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若天仙的花蕊夫人是如何征服皇帝趙匡胤的?

樸燦烈ChanYeol


花蕊夫人是五代十國時期,後蜀末代皇帝孟昶之妃,本姓徐,以美豔聰慧而名滿天下。

那美若天仙的花蕊夫人是如何征服宋太祖趙匡胤的呢?

且聽我慢慢道來:

一.賜名

花蕊這個名字是孟昶賜的,當孟昶第一次見她時,驚為天人,無法用詞來形容其貌美。任何花都不足以豔其姿色,只有花蕊的輕盈香豔才配得上,所以賜名花蕊!

二.初見

孟昶投降後,帶家眷上朝面見太祖。雖早有耳聞,當趙匡胤第一次見到花蕊夫人,其花容月貌一下子讓太祖心神盪漾。

正值盛夏,趙匡胤走近細端祥。太祖雙手扶起跪拜的花蕊夫人,只見得肌骨冰涼玉潤,竟然全無汗染

寶殿上一陣風來,太祖只聞得暗香滿鼻,沁人心醉!

太祖大喜,美人體自生香啊!

三.賦詩

後來設宴,趙匡胤早聽說花蕊夫人才華過人,就讓賦詩一首,以助雅興。

花蕊夫人用哀怨的眼神望著孟昶,脫口而出:

君王城上樹降旗,妾在深宮哪得知?

十四萬軍齊解甲,更無一個是男兒!

這便是名傳天下的《述國亡詩》

趙匡胤聽後,大聲叫好!果然是一個才思敏捷的女子。

四.納妃

至此,趙匡胤已完全被花蕊夫人所征服,甘拜在其石榴裙下!

後來,趙匡胤想方設法毒死孟昶,把花蕊夫人納入自己的後宮,封為貴妃!

自古英雄愛美人,宋太祖和花蕊夫人也算是留下一段佳話!


東秋妮


刀叔導讀:在五代末北宋初,有一位絕世美女花蕊夫人,她的一生極具傳奇色彩,先是後蜀國主孟昶的貴妃,後又成為趙匡胤最寵愛的女人,最後卻被趙光義射殺而死。

花蕊夫人被形容為美到“花不足以擬其色,蕊差堪狀其容。”五代十國間,被稱為花蕊夫人者,一共有三人。她們不僅容貌美麗,而且能詩善賦,多才多藝。因其所處時代相同,且又均被稱為花蕊夫人。

她們三人中最令人印象深刻的就是《述國亡詩》的作者,後蜀主孟昶的費貴妃。

《述國亡詩》花蕊夫人

“君王城上樹降旗,妾在深宮哪得知。十四萬人齊解甲,更無一個是男兒。”

中國歷史上素有四大美女和四大才女之說,但若是說起既有傾國傾城的容貌,又有超群絕倫的文才,美女與才女兼備之人當首推花蕊夫人。

花蕊夫人姓費名慧,原是民間的一名歌姬。相傳花蕊夫人生得風姿秀逸,且擅長吟詠、精工音律,在做了孟昶的貴妃之後,因其“花不足以擬其色,蕊差堪狀其容”的絕世容貌,被稱為花蕊夫人。

花蕊夫人自入宮之後,堪稱是集三千寵愛於一身,獨享後蜀主孟昶的專寵多達22年之久,然而這種專寵最終因為後蜀的亡國而終止。

花蕊夫人的宮詞寫得極為出色,大多華麗明豔、清麗歡快,而像《述國亡詩》這樣措辭委婉卻又痛徹心扉的並不多見。在《述國亡詩》之前,花蕊夫人還作了一首名句,雖然不如《述國亡詩》出名,但同樣的幽怨痛徹。

宋太祖乾德二年十一月,宋太祖趙匡胤命忠武節度使王全斌率軍六萬向蜀地進攻。宋軍一路上所向披靡,後蜀軍隊則不戰而潰。

面對一路潰敗的戰局,蜀主孟昶對花蕊夫人說道“我父子以豐衣足食養士四十年,一旦遇敵,竟不能東向發一矢!”最後無奈率十四萬將士向六萬宋軍投降。自王全斌出兵之日起,僅僅六十六天之後,後蜀國便宣佈滅亡,這也難怪花蕊夫人會做出那樣幽怨悲憤的《述國亡詩》了。

