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军的炮楼就是“活靶子”,为啥这么难打?

炮楼,是抗战时中国战场的独特标志,虽名为“炮楼”,里面却没有炮,只有10支步枪和一挺机枪,顶多加个掷弹筒。另外,炮楼是由砖头和木头建造而成,并非钢筋混凝土。反观欧洲战场,多是钢筋混凝土打造的碉堡和暗堡,通常是暴露面积越小、火力越强越好,日军建造的这种炮楼拿到欧洲,那就是“活靶子”,一炮就给崩了,为啥在中国这么难打呢?

日军的炮楼就是“活靶子”,为啥这么难打?

肯定有人设想过,炮楼就是一座孤零零的楼,只要趁着鬼子不注意,冲到炮楼的射击死角里,那还不是想怎么打就怎么打?问题是,小鬼子狡猾着呢,炮楼就是为中国战场量身定做的,你以为会这么好打么?

炮楼只是核心工事,在它周围还有一系列的配套设施。首先,炮楼周围会有一圈围墙,里面建有仓库以及各种生活设施。在围墙外围挖有壕沟,若是距离水源很近,甚至会搞一条护城河出来。同时,壕沟外围还会设立5至15米宽的铁丝网等障碍物,立面布有地雷、绊发雷。

日军的炮楼就是“活靶子”,为啥这么难打?

除此之外,铁丝网外方圆200米的区域,被划为军事禁区,所有的障碍物都被清除,别说是民房了,就连草长得高一点都要被烧掉。日军平时没事干,就躲在炮楼里做射距训练,对炮楼周围的一切了然于心,哪怕夜里什么都看不清,只要听到声响,估个大概位置随手一枪,就能打个八九不离十。

日军的炮楼就是“活靶子”,为啥这么难打?

下图这张照片,是八路军攻打炮楼之前,做了个沙盘进行模拟训练,不仅把炮楼做出来了,还模拟了附近的地形。我们可以看到,真实的炮楼并非我们想象的那样,并不只是个孤零零的建筑物。


日军的炮楼就是“活靶子”,为啥这么难打?

另外,炮楼虽然没有炮,但一挺机枪对游击队而言,就已经属于压制火力了。想要白天进攻炮楼,基本上和送死差不多,光是200米宽的开阔地,就足以让游击队头皮发麻了,更别提后面还有壕沟、雷场、铁丝网了。所以,游击队想端炮楼,只能晚上悄悄地摸过来,打2个小时就退,不然附近的日军赶过来支援,想撤都撤不掉了。

日军的炮楼就是“活靶子”,为啥这么难打?

有人说,砖木结构的炮楼,在大炮面前就是活靶子,为啥不用大炮?这问题就跟晋惠帝的“何不食肉糜”一样,别说是游击队、八路军了,就连国军正规军都缺大炮,一个军的炮火打击能力,尚且不如日军一个大队,你看差距有多大!

另外,就算缴获了日军的大炮也没用,因为缺少炮弹,自己又造不出来。所以,当年八路军缴获了一门92步兵炮,每发射一枚炮弹,都要经过层层请示,得到批准后方可开炮!

日军的炮楼就是“活靶子”,为啥这么难打?

那么,真的就拿炮楼没办法了吗?千万别低估人民群众的智慧,我们中国人还是很聪明的。炮楼既然打不下,可你总要喝水吧,离水源远,我就断你水源;离水源近,就朝水里扔大粪、碎头发。鬼子敢出来打水,游击队就在远处放冷枪,慢慢的耗死炮楼里的日军。

日军的炮楼就是“活靶子”,为啥这么难打?

还有青蛙战、锣鼓战等等,游击队白天睡觉,晚上找一个枪打不到的地方,敲锣打鼓放鞭炮,假装进攻。鬼子本来就高度紧张,时间长了个个神经衰弱,游击队假假真真,突然来一次真的进攻,成功率还是很高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