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上线下融合,让消费热起来,经济活起来

3月21日,我市应对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领导小组办公室发布了《关于有序恢复餐饮服务业堂食经营的通知》,除学校内部餐饮外的餐饮场所(含餐饮夜市、咖啡馆、茶馆等)可有序恢复堂食,通知发布后,我市各地因疫情影响一度按下“暂停键”的餐饮业堂食服务逐步恢复,堂食的开放受到了不少市民的热捧。

线上线下融合,让消费热起来,经济活起来

近日,记者在主城区的一家干锅店看到,店门口摆放着醒目的顾客堂食接待流程,店内环境整洁干净,服务员穿着规范。每位到店顾客须扫贵州健康码、测量体温、双手消毒等一系列防控措施后才能进入,并保持一定距离就餐。

线上线下融合,让消费热起来,经济活起来

“顾客进店必须佩戴口罩,并自觉扫健康码和体温检测,持绿色、黄色健康码人员方可进入;餐桌间距保持在1米以上;安排顾客隔桌就坐;餐桌上准备公筷;为了避免顾客点餐聚集,我们还大力推广小程序点餐。”该干锅店店长罗永告诉记者,为了堂食的开放,该餐厅做好了充分准备,对店员的防疫培训、餐厅的消毒杀菌、就餐环境改造等方面的疫情防护措施全面落实到位,给顾客一个安全的消费环境。

线上线下融合,让消费热起来,经济活起来

“终于可以堂食了,和朋友聚餐也方便了很多。”正在和朋友一起在店内用餐的市民杨女士说,前段时间一直不能在外面堂食,很久都没有和朋友在外面坐下来聊天吃饭了。“逛了一天的街,又累又饿,能有地方坐下来吃饭太好了。”在另外一桌等餐的刘女士和朋友笑着说。

“接下来,我们还将引导更多地商铺、餐饮店在做好防疫工作的前提下,有序对市民开放,让消费热起来。”市商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针对限上批发、零售企业和限上住宿、餐饮单位,根据今年营业额,我市还将给予相应的复工复产补助。

线上线下融合,让消费热起来,经济活起来

记者了解到,在此之前,受疫情导致我市各地居民外出急剧减少,实体消费市场受到较大冲击。为此,我市积极支持引导商贸流通业进一步加快数字化转型,通过线上线下融合发展,创造消费新场景,培育线上消费新热点。

自疫情暴发后,我市发挥电商优势,促进线上线下融合发展,指导电子商务企业通过积极扩大进口、全力协调供应商、引导当地农产品龙头企业、生产基地、合作社、种植大户等市场主体入驻“贵州农产品交易平台”,促成网上交易,推动形成长期的供需关系。

我市还整合市内商超、电商平台和农产品供货配送企业资源信息,搭建市民“菜篮子”流通销售新平台,鼓励企业开展线上销售、线下配送方式,实行“无接触式”配送,多渠道满足消费者需求,增加市民消费欲望。

疫情期间,我市“无接触配送”“不见面服务”等升级服务不断得到加强扩容,并在消费市场各个领域流行了起来,也给消费市场带来很多新变化。

消费是推动经济发展的持久动力。在当前抗击疫情稳定经济的背景下,稳定和扩大居民消费是应对疫情冲击的重要着力点之一。我市各部门协同进一步推进复产复工、恢复营业的主体责任,在做好疫情防控的前提下抓紧取消过度管控的做法和规定,让消费热起来、让经济活起来。同时,集中精力扩大消费,加速释放被抑制、冻结的消费,培育壮大在疫情防控中催生的新型消费,使实物消费和服务消费得到回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