燕趙自古多感慨悲歌之士,出身北地的趙匡胤作為一代開國之君,原本是位響噹噹的英雄人物。

想當年他也曾千里送京娘,盡展俠肝義膽的浩然正氣,以一條棍棒打遍十八座軍州,彰顯虎膽龍威天子之志。他通過“陳橋兵變”而“黃袍加身”,兵不血刃舉奪了江山,僅用三天就完成了改朝換代的全部程序。然而,在見到冰肌玉骨、千嬌百媚的花蕊夫人之後,宋太祖就再也不淡定了。

後蜀滅亡七天之後,孟昶暴疾而終,終年四十七歲。太祖聽到孟昶已死,輟朝五日,素服發表,賻贈布帛千匹,葬費盡由官給,追封其為楚王。

作為孟昶遺孀的花蕊夫人,必得按制入宮叩謝天恩。此時太祖見花蕊夫人全身縞素,愈發顯得明眸皓齒、玉骨姍姍,當晚太祖便把她留在宮中侍宴。花蕊夫人在這時候已是身不由己,太祖知道花蕊夫人文采出眾,在蜀中時就曾作宮詞百首,便要她即席吟詩助興。

花蕊夫人想起丈夫孟昶的突然離世,孟昶的母親也因此絕食數天而死,她不禁悲從中來的吟道:

“初離蜀道心將碎,離恨綿綿,春日如年,馬上時時聞杜鵑。三千宮女皆花貌,共鬥嬋娟,髻學朝天,今日誰知是讖言。”

趙匡胤聽罷長久不語,他雖不喜歡卻也無從反駁,便尷尬的連飲三杯酒之後,命花蕊夫人重做一首。花蕊夫人沉思片刻之後:“君王城上樹降旗,妾在深宮哪得知;十四萬人齊解甲,更無一個是男兒。”

《述國亡詩》就這樣脫口而出了。後又因懷念孟昶,畫孟昶挾弓射獵的畫像,奉祀在室內。趙匡胤見到畫像,問她是誰,花蕊夫人詭稱:“所掛張仙(一說灌口二郎神),送子之神,蜀人皆知。”宋太祖才未追究。這個說法後來從宮中傳到民間,至今不衰。

花蕊夫人雖然又成為了趙匡胤的貴妃,但她那對故國之思、亡國之痛的《述國亡詩》,表達了她作為一介女子都羞憤於蜀國的不戰而亡,以女子的身份痛斥那些枉為男兒之輩,恨自己不是男兒之身,不能上陣殺敵。

無獨有偶,當金人大舉南侵,俘獲了宋徽宗、欽宗父子的“靖康之變”後,女詩人李清照也悲憤地寫下了“生當作人傑,死亦為鬼雄。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的名作,與花蕊夫人的《述國亡詩》堪稱為時代絕唱。

漸漸地,太祖貪戀花蕊夫人的才情美色,不能自拔,政務懈怠。晉王趙光義憂心忡忡,多次進諫都沒有用,晉王決定除掉她。

有一天,晉王隨太祖到後苑騎獵,花蕊夫人侍駕隨行。晉王引矢瞄準走獸,突然回弓引滿而射,花蕊夫人一聲慘叫,當場斃命。

(本文系“刀墓手札”工作室原創出品,全網15億次閱讀的優質原創自媒體)


王銘葦


有一種流傳較廣的民間想象認為:趙匡胤之所以“謀害”後蜀主孟昶,是因為看中了孟昶的太太花蕊夫人。

但是呢,得理清一個事實是:史上很可能不存在一個叫做“花蕊夫人”的美人。

花蕊夫人,《舊五代史》、《新五代史》、《宋史》以及《資治通鑑》都沒有記載,也就是說正史當中沒有花蕊夫人的記錄。

因此呢,花蕊夫人更多是活在了民間傳說之中。

關於花蕊夫人,附會到她身上的民間想象太多了,被好事文人記錄到筆記小說中,成了茶餘飯後的談資。

來看個花蕊夫人和老趙的故事吧!

