”套餐經過製作打包後,由7名志願者根據地址逐戶送到老人家中。

臨澤:志願精神點亮新時代文明實踐之路

“每天11:15左右就來了,送上來她幫我把飯盒打開,碗筷都給我擱在跟前,做得很周到,態度也很好。”五華小區老人尹柏林為志願者點贊。

為積極探索新時代文明實踐志願服務活動常態化、長效化、制度化,臨澤縣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針對城區空巢老人身邊缺乏子女照料,行動不便、需要關心關愛的實際,聯合團縣委、民政局、縣慈善協會,在城市5個社區開展特殊群體助餐服務活動,主要為常年居住在城區、戶籍為本縣的城市“三無”人員、60歲及以上失能、失智老年人和一、二類殘疾老年人、困難家庭中60歲及以上半失能老年人、80歲以上的獨居老人開展常態化助餐活動。為保障營養套餐按時送到老人手中,縣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組織志願服務力量積極參與送溫暖獻愛心志願服務活動,招募志願者18名,分5組每日中午為特殊群體老人定時定點送餐,打通了服務群眾“最後一公里”。

“現在獨居老人也比較多,像我們這個年齡段,孩子也大了,自己也能照顧自己了,中間也能空出一點時間,所以在有空閒時間的情況下,能為這些孤寡老人、獨居老人做點啥我們就做點啥。”送餐志願者趙小梅告訴記者。

臨澤:志願精神點亮新時代文明實踐之路

“幸好有了這些志願者,他們能夠積極準時、快捷高效的把這些餐按時送給老人們,確實解決了我們為老人送餐的困難。”福榮大酒店總經理劉建玲這樣評價志願者們。

在報名的老人中,家住惠民小區的楊聰生患有腦梗,長期行動不便,兒女工作忙,難免出現無暇顧及的情況,有時候一天只能吃一頓飯,志願者彭久貴的送餐服務讓她的生活質量有了提升。

“我這個手不行,我有時候就是一天吃上一頓,我就是覺得他們給我送飯,無私的給我服務,特別感動,非常感謝他們,彭師傅態度也好,每次來了,他就給我打開了,挺好的。”惠民小區老人楊聰生非常感動。

老人口中的彭久貴是一名退伍軍人、老黨員,今年62歲,多年來積極參加各種公益活動,是這批志願者當中年齡最大的一位,雖然年齡大了,但送餐的速度和效率絲毫不差於其他人,每天中午,他總是第一個到達酒店。

“我也不喜歡什麼有報酬沒報酬,只要黨和人民需要我的時候,我就為他們搞些服務,這是我最大的心願。”送餐志願者彭久貴表示。

尊老、敬老、愛老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志願者們義不容辭的將尊老敬老的良好風尚發揚光大,在臨澤縣,還有許多像彭久貴、趙小梅這樣的志願者,他們身穿紅色馬甲,用行動積極響應著號召,將新時代文明實踐活動與群眾的需求“掛鉤”,為群眾提供有針對性、實效性、多樣性的志願服務,讓越來越多的群眾感受到新時代文明實踐新風帶來的溫暖。

“他們犧牲休息時間不計報酬,為這些行動不便的老人義務送餐,他們的這種行為讓我深受感動,這種行為既弘揚了尊老愛老敬老的傳統美德,也讓老人們感受到了社會的關愛,如果時間允許的話,我也會參加到這種活動中,貢獻一點我自己的力量。”惠民小區居民陳煜深受鼓舞。

自被確定為全國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建設試點縣以來,我縣精心策劃貼近群眾,貼近生活,群眾亟需的志願服務項目,組織動員志願者積極投身建設幸福美好新臨澤的具體實踐,在加快鄉村振興,全力脫貧攻堅,保護生態環境,保障改善民生,維護社會穩定等方面擔當作為,推動全縣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生態文明和黨的建設協調發展,引導幹部群眾踴氏參與文明實踐,推動形成“我為人人,人人為我”的生動局面。至目前,全縣已組建鄉村振興理論宣講等8支骨幹志願服務隊和268個城鄉志願服務組織,註冊招募志願者一萬多名,構建起廣覆蓋、分眾化、菜單式的志願服務網絡。(巖蕙 郭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