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间处方》——与这个世界达成和解的良药



《人间处方》——与这个世界达成和解的良药

今天给大家分享的这本书,是作家中川越从2000多封日本近代文学作家夏目漱石的书信中整理出来的一本口袋箴言叭:书籍不厚,浅显易懂,两个小时便可读完。书中一共总结出人间的七类疑难杂症:(挑战、幸福、品行、批评、处世、矜持、表现)。这些信件都是夏目漱石写给自己的熟人或者是知己和门生,充满着智慧的生命话语,给出与这世界达成和解的方式。百年之后,你我共读,这剂良药仍在保质期内。

不要只拿名片来做事

若干年之后,博士将成土,教授化成泥,什么都不会留下来。我猜作者想要表达的意思是无论我们如何身居高位,获得多高的头衔,都要谦逊做人。换句话说:就是不要太把自己当回事,不然真的会引起别人的反感。之前就有某高校学生会主席在工作群里要求自己的同学尊称自己领导,真的是让人大跌眼镜,还没走出社会,官场作风就如此盛行。

人间食物的美味就是幸福

吾欲乘船赏月,与美人杯饮啤酒。四十三岁时,漱石胃疾恶化,徘徊于生死之际,他发出了这样的感慨。也有人讲:人生在世,唯有爱与美食不可辜负,到底什么算得上是幸福呢?回到家可以吃到妈妈亲手做的面、恋人眼里透露着的满满的爱意、躺在照得到阳光的院子里看庭前花开花落。所有令你心动和心怀感激的的时刻都算是幸福吧。

迷还是解不开才有趣

亲子之间、夫妇之间、恋人之间,谜底也许解不开才更有趣,不然过于直白,裹上一层神秘面纱,才有诗情画意的乐趣。做人还是不要过于坦诚,对任何人都毫无保留的袒露心扉,注意这里是任何人。包括自己的爱人和亲人。当他们对你知根知底时,大概就不会对你产生兴趣了,大概率感情就会爆发危机。要明白这样一个道理:出浴时,半遮半掩的女子总是最动人的。

阅读和旅行:此乃人生两大乐事

读书和旅行总有一个要在路上,阅读可以获得真知,旅行可以增广见闻。穷的时候多读书,以后资金富足了可游遍祖国大江南北。读万卷书后,行万里路才不是仅仅到此一游,打个卡,拍个照。所谓心灵若没有栖息的地方,脚步走到哪里都是他乡。

女人很会记日子

这难道仅仅是漱石的偏见?我一个单身狗本来对此并无体会,直到有一次是情人节,室友抱着一堆精美贵重的女生礼物回到宿舍,我纳闷你是要一次送这么多吗?他苦笑着说我不懂:过完情人节,马上就是她的生日和认识的周年纪念日。我就心想这些离的近的日子难道不可以放在一起过吗?应该会有直男跟我是一个想法吧,不过前提是我得有一个女盆友。

这世界如此忙碌,一定要设法节省时间

这封书信写于明治四十二年(1909),距今逾百年的日本,已经是一个忙碌的时代。就更不要说处在时代大变革中的我们。每个人的时间都是如此宝贵,不给别人添麻烦,小事情自己动手解决、面试前多练习几遍、微信发消息时,直接言简意赅的说明来意,而不是先问在不在?这些细微之处都可以为彼此节省时间。

不同的常识往往成为意见更加不和的依据

夏虫不可语冰,我们每个人生活的环境不一样,读的书也不同,从而人生阅历和个人的认知层次是不尽相同的,如果一件事情超出了我们的认知边界,我们就会惶恐和不安。如果你在一件事情上和别人达成共识,那说明你们的两个认知圆圈存在着交集。如果不和,就是空集了。这个时候争论起来就是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不会有结果。

人会主动寻求批评,却比想象中要讨厌被批评

学术界中,在日常的研讨会上,最难做的大概就是评论员了吧。作为学术同行的你,既要指出对方论文的不足,还要夸得恰到好处,最后还要让观众有所收获。人性如此,大家都是喜欢被被人赞美的。不然你看历史上那些大多数直言进谏的大臣都要被砍头的。所以若别人给你下套让你提提意见,如何拐弯抹角的夸他就对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