孟昶之後七百年的清人吳任臣撰寫的《十國春秋》這樣記載:花蕊夫人是蜀中青城人,姓許,亡國之後,進入宋宮。

但是徐氏不能忘蜀,孟昶死後她親手畫了孟昶肖像掛在宮裡。有人問她此人是誰,她說:蜀中“宜子神”。

後人就對此各種解讀了,不少後學同情花蕊夫人,認為這是她以此來證明自己對孟昶的忠貞,說她的內心如何豐富,痛悼自己的丈夫等等。


此事稍微帶點理性即知真假,在宮中掛孟昶的畫像,趙匡胤會認不出?

其實民間想象的特點就是不能夠自圓其說,也就是在邏輯上站不住腳。

“宜子神”的故事的確感人,但不足信。


ReaderX


花蕊夫人是個美女,同時他又是一個才女,至今他有很多詞作還留傳在世上。

有句老話說的好,紅顏知己,一般都是命運比較坎坷的,恰恰這個花蕊夫人就是這樣的一個人。

他本是蜀國國君孟昶的妃子,也深受孟昶的喜愛。

我們來看看孟昶是如何來形容花蕊夫人的美的,孟昶形容他的美,不是把他形容成花。一般我們形容一個女子的美,都是說他花容月色之類的詞。

但在孟昶看來,把花蕊夫人比作花的話,是對花蕊夫人的一種侮辱,那麼如何來形容花蕊夫人的美呢?

那就是用花蕊來形容,這就是花蕊夫人名號的來源。

蜀國是個天府之國,其富庶程度,中原各地不能相比。這時候身在北宋的趙匡胤就惦記上了富庶的蜀國了。

因為趙匡胤所處的時代是一個亂世,亂世就避免不了對外用兵,若是用兵就需要花費大量的銀子。

銀子從哪裡來呀,當然是從被滅掉的國家得來了。

為了實現天下統一的目的,趙匡胤對蜀國用兵了。

剛開始蜀國國君孟昶還是派了人去抵禦大宋的軍隊的,畢竟誰都不願意當亡國君,但是,孟昶用錯了人。導致戰事連連失敗,索性宋軍都打到蜀國的都城成都了。

孟昶一看大勢已去,他就投降了趙匡胤,其實當時蜀國都城還有十四萬士兵把守呢,他們這些人竟然沒有抵抗,就直接投降了。

投降後的孟昶帶著家眷就來到了宋的都城開封,可是孟昶到了開封僅僅十餘日的時間,他就莫名其妙的死了。

很多人說趙匡胤是看上了孟昶的妃子花蕊夫人,而對他下手的。這個說法流傳的十分的廣泛,是不是事實我們姑且不論。

但是,趙匡胤確實對花蕊夫人有意思。他在宮中召見花蕊夫人的時候,花蕊夫人做了一首詩,趙匡胤聽了後很高興。

這首詩如下?

君王城上豎降旗,妾在深宮哪得知?

十四萬人齊解甲,更無一個是男兒。

這首詩主要是描寫了,趙匡胤的宋軍去攻打蜀國的時候,蜀國都城裡明明有十四萬人,但是這些人,沒有一個抵抗的。就投降了只有五萬人的宋軍,而且孟昶投降的時候,因為花蕊夫人在宮裡,所以,他不知道發生了這麼大的事情。

趙匡胤聽到此事,當然高興了。畢竟自己是以少勝多,蜀軍也是太慫了。

從此,花蕊夫人也就立在了趙匡胤的後宮。

據說花蕊夫人的美貌還引起的趙匡胤的弟弟趙光義的窺伺,有一次趙光義趁著趙匡胤沒在,就偷偷的抱了花蕊夫人一下。

不過,很不湊巧的是,這件事還是被趙匡胤給看到了,趙匡胤拿起一把斧頭,就向趙光義投了過去。

這件事真假我們先不論,但是至少證明花蕊夫人是當之無愧的大美女一個。

蜀國被滅後,趙匡胤把蜀國的寶貝都運到了開封,這些寶貝趙匡胤竟然運了十多年的時間才運完,可見蜀國的富庶絕不是蓋的。


史學達人


孟昶等人依次而入跪於大殿謝恩,趙匡胤忽覺一種香澤撲鼻令人心醉,整個大殿迅速都瀰漫著這種香氣,趙匡胤仔細端詳,原來下跪人中有一女子,樣貌如花似玉,美如天仙,一舉一動都千嬌百媚楚楚可人,看裝扮應該是孟昶的妃子吧,想不當蜀國竟有如此絕世佳人,趙匡胤看的是如痴如醉,醉在其中,直到眾人合聲謝恩時才將趙匡胤的魂喚了回來,但兩道眼光,仍射住在這女子身上,一眨不眨。此女子也有些覺得,便瞧了太祖一眼,低頭斂鬟而退。這臨去時的秋波一轉,更是勾魂攝魄,直把宋太祖弄得心猿意馬,這女子便是花蕊夫人。

\n

禮儀結束後,趙匡胤又帶著孟昶檢閱大宋禁軍,然後在大明殿設宴招待孟昶一行,一切都結束後孟昶等人出宮離去,而趙匡胤的魂也被花蕊夫人帶走了,他多想留住她,但卻感到無能為力,自此多日趙匡胤悶悶不樂,雖然自己妃子眾多,但依然感覺到落寞,每日朝思暮想,我該如何才能在見到你呢?

\n

趙匡胤雖貴為皇帝,但也不能為所欲為,他雖然想得到花蕊夫人,但畢竟人家是有夫之婦,雖然想在見見花蕊夫人,但又怎麼能隨意召見呢?這傳出去成何體統,既然有心那就總會有辦法,趙匡胤琢磨著如果我重賞孟昶及他的家人,那他必定會攜帶著家眷來進宮謝恩,這樣我不就見到花蕊夫人了,趙匡胤喜形於色的謀劃著,隨即下令孟昶被封為秦國公,長子玄喆為泰寧節度使,其他一應人等皆有賞賜,包括孟昶的妃子母親弟弟等人,果然如趙匡胤所料,孟昶帶著家人大臣進宮謝恩,趙匡胤如願以償的見到了花蕊夫人,心裡得到了很大的滿足,但謝完恩她還是要離開的,已經得了相思病趙匡胤哪裡能忍受思念的痛苦,如何才能讓我每日都見到她?趙匡胤苦苦思索著,功夫不負有心人,趙匡胤注意到每次進宮花蕊夫人都攙扶著孟昶的母親,總是圍繞在這老太太的身邊,看來這老太太離不開花蕊夫人的伺候,那我將這老太太接進宮來不是可以見到花蕊夫人了嗎?於是趙匡胤以思念母親為由派人將孟昶之母抬進宮中,以禮待之,稱之為國母,花蕊夫人已經知道趙匡胤的意思,進宮後只是低著頭侍候著孟母,對於趙匡義來說能見上花蕊夫人就很知足了,他也不方便和花蕊直接交談,所以只能是和孟母聊聊,看到孟母的臉色不是很好,擔心孟母是住不習慣開封城,所以說道“國母應當自己保重身體,如果您思念家鄉,過幾天我就送您回鄉”孟母問道“陛下要把我送哪裡去?”趙匡胤很好奇,說道“自然是你的家鄉四川了“,孟母冷笑道“我的家鄉是在太原,如果陛下能送我回太原,那才是我最大的榮幸!”太原現在是北漢的國都,孟母的意思就是世界那麼大,為何偏打我蜀國,何況你們和太原離的又近,瓜葛又多。趙匡胤當然明白孟母的意思,隨即大笑道“原來如此,國母放心,我早有收復太原之意,只是時機未到!等我滅掉劉鈞(北漢皇帝)後,一定送國母回太原!“隨後又送給孟母很多賞賜,自此後又多次將孟母接進宮中,當然目的還是為了見花蕊夫人。

\n

此時還有一人對花蕊夫人也是朝思暮想,那就是趙匡胤的弟弟趙光義。趙光義早就聽說蜀國花蕊妃子是一位絕世佳人,所以上次奉命在開封城外迎接孟昶一行人之時就特別留意花蕊夫人,見後感嘆果有傾國之顏,只是公務在身,不敢造次,現在不同了,花蕊夫人現在就住在開封城,住在我所管轄的地方,難道我還搞不定她嗎?於是開始謀劃如何得到花蕊夫人,恰巧孟昶此時被封為秦國公,這是一個可喜可賀的事情,趙光義也是趁此祝賀的機會將孟昶邀請到他的王府做客,面對趙光義的邀請,孟昶不敢不去,也不能不去,席間喝的大醉,回到家後便一睡不醒。

\n

趙匡胤對於孟昶的死也是喜大於悲,畢竟四川那邊的後蜀官員全師雄已經又糾結了十多萬人預謀復蜀,他更是自稱興蜀大王,這裡面到底和孟昶有沒有關係?趙匡胤也是不得而知,但還是寧願信其有的,即使真沒有,但只要打的興蜀的旗號,那你孟昶自然是脫不了干係了,再有你死了我也好趁勢收了花蕊夫人呀,這不是兩全其美嗎?所以對孟昶得死沒有人去關注為何而死,也或者是沒人敢關注為何而死,總之就這麼過去了,只是死後得到了厚葬,趙匡胤還為此輟五日朝並贈尚書令追封為楚王,所有喪葬費用全部由朝廷來出。

\n

孟昶最終被安葬在了洛陽,他的家屬仍留汴京,趙匡胤對孟昶的厚葬讓花蕊夫人少不得要進宮謝恩,雖然知道自己的丈夫死於非命,也許要去謝恩的人就是仇人,但那又怎麼樣呢?她一個弱女子又做的了什麼呢?

\n

趙匡胤看到花蕊夫人全身縞素,愈顯得明眸皓齒,玉骨珊珊,便乘此機會,把她留在宮中,通令侍宴,花蕊夫人在這時候,身不由己,只得宛轉從命。此時的趙光義還等著孟昶的喪事徹底處理完之後便將花蕊夫人接進府裡呢,這幾天也是忙著為花蕊準備庭院,突然得到消息花蕊已經被趙匡胤接近宮中了,宛如晴天霹靂一般讓趙光義望洋興嘆,嘆的是自己精心謀劃費盡心思竟然讓皇兄搶了先機,他明白一旦進了宮,怕是以後連見一面的機會都沒了。


風的聲音好嗎


美若天仙的花蕊夫人是如何征服皇帝趙匡胤的

“征服”一詞用得不算準確,因為從各項資料來看,宋太祖在這件事情中扮演了一個相較於西門慶有過之而無不及的登徒子,而花蕊夫人本人卻是形格勢禁,難以抗拒——換句話說,趙匡胤主動的。

如果說花蕊夫人身上有什麼能夠吸引趙匡胤,“才”、“貌”二字缺一不可。在中國古代,男權是為極致,女性受到擠壓,女性受教育的面積遠遠小於男性,而那幫帝王又好廣搜天下美女,由此可見,深宮之中的三千佳麗,目不識丁的可能較少,但若說真的才華橫溢的女人,那也決不多見——中國數千年發展下來,也就李清照是個婦孺皆知的才女。


花蕊夫人絕對算是才華橫溢的那種。她的《述國亡詩》“君王城上豎降旗,妾在深宮那得知?十四萬人齊解甲,更無一個是男兒”,便趙匡胤聽了也是唏噓不已。花蕊夫人不是什麼禍國殃民的禍水(其實歷史上大多“禍水”也是封建王朝在甩鍋),孟昶雖為她寫過一首《木蘭花》,“冰肌玉骨清無汗。水殿風來暗香滿。繡簾一點月窺人,欹枕釵橫雲鬢亂。起來瓊戶啟無聲,時見疏星渡河漢。屈指西風幾時來,只恐流年暗中換”,更倒在美人懷裡不理世事,卻不過是他的一貫作風罷了。

趙匡胤“黃袍加身”後,整頓兵甲,南征北戰,漸漸將矛頭指向蜀地,花蕊夫人看出國家危機,屢次勸諫孟昶,後者卻以蜀地地勢雄奇,不以為意。宋太祖乾德二年,趙匡胤以忠武節度使王全斌以六萬大軍入蜀,蜀地十四萬大軍不戰而降,算來六十六日,後蜀便滅亡,激得花蕊夫人忿然寫下《述國亡詩》,“更無一個是男兒”。


趙匡胤抓了孟昶後,對他大加封賞,秦國公、封檢校太師、中書令一眾銜位掛上,又大加封賞孟昶親族,只為暗中見一見豔名遠播的花蕊夫人。謝恩後的第七天,孟昶就仆街了,史家多推測此事實為宋太祖主導,但這傢伙做事滴水不漏,了無實證。

孟昶死後,趙匡胤假惺惺地輟朝五日,素服發表,又厚賜孟昶遺族,花蕊夫人作為孟昶的妻子入宮謝恩,被要求當即吟詩以證才華,她心中悲痛,卻不敢忤逆旨意,只好吟道:初離蜀道心將碎,離恨綿綿,春日如年,馬上時時聞杜鵑。三千宮女皆花貌,共鬥嬋娟,髻學朝天,今日誰知是讖言。


據傳花蕊夫人被宋太祖強納入宮後,雖寵冠後宮,卻在寢宮之內奉以孟昶的畫像,只因此舉犯忌,不敢照實繪製。她在拜祭孟昶的時候被趙匡胤撞破,謊言所奉者乃“張仙”,說虔誠供奉可得子嗣,引得宮內外競相效仿。

宋太祖雖然算得上是雄才大略,此舉卻不厚道。花蕊夫人才貌雙全引人追捧不假,但浪蕩也要有個度不是?當然,往惡處想一想,某些人總是有些不同常人的嗜好也是說不定的。


古今事




沉魚落雁之容,閉月羞花之貌,總是讓人惦記的,而加上才華橫溢,就更加讓人忘不了。花蕊夫人姓徐(一說姓費),因為花蕊夫人喜歡芙蓉花,後主孟昶命成都遍種芙蓉花,後成都成蓉城,花蕊夫人貌美,美似花兒,花蕊般美,所以稱花蕊夫人,歷史上花蕊夫人不止徐姓一個,所知就有三個。



趙匡胤拿下成都,後蜀後主孟昶等一干人跪下稱降,其中就有貌若天仙的少婦花蕊夫人,一下子,趙匡胤就移不開目光,深深的吸引了他,就這樣,征服了大宋開國皇帝趙匡胤。






圖片來自於網絡


三國水滸歷史狂


據史書記載,花蕊夫人聰明賢淑,不但容貌美麗,而且擅長詩詞。她給後世留有100多首詞,即有名的《花蕊夫人宮詞》。

公元964年,宋太祖趙匡胤發兵南擊後蜀,蜀軍不堪一出,孟昶只得自縛請降,成了北宋的階下囚。花蕊夫人也成了囚徒,和孟昶一起被押解進京。

到了汴京,宋太祖假意安撫孟昶,封他為檢校太師兼中書令,秦國公。宋太祖早已耳聞花蕊夫人之名,便立即召見。不見則已,一見失魂,為了掩飾自己的失態,宋太祖厲聲指責花蕊夫人是紅顏禍水,花蕊夫人面無懼色,坦然陳辭:“做君主的掌握軍政,佔有權力,不能悉理朝政,強軍保國,自己迷戀聲色,又要將罪名加到宮妃身上,是什麼道理?”隨即當場索要紙筆,題了一首《述亡國詩》獻上。宋太祖看了不但未責怪她,反而哈哈大笑起來。原來投降的蜀兵有14萬,而宋軍才幾萬人。

關於花蕊夫人最終結局如何,有人說,她是被宋太宗趙光義一箭射死的。也有人說,她是被宋太祖納入後宮後,因為懷念前夫孟昶鬱鬱而終的。


歷史凌煙閣唐儉


禮儀結束後,趙匡胤又帶著孟昶檢閱大宋禁軍,然後在大明殿設宴招待孟昶一行,一切都結束後孟昶等人出宮離去,而趙匡胤的魂也被花蕊夫人帶走了,他多想留住她,但卻感到無能為力,自此多日趙匡胤悶悶不樂,雖然自己妃子眾多,但依然感覺到落寞,每日朝思暮想,我該如何才能在見到你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